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蛋一句无心的“鬼画符”,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瞬间在钦差李文斌心中激起千层浪。他本就疑心重重,此刻更是将焦点牢牢锁定在了“卧病”的小石头身上。那名听到童言的随从受命后,加紧了了对学堂小院的窥探,试图寻找机会核实那“古怪字迹” 的真容。小石头虽已警觉,但终日困于小屋,难免有疏漏之时,危机一触即发。
这紧张的气氛,第一时间被如同暗夜守护神般潜伏在侧的红姑察觉。她发现那名钦差随从不再满足于远观,开始借故靠近小石头居所的窗户,甚至有一次假装失手掉落东西,欲借捡拾之机窥视屋内。红姑心知,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否则小石头描摹前朝密文之事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电光火石之间,一个念头划过红姑脑海。她当机立断,悄无声息地返回自己在县衙的住处,从一个锁着的旧木箱最底层,翻出了一双保存得极好、颜色虽旧却干干净净的虎头鞋。这双鞋,还是小石头刚被救回时,柳娘子见他赤着脚,连夜赶做的,小石头穿到不合脚才舍得脱下,红姑便一直收着。此刻,这双鞋成了绝佳的道具。
红姑拿着虎头鞋,面色如常地走向学堂,恰好与那名又在院中徘徊的钦差随从打了个照面。那随从正愁找不到由头接近,见红姑过来,便假意搭讪:“红姑姑娘,又来给石头送饭?这孩子病好些了没?总闷在屋里,也别憋坏了。”
红姑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他,语气淡然:“劳挂心。伤寒需静养,忌风忌扰。”她看似随口应答,却话中有话。
那随从干笑两声,眼睛贼溜溜地往小石头屋子瞟,试探道:“是极是极。不过……我方才好像听见院里娃娃们说,石头在屋里画画儿?倒是好兴致,画的什么稀罕物?也让我们开开眼?”
红姑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声色,甚至轻轻叹了口气,将手中的虎头鞋看似无意地亮了出来,摩挲着鞋面上绣的威猛虎头,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感慨与忧伤:
“哪是画什么稀罕物…… 这孩子,是想家了,或者说,是想找他的根了。”
她抬起眼,目光似乎透过随从,望向远方,声音低沉了些:“这鞋,是他来俺们这时,身上唯一像样的东西。你看这虎头,针脚、样式,都不是咱这边常见的。他……总惦记着这鞋,时不时就拿出来描摹这虎头的纹样,说是……说不定是他亲生爹娘留的记号,盼着有一天,能凭这个找到家人。”
她将虎头鞋递近些,让那随从能看清上面独特而略显古旧的刺绣纹路,继续道:“那些曲里拐弯的线,就是这虎头上的花纹。 孩子心思重,又病着,俺们看着也心疼。什么前朝秘宝,都是没影儿的事,这才是孩子心里头最大的念想,也是块心病。”
这番话,合情合理,入木三分!将一个孤儿对身世的迷茫、对亲情的渴望,描绘得真挚动人。将“古怪字迹”巧妙地解释为孩童对唯一身世信物的执着描摹,瞬间将一件可能牵扯惊天秘密的事情,降格为一件令人同情的人伦常事。
那随将信将疑,仔细看了看那虎头鞋,针线活确实精细,纹样也特别,但他毕竟不是考据专家,一时也难辨真伪。红姑见状,又淡淡补了一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钦差大人是来做大事的,这些娃娃家的私事、伤心事,还是莫要深究了,免得勾起孩子伤心,病情反复,反倒不美。杜大人和俺们,都只盼着他能安安生生把病养好。”
这话绵里藏针,既点明了“这是私事、小事”,不宜大动干戈,又暗示了若强行探究导致小石头病情加重,杜明远等人绝不会坐视。那随从闻言,神色变幻不定,仔细琢磨,觉得为了一件“孩子想家”的小事,去触怒地头蛇杜明远和这明显不好惹的红姑,似乎得不偿失。再者,红姑的解释天衣无缝,情感真挚,让他也挑不出什么破绽。
最终,他讪讪地笑了笑:“原来如此……倒是某多心了。孩子可怜,红姑姑娘费心了。” 说罢,借故转身离开,不再执着于窥探小屋。
红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眼神冰冷,直到他消失在院门外,才轻轻推开小石头的房门,将虎头鞋放在桌上,对一脸紧张的小石头低声道:“近日莫再摹写。” 小石头聪慧,立刻点头,将那些敏感的字纸深深藏起。
红姑急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险险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但钦差李文斌,会如此轻易相信这套“寻亲说”吗?
