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夺徐州下宿州-《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

  乾宁二年(895年)三月初,春寒料峭,泗水两岸却骤然战云密布。钱军大将杜棱亲率一万五千精锐,自宿预北上,兵锋直指徐州。旌旗蔽野,刀枪耀日,大军行动扬起的烟尘,数十里外清晰可见。

  消息传至徐州城,守将徐怀玉瞬间紧张起来。他深知徐州乃中原东南门户,绝不容有失,立刻下令全城戒严,征发民夫,搬运守城器械,准备迎战。他将麾下将领,包括已颇受信任的“李归仁”(王茂章),悉数召集至节度使府,部署防务。

  “杜棱来者不善!诸将各司其职,务必守住城池,以待东平王大军回援!”徐怀玉厉声道。他判断,钱军主力最可能从靠近泗水的城北和城东发起进攻,于是亲自坐镇压力最大的城东,派一副将防守城北。

  就在徐怀玉紧张布防之际,王茂章敏锐地抓住了机会。他主动向徐怀玉请缨:“将军,如今城内人员复杂,恐有奸细混入。末将愿领一队亲兵,护卫将军左右,以防不测!同时,亦可协助巡查城防,弹压宵小!” 徐怀玉正需得力人手,见“李归仁”如此主动,不疑有他,欣然应允。

  同时,城内大规模征募民夫,负责搬运箭矢、滚木礌石等物资。王茂章带来的那数百名化装潜入的钱军精锐,趁机纷纷应征,混入了民夫队伍。王茂章利用自己“都将”的身份和徐怀玉的信任,“顺理成章”地将其中约一千名含“自己人”的民夫队调配到了由他协助防守的东门区域,负责最繁重、也最接近核心战场的苦力工作。这一切,都在备战的名义下悄然完成,未曾引起徐怀玉的警觉。

  三月初十,黎明时分,杜棱大军抵达泗水南岸。宽阔的河床因春季水量未丰,显得并不那么难以逾越。徐怀玉早已派兵在北岸列阵,企图凭借河岸阻击。

  杜棱用兵,向来沉稳而狠辣。他并未急于渡河,而是首先命令军中数千弓弩手上前,在河岸南侧列出数个庞大的射击阵位。“放箭!”一声令下,密集的箭矢如同飞蝗般越过河面,扑向北岸的汴军阵地。钱军装备精良,强弓劲弩数量远超守军,箭雨覆盖面既广且狠。北岸汴军弓手被压制得抬不起头,伤亡惨重,勉强支撑了不到一个时辰,便被迫放弃河岸阵地,狼狈撤回城中。

  扫清了渡河障碍,杜棱立即下令早已准备好的工兵部队行动。大量运输辎重的平底船被迅速划至河中,首尾相连,用铁索、木板牢牢固定,不到半日功夫,二十座坚固的浮桥便横跨在泗水之上!钱军效率之高,令城头观战的徐怀玉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午后,钱军埋锅造饭,饱餐一顿。未时刚过,战鼓声震天动地响起!杜棱下达了总攻命令!

  数以千计的常胜军将士,如同决堤的洪流,呐喊着冲过浮桥!工程兵推动着提前组装好的云梯、井阑、冲车,紧随步兵之后。更多的弓弩手和投石机被推至北岸,抵近城墙,进行压制性射击。巨石呼啸着砸向城垛,箭矢密集得让人不敢冒头。

  徐怀玉临危不乱,将手中约一万守军分为两拨,每拨五千人。一拨在城头血战,另一拨则在城内指定区域休息,计划每两个时辰轮换一次,以保持守军体力。攻防战一开始便进入白热化,钱军悍不畏死,沿着数十架云梯疯狂攀爬,城头守军则奋力用滚木、礌石、热油还击,双方在城墙一线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尸体不断从高处坠落,鲜血染红了古老的城墙。

  一个时辰后,攻城战正值最激烈、守军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之时,王茂章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

  他暗中向混在民夫队伍中的己方士兵发出了信号。这些伪装成民夫的锐卒,早已按捺多时,见状立刻扔掉肩上的木石,猛地从运送的物资车中抽出暗藏的兵刃,发一声喊,如同饿虎扑食般,从背后杀向正在城头奋力抵御外部进攻的守军!

  与此同时,王茂章本人则快步冲到正在东门城楼亲自指挥的徐怀玉身边,故作惊慌地大喊:“将军!不好了!城内有奸细作乱!民夫……民夫们反了!”

  徐怀玉大惊,急忙探头向下望去,果然看到城墙上乱作一团,原本搬运物资的民夫正在砍杀守军。“快!随我去弹压!”徐怀玉不疑有诈,带着亲兵就要往混乱处冲。

  就在这转身的刹那,异变陡生!

  王茂章眼中凶光一闪,一直紧握在手中的长槊猛地挥起,并非用槊尖,而是用那沉重的槊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狠狠砸向徐怀玉的后脑勺!

  “砰!”一声闷响!

