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朝堂变化-《发小托梦说他在异世斩妖》

  大魏帝都,紫宸殿内香烟缭绕!

  随着掌事太监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喊声后,开始了一天的早朝。

  神佑皇帝端坐龙椅,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光影中流转,目光沉凝如渊,扫过阶下诸人时,最终落在左列首位的丞相周伦身上。周伦微微颔首,袖口暗纹在朝服下不易察觉地动了动。

  就在此时,御史台御史苏廉突然出列,撩袍跪地,高声道:“臣苏廉,有本启奏!”

  他声音洪亮,打破了殿内的沉寂,百官皆是一怔。苏廉素来以刚正不阿闻名,却极少在早朝之上如此急切弹劾,众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他。

  “讲。” 神佑皇帝的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

  苏廉叩首,额角触地,朗声道:“臣弹劾淮南王赵衍,三大罪!其一,擅改军制,私募甲士三万,屯于淮南边境,逾制之举,昭然若揭!其二,截留淮南赋税三年,拒不上缴国库,府库充盈而地方贫瘠,百姓怨声载道!其三,纵容亲卫强占民田,残杀反抗乡绅,地方官弹劾文书被其私自扣押,阻塞言路,目无王法!”

  每说一句,苏廉便重重叩首一次,额上已渗出红痕。“臣所言句句属实,有淮南乡绅联名血书、军中密报为证,请陛下明察!” 他双手高举,托着一卷厚重的奏书,黄绸封面上还沾着几点暗红血迹,触目惊心。

  殿内瞬间哗然。吏部侍郎钱岗脸色骤变,猛地出列,怒声道:“苏御史血口喷人!淮南王镇守淮南,防备吴国入侵,私募甲士乃是为了保境安民;赋税截留是因地方灾情频发,需留作赈灾;至于强占民田之事,纯属诬告!臣请求陛下彻查,还淮南王清白!”

  他身材魁梧,怒视苏廉时,眼中凶光毕露,隐隐有内力震荡,朝中大臣都知道他是淮南王亲信,因为他妹妹就是淮南王侧妃。

  殿内烛火都微微摇曳,钱岗虽是文官,但武学不差,已经是御气一层的高手。

  百官噤若寒蝉,有人面露惊惧,有人暗自窃喜,更多人则是低头不语,等着看皇帝的决断。削藩之议早有传闻,丞相近来动作频频,今日苏廉弹劾,明眼人都看得出是风向已动。

  神佑皇帝缓缓抬手,殿内立刻恢复寂静。他目光落在钱岗身上,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钱侍郎,朕且问你,苏御史所言,你可有实证反驳?且你为京官,怎知淮南王之事?”

  钱岗一滞,王爷私募甲士、截留赋税本是事实,只是没想到苏廉竟能拿到如此确凿的证据,一时语塞,只能强辩:“陛下,王爷一心为国,绝无反意!苏御史定是受人蛊惑,恶意中伤!有离间天家之意!”

  “受人蛊惑?” 苏廉抬首,目光锐利如刀,直视钱岗,“淮南王麾下亲卫统领李虎,亲口承认强占民田之事,并有其手书供词为证;军中密报乃是由淮南军参军暗中送达,详述他私改军制、扩充兵力之细节;至于截留赋税,户部账目清晰可查,三年间淮南上缴赋税不及往年三成,你却如何解释府库充盈?”

  一连串的质问,字字诛心。钱岗脸色铁青,有气却是不敢发出。

  就在此时,丞相出列,躬身道:“陛下,苏御史素有清名,所言应当属实。淮南王身为藩王,手握重兵,却逾制妄为,恐动摇国本。臣以为,当即刻下旨,命淮南王入京待查,同时派遣钦差前往淮南,核实罪状,安抚百姓。”

  丞相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位早已串通好的大臣纷纷附议:“臣附议!”“请陛下速做决断!”

  神佑皇帝沉默片刻,龙椅上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愈发深邃。他看着阶下争执的二人,又扫过附和的大臣与面露惊惧的百官,最终沉声道:“准奏。”

  一字落下,如定音之锤。“淮南王赵衍,暂解兵权,即刻入京,居于王府,不得擅自离京。命御史台协同刑部、户部,组建查案专班,由苏御史牵头,前往淮南核查罪状。若查实无误,严惩不贷;若系诬告,朕亦会还淮南王公道。”

  “陛下!” 钱岗双目赤红,还想再辩,却被神佑皇帝冰冷的目光制止。那目光中蕴含的帝王威严与深厚修为,让他瞬间清醒 —— 眼前的皇帝可不似先帝那么仁慈。

  钱岗咬牙切齿,却只能躬身领旨:“臣…… 遵旨。”

  苏廉叩首:“臣遵旨,定不辱使命!”

  神佑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眼神冰冷,面容更加的阴鸷:“此事就这般定了。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丞相走出大殿时,天空刮起了一阵冷风。

  “起风了啊!”周伦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