他那多疑的心,是否会就此打消对小石头的重点关注?
这紧张的气氛,第一时间被如同暗夜守护神般潜伏在侧的红姑察觉。她发现那名钦差随从不再满足于远观,开始借故靠近小石头居所的窗户,甚至有一次假装失手掉落东西,欲借捡拾之机窥视屋内。红姑心知,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否则小石头描摹前朝密文之事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电光火石之间,一个念头划过红姑脑海。她当机立断,悄无声息地返回自己在县衙的住处,从一个锁着的旧木箱最底层,翻出了一双保存得极好、颜色虽旧却干干净净的虎头鞋。这双鞋,还是小石头刚被救回时,柳娘子见他赤着脚,连夜赶做的,小石头穿到不合脚才舍得脱下,红姑便一直收着。此刻,这双鞋成了绝佳的道具。
红姑拿着虎头鞋,面色如常地走向学堂,恰好与那名又在院中徘徊的钦差随从打了个照面。那随从正愁找不到由头接近,见红姑过来,便假意搭讪:“红姑姑娘,又来给石头送饭?这孩子病好些了没?总闷在屋里,也别憋坏了。”
红姑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他,语气淡然:“劳挂心。伤寒需静养,忌风忌扰。”她看似随口应答,却话中有话。
那随从干笑两声,眼睛贼溜溜地往小石头屋子瞟,试探道:“是极是极。不过……我方才好像听见院里娃娃们说,石头在屋里画画儿?倒是好兴致,画的什么稀罕物?也让我们开开眼?”
红姑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声色,甚至轻轻叹了口气,将手中的虎头鞋看似无意地亮了出来,摩挲着鞋面上绣的威猛虎头,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感慨与忧伤:
“哪是画什么稀罕物…… 这孩子,是想家了,或者说,是想找他的根了。”
她抬起眼,目光似乎透过随从,望向远方,声音低沉了些:“这鞋,是他来俺们这时,身上唯一像样的东西。你看这虎头,针脚、样式,都不是咱这边常见的。他……总惦记着这鞋,时不时就拿出来描摹这虎头的纹样,说是……说不定是他亲生爹娘留的记号,盼着有一天,能凭这个找到家人。”
她将虎头鞋递近些,让那随从能看清上面独特而略显古旧的刺绣纹路,继续道:“那些曲里拐弯的线,就是这虎头上的花纹。 孩子心思重,又病着,俺们看着也心疼。什么前朝秘宝,都是没影儿的事,这才是孩子心里头最大的念想,也是块心病。”
这番话,合情合理,入木三分!将一个孤儿对身世的迷茫、对亲情的渴望,描绘得真挚动人。将“古怪字迹”巧妙地解释为孩童对唯一身世信物的执着描摹,瞬间将一件可能牵扯惊天秘密的事情,降格为一件令人同情的人伦常事。
那随将信将疑,仔细看了看那虎头鞋,针线活确实精细,纹样也特别,但他毕竟不是考据专家,一时也难辨真伪。红姑见状,又淡淡补了一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钦差大人是来做大事的,这些娃娃家的私事、伤心事,还是莫要深究了,免得勾起孩子伤心,病情反复,反倒不美。杜大人和俺们,都只盼着他能安安生生把病养好。”
这话绵里藏针,既点明了“这是私事、小事”,不宜大动干戈,又暗示了若强行探究导致小石头病情加重,杜明远等人绝不会坐视。那随从闻言,神色变幻不定,仔细琢磨,觉得为了一件“孩子想家”的小事,去触怒地头蛇杜明远和这明显不好惹的红姑,似乎得不偿失。再者,红姑的解释天衣无缝,情感真挚,让他也挑不出什么破绽。
最终,他讪讪地笑了笑:“原来如此……倒是某多心了。孩子可怜,红姑姑娘费心了。” 说罢,借故转身离开,不再执着于窥探小屋。
红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眼神冰冷,直到他消失在院门外,才轻轻推开小石头的房门,将虎头鞋放在桌上,对一脸紧张的小石头低声道:“近日莫再摹写。” 小石头聪慧,立刻点头,将那些敏感的字纸深深藏起。
红姑急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险险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但钦差李文斌,会如此轻易相信这套“寻亲说”吗?
他那多疑的心,是否会就此打消对小石头的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