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逛夜市-《穿越后胎胎俩娃》

  第六十四章:逛夜市

  华灯初上,暮色四合,这座城池白日里的庄重与肃穆,在夜晚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派人间烟火的鲜活气象。长街两侧,灯笼高挂,晕开一团团暖黄的光,将攒动的人影、林立的摊铺都笼罩在一片朦胧而热烈的光雾里。喧嚣的声浪扑面而来,小贩们抑扬顿挫的叫卖声、食客们满足的谈笑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种种声音交织成一首独属于市井的欢快乐章。

  几人汇入熙攘的人流,罗晴一双明眸早已被那连绵不绝的各色小吃摊勾了去。她心下暗自庆幸晚膳用得少,此刻正好空着肚子,预备着大快朵颐。霏霏亦是兴奋不已,小手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角,小脑袋却不住地左右张望,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

  一行人先是流连于那些售卖首饰杂玩的小摊前。摊子上摆的多是些样式寻常的银簪、木钗、珠花,虽不名贵,却也打磨得光亮可人。罗晴目光流转,最终落在一支桃木发簪上。那簪子材质寻常,胜在雕工极为精巧,几朵梅花在方寸之间竟层叠绽放,花瓣纤薄,蕊丝分明,姿态逼真,仿佛能嗅到那缕缕幽香。她拿在手中细细把玩,眼中流露出几分喜爱。

  萧凛在一旁瞧得真切,不待她开口问价,已从钱袋中取出一块碎银,递与那须发花白的摊主,“这簪子,我们要了。”

  那老摊主愣了一下,讷讷道:“这位爷,这簪子……只售三百文。”

  “无妨,剩下的,权当赏钱。”萧凛语气平淡,将银子放入老人手中。

  一两银子买一支三百文的木簪,这实在是过于豪阔了。老摊主显得有些无措,惶恐之余,又忙不迭地从摊上拣选了两支别样款式的簪子,一支素银的,一支嵌了淡粉贝珠的,一并恭敬地递上,“这……这多谢爷的赏,这两支小簪不成敬意,请夫人和小姐一并笑纳。”

  罗晴听得那“夫人”的称呼,脸颊微热,瞥了萧凛一眼,见他神色自若,便也只好接过,轻声道了句谢。随后,他们又为霏霏选了几朵颜色鲜艳、做工细致的绒花,小姑娘立刻喜滋滋地戴在发间,笑得比花儿还甜。如此,这首饰摊便算是逛完了。

  再往前行,浓郁的香气便丝丝缕缕地缠绕上来,真正的主角——小吃摊区到了。方才还保持着几分稳重仪态的罗晴与霏霏,此刻几乎同时迈不动步子。每一个冒着热气、飘着异香的摊位,都像有着无形的钩子,将她们的脚步牢牢勾住。

  “娘亲,这个看起来好好吃!”

  “霏霏,快看这个,金黄金黄的!”

  母女俩叽叽喳喳,雀跃不已。遇到那格外诱人的,便寻个空位坐下,点上一份,几人分食。瑾瑜吃得极为斯文,每样浅尝辄止,便不再多用。萧凛则是对这些街头小吃兴趣缺缺,他的目光,更多是落在前面那两道牵着手、穿梭于各色摊档之间的身影上。

  只见罗晴时而对着滚烫的馄饨吹气,小心送入口中,满足地眯起眼;时而又被刚出锅的炸糕吸引,那炸糕外皮酥脆,内里是流淌的糖馅,她咬了一小口,被烫得直吐舌头,却还是忍不住又咬下第二口;肉饼煎得滋滋作响,焦香扑鼻,她与霏霏分食一个,嘴角都沾上了些许油渍;还有那麻辣鲜香的小面,劲道弹牙的肉丸……从街头到街尾,她们二人的胃口好似无底洞一般,竟将各色小吃尝了个七七八八。末了,还意犹未尽地打包了好几样易于携带的糕点、蜜饯,预备着明日路上解馋。

  萧凛看着她们这般模样,不由得低笑出声。平日里见罗晴处事稳妥,颇有主见,没想到私下里,除了是个精打细算的“财迷”,竟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他侧过头,问跟在身侧的瑾瑜:“你娘亲一直这么……喜爱吃食吗?”

