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帷马车的车厢内,仿佛瞬间被抽走了所有温度。
李承乾捏着那块写着“工坊泄密,殿下危矣!”的素帛,指尖因用力而失去血色。
车窗外,薛仁贵铁青的脸膛上,筋肉虬结,握着刀柄的指节捏得发白,低吼声压抑着滔天怒火:
“殿下!昨夜才立规矩,今日就---定是那些工匠里有内鬼!末将这就回去,一个个查!”
“慢!”
李承乾的声音冷得像冰窟里凿出来的石头。
他猛地抬手,制止了薛仁贵几乎要炸开的冲动,目光却死死锁在掌中那方小小的素帛上。
车厢壁牛角灯的昏黄光晕,恰好照亮了帛布的另一面——那里,似乎还有更浅淡、更潦草的墨迹!
他下意识地将素帛翻转过来,凑近灯光。
“小心火”。
三个字。
比正面的警告更小,更扭曲,几乎是用一种仓皇失措的力道草草划下,墨痕深浅不一,笔画歪斜纠缠,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惊惶和急迫。
仿佛是书写者在巨大恐惧的追赶下,被扼住喉咙时拼尽全力留下的最后挣扎。
这截然不同的两句话,如同两道来自不同方向的阴冷气流,狠狠撞进了李承乾的脑海!
一面是冷酷精准的威胁,直指他刚刚埋下的最大秘密;另一面,却是这语焉不详、充满混乱和绝望的提醒。
“小心火”?
火?
“仁贵,你看。”
李承乾的声音低沉下去,将素帛递出车窗。
薛仁贵凑近,借着光看清正反两面的字迹,浓眉紧锁,眼中怒火被更深的迷惑取代:
“这又是什么?两个人写的?还是故弄玄虚?”
他本能地嗅到了更浓烈的阴谋味道。
“回宫。”
李承乾收回素帛,将它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要捏碎这突如其来的谜团,
“即刻!”
东宫丽正殿侧殿。
门窗紧闭,厚重的帘幕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光线与声响,只有几盏牛角灯在深沉的黑暗里投下几团不安跳动的光晕,勾勒出几个人影凝重的轮廓。
空气沉闷得如同暴雨前的沼泽。
李承乾居中而坐,脸色在光影交错间晦暗不明。
薛仁贵如一尊怒目金刚侍立其身后,气息粗重。
下首,一个气质迥异于薛仁贵悍勇、显得更加深沉冷静的年轻人正襟危坐,正是还在养伤裴行俭。
他仔细端详着摊在矮几上的那张两面皆字的素帛,目光锐利如锥,反复扫过每一个扭曲的笔画。
“说说看,守约。”
李承乾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目光投向裴行俭。
裴行俭深吸一口气,指尖谨慎地悬空点着素帛反面那三个潦草的字:
“殿下,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解开这‘小心火’三字的真意。此字迹古怪至极。绝非伪装,倒像是书写者正面临生死威胁,仓促间留下的绝笔!恐惧透纸背。”
“火?”
薛仁贵忍不住插话,声音带着武将特有的直接,
“还能有什么?难不成是提醒殿下灶房小心走水?肯定是冲着咱们的秘密工坊来的!那里面鼓捣的东西,可不就是沾火星就炸的玩意儿?”
他指的是工坊里正在摸索试验的黑火药雏形,那是比强弩、水泥更加核心、也更加危险的秘密!
李承乾瞳孔微缩。
薛仁贵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他心底最深处的忧虑。
火药!
这才是真正足以颠覆格局的大杀器!
若工坊泄密至此,那威胁等级将远超先前想象!
“未必。”
裴行俭却摇了摇头,他指向正面那工整冷酷的“工坊泄密,殿下危矣!”八字,
“殿下请看此面。字迹虽非名家手笔,却结构稳定,笔画有力,透着一股刻意的冷硬和笃定。”
“书写者在传递这个威胁信息时,心境是稳定的,甚至是居高临下的。这与反面‘小心火’三字的仓惶混乱,判若云泥!”
