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在调兵之前,分析了杨行密可能选择的几个登陆点:
宣州当涂县: 此地乃长江下游着名渡口,江面相对狭窄,对岸即是淮南重镇和州。然而,这里驻守着石麻率领的八千靖湖军水师,这支舰队以逸待劳,控扼江心,绝非易与之辈。更重要的是,一旦由此登陆,将直面宣州山地,并非进攻浙西腹地的理想路径。钱镠判断,若无绝对把握,杨行密不会首选此硬骨头,故此处保持原样,作为一道坚实的水上屏障。
润州江宁县: 此地是钱镠心中预定的未来短期的统治中心,战略地位极高。在屠环智担任润州长史的数年间,以“润州城防扩建”为名,暗中对江宁城进行了大规模、分期分批的营建。如今,其外郭城周长已达六十里,城垣坚固。但为防杨行密偷袭此城,南调的五千长城军还是需要秘密回防。
常州江阴县: 位于长江南岸突出部,江面开阔,利于大舰队展开登陆。且江阴城本身城防未经过度修缮,看起来是最软的柿子,是最有可能可以轻易夺取的桥头堡,所有重点防御还是围绕常州展开。
当大军行进至湖州时,长城军(五千)悄悄回驻江宁,武勇前军悄然转向东北,趁夜进驻常州隐藏。
归德军向北,秘密进驻曲阿,武勇右军进驻无锡。昆山军(五千)进驻金坛,靖江军进驻常熟、嘉禾军进驻义兴。而钱镠本人,则仅率少量仪仗,南下杭州,真正履行其“督战”之责。他此举既是为了迷惑杨行密,也是相信他布下的将领和能力,足以应对江北之敌。
钱镠的谋划,远不止于被动防御。他要的是一场歼灭战。为此,他还动用了自己最大的底牌——水师。
早在决定讨伐董昌之初,钱镠便已秘密命令驻守南线的水军将领马绰,率领南海舰队主力北上。他们的任务并非直接参与越州战事,而是执行一项绝密的封锁任务:占领并控制长江入海口外的胡逗洲,并清扫周边海域。
马绰忠实地执行了命令。南海舰队如同幽灵般北上,迅速控制了胡逗洲,并将洲上所有居民迁往内陆安置,彻底杜绝了消息泄露的可能。随后,舰队派出大量巡逻快船,在长江口外广阔的水域进行拉网式搜索,任何试图出入的船只,无论商船、渔船,一律扣押,人员暂时看管。
此举目的有三:
一是确保钱镠在江南的虚实布置,不会通过海路被杨行密探知。
二是 防止杨行密水师绕过正面,从海上迂回攻击杭州湾等更深远的目标。
三是一旦杨行密主力渡江,马绰的南海舰队将立即封锁长江口,切断其退回江北的水路,与岸上守军形成夹击之势,瓮中捉鳖!
完成这一切部署后,钱镠安心南下杭州,将应对杨行密的重任,交给了他以重任的核心班底:李振、李神福、屠环智三人统筹安排。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六月,江淮大地笼罩在闷热与躁动之中。扬州城外,长江北岸的几个主要港口,桅杆如林,帆影蔽日。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杨行密终于亮出了他的獠牙。
出征前,杨行密在扬州举行了简短的誓师仪式。他并未身着戎装,而是一身紫色官袍,力图营造“奉诏讨逆”的正义之师形象。面对集结的将校,他声音洪亮,义正词严:
“诸将!董昌狂悖,竟敢僭号称尊,此乃天地不容之罪!我辈世受唐恩,镇守一方,岂能坐视国法沦丧,逆贼横行?”
他声如洪钟,目光扫过台下众将,刻意略过了与钱镠的盟约,转而将矛头直指董昌,以“忠唐”自居。
“而那钱镠,名为讨逆,实怀私心!不思速平叛乱,反而挟寇自重,要挟朝廷,滥求封赏,其行径与董昌何异?朝廷体面扫地,纲纪何存?!”
