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的初夏已经到来,柴府后院的百花开得正盛。柴承乾在临出发前还有一件事要办,他让时迁备了车马,他则要带着吕师囊前往柴家的庄园一趟——那里藏着他在进入京城之前救下的的前御史赵鼎。
自从被柴承乾救下以后,赵鼎便在柴承乾的安排下隐居沧州,一边养伤,一边打探家人的消息。可等来的,却是晴天霹雳——高俅为泄愤,竟罗织罪名,将他留在汴京的妻儿老小全部流放,然后派人在流放途中对他们下了杀手,连三尺孩童都未放过。
消息传来时,赵鼎当场晕倒,大病一场,如今虽能起身,眼中却只剩刻骨的仇恨与绝望。
柴承乾走进宅院时,见赵鼎正坐在廊下,对着一一幅发黄的画出神,鬓角的白发仿佛一夜之间多了许多,曾经锐利的眼神如今只剩空洞。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头,看到柴承乾,眼中才燃起一丝微弱的光。
“柴公子……”他声音沙哑,几乎不成调。
“赵大人。”柴承乾在他对面坐下,示意吕师囊奉上热茶,“汴京的事,我都知道了。高俅那厮的恶行,天地不容。”
赵鼎握着茶杯的手剧烈颤抖,茶水洒在衣襟上也浑然不觉,眼中涌出泪水:“满门……满门都没了……我赵鼎一生忠君爱国,弹劾奸佞,到头来却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这大宋,这朝廷,还有公理吗?”
“公理?在高俅、蔡京之流当道的朝廷,何来公理?”柴承乾语气沉重,却带着一股力量,“赵大人,您现在有什么打算?”
“报仇!”赵鼎猛地抬头,眼中迸发出凶狠的光芒,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困兽,“我要杀了高俅!杀了那些助纣为虐的奸臣!可我现在就是个废人,无权无势,连靠近汴京都难,我又凭什么谈报仇?”他颓然低下头,“或许……我该随家人而去……”
“赵大人不可!”柴承乾厉声打断他,“你死了,谁来记住高俅的罪行?谁来为家人昭雪?您一死,岂不正中奸臣下怀?”他顿了顿,放缓语气,“赵大人,你与高俅的仇,不共戴天;而我,也需要像您这样的忠良之辈,一起在这乱世中做些实事。”
赵鼎苦笑:“柴公子年轻有为,即将赴任博州,将来前程似锦,何必与我这垂死之人纠缠?高俅是圣上宠臣,权势滔天,扳倒他难如登天。”
“难,不代表不可能。”柴承乾目光坚定,“我赴任博州,并非只为做官,更是要在河北立足,积蓄力量。您也看到了,这大宋已病入膏肓,奸臣当道,百姓困苦,外有金辽虎视眈眈,若无人站出来,迟早会亡国灭种。我要做的,就是联合天下忠良,先除内奸,再抗外患,让天下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他看着赵鼎,一字一句道:“而您,赵大人,您熟悉汴京官场,了解奸臣的把柄,更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您与高俅的仇,也是天下百姓与奸臣的仇。只要您愿助我,博州便是咱们的起点,将来不仅能为您家人报仇,更能让您实现‘澄清吏治’的抱负。”
赵鼎怔怔地看着柴承乾,少年知府的眼中没有虚情假意,只有对乱世的洞察与改变时局的决心。他心中的绝望渐渐被燃起的火苗取代——是啊,报仇不能只靠匹夫之勇,需要借势,需要盟友,而柴承乾,或许就是他唯一的机会。
但他终究是大宋臣子,心中的忠义让他犹豫:“柴公子……您的志向远大,我懂。可是高俅乃是陛下宠臣,要扳倒他谈何容易?”
“难道赵大人看不出来,天下即将大乱?到了这时候,我也不瞒着赵大人,我柴家早有复国谋划...”面对这个背负血海深仇的忠臣,柴承乾没有丝毫隐瞒。
赵鼎听到这话,他如遭雷击,眼前是他报仇的唯一希望,但是也是他大宋也是他一生的执念,他似乎陷入饿了纠结:“可我赵鼎一生忠君,就算高俅再恶,我也从未想过背叛大宋……”
柴承乾看他心中已经有了动摇,于是继续说道:“赵大人,这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这中原大地,乃是万万人的家园,不应该因为这些昏君佞臣,就让万万子民沦为异族奴隶!”