他顿了顿,思路愈发清晰:
“末将斗胆推测,这素帛两面,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来源,甚至可能是两股不同的势力在向殿下传递信息!一面是赤裸裸的威胁,意在警告殿下‘工坊’已暴露,他们随时可以动手。另一面---”
裴行俭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三个潦草的字上,语气变得无比凝重,
“却更像是一个知情人,在巨大的危险降临前夕,拼死发出的示警!‘火’在此刻,既是实指,更是虚指——是毁灭的火焰,是足以将殿下苦心经营的一切焚烧殆尽的灭顶之灾!”
“两个来源?”
薛仁贵眉头拧成了疙瘩,
“谁会这么好心示警?会不会是同一拨人故布疑阵?想让咱们疑神疑鬼,自乱阵脚?”
“也有可能。”
李承乾终于开口,声音带着彻骨的寒意,
“若是同一拨人,那么‘小心火’便是威胁的延续,告诉孤,他们要用‘火’来对付孤或工坊。若是两拨人---”
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芒,
“那这示警者是谁?他为何知道‘火’的威胁?他又处在何种境地?更重要的是——”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矮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火’,究竟是冲着东宫来的,还是仅仅冲着孤李承乾一人?”
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是针对太子的政治打击?
还是针对他个人穿透式布局的定点清除?
若是前者,尚在庙堂博弈的范畴;若是后者,那隐藏在暗中的敌人,其渗透力和狠毒程度,远超想象!
“殿下,”
裴行俭立刻接话,
“无论这‘火’指什么,工坊乃是殿下此刻最紧要之所在,必须严加防护!”
“末将建议:一,工坊外围明哨暗哨增加一倍,所有匠人及其家小监控再升级,进出物料严查十倍!”
“二,东宫,除原有机关与死士守卫外,另设疑阵,真假难辨。三,彻查这箭矢来源,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
“准!”
李承乾没有丝毫犹豫,语速快而清晰,
“工坊防卫由仁贵亲掌,按守约第一条,立刻执行!东宫布防,守约你亲自去办,要快!要密!”
他目光转向薛仁贵,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
“至于这支箭---”
薛仁贵立刻挺直腰板,拳头捶得胸甲闷响:
“殿下放心!交给末将!就是把长安城翻个底朝天,也定要揪出这放冷箭的鼠辈!”
他那虎目圆睁,憋着一股无处发泄的怒火,仿佛要将那射出这支箭的人揪出来生吞活剥。
接下来的三日,东宫上下,尤其是皇庄工坊区域,风声鹤唳。
外围巡逻的东宫卫率人数明显增多,盘查严格得近乎苛刻。
皇庄内部,薛仁贵更是亲自坐镇,匠人们感受到的压力前所未有,连走路都下意识放轻脚步。
东宫的隐秘书阁,裴行俭带着几个心腹匠人忙活了整整一夜,布下的精巧机关陷阱犹如蛛网,散发着致命的寒意。
而薛大将军查箭的场面,则成了这几日压抑气氛中唯一透出点荒诞色彩的小插曲。
东宫偏殿内光线明亮。
那支漆黑的、没有箭簇的无头短矢,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铺着白绢的矮几上。
薛仁贵如同面对绝世强敌,屏息凝神,手中举着一枚从李承乾那里“借”来的、用来检查金属细纹的单眼水晶放大镜——那笨重的玩意在他蒲扇般的大手里显得格外滑稽。
他几乎是趴在了桌子上,铜铃般的眼睛死死贴在水晶片上,一寸寸、一丝丝地挪动着观察箭杆,口中念念有词:
“嗯、”
“嘶、”
“啧、”
“这表面是有点毛糙”
“这木头纹路挺密”
“这漆黑的,没反光”
李承乾和裴行俭在一旁看着这位沙场万人敌此刻如临大敌般研究一根木头棍子,嘴角都有些抽搐。
足足看了小半个时辰,薛仁贵猛地直起腰,长长吐出一口气,额头上居然渗出了一层细汗。
他放下放大镜,脸上带着一种勘破了天大秘密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指着箭杆,斩钉截铁地宣布:
“殿下!查清楚了!这箭是木头做的!”
