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像骤然下降的气压,笼罩了整个厂区。通知是从上至下,层层加码传递的:全球知名的德资企业,科特曼集团,将派出验厂团队进行为期两天的严格审核。这不仅关乎一笔潜在的大额订单,更关乎公司能否打入高端产业链的准入资格。
命令如山倒。车间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扫除,墙角积年的油污被用铲刀一点点剔除,设备被擦拭得泛出金属原色,地上的定位线重新粉刷,黄得刺眼。所有的物料、工具必须按定制管理摆放,不能有一丝错位。文件记录被反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强子带着他的组员,像应对一场战役般投入了准备。他熟悉这里的每一颗螺丝、每一段线路,但在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面前,他也感到了压力。老张一边用力擦着机器,一边嘟囔:“这洋鬼子来一趟,比咱们过年大扫除还折腾人!”
经理在动员会上脸色凝重:“科特曼的标准,是行业天花板!谁那里出了问题,谁就卷铺盖走人!” 目光扫过众人,尤其在几个重点班组组长脸上停留。
强子能感觉到,那目光在自己和周锐之间,做了一个不易察觉的权衡。
验厂当天,气氛肃杀。以地区采购总监施密特先生为首的六人团队,身着笔挺西装,在一众公司高管的簇拥下步入车间。他们表情严肃,眼神锐利,手里拿着厚厚的检查清单和平板电脑。
整个过程像一场无声的阅兵。他们查看设备维护记录,询问操作流程,抽查产品质量数据,甚至用白手套擦拭死角检查灰尘。随行的翻译语速飞快,高管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紧张的笑容。
强子负责的区域是重点检查对象。他屏息凝神,随时准备回答可能的提问。他看到施密特先生在一个关键工位停下,指着设备上的一个英文安全标识,对翻译说了几句。翻译转向陪同的生产部长:“施密特先生问,这个标识的含义,以及对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什么?”
生产部长一时语塞,额头冒汗,求助地看向强子。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强子心脏猛地一缩,他知道那个标识——“Lockout-Tagout”(上锁挂牌),是设备维修时至关重要的安全程序。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没有看翻译,而是直接面向那位表情严肃的德国总监,用他练习了无数遍,却依旧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清晰地回答:
“This is Lockout-Tagout procedure. When intenance, we cut off power, use personal lock on switch, and hang tag with na and ti. No energy, no ident.”(这是上锁挂牌程序。维护时,我们切断电源,用个人锁锁住开关,并挂上写有姓名和时间的标牌。没有能量,就没有事故。)
句子简单,语法甚至有些粗糙,但每个关键词都准确无误,配合着他有力的手势,指向电源开关和旁边挂着的个人锁具,意思表达得清晰明了。
施密特先生刻板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细微的、近乎惊讶的表情。他看了看强子工装上“组长”的标识,又看了看他黝黑而认真的脸庞,微微点了点头,用带着德语口音的英语回了一句:“Good. Very iortant.”(很好,非常重要。)
那一刻,强子感觉周围紧绷的空气仿佛都松动了一丝。他看见经理暗暗松了口气,投来一个赞许的眼神。而站在不远处的周锐,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了一下,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
这只是验厂中的一个小插曲,却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强子凭借他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设备安全规程近乎本能的熟悉,加上那几句“笨拙”却关键的英语,在关键时刻顶了上去。
他或许无法像周锐那样用流畅的英语阐述复杂的理论模型,但他能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验厂团队继续向前,车间的紧张氛围依旧。但强子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他握了握口袋里那几张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的英语单词纸条,第一次觉得,那些日夜的磕绊与笨拙,似乎都有了意义。
命令如山倒。车间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扫除,墙角积年的油污被用铲刀一点点剔除,设备被擦拭得泛出金属原色,地上的定位线重新粉刷,黄得刺眼。所有的物料、工具必须按定制管理摆放,不能有一丝错位。文件记录被反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强子带着他的组员,像应对一场战役般投入了准备。他熟悉这里的每一颗螺丝、每一段线路,但在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面前,他也感到了压力。老张一边用力擦着机器,一边嘟囔:“这洋鬼子来一趟,比咱们过年大扫除还折腾人!”
经理在动员会上脸色凝重:“科特曼的标准,是行业天花板!谁那里出了问题,谁就卷铺盖走人!” 目光扫过众人,尤其在几个重点班组组长脸上停留。
强子能感觉到,那目光在自己和周锐之间,做了一个不易察觉的权衡。
验厂当天,气氛肃杀。以地区采购总监施密特先生为首的六人团队,身着笔挺西装,在一众公司高管的簇拥下步入车间。他们表情严肃,眼神锐利,手里拿着厚厚的检查清单和平板电脑。
整个过程像一场无声的阅兵。他们查看设备维护记录,询问操作流程,抽查产品质量数据,甚至用白手套擦拭死角检查灰尘。随行的翻译语速飞快,高管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紧张的笑容。
强子负责的区域是重点检查对象。他屏息凝神,随时准备回答可能的提问。他看到施密特先生在一个关键工位停下,指着设备上的一个英文安全标识,对翻译说了几句。翻译转向陪同的生产部长:“施密特先生问,这个标识的含义,以及对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什么?”
生产部长一时语塞,额头冒汗,求助地看向强子。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强子心脏猛地一缩,他知道那个标识——“Lockout-Tagout”(上锁挂牌),是设备维修时至关重要的安全程序。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没有看翻译,而是直接面向那位表情严肃的德国总监,用他练习了无数遍,却依旧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清晰地回答:
“This is Lockout-Tagout procedure. When intenance, we cut off power, use personal lock on switch, and hang tag with na and ti. No energy, no ident.”(这是上锁挂牌程序。维护时,我们切断电源,用个人锁锁住开关,并挂上写有姓名和时间的标牌。没有能量,就没有事故。)
句子简单,语法甚至有些粗糙,但每个关键词都准确无误,配合着他有力的手势,指向电源开关和旁边挂着的个人锁具,意思表达得清晰明了。
施密特先生刻板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细微的、近乎惊讶的表情。他看了看强子工装上“组长”的标识,又看了看他黝黑而认真的脸庞,微微点了点头,用带着德语口音的英语回了一句:“Good. Very iortant.”(很好,非常重要。)
那一刻,强子感觉周围紧绷的空气仿佛都松动了一丝。他看见经理暗暗松了口气,投来一个赞许的眼神。而站在不远处的周锐,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了一下,带着一种复杂的审视。
这只是验厂中的一个小插曲,却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强子凭借他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设备安全规程近乎本能的熟悉,加上那几句“笨拙”却关键的英语,在关键时刻顶了上去。
他或许无法像周锐那样用流畅的英语阐述复杂的理论模型,但他能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验厂团队继续向前,车间的紧张氛围依旧。但强子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他握了握口袋里那几张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的英语单词纸条,第一次觉得,那些日夜的磕绊与笨拙,似乎都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