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病”倒学堂的消息,像一层薄雾笼罩在平安县上空,虽暂时遮住了钦差李文斌探究的视线,却也让知情人心中悬着一块石头。杜明远、红姑等人深知,这“病”是一道脆弱的屏障,需得小心维护,方能争取更多时间。而这道屏障最关键的守护者,便是每日提着食盒、步履从容走向学堂的柳娘子。
自那日小石头搬入学堂起,柳娘子便雷打不动,一日三餐,亲手烹制药膳饭菜,准时送去。她并非空手而去,食盒里总是装得满满当当:一碗熬得浓稠喷香的小米粥,一碟开胃爽口的酱黄瓜,几个松软热乎的菜包子,而最费心思的,是那盅根据陈先生描述的症状、特意调配的“驱寒补气汤”。汤里加了红枣、枸杞、生姜,还有几味红姑从山里采来的、药性温和的草药,既对症,又不至于药力过猛露出破绽。柳娘子心思细腻,深知钦差随行中有懂医理之人,故而在药膳的色、香、味上下足了功夫,使其看起来、闻起来,都像极了真正照顾伤寒病人的家常滋补品。
这一日,午后刚过,柳娘子又如常提着食盒出了门。她特意绕道集市,买了些新鲜果蔬,看似随意地与相熟的摊贩闲聊,言语间不免提及“家中孩子病了,需得精心调养”之类的家常话,神态自然,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与心疼。这一切,都被暗中监视学堂动静的钦差随从看在眼里、听在耳中,更添了几分真实感。
到了学堂,柳娘子并不直接进入小石头独居的小屋,而是先到陈先生处坐坐,询问“病情”,交流一下“护理”心得,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偶尔经过的人听见。然后,她才提着食盒,轻轻推开小石头的房门。
屋内,小石头正伏案临帖,虽然面色被红姑的草药逼得有些潮红虚弱,但眼神清澈,精神头其实不错。见柳娘子进来,他连忙起身,接过食盒,低声道:“柳姨,又麻烦您了。”
“快坐着,趁热吃。”柳娘子慈爱地摸摸他的头,将饭菜一一摆开,嘴里絮絮叨叨,“这汤熬了两个时辰,火候正好,最是温补。你如今病着,肠胃弱,油腻的碰不得,这清粥小菜最是养人……唉,瞧这小脸瘦的,可得好好将养……”
她一边说,一边用身子巧妙挡住窗户可能的视线,手下却利落地将食盒底层一格打开,里面并非饭菜,而是几本崭新的书籍和一卷杜明远批阅过的、无关紧要的旧公文。这是杜明远授意,让小石头在“养病”期间,也能掩人耳目地继续学习,甚至了解一些县衙事务,以免长期与外界隔绝,真的耽误了学业和心智成长。
小石头心领神会,迅速将书籍公文藏于枕下,然后端起粥碗,小口小口地吃着,配合着柳娘子的“医嘱”,偶尔还刻意咳嗽两声,演得十分逼真。柳娘子则坐在一旁,手里做着针线活,嘴里说着宽慰的话,眼神却时刻留意着窗外的动静。这小小的房间,因着她的到来,充满了家的温暖与安稳气息,冲淡了“病情”带来的压抑。
有时,钱多多也会“恰好”过来送些豆腐坊新出的豆制品,借着由头看儿子一眼。他虽心疼银子(觉得每日这般精致的药膳花费不小),但更心疼孩子和媳妇的操劳。他会在屋里粗声大气地“埋怨”几句:“你这小子,真是不让人省心!好好养着,别辜负了你柳姨一片心!” 转头又压低声音对柳娘子说:“……那啥……缺啥少啥……跟俺说……别……别省着……” 那别扭的关心,让小石头心里暖烘烘的。
柳娘子这日复一日的“送药膳”,看似平凡,却是在刀尖上跳舞。她以母亲般的细腻与坚韧,编织着一张温情的保护网,不仅满足了小石头的口腹之需,更给予了孩子极大的心理慰藉。在这份看似寻常的家长里短中,小石头感受到的不是被隔离的孤独,而是被全家乃至全屯人默默守护的温暖。这份温暖,如同暗夜中的微光,悄然滋养着他幼小却坚韧的心灵,让他有勇气面对未知的风浪。
然而,钦差李文斌并非易与之辈。他虽暂时被“伤寒”之说挡驾,但心中的疑云并未消散。柳娘子每日的准时出现,那份过于“完美”的从容,反而让他觉得有些刻意。他吩咐手下:“盯紧那个送饭的妇人!看她除了送饭,还接触什么人,传递什么东西!”