殿内死寂了一瞬。
“噗---”
裴行俭猛地低头,握拳抵在嘴边,肩膀剧烈地耸动了几下。
就连李承乾紧绷了数日的嘴角,也忍不住向上扯了扯,露出一丝极其无奈又好气的神色。
薛仁贵似乎还没反应过来自己的结论有何不妥,见殿下和裴行俭表情古怪,又皱着浓眉,指着箭尾那几片粘贴的羽毛补充道:
“呃,这毛好像是鸟毛?”
他似乎还想挣扎着再找出点线索来挽回颜面。
裴行俭强忍着笑意,咳嗽两声,赶紧上前打圆场,接过话头:
“咳,薛将军明察秋毫。此箭确为寻常硬木所制,质地普通,非名贵木料,产地来源难以追溯。”
“箭杆切削手法粗糙,毫无制式痕迹,显是私下手工制作。箭羽也是最为常见的家禽翎羽,随处可得。唯一特殊处---”
他拿起箭杆,对着光亮处仔细看了看,
“这通体覆盖的黑漆,非桐油非漆树汁,倒像是某种矿石研磨后混合兽血熬制的土漆,腥气甚重,颇为廉价隐蔽。但同样来源甚广,无法锁定。”
简而言之,这是一支彻头彻尾的“无头”箭——无来历,无线索,无价值!
它就像一滴墨汁落入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薛仁贵查箭的任务,除了贡献一个“木头做的”经典结论外,一无所获。
那“小心火”三字的警告,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却更加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头。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将长安城染上一层不祥的血色。
李承乾正在翻阅一份关于关陇几大世家近期动向的密报,试图从那些看似正常的商业往来、联姻寿宴中,捕捉到一丝与杜淹、与“火”相关的蛛丝马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线索如同沙粒,难以凝聚。
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裴行俭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脸色凝重得如同铅云:
“殿下!刚才北市火巡铺急报,半个时辰前,西市边缘靠近漕渠的‘胡记货栈’突发火情!”
李承乾猛地抬头:
“胡记?”
他脑中迅速翻过相关的信息——这家货栈规模中等,表面做着西域香料、皮毛生意,但东宫暗桩早有记录,它背后隐隐有弘农杨氏门下的影子!
“火势如何?”
李承乾的声音绷紧了。
“据报火势不大,发现得还算及时,货栈只烧毁了一小半库房。”
裴行俭语速极快,每一个字都透着寒意,
“起火点就在存放刚抵埠货物的库房。最蹊跷的是被烧毁的,正是那批号称价值不菲、刚刚从西域运抵的‘名贵香料’!”
香料!
李承乾脑中“嗡”的一声!
三天前那素帛上潦草的“小心火”!
杜淹在魏王府诗会上站在杨氏家主身后的影子!
关陇世家隐秘的货栈!
被莫名焚毁的“西域香料”!
所有的碎片,在这一刻被“火”强行串联起来!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沿着脊椎窜遍全身!
是警告的应验?
还是栽赃陷害的开端?!
那素帛上仓惶的“小心火”,究竟是提醒他将有灾祸降临?
还是在诱导他将目光投向关陇世家?
抑或是有人故意点燃这把小火,来印证那“工坊泄密”的威胁绝非空穴来风,逼迫他自乱阵脚?
迷雾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在这把看似寻常的小火中,骤然变得浓重如墨,翻滚着更加险恶的杀机!
李承乾霍然起身,几步走到窗前。
窗外,暮色四合,长安城千家万户次第亮起的灯火,此刻在他眼中却如同无数双隐匿在暗处、闪烁着冰冷算计的眼眸。
他紧盯着西市方向那片被血色残阳笼罩的天空,仿佛能闻到随风飘来的、若有若无的焦糊气息。
冰冷的声音一字一顿,敲碎了殿内死寂的空气:
“这‘火’究竟是警告?还是栽赃的开始?”
