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炎的十七年
浴室的瓷砖沁着冷,水珠顺着墙面往下淌,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映着夏炎十二岁的脸。她刚解开浴巾,视线就像被无形的钉子钉住,落在那处陌生的变化上——昨天还穿着粉色裙子在巷口跳皮筋,被邻居阿姨夸“这小姑娘真精神”的自己,怎么突然多了不属于女孩的部分?
花洒的水还在哗哗流,却盖不住胸腔里炸开的慌。她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只有细碎的“哦哦”声从喉咙里冒出来,像受惊的小兽。门把手“咔嗒”一声转开,妈妈举着毛巾冲进来,声音里满是焦急:“炎炎,怎么了?摔着了还是碰着了?”
夏炎没敢抬头,猛地缩到墙角,浴巾攥得死紧,指甲几乎嵌进肉里。眼泪砸在瓷砖上,混着水珠一起散开,她哽咽着问:“妈,我是不是怪物啊?”妈妈的脚步顿住,走过来蹲在她面前,把她连人带浴巾裹进怀里。妈妈的衣服很快被溅湿,声音发颤,却死死攥着她的手,像抓着救命的稻草:“咱不是怪物,一点都不是。这就是老天爷给咱出了道难走的题,妈陪着你,咱一起解,肯定能解开。”
从那天起,夏炎的衣柜里再也没出现过裙子。上学时,她总在更衣室躲到最后,宽大的校服卫衣套在身上,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有同学喊她“假小子”,她会扯着嘴角笑,点头应下来,可一转头,就会跑到操场角落的梧桐树下,背着人偷偷抹眼泪。她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同,怕那些好奇又探究的目光,更怕听到有人说“她好奇怪”。好在她性子要强,上课坐第一排,作业永远按时交,考试成绩总在班里前几名,用成绩把那些窃窃私语压下去,没人知道这个“假小子”心里藏着多大的秘密。
日子一天天过,夏炎没再提过十二岁那天的恐慌,妈妈也默契地不再说,只是会悄悄给她买更大码的衣服,在她躲起来哭的时候,默默递上一杯热牛奶。高中毕业后,夏炎没去上大学,攥着攒下的零花钱,跟妈妈学做护肤品——妈妈早年就研究过护肤品配方,只是没敢开店。夏炎敢闯,拿着样品跑遍了附近的美容院,一遍遍演示产品效果,被拒绝了无数次,也没说过放弃。
有一回,她为了谈一个合作,在美容院门口等了老板三个小时,冬天的风刮得脸生疼,她却把产品揣在怀里捂得温热。老板被她的韧劲打动,试了样品后当场签了单。就这么一点点拼,夏炎的护肤品生意慢慢做起来了,从一开始在自家阳台调配方,到后来租了小作坊,再到有了自己的小门店,银行卡里的数字越来越多,她心里那个藏了多年的念头,也越来越清晰。
二十二岁那年,夏炎拿着一张银行卡回家,放在妈妈面前。“妈,我攒够钱了,想做手术。”妈妈看着卡,又看着女儿眼里的光,没说反对,只红了眼眶:“妈陪你去,咱找最好的医生。”手术分了两次做,下身选在武汉的专科医院,上身则去了北京的三甲医院,前后折腾了小半年,夏炎躺在病床上,疼得夜里睡不着,却攥着妈妈的手笑:“妈,等好了,我就能穿正常的男装了。”
可没想到,术后没半年,一次搬护肤品箱子时,夏炎没注意脚下的台阶,整个人往前踉跄着摔了一跤。他下意识用手撑地,却感觉下身传来一阵尖锐的疼,低头一看,裤子上渗出血迹——之前手术做的支撑结构折了。他咬着牙爬起来,没敢告诉妈妈,自己打车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需要重新修复,费用比上次还高,夏炎没犹豫,当场签了手术同意书。
