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微凉,夜风轻拂紫宸宫的珠帘。苏桐立于窗前,想到接下来的硬仗,神色愈发坚毅。她知道对手不会轻易罢手,必须步步为营。
翌日清晨,宫门初启,晨光洒落朱红廊柱之间。苏桐身着素雅宫装,步履从容地步入御花园。园中花木扶疏,水声潺潺,几名宫女正低声说笑,似是在议论近日朝中风向。她不露痕迹地驻足片刻,耳中已将几句只言片语收入心底。
“皇后娘娘这几日召见了好几位贵夫人……说是为新裁的春衣做样。”
“是啊,听说还特意从江南请来了绣娘,备了不少上等的丝绸。”
苏桐唇角微扬,未置一词,缓步离去。她知道,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往往正是破局的关键。
回到寝殿,她唤来贴身宫女绿萝:“今日午后,你去东六宫走一趟,多听听、多看看。尤其是皇后那边,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绿萝点头应命,退下时脚步轻盈,一如往常。
苏桐则坐在案前,执笔研墨,写下一串字迹清秀的小楷。那是封密信,内容不过是一些关于新政推行进度的例行汇报,可若有人细看便会发现,信纸背面竟隐隐浮现出另一行字迹——这是她与宫外亲信之间约定的加密方式。
她将信纸小心收好,交给一名年幼太监:“送去给欧阳大人,记得绕路。”
小太监领命而去,身影消失在宫墙转角处。
接下来的几日,苏桐表面上一如往常,每日按时参加朝会,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对新政推行之事亦事无巨细地过问。可暗地里,她的布局已在悄然展开。
绿萝不负所托,在东六宫打探到了不少线索。她在皇后宫墙外偶遇一名小太监,闲聊间听闻皇后近来频繁召见心腹幕僚,府邸中夜夜灯火通明,似乎在筹备什么要紧事务。更令人警觉的是,皇后府中的文房用具采购量陡增,尤其是纸张和墨水,远超平日所需。
苏桐听完回报后沉思片刻,随即吩咐道:“再派一人,暗中盯住皇后府邸的出入人员,尤其是夜间进出者。”
她心里明白,对手此番出手必定谋划已久,若草率行事,只会让敌人提高警惕,陷入被动。
她依旧沉稳应对,持续观察局势变化。
直到第三日黄昏,一名身手敏捷的太监悄悄潜入皇后书房,带回了一本空白账本。账本边缘有明显的翻阅痕迹,纸页间隐约残留着墨香,像是被匆忙擦去的内容。
苏桐轻轻翻开账本,指尖抚过那些空荡荡的纸页,眼神渐渐深沉。
“他们已经开始动手了。”她低声自语,语气却出奇冷静,“下一步,便是证据。”
她随即召集了几名最信任的亲信,细细分析当前局势,并制定了三套应对方案:一为正面迎战,二为迂回反击,三为引蛇出洞。每一套方案都需配合不同的人力资源,也需不同的时机。
“你们各自负责一项,若有异动,立刻通知我。”她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我们不能等他们先发制人,必须掌握主动。”
众人齐声应诺,随即分头行事。
与此同时,苏桐也开始加强与宫外大臣的联系。她与尉迟凌峰书信往来频繁,虽表面谈论的仍是军务调度,实则字里行间皆有暗语。她告知他,若朝中有变,务必确保边疆稳定,不可因内乱而动摇国基。
而在朝堂之上,她依旧谈笑自若,面对守旧派的质疑也不再针锋相对,而是以理服人,巧妙化解。她甚至主动提出,愿意全力配合户部与大理寺的彻查工作,逐条回应各项疑点,以此展现自身清白。
数日后,皇帝召见苏桐,语气复杂地问道:“你当真不怕查出什么?”