李承乾捏着那块写着“工坊泄密,殿下危矣!”的素帛,指尖因用力而失去血色。
车窗外,薛仁贵铁青的脸膛上,筋肉虬结,握着刀柄的指节捏得发白,低吼声压抑着滔天怒火:
“殿下!昨夜才立规矩,今日就---定是那些工匠里有内鬼!末将这就回去,一个个查!”
“慢!”
李承乾的声音冷得像冰窟里凿出来的石头。
他猛地抬手,制止了薛仁贵几乎要炸开的冲动,目光却死死锁在掌中那方小小的素帛上。
车厢壁牛角灯的昏黄光晕,恰好照亮了帛布的另一面——那里,似乎还有更浅淡、更潦草的墨迹!
他下意识地将素帛翻转过来,凑近灯光。
“小心火”。
三个字。
比正面的警告更小,更扭曲,几乎是用一种仓皇失措的力道草草划下,墨痕深浅不一,笔画歪斜纠缠,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惊惶和急迫。
仿佛是书写者在巨大恐惧的追赶下,被扼住喉咙时拼尽全力留下的最后挣扎。
这截然不同的两句话,如同两道来自不同方向的阴冷气流,狠狠撞进了李承乾的脑海!
一面是冷酷精准的威胁,直指他刚刚埋下的最大秘密;另一面,却是这语焉不详、充满混乱和绝望的提醒。
“小心火”?
火?
“仁贵,你看。”
李承乾的声音低沉下去,将素帛递出车窗。
薛仁贵凑近,借着光看清正反两面的字迹,浓眉紧锁,眼中怒火被更深的迷惑取代:
“这又是什么?两个人写的?还是故弄玄虚?”
他本能地嗅到了更浓烈的阴谋味道。
“回宫。”
李承乾收回素帛,将它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要捏碎这突如其来的谜团,
“即刻!”
东宫丽正殿侧殿。
门窗紧闭,厚重的帘幕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光线与声响,只有几盏牛角灯在深沉的黑暗里投下几团不安跳动的光晕,勾勒出几个人影凝重的轮廓。
空气沉闷得如同暴雨前的沼泽。
李承乾居中而坐,脸色在光影交错间晦暗不明。
薛仁贵如一尊怒目金刚侍立其身后,气息粗重。
下首,一个气质迥异于薛仁贵悍勇、显得更加深沉冷静的年轻人正襟危坐,正是还在养伤裴行俭。
他仔细端详着摊在矮几上的那张两面皆字的素帛,目光锐利如锥,反复扫过每一个扭曲的笔画。
“说说看,守约。”
李承乾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目光投向裴行俭。
裴行俭深吸一口气,指尖谨慎地悬空点着素帛反面那三个潦草的字:
“殿下,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解开这‘小心火’三字的真意。此字迹古怪至极。绝非伪装,倒像是书写者正面临生死威胁,仓促间留下的绝笔!恐惧透纸背。”
“火?”
薛仁贵忍不住插话,声音带着武将特有的直接,
“还能有什么?难不成是提醒殿下灶房小心走水?肯定是冲着咱们的秘密工坊来的!那里面鼓捣的东西,可不就是沾火星就炸的玩意儿?”
他指的是工坊里正在摸索试验的黑火药雏形,那是比强弩、水泥更加核心、也更加危险的秘密!
李承乾瞳孔微缩。
薛仁贵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他心底最深处的忧虑。
火药!
这才是真正足以颠覆格局的大杀器!
若工坊泄密至此,那威胁等级将远超先前想象!
“未必。”
裴行俭却摇了摇头,他指向正面那工整冷酷的“工坊泄密,殿下危矣!”八字,
“殿下请看此面。字迹虽非名家手笔,却结构稳定,笔画有力,透着一股刻意的冷硬和笃定。”
“书写者在传递这个威胁信息时,心境是稳定的,甚至是居高临下的。这与反面‘小心火’三字的仓惶混乱,判若云泥!”