赵鼎是忠臣,但是他不是傻子,听完柴承乾的话,他已经想到了五胡乱华,想到了未来中原大地。他经过了最后的挣扎,“柴公子,我只问一句话,如果有一日,柴家重夺天下,那么赵家该如何?”
柴承乾了然,正色道:“赵大人放心,我柴家虽是后周皇族,但受大宋恩宠百年。江山易主,皇权换代,只不过是顺应天时。我要的,是终结这乱世,让百姓安康,让我华夏不在受四夷欺辱。将来若真有那么一天,我只会像当年太祖皇帝一样,善待赵家宗室,绝不会行弑君灭族之事。这是我柴承乾对您的承诺,也是对天下的承诺。”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赵鼎的顾虑。他看着柴承乾坦荡的眼神,想起家人的惨死,想起天下的疾苦,猛地站起身,对着柴承乾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公子若能践行承诺,善待百姓,善待赵家,我赵鼎愿追随公子!从今往后,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助公子除奸佞、安天下,为家人报仇,为天下百姓谋福!”
柴承乾连忙扶起他,眼中闪过欣喜——赵鼎的归服,不仅多了一位善于治国的智囊,更得了一份“忠义”的背书,这对他将来取得天下,治理天下至关重要。
“赵大人不必多礼。”柴承乾笑道,“博州虽小,却能藏龙卧虎。您熟悉律法吏治,到了博州,正好帮我整顿官场,清理高俅的爪牙。咱们一步一个脚印,先让博州安稳,再图长远。”
吕师囊在一旁拱手道:“赵大人放心,柴家在河北根基深厚,博州的商号、屯田都已备好,咱们有粮有兵,定能做成大事。”
赵鼎看着眼前的少年知府与沉稳谋士,心中积压的绝望终于被希望取代。他擦干眼泪,眼中重新燃起锐利的光芒——那是复仇的火焰,更是救天下的决心。
自从被柴承乾救下以后,赵鼎便在柴承乾的安排下隐居沧州,一边养伤,一边打探家人的消息。可等来的,却是晴天霹雳——高俅为泄愤,竟罗织罪名,将他留在汴京的妻儿老小全部流放,然后派人在流放途中对他们下了杀手,连三尺孩童都未放过。
消息传来时,赵鼎当场晕倒,大病一场,如今虽能起身,眼中却只剩刻骨的仇恨与绝望。
柴承乾走进宅院时,见赵鼎正坐在廊下,对着一一幅发黄的画出神,鬓角的白发仿佛一夜之间多了许多,曾经锐利的眼神如今只剩空洞。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头,看到柴承乾,眼中才燃起一丝微弱的光。
“柴公子……”他声音沙哑,几乎不成调。
“赵大人。”柴承乾在他对面坐下,示意吕师囊奉上热茶,“汴京的事,我都知道了。高俅那厮的恶行,天地不容。”
赵鼎握着茶杯的手剧烈颤抖,茶水洒在衣襟上也浑然不觉,眼中涌出泪水:“满门……满门都没了……我赵鼎一生忠君爱国,弹劾奸佞,到头来却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这大宋,这朝廷,还有公理吗?”
“公理?在高俅、蔡京之流当道的朝廷,何来公理?”柴承乾语气沉重,却带着一股力量,“赵大人,您现在有什么打算?”