那段时间,他一边躲着妈妈养伤,一边远程盯着店里的生意,伤口疼得没法坐,就靠在沙发上用手机回消息。直到妈妈发现他总吃流食,追问之下才知道实情,抱着他哭了好久:“你怎么不跟妈说啊?疼不疼?”夏炎反过来安慰妈妈:“没事妈,修好了就好了,以后小心点就行。”
后来在直播间里,有人问夏炎“是不是去泰国做的手术”,他笑着摇头:“不是,下身是在武汉做的,上身是在北京找的专家,都挺成功的。”有人追问花了多少钱,他摸了摸后脑勺,坦然道:“一开始花了六十多万,后来有一回搬东西没注意,整折了,又去北京修了一次,前后加起来七十多万吧。”说这话时,他语气轻松,仿佛在说一件平常事,可镜头外的妈妈,却悄悄红了眼眶。
有个网友好奇地问:“小时候你妈妈是把你当男孩养还是女孩养啊?”夏炎愣了愣,想起小时候妈妈那句“咱当个人养着”,眼眶一下子热了。“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妈没特意分什么男孩女孩,就说‘咱当个人养着’。”他说着,妈妈递来一杯温水,指尖碰到他的手,还是习惯性地摸了摸他的手腕,像在确认他有没有受伤。
第二次修复手术结束那天,夏炎在病房里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短发利落,穿着合身的衬衫,肩膀线条分明。他抬手摸了摸胸口,又低头看了看下身,突然笑出了声,眼泪却跟着掉了下来。妈妈走进来,递过一件新洗好的外套,轻声说:“咱炎炎,终于像自己了。”夏炎转过身,抱着妈妈哭了,不是委屈,不是疼痛,是终于卸下重担的释然,是终于活成自己的踏实。
后来的日子里,夏炎还是会在直播间和大家聊天,有人问他手术疼不疼,他会笑着说“疼,但值得”;有人问他现在过得好不好,他会指了指镜头外的妈妈,又晃了晃桌上的护肤品样品:“挺好的,能做自己
浴室的瓷砖沁着冷,水珠顺着墙面往下淌,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映着夏炎十二岁的脸。她刚解开浴巾,视线就像被无形的钉子钉住,落在那处陌生的变化上——昨天还穿着粉色裙子在巷口跳皮筋,被邻居阿姨夸“这小姑娘真精神”的自己,怎么突然多了不属于女孩的部分?
花洒的水还在哗哗流,却盖不住胸腔里炸开的慌。她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只有细碎的“哦哦”声从喉咙里冒出来,像受惊的小兽。门把手“咔嗒”一声转开,妈妈举着毛巾冲进来,声音里满是焦急:“炎炎,怎么了?摔着了还是碰着了?”
夏炎没敢抬头,猛地缩到墙角,浴巾攥得死紧,指甲几乎嵌进肉里。眼泪砸在瓷砖上,混着水珠一起散开,她哽咽着问:“妈,我是不是怪物啊?”妈妈的脚步顿住,走过来蹲在她面前,把她连人带浴巾裹进怀里。妈妈的衣服很快被溅湿,声音发颤,却死死攥着她的手,像抓着救命的稻草:“咱不是怪物,一点都不是。这就是老天爷给咱出了道难走的题,妈陪着你,咱一起解,肯定能解开。”
从那天起,夏炎的衣柜里再也没出现过裙子。上学时,她总在更衣室躲到最后,宽大的校服卫衣套在身上,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有同学喊她“假小子”,她会扯着嘴角笑,点头应下来,可一转头,就会跑到操场角落的梧桐树下,背着人偷偷抹眼泪。她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同,怕那些好奇又探究的目光,更怕听到有人说“她好奇怪”。好在她性子要强,上课坐第一排,作业永远按时交,考试成绩总在班里前几名,用成绩把那些窃窃私语压下去,没人知道这个“假小子”心里藏着多大的秘密。
