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禁烟总局的建立-《林妹妹她不装了,一开口全府吓跪》

  御书房内,龙涎香的味道,似乎都被那份奏折上凌厉的墨迹冲淡了。

  皇帝独自一人。

  他坐在那张象征着天下权力的龙案之后,指尖在那份奏折上缓缓滑过。

  已经第三遍了。

  第一遍,他看到了一个女子在绝境中的疯狂。

  第二遍,他看到了一个足以撬动国本的惊天构局。

  第三遍,他看到的,是藏在每一个字背后,那颗毫不掩饰、勃勃跳动的野心。

  这丫头,不是想借他的刀。

  她是想,把他的刀,变成她自己的手。

  皇帝的指尖,最终停留在“废太子党羽,其心可诛”八个字上。

  江南密探传回的线报,与奏折上的分析,严丝合缝。

  那些人,确实不是为了钱。

  他们在用那种名为“福寿膏”的毒物,从根子上,蛀空他的江山。

  而黛玉提出的“禁烟总局”,更是有趣。

  皇商为眼,军方为爪,官方为口。

  三方分立,互为掣肘,最终的线索与权力,却必然要汇集到他这个皇帝的手里。

  他要的,从来不是一把听话的刀。

  他要的,是一群会互相撕咬,却又不得不匍匐在他脚下,向他摇尾乞怜的狼。

  林黛玉,把他这个主人的心思,揣摩得清清楚楚。

  甚至还主动递上了缰绳。

  “来人。”

  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传朕旨意,召内阁重臣,即刻议事。”

  朝会之上,气氛前所未有的压抑。

  当皇帝将成立“禁烟总局”的提议抛出时,朝堂瞬间鼎沸。

  “皇上!万万不可!”户部尚书第一个出列,胡子都在发抖。

  “自古盐铁官营,已有定法。若连民间消遣之物亦要插手,此乃与民争利,国朝体统何在!”

  一名御史跟着跪下,声泪俱下:“况且,主理此事之人,竟要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抛头露面,执掌生杀,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我朝颜面何存!”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水溶站在队列中,冷眼旁观,一言不发。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三皇子上前一步。

  “父皇,儿臣以为,林姑娘此计,乃是刮骨疗毒的救国之策!”

  他的声音清朗,在嘈杂的殿中格外清晰。

  “福寿膏之害,诸位大人安坐庙堂,恐怕未曾得见。此物一日不禁,他日边关将士,恐再无一人能持刀握枪!届时,江山社稷,又与体统二字,孰轻孰重?”

  话音刚落,水溶出列。

  他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字字如冰。

  “臣弟附议。”

  “北境军中,已现端倪。若不以此雷霆手段严查,国门危矣。”

  “臣,愿以北静王府上下身家性命担保,此策必行!”

  一个皇子。

  一个手握重兵的亲王。

  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同时表态,让沸反冲天的朝堂,风向陡然一变。

  龙椅之上,皇帝对此十分满意。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抬了抬手,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够了。”

  皇帝的目光扫过下方众人,威严如山。

  “此事,朕意已决。”

  他看向三皇子。

  “从今日起,由你出任‘禁烟总局’总督办。”

  又看向水溶。

  “北静王协理军务,总领清剿查缉。”

  最后,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落在了那个此刻远在王府的女子身上。

  声音不大,却传遍了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

  “着‘红楼商号’东家林氏黛玉,为‘禁烟使’,赐金牌令箭,总领天下市场稽查、情报收集事宜。”

  “凡涉禁烟一案,可……”

  皇帝顿了顿,吐出四个字。

  “先斩后奏!”

  轰!

  这四个字,像一道天雷,劈在每一个人的头顶。

  整个朝堂,死寂。

  所有大臣,都用一种看疯子般的眼神,看着龙椅上的皇帝。

  给一个女人,一道可以先杀人后报备的圣旨?

  皇上疯了?

  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当传旨太监用颤抖的尖嗓,念完那道惊世骇俗的圣旨时,整个北静王府,落针可闻。

  水溶站在黛玉身侧,五味杂陈。

  他看着那个跪在地上的女子。

  她的身影纤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可她,却稳稳地接过了那道足以让她一步登天,也足以让她粉身碎骨的圣旨。

  她赢了。

  在这场与天子的豪赌中,她不仅没死,还赢下了整张牌桌。

  黛玉缓缓起身。

  她的脸上,没有狂喜,没有激动,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得意。

  只有一片冰冷的,近乎非人的理智。

  她捏着那道尚有余温的圣旨,转身。

  身后,早已待命的“潇湘卫”如阴影般肃立。

  她下达了成为“禁烟使”之后的第一道命令。

  “紫鹃。”

  “带一队人,把京城所有叫得上名号的药剂师、老大夫,不论用什么法子,都给我‘请’到城西别院。我要建一个药物实验室。”

  “雪雁。”

  黛玉的声音顿了顿,眼神骤然锋利如刀。

  “你带稽查队。天黑之前,我要京城地图上,所有挂牌的烟馆,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记住,我要的是雷霆扫荡,鸡犬不留。”

  “反抗者,”

  她将那四个字,轻轻吐出,却带着血腥味。

  “格杀勿论。”

  那是皇帝亲赐的权力。

  不用,岂不是浪费了皇上的一片“苦心”?

  “是!”

  整齐划一的应答,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数十道黑衣身影,如鬼魅般从王府的阴影中涌出,没有发出一丝多余的声响,转瞬间便融入了京城的车水马龙。

  当天下午。

  京城,变天了。

  无数百姓亲眼目睹,一队队杀气腾腾的黑衣人,手持北静王府的腰牌与一道金光闪闪的令牌,踹开了一家又一家平日里销金如土的烟馆。

  没有警告。

  没有劝降。

  只有门板碎裂的巨响,和财物被砸烂的轰鸣。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烟馆老板和打手,在这些黑衣人面前,脆弱得如同朽木。

  废太子的残余势力,彻底被打懵了。

  他们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赖以为生的财路,就被一条接着一条,连根拔起。

  无数藏在暗处的据点被端,还没来得及销毁的账本,雪片般地送到了黛玉的案头。

  黛玉坐在书房里,通宵达旦。

  她用朱笔,在那些账本上画出一个又一个圈。

  每一个圈,都代表着一个名字,一个官职,一张盘根错节的罪恶之网。

  这张网,比王熙凤给她的那张,还要庞大,还要触目惊心。

  而就在黛玉的禁烟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声望在京城中一时无两之时。

  江南。

  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上。

  一个身着华服的男子,正将一封刚刚收到的密信,凑到烛火上,缓缓点燃。

  火光,映着他那张阴柔而俊美的脸。

  “禁烟使?林黛玉?”

  他看着信纸在火光中卷曲,化为灰烬,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

  “一个黄毛丫头,也敢来刨我的根。”

  他抬起头,对船舱阴影里的一道人影,轻声吩咐。

  那声音,像是毒蛇在耳边吐信。

  “传话下去。”

  “让她知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也让她尝尝,什么叫真正的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