此言一出,台下将领中那些对破盟略有迟疑者,神色也渐渐变得坚定起来。杨行密见话语奏效,趁势拔出佩剑,直指南方:
“今我淮南,奉天讨逆,既为朝廷除董昌之妄尊,亦为天下正钱镠之私心!此乃顺天应人之举,功在社稷!江南膏腴,本应归於王化,岂容宵小割据?望诸君奋勇向前,挥师南指,克定江南,以安天下!”
这番说辞,巧妙地将“背盟攻钱”的真实意图包裹在“拥唐除董”、“整顿纲纪”的华丽外衣之下。至於“救援董昌”以牵制钱镠,并趁机夺取浙西地盘的真正战略目的,则在这冠冕堂皇的大义名分中被彻底隐去,不着痕迹。
誓师完毕,杨行密以麾下最为骁勇善战、亦最具开拓野心的大将田頵为常州四面行营都招讨使,全权负责渡江登陆及前期作战。以足智多谋、沉稳老练的秦裴为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兼招讨副使,辅佐田頵。二人率领两万淮南精锐(其中包含大量收编的蔡州悍卒)作为第一波攻击梯队。
同时集结两万精兵作为战略预备队,由素以持重着称的陶雅任援应马军都指挥使,勇猛敢战的刘存为援应步军都指挥使。一旦田頵在南岸成功建立稳固的桥头堡,这支部队将立刻投入,扩大战果,向纵深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并命心腹徐温为楼船军使兼水路转运使,统领大小战船数百艘,负责护航、运输以及后续的粮草辎重补给。
杨行密用兵,亦有其谨慎之处。最终的登陆地点——江阴,被列为最高机密。直到大军开拔前,他才在极小的核心圈内公布,平时都言进攻润州,连许多中层将领都蒙在鼓里,只知南下江右。
船队规模庞大,气势汹汹,但目的地成谜。杨行密企图以此达成战役的突然性,这一招确实在初期起到了一定的迷惑作用。钱镠布设在江北的暗卫,虽然提前探知了淮南军大规模调动的迹象,但在如此严格的保密下,短时间内也难以确定其具体登陆点。消息传回南岸时,只知“淮南大军已发,方向东”,这给防御方带来了一丝不确定性。
然而,杨行密的保密措施,在钱镠精心构建的“烽燧-暗卫”双重预警体系面前,效力大打折扣。
就在淮南船队驶离北岸不久,沿江第一线的烽火台就捕捉到了这庞大的目标。
北固山烽火台: 守台士卒首先望见北方江面出现大片帆影,立刻点燃了代表“发现大规模敌船”的三道狼烟(浓黑笔直),同时擂响了告警的牛皮大鼓。
如同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东面的京砚山、青城等处的烽火台,相继看到了信号,也立刻点燃了自己的狼烟。狼烟的种类和数量开始变化,有的台燃起两道烟表示“敌船继续东向”,有的则在烟柱旁悬挂特定数量的灯笼或旗帜,表示估算的船只规模。
几乎在江边烽火燃起的同时,内陆五里处的第二道烽火铺也看到了信号。他们不仅接力传递江边的信息,还派出了快马信使,携带更详细的情报(如敌船大致数量、队形),飞驰送往最近的州府和军事据点。
整个预警系统高效运转,利用视觉和听觉信号,以超过船只航速数倍的速度,将警报向东方和纵深传递。
屠环智快步走上城楼,望着北方江天之际那几道尚未完全散去的狼烟,以及驿卒送来的烽火铺详细报告,眉头紧锁,随即展开。“狼烟东指,规模巨大……杨行密的目标,不是润州城本身。”他迅速判断,“传令,全军戒备,按甲计划准备!速将此情通报常州李神福将军!”
一个时辰!仅仅一个时辰后!身在常州的李神福便接到了警讯。他盯着地图,手指重重地点在“江阴”的位置上,眼中精光爆射:“果然不出主公所料!杨行密老贼,想吃下江阴这块‘肥肉’!传我将令!”
“江阴守军,佯装不敌,稍作抵抗即向常州方向‘溃退’,务必诱敌深入!”