他顿了顿,思路愈发清晰:
“末将斗胆推测,这素帛两面,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来源,甚至可能是两股不同的势力在向殿下传递信息!一面是赤裸裸的威胁,意在警告殿下‘工坊’已暴露,他们随时可以动手。另一面---”
裴行俭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三个潦草的字上,语气变得无比凝重,
“却更像是一个知情人,在巨大的危险降临前夕,拼死发出的示警!‘火’在此刻,既是实指,更是虚指——是毁灭的火焰,是足以将殿下苦心经营的一切焚烧殆尽的灭顶之灾!”
“两个来源?”
薛仁贵眉头拧成了疙瘩,
“谁会这么好心示警?会不会是同一拨人故布疑阵?想让咱们疑神疑鬼,自乱阵脚?”
“也有可能。”
李承乾终于开口,声音带着彻骨的寒意,
“若是同一拨人,那么‘小心火’便是威胁的延续,告诉孤,他们要用‘火’来对付孤或工坊。若是两拨人---”
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芒,
“那这示警者是谁?他为何知道‘火’的威胁?他又处在何种境地?更重要的是——”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矮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火’,究竟是冲着东宫来的,还是仅仅冲着孤李承乾一人?”
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是针对太子的政治打击?
还是针对他个人穿透式布局的定点清除?
若是前者,尚在庙堂博弈的范畴;若是后者,那隐藏在暗中的敌人,其渗透力和狠毒程度,远超想象!
“殿下,”
裴行俭立刻接话,
“无论这‘火’指什么,工坊乃是殿下此刻最紧要之所在,必须严加防护!”
“末将建议:一,工坊外围明哨暗哨增加一倍,所有匠人及其家小监控再升级,进出物料严查十倍!”
“二,东宫,除原有机关与死士守卫外,另设疑阵,真假难辨。三,彻查这箭矢来源,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
“准!”
李承乾没有丝毫犹豫,语速快而清晰,
“工坊防卫由仁贵亲掌,按守约第一条,立刻执行!东宫布防,守约你亲自去办,要快!要密!”
他目光转向薛仁贵,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
“至于这支箭---”
薛仁贵立刻挺直腰板,拳头捶得胸甲闷响:
“殿下放心!交给末将!就是把长安城翻个底朝天,也定要揪出这放冷箭的鼠辈!”
他那虎目圆睁,憋着一股无处发泄的怒火,仿佛要将那射出这支箭的人揪出来生吞活剥。
接下来的三日,东宫上下,尤其是皇庄工坊区域,风声鹤唳。
外围巡逻的东宫卫率人数明显增多,盘查严格得近乎苛刻。
皇庄内部,薛仁贵更是亲自坐镇,匠人们感受到的压力前所未有,连走路都下意识放轻脚步。
东宫的隐秘书阁,裴行俭带着几个心腹匠人忙活了整整一夜,布下的精巧机关陷阱犹如蛛网,散发着致命的寒意。
而薛大将军查箭的场面,则成了这几日压抑气氛中唯一透出点荒诞色彩的小插曲。
东宫偏殿内光线明亮。
那支漆黑的、没有箭簇的无头短矢,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铺着白绢的矮几上。
薛仁贵如同面对绝世强敌,屏息凝神,手中举着一枚从李承乾那里“借”来的、用来检查金属细纹的单眼水晶放大镜——那笨重的玩意在他蒲扇般的大手里显得格外滑稽。
他几乎是趴在了桌子上,铜铃般的眼睛死死贴在水晶片上,一寸寸、一丝丝地挪动着观察箭杆,口中念念有词:
“嗯、”
“嘶、”
“啧、”
“这表面是有点毛糙”
“这木头纹路挺密”
“这漆黑的,没反光”
李承乾和裴行俭在一旁看着这位沙场万人敌此刻如临大敌般研究一根木头棍子,嘴角都有些抽搐。
足足看了小半个时辰,薛仁贵猛地直起腰,长长吐出一口气,额头上居然渗出了一层细汗。
他放下放大镜,脸上带着一种勘破了天大秘密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指着箭杆,斩钉截铁地宣布:
“殿下!查清楚了!这箭是木头做的!”