  徐怀玉根本没想到身边的爱将会突然发难,兜鍪虽保住了性命,但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将他震得头晕目眩,眼前一黑,直接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动手!”王茂章一击得手,立刻用回原本的声音,声震城楼:“某乃东海王麾下大将王茂章!徐怀玉已被生擒!放下兵器者免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徐怀玉的亲兵和附近守军全都懵了。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王茂章这一个多月来带领的那一都士兵,听到主将号令,几乎毫不犹豫,立刻调转刀枪,与其他守军对峙起来!他们早已被王茂章的勇武和豪爽折服,管他姓李还是姓王,跟着这样的头儿干就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城头瞬间大乱,守军失去了统一指挥,又遭内外夹击,士气顷刻崩溃。

  就在这混乱的当口,一直在城外密切关注城头动静的前厢都指挥使台蒙,见东门城头火并,信号已现,立刻亲自操起横刀,大吼一声:“王将军得手了!儿郎们,随我上!” 他身先士卒,冒着零星射下的箭矢,沿着云梯迅猛攀爬,第一个跃上城头!紧随其后的钱军精锐如同潮水般涌上,迅速扩大突破口。

  主帅被擒,内部叛乱,敌军已登城……一连串的打击彻底摧毁了徐州守军的抵抗意志。东门守军纷纷弃械投降。台蒙迅速指挥士兵打开东门,城外早已等候多时的钱军主力,如同洪流般涌入徐州城!

  王茂章留下部分人手看押昏迷的徐怀玉和俘虏,自己则马不停蹄,带着愿意跟随他的原部属,直奔城北。北门守军尚不知东门已失,还在奋力抵抗城外的钱军偏师。王茂章等人从背后突然杀出,高喊“东门已破,徐将军被擒!”北门守军见“李都将”倒戈,后方大乱,军心瞬间瓦解,很快也停止了抵抗。

  此时,在城中营房休息的那五千轮换守军,刚刚被外面的喊杀声惊醒,尚未整装完毕,就被涌入城的大批钱军团团包围。眼见城头已换东海王旗帜,主将不知所踪,抵抗已无意义,除了少数死忠分子试图突围被格杀外,大部分士兵选择了放下武器投降。

  从杜棱清晨开始攻击泗水北岸守军算起,到完全控制徐州城,整个过程不到四个时辰!这座中原重镇,控扼南北漕运的锁钥之地,便以这样一种里应外合、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易主钱镠!

  负责宿州方向的是钱军偏将秦裴。此人虽名声不若王茂章显赫,却同样以智谋深沉、用兵谨慎着称。他率领的五千兵马并未像杜棱那样大张旗鼓,而是偃旗息鼓,潜行至宿州以南的运河(通济渠)沿岸隐蔽待机。

  宿州,因其境内扼守运河的埇桥要津而成为漕运重镇,城池傍水而建,设有专供船只往来的水门。这正是秦裴计划的关键突破口。

  三月初十,天刚蒙蒙亮,运河上薄雾尚未散尽。一支由十余艘大型漕船组成的“商队”,缓缓向着宿州水门驶来。船上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看似装满了粮食。船头站着几名作商人打扮的汉子,为首的正是经过伪装的秦裴本人,他神色从容,仿佛真是往来江淮的寻常粮商。

  船只抵近水门,守门的汴军士卒照例上前盘查。

  “停下!从哪里来?运的什么货物?”一个小校模样的军官吆喝道,眼睛却不住地往那些看似沉重的麻袋上瞟,盘算着能榨出多少油水。

  秦裴陪着笑脸,上前拱手道:“军爷辛苦!小的们是从江南来的,运些稻米到汴京贩卖,途径宝地,还望行个方便。”说着,不动声色地递上一小锭银子。

  那军官掂了掂银子,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但贪心不足,又道:“江南来的?近来不太平,须得仔细查验!你们,上船看看!”他示意手下兵卒登船,意图再搜刮一番。

  几名汴军士兵嬉笑着跳上船板,用矛杆胡乱戳刺着麻袋。然而,预想中谷物流出的场景并未出现,矛尖传来的反而是硬物的触感。

  就在他们愣神之际,异变突生!

  “动手!”秦裴一声低喝!

  只见那些“粮袋”被猛地掀开,藏在里面的并非稻米,而是全副武装、眼神锐利的钱军锐卒!他们如同蛰伏已久的猎豹,瞬间暴起!刀光闪烁,登船检查的那几名汴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便被砍翻落水。

  “敌袭!敌袭!”岸上的汴军军官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欲逃。但秦裴既已发动,岂容他走脱?船上钱军弓弩手早已张弓搭箭,一片箭雨过去,水门附近的汴军守卒顿时被射倒一片。

  “抢占水门!接应大军!”秦裴亲自挥刀,率领突袭队跃上岸,迅速清除残敌,控制了水门及附近区域。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不过一炷香的功夫。

  水门得手的信号迅速发出。一直潜伏在运河下游的钱军主力船只,立刻扬帆起航,全速向着洞开的宿州水门冲来!大批钱军士兵从船上跃下,如同决堤的洪水,沿着运河河道和内里街道,向宿州城内纵深冲杀!

  宿州城内的汴军主将,原本以为北面有徐州为屏障,西面是自家腹地,防备相对松懈。城内虽有守军约五千人,但分布各处,猝然遇袭,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加之主将并非徐怀玉那等宿将,闻听水门失守,钱军已大量入城,顿时慌了手脚。

  他尝试着召集部分亲兵向城中心且战且退,但钱军攻势迅猛,秦裴指挥若定,分兵抢占府库、衙署、各门,很快便将守军分割包围。大部分汴军士卒见大势已去,在主将率先逃遁的情况下,更是无心恋战,纷纷弃械投降。

  最终,宿州守军大半被俘,仅有少量残兵跟随那名惊慌失措的主将,狼狈地打开西门,头也不回地向汴州方向逃去,向他们的东平王报丧去了。

  从秦裴伪装商队靠近水门,到完全控制宿州全城,整个过程比徐州那边更为迅速。几乎在杜棱主力刚刚突破徐州东门的同时,宿州城头已然换上了“钱”字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