“其他埋伏各军偃旗息鼓,隐蔽待机!”
宣州当涂县: 此地乃长江下游着名渡口,江面相对狭窄,对岸即是淮南重镇和州。然而,这里驻守着石麻率领的八千靖湖军水师,这支舰队以逸待劳,控扼江心,绝非易与之辈。更重要的是,一旦由此登陆,将直面宣州山地,并非进攻浙西腹地的理想路径。钱镠判断,若无绝对把握,杨行密不会首选此硬骨头,故此处保持原样,作为一道坚实的水上屏障。
润州江宁县: 此地是钱镠心中预定的未来短期的统治中心,战略地位极高。在屠环智担任润州长史的数年间,以“润州城防扩建”为名,暗中对江宁城进行了大规模、分期分批的营建。如今,其外郭城周长已达六十里,城垣坚固。但为防杨行密偷袭此城,南调的五千长城军还是需要秘密回防。
常州江阴县: 位于长江南岸突出部,江面开阔,利于大舰队展开登陆。且江阴城本身城防未经过度修缮,看起来是最软的柿子,是最有可能可以轻易夺取的桥头堡,所有重点防御还是围绕常州展开。
当大军行进至湖州时,长城军(五千)悄悄回驻江宁,武勇前军悄然转向东北,趁夜进驻常州隐藏。
归德军向北,秘密进驻曲阿,武勇右军进驻无锡。昆山军(五千)进驻金坛,靖江军进驻常熟、嘉禾军进驻义兴。而钱镠本人,则仅率少量仪仗,南下杭州,真正履行其“督战”之责。他此举既是为了迷惑杨行密,也是相信他布下的将领和能力,足以应对江北之敌。
钱镠的谋划,远不止于被动防御。他要的是一场歼灭战。为此,他还动用了自己最大的底牌——水师。
早在决定讨伐董昌之初,钱镠便已秘密命令驻守南线的水军将领马绰,率领南海舰队主力北上。他们的任务并非直接参与越州战事,而是执行一项绝密的封锁任务:占领并控制长江入海口外的胡逗洲,并清扫周边海域。
马绰忠实地执行了命令。南海舰队如同幽灵般北上,迅速控制了胡逗洲,并将洲上所有居民迁往内陆安置,彻底杜绝了消息泄露的可能。随后,舰队派出大量巡逻快船,在长江口外广阔的水域进行拉网式搜索,任何试图出入的船只,无论商船、渔船,一律扣押,人员暂时看管。
此举目的有三:
一是确保钱镠在江南的虚实布置,不会通过海路被杨行密探知。
二是 防止杨行密水师绕过正面,从海上迂回攻击杭州湾等更深远的目标。
三是一旦杨行密主力渡江,马绰的南海舰队将立即封锁长江口,切断其退回江北的水路,与岸上守军形成夹击之势,瓮中捉鳖!
完成这一切部署后,钱镠安心南下杭州,将应对杨行密的重任,交给了他以重任的核心班底:李振、李神福、屠环智三人统筹安排。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六月,江淮大地笼罩在闷热与躁动之中。扬州城外,长江北岸的几个主要港口,桅杆如林,帆影蔽日。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杨行密终于亮出了他的獠牙。
出征前,杨行密在扬州举行了简短的誓师仪式。他并未身着戎装,而是一身紫色官袍,力图营造“奉诏讨逆”的正义之师形象。面对集结的将校,他声音洪亮,义正词严:
“诸将!董昌狂悖,竟敢僭号称尊,此乃天地不容之罪!我辈世受唐恩,镇守一方,岂能坐视国法沦丧,逆贼横行?”
他声如洪钟,目光扫过台下众将,刻意略过了与钱镠的盟约,转而将矛头直指董昌,以“忠唐”自居。
“而那钱镠,名为讨逆,实怀私心!不思速平叛乱,反而挟寇自重,要挟朝廷,滥求封赏,其行径与董昌何异?朝廷体面扫地,纲纪何存?!”