柳娘子用一粥一饭筑起的温情防线,看似牢固,却时刻面临窥探。
这份日常的温暖,能否融化钦差心中怀疑的坚冰?
下一次送饭途中,会否出现意想不到的波折?
自那日小石头搬入学堂起,柳娘子便雷打不动,一日三餐,亲手烹制药膳饭菜,准时送去。她并非空手而去,食盒里总是装得满满当当:一碗熬得浓稠喷香的小米粥,一碟开胃爽口的酱黄瓜,几个松软热乎的菜包子,而最费心思的,是那盅根据陈先生描述的症状、特意调配的“驱寒补气汤”。汤里加了红枣、枸杞、生姜,还有几味红姑从山里采来的、药性温和的草药,既对症,又不至于药力过猛露出破绽。柳娘子心思细腻,深知钦差随行中有懂医理之人,故而在药膳的色、香、味上下足了功夫,使其看起来、闻起来,都像极了真正照顾伤寒病人的家常滋补品。
这一日,午后刚过,柳娘子又如常提着食盒出了门。她特意绕道集市,买了些新鲜果蔬,看似随意地与相熟的摊贩闲聊,言语间不免提及“家中孩子病了,需得精心调养”之类的家常话,神态自然,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与心疼。这一切,都被暗中监视学堂动静的钦差随从看在眼里、听在耳中,更添了几分真实感。
到了学堂,柳娘子并不直接进入小石头独居的小屋,而是先到陈先生处坐坐,询问“病情”,交流一下“护理”心得,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偶尔经过的人听见。然后,她才提着食盒,轻轻推开小石头的房门。
屋内,小石头正伏案临帖,虽然面色被红姑的草药逼得有些潮红虚弱,但眼神清澈,精神头其实不错。见柳娘子进来,他连忙起身,接过食盒,低声道:“柳姨,又麻烦您了。”
“快坐着,趁热吃。”柳娘子慈爱地摸摸他的头,将饭菜一一摆开,嘴里絮絮叨叨,“这汤熬了两个时辰,火候正好,最是温补。你如今病着,肠胃弱,油腻的碰不得,这清粥小菜最是养人……唉,瞧这小脸瘦的,可得好好将养……”
她一边说,一边用身子巧妙挡住窗户可能的视线,手下却利落地将食盒底层一格打开,里面并非饭菜,而是几本崭新的书籍和一卷杜明远批阅过的、无关紧要的旧公文。这是杜明远授意,让小石头在“养病”期间,也能掩人耳目地继续学习,甚至了解一些县衙事务,以免长期与外界隔绝,真的耽误了学业和心智成长。
小石头心领神会,迅速将书籍公文藏于枕下,然后端起粥碗,小口小口地吃着,配合着柳娘子的“医嘱”,偶尔还刻意咳嗽两声,演得十分逼真。柳娘子则坐在一旁,手里做着针线活,嘴里说着宽慰的话,眼神却时刻留意着窗外的动静。这小小的房间,因着她的到来,充满了家的温暖与安稳气息,冲淡了“病情”带来的压抑。
有时,钱多多也会“恰好”过来送些豆腐坊新出的豆制品,借着由头看儿子一眼。他虽心疼银子(觉得每日这般精致的药膳花费不小),但更心疼孩子和媳妇的操劳。他会在屋里粗声大气地“埋怨”几句:“你这小子,真是不让人省心!好好养着,别辜负了你柳姨一片心!” 转头又压低声音对柳娘子说:“……那啥……缺啥少啥……跟俺说……别……别省着……” 那别扭的关心,让小石头心里暖烘烘的。
柳娘子这日复一日的“送药膳”,看似平凡,却是在刀尖上跳舞。她以母亲般的细腻与坚韧,编织着一张温情的保护网,不仅满足了小石头的口腹之需,更给予了孩子极大的心理慰藉。在这份看似寻常的家长里短中,小石头感受到的不是被隔离的孤独,而是被全家乃至全屯人默默守护的温暖。这份温暖,如同暗夜中的微光,悄然滋养着他幼小却坚韧的心灵,让他有勇气面对未知的风浪。
然而,钦差李文斌并非易与之辈。他虽暂时被“伤寒”之说挡驾,但心中的疑云并未消散。柳娘子每日的准时出现,那份过于“完美”的从容,反而让他觉得有些刻意。他吩咐手下:“盯紧那个送饭的妇人!看她除了送饭,还接触什么人,传递什么东西!”
柳娘子用一粥一饭筑起的温情防线,看似牢固,却时刻面临窥探。
这份日常的温暖,能否融化钦差心中怀疑的坚冰?
下一次送饭途中,会否出现意想不到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