  瑾瑜那张与年龄不甚相符的、总是没什么表情的小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无奈,如实回答道:“娘亲一直喜欢研究各种吃食。在家中时,便常与九姨一同琢磨新的菜式。家里食肆的那些招牌点心和菜品,大多都是娘亲想出来的法子。”

  他这么一说,萧凛脑海中便浮现出许多年前的模糊光影。那时在侍郎府,他似乎确实常在庭院廊下遇见她,十有八九,她手中都提着一个食盒,是去给侍郎夫人送新做的点心或羹汤。李盛铎那家伙也常拉着他,美其名曰“品鉴”,实则蹭吃。那些糕点的味道,细腻清甜,确实与众不同,非是寻常店铺可比。

  “如此说来,你娘亲的厨艺定然是十分了得了?”萧凛饶有兴致地追问。

  却见瑾瑜的整张小脸都皱了起来,像是回忆起了什么极不好的体验,语气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挫败:“娘亲……她只会想,只会吃。自己却是万万做不来的。她偶尔兴起下厨,做出的东西……实在难以入口。试过几次之后,九姨便严令禁止她再踏入厨房了。如今,她只是将想好的食谱写下来,交由九姨去操持实践。”

  “噗——”萧凛一个没忍住,笑出了声。原来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主儿!这鲜明的反差,让他觉得眼前的女子更添了几分生动与可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笑声引起了前头罗晴的注意。她回过头,腮帮子还微微鼓着,像只偷食的松鼠,疑惑地问道:“你们在聊什么?这么开心?”

  瑾瑜赶忙摇头,小手悄悄拽了一下萧凛的衣袍下摆。

  萧凛会意,面上笑意未减,从容应道:“没什么,瑾瑜方才给我讲了个趣闻,颇有意思。”

  罗晴狐疑地看了看一本正经的儿子,又看了看笑意温文的萧凛,并未深究,转身又投入到探索下一家糖水铺的“大业”中去了。

  待到罗晴和霏霏终于抚着圆滚滚的小肚子,再也塞不下任何东西时,夜已渐深。她们将那些瞧着美味、又能打包带走的零嘴儿又买了不少,跟在身后的萧文和萧武手中早已是满满当当,几乎快要拿不住。几人这才心满意足,决定打道回府。

  再次路过那个首饰摊时,罗晴脚步微微一顿。她看着那在灯下垂首整理货物的老摊主,忽然走上前去,温和地问道:“老人家,冒昧问一句,这些精巧的首饰,都是您自己做的吗?”

  老摊主抬起头,见是方才的豪客,忙恭敬地答道:“回夫人的话,大部分是小老儿的儿子在家中雕刻的。我也就是出来摆摆摊。”

  他说这话时,脸上虽带着笑,眼神里却难以掩饰地流露出一丝落寞与惋惜。

  罗晴心思细腻,捕捉到了这一闪而过的情绪,便追问道:“老人家,您儿子有这般好手艺,乃是安身立命的本钱,怎的您似乎……并不太开怀?”

  老人闻言,叹了口气,皱纹似乎都更深了几分:“夫人有所不知。我这儿子,原本……原本是该有个大好前程的。书读得不错,也曾想过要走科考的路子。谁知前些年一场意外,伤了一条腿,行动不便,这前程……也就断了。如今,也只能靠着这点祖传的手艺,在家里做些小玩意儿,由我拿出来换几个钱,勉强维持生计罢了。”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对儿子才华被埋没的心疼。

  罗晴静静地听着,目光再次扫过摊位上那些纹路细腻、匠心独运的木簪银饰,心中若有所思。她未再多言,只温声安慰了老人几句,便转身,随着萧凛他们一同离开了这依旧喧闹的夜市。长街的灯火在他们身后渐渐蜿蜒成一条温暖的光带,而属于这个夜晚的故事,似乎才刚刚写下了一个小小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