殿内死寂了一瞬。
“噗---”
裴行俭猛地低头,握拳抵在嘴边,肩膀剧烈地耸动了几下。
就连李承乾紧绷了数日的嘴角,也忍不住向上扯了扯,露出一丝极其无奈又好气的神色。
薛仁贵似乎还没反应过来自己的结论有何不妥,见殿下和裴行俭表情古怪,又皱着浓眉,指着箭尾那几片粘贴的羽毛补充道:
“呃,这毛好像是鸟毛?”
他似乎还想挣扎着再找出点线索来挽回颜面。
裴行俭强忍着笑意,咳嗽两声,赶紧上前打圆场,接过话头:
“咳,薛将军明察秋毫。此箭确为寻常硬木所制,质地普通,非名贵木料,产地来源难以追溯。”
“箭杆切削手法粗糙,毫无制式痕迹,显是私下手工制作。箭羽也是最为常见的家禽翎羽,随处可得。唯一特殊处---”
他拿起箭杆,对着光亮处仔细看了看,
“这通体覆盖的黑漆,非桐油非漆树汁,倒像是某种矿石研磨后混合兽血熬制的土漆,腥气甚重,颇为廉价隐蔽。但同样来源甚广,无法锁定。”
简而言之,这是一支彻头彻尾的“无头”箭——无来历,无线索,无价值!
它就像一滴墨汁落入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薛仁贵查箭的任务,除了贡献一个“木头做的”经典结论外,一无所获。
那“小心火”三字的警告,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却更加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头。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将长安城染上一层不祥的血色。
李承乾正在翻阅一份关于关陇几大世家近期动向的密报,试图从那些看似正常的商业往来、联姻寿宴中,捕捉到一丝与杜淹、与“火”相关的蛛丝马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线索如同沙粒,难以凝聚。
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裴行俭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脸色凝重得如同铅云:
“殿下!刚才北市火巡铺急报,半个时辰前,西市边缘靠近漕渠的‘胡记货栈’突发火情!”
李承乾猛地抬头:
“胡记?”
他脑中迅速翻过相关的信息——这家货栈规模中等,表面做着西域香料、皮毛生意,但东宫暗桩早有记录,它背后隐隐有弘农杨氏门下的影子!
“火势如何?”
李承乾的声音绷紧了。
“据报火势不大,发现得还算及时,货栈只烧毁了一小半库房。”
裴行俭语速极快,每一个字都透着寒意,
“起火点就在存放刚抵埠货物的库房。最蹊跷的是被烧毁的,正是那批号称价值不菲、刚刚从西域运抵的‘名贵香料’!”
香料!
李承乾脑中“嗡”的一声!
三天前那素帛上潦草的“小心火”!
杜淹在魏王府诗会上站在杨氏家主身后的影子!
关陇世家隐秘的货栈!
被莫名焚毁的“西域香料”!
所有的碎片,在这一刻被“火”强行串联起来!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沿着脊椎窜遍全身!
是警告的应验?
还是栽赃陷害的开端?!
那素帛上仓惶的“小心火”,究竟是提醒他将有灾祸降临?
还是在诱导他将目光投向关陇世家?
抑或是有人故意点燃这把小火,来印证那“工坊泄密”的威胁绝非空穴来风,逼迫他自乱阵脚?
迷雾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在这把看似寻常的小火中,骤然变得浓重如墨,翻滚着更加险恶的杀机!
李承乾霍然起身,几步走到窗前。
窗外,暮色四合,长安城千家万户次第亮起的灯火,此刻在他眼中却如同无数双隐匿在暗处、闪烁着冰冷算计的眼眸。
他紧盯着西市方向那片被血色残阳笼罩的天空,仿佛能闻到随风飘来的、若有若无的焦糊气息。
冰冷的声音一字一顿,敲碎了殿内死寂的空气:
“这‘火’究竟是警告?还是栽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