苏桐微微一笑,答道:“臣妾所行之事,皆光明磊落,何惧彻查?若能借此澄清误会,反倒是一件好事。”
皇帝凝视她良久,终是叹息一声:“你果然非同寻常。”
退朝之后,苏桐独自回宫,路过御花园时,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琴音。那琴音悠扬婉转,却带着几分试探之意。
她驻足片刻,随后轻声道:“去看看是谁在弹琴。”
绿萝应声而去,不多时便回来禀报:“是皇后娘娘。”
苏桐微微一笑,未再多言,转身离开。可她心中清楚,那琴音,不过是对手的一次试探罢了。
夜色渐浓,宫灯次第点亮。苏桐独坐于灯下,手中握着那本空白账本,目光幽深如水。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她,早已布好棋局,只待对手落子。
翌日清晨,宫门初启,晨光洒落朱红廊柱之间。苏桐身着素雅宫装,步履从容地步入御花园。园中花木扶疏,水声潺潺,几名宫女正低声说笑,似是在议论近日朝中风向。她不露痕迹地驻足片刻,耳中已将几句只言片语收入心底。
“皇后娘娘这几日召见了好几位贵夫人……说是为新裁的春衣做样。”
“是啊,听说还特意从江南请来了绣娘,备了不少上等的丝绸。”
苏桐唇角微扬,未置一词,缓步离去。她知道,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往往正是破局的关键。
回到寝殿,她唤来贴身宫女绿萝:“今日午后,你去东六宫走一趟,多听听、多看看。尤其是皇后那边,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绿萝点头应命,退下时脚步轻盈,一如往常。
苏桐则坐在案前,执笔研墨,写下一串字迹清秀的小楷。那是封密信,内容不过是一些关于新政推行进度的例行汇报,可若有人细看便会发现,信纸背面竟隐隐浮现出另一行字迹——这是她与宫外亲信之间约定的加密方式。
她将信纸小心收好,交给一名年幼太监:“送去给欧阳大人,记得绕路。”
小太监领命而去,身影消失在宫墙转角处。
接下来的几日,苏桐表面上一如往常,每日按时参加朝会,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对新政推行之事亦事无巨细地过问。可暗地里,她的布局已在悄然展开。
绿萝不负所托,在东六宫打探到了不少线索。她在皇后宫墙外偶遇一名小太监,闲聊间听闻皇后近来频繁召见心腹幕僚,府邸中夜夜灯火通明,似乎在筹备什么要紧事务。更令人警觉的是,皇后府中的文房用具采购量陡增,尤其是纸张和墨水,远超平日所需。
苏桐听完回报后沉思片刻,随即吩咐道:“再派一人,暗中盯住皇后府邸的出入人员,尤其是夜间进出者。”
她心里明白,对手此番出手必定谋划已久,若草率行事,只会让敌人提高警惕,陷入被动。
她依旧沉稳应对,持续观察局势变化。
直到第三日黄昏,一名身手敏捷的太监悄悄潜入皇后书房,带回了一本空白账本。账本边缘有明显的翻阅痕迹,纸页间隐约残留着墨香,像是被匆忙擦去的内容。
苏桐轻轻翻开账本,指尖抚过那些空荡荡的纸页,眼神渐渐深沉。
“他们已经开始动手了。”她低声自语,语气却出奇冷静,“下一步,便是证据。”
她随即召集了几名最信任的亲信,细细分析当前局势,并制定了三套应对方案:一为正面迎战,二为迂回反击,三为引蛇出洞。每一套方案都需配合不同的人力资源,也需不同的时机。
“你们各自负责一项,若有异动,立刻通知我。”她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我们不能等他们先发制人,必须掌握主动。”
众人齐声应诺,随即分头行事。
与此同时,苏桐也开始加强与宫外大臣的联系。她与尉迟凌峰书信往来频繁,虽表面谈论的仍是军务调度,实则字里行间皆有暗语。她告知他,若朝中有变,务必确保边疆稳定,不可因内乱而动摇国基。
而在朝堂之上,她依旧谈笑自若,面对守旧派的质疑也不再针锋相对,而是以理服人,巧妙化解。她甚至主动提出,愿意全力配合户部与大理寺的彻查工作,逐条回应各项疑点,以此展现自身清白。
数日后,皇帝召见苏桐,语气复杂地问道:“你当真不怕查出什么?”
苏桐微微一笑,答道:“臣妾所行之事,皆光明磊落,何惧彻查?若能借此澄清误会,反倒是一件好事。”
皇帝凝视她良久,终是叹息一声:“你果然非同寻常。”
退朝之后,苏桐独自回宫,路过御花园时,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琴音。那琴音悠扬婉转,却带着几分试探之意。
她驻足片刻,随后轻声道:“去看看是谁在弹琴。”
绿萝应声而去,不多时便回来禀报:“是皇后娘娘。”
苏桐微微一笑,未再多言,转身离开。可她心中清楚,那琴音,不过是对手的一次试探罢了。
夜色渐浓,宫灯次第点亮。苏桐独坐于灯下,手中握着那本空白账本,目光幽深如水。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她,早已布好棋局,只待对手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