此言一出,台下将领中那些对破盟略有迟疑者,神色也渐渐变得坚定起来。杨行密见话语奏效,趁势拔出佩剑,直指南方:
“今我淮南,奉天讨逆,既为朝廷除董昌之妄尊,亦为天下正钱镠之私心!此乃顺天应人之举,功在社稷!江南膏腴,本应归於王化,岂容宵小割据?望诸君奋勇向前,挥师南指,克定江南,以安天下!”
这番说辞,巧妙地将“背盟攻钱”的真实意图包裹在“拥唐除董”、“整顿纲纪”的华丽外衣之下。至於“救援董昌”以牵制钱镠,并趁机夺取浙西地盘的真正战略目的,则在这冠冕堂皇的大义名分中被彻底隐去,不着痕迹。
誓师完毕,杨行密以麾下最为骁勇善战、亦最具开拓野心的大将田頵为常州四面行营都招讨使,全权负责渡江登陆及前期作战。以足智多谋、沉稳老练的秦裴为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兼招讨副使,辅佐田頵。二人率领两万淮南精锐(其中包含大量收编的蔡州悍卒)作为第一波攻击梯队。
同时集结两万精兵作为战略预备队,由素以持重着称的陶雅任援应马军都指挥使,勇猛敢战的刘存为援应步军都指挥使。一旦田頵在南岸成功建立稳固的桥头堡,这支部队将立刻投入,扩大战果,向纵深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并命心腹徐温为楼船军使兼水路转运使,统领大小战船数百艘,负责护航、运输以及后续的粮草辎重补给。
杨行密用兵,亦有其谨慎之处。最终的登陆地点——江阴,被列为最高机密。直到大军开拔前,他才在极小的核心圈内公布,平时都言进攻润州,连许多中层将领都蒙在鼓里,只知南下江右。
船队规模庞大,气势汹汹,但目的地成谜。杨行密企图以此达成战役的突然性,这一招确实在初期起到了一定的迷惑作用。钱镠布设在江北的暗卫,虽然提前探知了淮南军大规模调动的迹象,但在如此严格的保密下,短时间内也难以确定其具体登陆点。消息传回南岸时,只知“淮南大军已发,方向东”,这给防御方带来了一丝不确定性。
然而,杨行密的保密措施,在钱镠精心构建的“烽燧-暗卫”双重预警体系面前,效力大打折扣。
就在淮南船队驶离北岸不久,沿江第一线的烽火台就捕捉到了这庞大的目标。
北固山烽火台: 守台士卒首先望见北方江面出现大片帆影,立刻点燃了代表“发现大规模敌船”的三道狼烟(浓黑笔直),同时擂响了告警的牛皮大鼓。
如同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东面的京砚山、青城等处的烽火台,相继看到了信号,也立刻点燃了自己的狼烟。狼烟的种类和数量开始变化,有的台燃起两道烟表示“敌船继续东向”,有的则在烟柱旁悬挂特定数量的灯笼或旗帜,表示估算的船只规模。
几乎在江边烽火燃起的同时,内陆五里处的第二道烽火铺也看到了信号。他们不仅接力传递江边的信息,还派出了快马信使,携带更详细的情报(如敌船大致数量、队形),飞驰送往最近的州府和军事据点。
整个预警系统高效运转,利用视觉和听觉信号,以超过船只航速数倍的速度,将警报向东方和纵深传递。
屠环智快步走上城楼,望着北方江天之际那几道尚未完全散去的狼烟,以及驿卒送来的烽火铺详细报告,眉头紧锁,随即展开。“狼烟东指,规模巨大……杨行密的目标,不是润州城本身。”他迅速判断,“传令,全军戒备,按甲计划准备!速将此情通报常州李神福将军!”
一个时辰!仅仅一个时辰后!身在常州的李神福便接到了警讯。他盯着地图,手指重重地点在“江阴”的位置上,眼中精光爆射:“果然不出主公所料!杨行密老贼,想吃下江阴这块‘肥肉’!传我将令!”
“江阴守军,佯装不敌,稍作抵抗即向常州方向‘溃退’,务必诱敌深入!”
“其他埋伏各军偃旗息鼓,隐蔽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