日子一天天过,夏炎没再提过十二岁那天的恐慌,妈妈也默契地不再说,只是会悄悄给她买更大码的衣服,在她躲起来哭的时候,默默递上一杯热牛奶。高中毕业后,夏炎没去上大学,攥着攒下的零花钱,跟妈妈学做护肤品——妈妈早年就研究过护肤品配方,只是没敢开店。夏炎敢闯,拿着样品跑遍了附近的美容院,一遍遍演示产品效果,被拒绝了无数次,也没说过放弃。
有一回,她为了谈一个合作,在美容院门口等了老板三个小时,冬天的风刮得脸生疼,她却把产品揣在怀里捂得温热。老板被她的韧劲打动,试了样品后当场签了单。就这么一点点拼,夏炎的护肤品生意慢慢做起来了,从一开始在自家阳台调配方,到后来租了小作坊,再到有了自己的小门店,银行卡里的数字越来越多,她心里那个藏了多年的念头,也越来越清晰。
二十二岁那年,夏炎拿着一张银行卡回家,放在妈妈面前。“妈,我攒够钱了,想做手术。”妈妈看着卡,又看着女儿眼里的光,没说反对,只红了眼眶:“妈陪你去,咱找最好的医生。”手术分了两次做,下身选在武汉的专科医院,上身则去了北京的三甲医院,前后折腾了小半年,夏炎躺在病床上,疼得夜里睡不着,却攥着妈妈的手笑:“妈,等好了,我就能穿正常的男装了。”
可没想到,术后没半年,一次搬护肤品箱子时,夏炎没注意脚下的台阶,整个人往前踉跄着摔了一跤。他下意识用手撑地,却感觉下身传来一阵尖锐的疼,低头一看,裤子上渗出血迹——之前手术做的支撑结构折了。他咬着牙爬起来,没敢告诉妈妈,自己打车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需要重新修复,费用比上次还高,夏炎没犹豫,当场签了手术同意书。
那段时间,他一边躲着妈妈养伤,一边远程盯着店里的生意,伤口疼得没法坐,就靠在沙发上用手机回消息。直到妈妈发现他总吃流食,追问之下才知道实情,抱着他哭了好久:“你怎么不跟妈说啊?疼不疼?”夏炎反过来安慰妈妈:“没事妈,修好了就好了,以后小心点就行。”
后来在直播间里,有人问夏炎“是不是去泰国做的手术”,他笑着摇头:“不是,下身是在武汉做的,上身是在北京找的专家,都挺成功的。”有人追问花了多少钱,他摸了摸后脑勺,坦然道:“一开始花了六十多万,后来有一回搬东西没注意,整折了,又去北京修了一次,前后加起来七十多万吧。”说这话时,他语气轻松,仿佛在说一件平常事,可镜头外的妈妈,却悄悄红了眼眶。
有个网友好奇地问:“小时候你妈妈是把你当男孩养还是女孩养啊?”夏炎愣了愣,想起小时候妈妈那句“咱当个人养着”,眼眶一下子热了。“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妈没特意分什么男孩女孩,就说‘咱当个人养着’。”他说着,妈妈递来一杯温水,指尖碰到他的手,还是习惯性地摸了摸他的手腕,像在确认他有没有受伤。
第二次修复手术结束那天,夏炎在病房里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短发利落,穿着合身的衬衫,肩膀线条分明。他抬手摸了摸胸口,又低头看了看下身,突然笑出了声,眼泪却跟着掉了下来。妈妈走进来,递过一件新洗好的外套,轻声说:“咱炎炎,终于像自己了。”夏炎转过身,抱着妈妈哭了,不是委屈,不是疼痛,是终于卸下重担的释然,是终于活成自己的踏实。
后来的日子里,夏炎还是会在直播间和大家聊天,有人问他手术疼不疼,他会笑着说“疼,但值得”;有人问他现在过得好不好,他会指了指镜头外的妈妈,又晃了晃桌上的护肤品样品:“挺好的,能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