“报仇!”赵鼎猛地抬头,眼中迸发出凶狠的光芒,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困兽,“我要杀了高俅!杀了那些助纣为虐的奸臣!可我现在就是个废人,无权无势,连靠近汴京都难,我又凭什么谈报仇?”他颓然低下头,“或许……我该随家人而去……”
“赵大人不可!”柴承乾厉声打断他,“你死了,谁来记住高俅的罪行?谁来为家人昭雪?您一死,岂不正中奸臣下怀?”他顿了顿,放缓语气,“赵大人,你与高俅的仇,不共戴天;而我,也需要像您这样的忠良之辈,一起在这乱世中做些实事。”
赵鼎苦笑:“柴公子年轻有为,即将赴任博州,将来前程似锦,何必与我这垂死之人纠缠?高俅是圣上宠臣,权势滔天,扳倒他难如登天。”
“难,不代表不可能。”柴承乾目光坚定,“我赴任博州,并非只为做官,更是要在河北立足,积蓄力量。您也看到了,这大宋已病入膏肓,奸臣当道,百姓困苦,外有金辽虎视眈眈,若无人站出来,迟早会亡国灭种。我要做的,就是联合天下忠良,先除内奸,再抗外患,让天下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他看着赵鼎,一字一句道:“而您,赵大人,您熟悉汴京官场,了解奸臣的把柄,更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您与高俅的仇,也是天下百姓与奸臣的仇。只要您愿助我,博州便是咱们的起点,将来不仅能为您家人报仇,更能让您实现‘澄清吏治’的抱负。”
赵鼎怔怔地看着柴承乾,少年知府的眼中没有虚情假意,只有对乱世的洞察与改变时局的决心。他心中的绝望渐渐被燃起的火苗取代——是啊,报仇不能只靠匹夫之勇,需要借势,需要盟友,而柴承乾,或许就是他唯一的机会。
但他终究是大宋臣子,心中的忠义让他犹豫:“柴公子……您的志向远大,我懂。可是高俅乃是陛下宠臣,要扳倒他谈何容易?”
“难道赵大人看不出来,天下即将大乱?到了这时候,我也不瞒着赵大人,我柴家早有复国谋划...”面对这个背负血海深仇的忠臣,柴承乾没有丝毫隐瞒。
赵鼎听到这话,他如遭雷击,眼前是他报仇的唯一希望,但是也是他大宋也是他一生的执念,他似乎陷入饿了纠结:“可我赵鼎一生忠君,就算高俅再恶,我也从未想过背叛大宋……”
柴承乾看他心中已经有了动摇,于是继续说道:“赵大人,这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这中原大地,乃是万万人的家园,不应该因为这些昏君佞臣,就让万万子民沦为异族奴隶!”
赵鼎是忠臣,但是他不是傻子,听完柴承乾的话,他已经想到了五胡乱华,想到了未来中原大地。他经过了最后的挣扎,“柴公子,我只问一句话,如果有一日,柴家重夺天下,那么赵家该如何?”
柴承乾了然,正色道:“赵大人放心,我柴家虽是后周皇族,但受大宋恩宠百年。江山易主,皇权换代,只不过是顺应天时。我要的,是终结这乱世,让百姓安康,让我华夏不在受四夷欺辱。将来若真有那么一天,我只会像当年太祖皇帝一样,善待赵家宗室,绝不会行弑君灭族之事。这是我柴承乾对您的承诺,也是对天下的承诺。”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赵鼎的顾虑。他看着柴承乾坦荡的眼神,想起家人的惨死,想起天下的疾苦,猛地站起身,对着柴承乾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公子若能践行承诺,善待百姓,善待赵家,我赵鼎愿追随公子!从今往后,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助公子除奸佞、安天下,为家人报仇,为天下百姓谋福!”
柴承乾连忙扶起他,眼中闪过欣喜——赵鼎的归服,不仅多了一位善于治国的智囊,更得了一份“忠义”的背书,这对他将来取得天下,治理天下至关重要。
“赵大人不必多礼。”柴承乾笑道,“博州虽小,却能藏龙卧虎。您熟悉律法吏治,到了博州,正好帮我整顿官场,清理高俅的爪牙。咱们一步一个脚印,先让博州安稳,再图长远。”
吕师囊在一旁拱手道:“赵大人放心,柴家在河北根基深厚,博州的商号、屯田都已备好,咱们有粮有兵,定能做成大事。”
赵鼎看着眼前的少年知府与沉稳谋士,心中积压的绝望终于被希望取代。他擦干眼泪,眼中重新燃起锐利的光芒——那是复仇的火焰,更是救天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