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献 “丝路规划图”!获汉武帝认可-《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漠北的风尚未带回新的战报,长安城内却因一场关于“西域未来”的讨论而暗流涌动。自龙城之战后,大汉与西域诸国的交流日趋频繁:乌孙国献上良马,大宛国提供精铁,于阗国奉上美玉。然而,西域商路却常因匈奴袭扰和路途艰险而中断——仅上月,就有三支西域商队在河西走廊遭遇匈奴劫掠,物资损失过半,工匠伤亡达十余人。

  陈砚在工坊整理西域技术交流档案时,目睹商队的求救信,心中陡然萌生一念:若能制定一份系统的“丝路规划图”,整合防御、交通、贸易功能,既能保障商路安全,又能深化大汉与西域的联系。

  这日清晨,陈砚携带连夜绘制的初稿,前往东宫拜访太子刘据。太子刚听完西域使者关于商路困境的哭诉,见陈砚到来,连忙起身相迎:“陈尚书来得正好,西域商路不通,不仅影响技术交流,连前线的精铁补给都成了问题,你可有良策?”

  陈砚展开图纸,指着上面标注的路线与据点:“臣拟了一份‘丝路规划图’,以敦煌为起点,经鄯善、于阗、大宛至乌孙,沿途设立‘防御驿站’、‘技术工坊’、‘贸易市集’三类据点。防御驿站配备墨家连弩与机关陷阱,抵御匈奴袭扰;技术工坊负责维修商队器械,推广耐旱种子与滴灌技术;贸易市集则为汉西商人提供交易场所,规范物价,避免纷争。”

  太子审视图纸上详尽的标注,眼中闪烁惊喜:“此计若能推行,不仅能打通商路,还能让大汉的影响力深入西域!只是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陛下恐难轻易应允。”

  陈砚早有准备,取出一份“成本收益表”:“臣已核算过,前期可先建设十座核心据点,所需银两可从西域贸易税收中抽取三成;后续随着商路繁荣,税收增加,再逐步扩建。且据点建成后,汉军可借助防御驿站监控匈奴动向,减少边疆驻军成本,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太子当机立断,决定与陈砚一同觐见汉武帝。抵达未央宫时,汉武帝正与卫青、霍去病商讨漠北决战的粮草补给事宜。听闻二人来意,汉武帝略显不悦,道:“当前首要任务是击败匈奴,丝路之事可暂缓。”

  陈砚却步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丝路之事实与抗匈大业紧密相连!若商路畅通,大宛的精铁、乌孙的良马便能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助力漠北决战;且西域诸国若因商路受益,必会更坚定地与大汉结盟,孤立匈奴。”

  言罢,他展开“丝路规划图”,逐一详解关键设计:“敦煌至鄯善段,可借助墨家‘水力栈道’跨越沙漠峡谷,缩减路途耗时;于阗至大宛段,设立‘烽火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匈奴踪迹,可通过狼烟与机关信号迅速传递消息;乌孙境内的贸易市集,可优先收购良马与精铁,以平价兑换大汉的丝绸与农具,实现互利共赢。”

  卫青审视图纸,点头赞同:“陈尚书所言极是,若能确保商路安全,前线补给将更为稳固,漠北决战的胜算亦会大增。”霍去病亦补充道:“臣在朔方时,曾目睹西域商队因路途艰险,将精铁高价转卖给匈奴。若商路畅通,此类情况必能杜绝。且丝路据点可作为汉军的临时补给站,便于深入漠北追击匈奴。”

  汉武帝的态度逐渐缓和,他俯身仔细审视图纸,手指停留在“防御驿站”的标注上:“这些驿站的防御能力如何?能否抵御匈奴的小规模突袭?”

  “陛下放心,防御驿站的城墙采用了‘夯土与精铁混合’的工艺,坚固程度堪比雁门关;驿站内配备了十台连发弩车和五十根地刺陷阱,足以抵御千名骑兵的进攻。”陈砚还特意补充道,“驿站的工匠全部从墨家工坊选拔,他们既精通防御技术,又能为商队提供援助,实乃一举两得。”

  汉武帝又询问了成本与工期,陈砚逐一作答:“十座核心据点预计三个月内完工,所需工匠将从各地工坊抽调,银两则从西域贸易税中列支,不会占用国库的抗匈经费。”

  听到“不占用抗匈经费”,汉武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沉吟片刻,突然发问:“若西域诸国不愿配合建设据点,该如何应对?”

  陈砚早已有所准备:“臣已与张骞大人商议妥当,由他出使西域,向诸国阐明丝路规划的利益——于阗可通过贸易市集提升玉石销量,大宛可借助技术工坊改良炼铁工艺,乌孙可获得大汉的丝绸与农具,诸国皆能从中受益,定不会拒绝。”

  汉武帝终于露出笑容,轻轻拍着陈砚的肩膀,赞许道:“陈尚书此计,既利民生,又助军事,还能深化与西域的联系,真可谓一举三得!朕准奏,即日起,任命你为‘丝路规划总负责人’,由张骞协助你协调西域诸国,所需人力物力,朝廷将全力支持!”

  话音刚落,陈砚腰间的青铜残片突然泛起淡绿光芒,系统提示音响起:“宿主献‘丝路规划图’获汉武帝认可,推动大汉与西域深度合作,功绩值 6000,解锁‘丝路资源调度系统’(可实时监控各据点物资与人员动向),汉武帝信任度提升至 70。”

  陈砚躬身谢恩,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他深知,“丝路规划图”的推行,不仅是对自己信任度的再次肯定,更标志着墨家技术将从大汉本土,延伸至辽阔的西域大地。未来,随着丝路据点的逐一建成,“兼爱非攻,利天下民”的墨家理念,将通过丝绸、农具、技术的传播,惠及西域的每一个角落,而大汉与西域的友谊,亦将在这一条繁荣的商路上,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离开未央宫之际,太子刘据面带微笑地对陈砚说道:“陈尚书不仅精通技术,更谙熟治国之道,未来必将成为大汉的栋梁之才。”陈砚却谦逊地摇了摇头:“臣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若无陛下的信任与诸位大人的鼎力支持,丝路规划亦难以顺利推行。接下来,臣还需加快据点建设,为漠北决战及西域的繁荣昌盛,做好万全的准备。”

  夕阳西沉,陈砚手持“丝路规划图”返回墨家工坊。工匠们闻讯规划已获认可,纷纷围聚过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准备投身建设。墨尘激动不已,说道:“有了丝路据点,我们的墨家技艺便能传遍西域,惠及更多民众!”陈砚点头赞同,凝视着图纸上延伸至远方的路线,心中满溢着期待——一条连接大汉与西域的繁荣之路,正从他手中缓缓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