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鬼蜮谲波 帝君索典-《从前有个忘川郡》

  安家宴的喧嚣与华彩,如同投入忘川河的一颗石子,荡开层层涟漪后,终是渐渐平息,融入了此地亘古的宁静之中。桃源居内,谢珩处理完几桩日常庶务,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大厅正面悬挂的那幅巨大丹青卷轴上。

  卷轴不知是何材质织就,底色玄奥,似有星河流转。其上,已不再是初时的空旷寂寥,而是点缀上了数十个形态各异、气韵生动的身影。每一位名士的真灵气息与风华录相连,其神韵便会自然而然地映照于此卷之上。

  谢珩负手而立,静静观览。卷中,有嬴政玄衣纁裳,负手睥睨,气吞八荒;有刘邦布衣芒履,笑容里带着市井的狡黠与帝王的豁达;项羽持戟而立,重瞳怒焰,霸烈之气几乎要破卷而出;卫青、霍去病舅甥并立,一个沉稳如山,一个锐气如虹,似欲再击匈奴;李白举杯邀月,青莲摇曳;杜甫蹙眉捻须,沉郁顿挫;苏轼宽袍博带,笑对风雨;欧阳修簪花雍容,醉翁意趣;王安石面容黢黑,目光执拗;朱棣铁甲未卸,永乐雄风犹在;朱元璋与马皇后并肩,一个刚毅,一个慈和;石崇锦袍玉带,豪奢之气扑面;潘安俊美无俦,风姿特秀;更有诸多才子佳人,文臣武将,或坐或立,或吟或啸,或抚琴,或弈棋,或研墨,或演武……林林总总,汇聚一堂,俨然一幅浓缩的千古风流图卷。

  看着这已然颇具规模的丹青卷,谢珩心中一时感慨万千。自他执掌忘川以来,不知不觉间,竟已接引了如此多的青史星辉。他们带着各自的功过、才华、执念与遗憾,于此彼岸之地相聚,交织出不同于凡尘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守护这片汇聚了华夏文脉与魂灵的净土,其责之重,其意义之深远,每每思之,都让他心生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

  略作沉吟,谢珩步出桃源居,如往常一般,开始在忘川境内巡视。名士们大多安于其居所,或静修,或交流,或沉浸于各自的趣事之中,一派祥和。然而,当他行至忘川最为幽邃僻静的一隅——归墟之畔时,那股即便被重重封印压制,依旧隐隐透出的、令人心悸的混沌与怨憎之气,便如冰冷的毒蛇,缠绕上灵觉。

  归墟看似一片深不见底的幽暗漩涡,无声无息地吞噬着周遭的一切光线与声音。漩涡中心,无数道闪烁着金篆符文的巨大锁链纵横交错,构成一个繁复无比、蕴含着无上伟力的封印大阵。锁链的源头,深深扎入虚空,连接着冥冥中的法则之力。而在那封印的最核心处,一团不断扭曲、变幻形态的浓郁黑影被死死禁锢着,那便是自混沌时期便存在的邪魔——鬼王。

  谢珩驻足于封印边缘,目光沉静地望向那团黑影。即便隔着如此强大的封印,他依然能感受到那黑影中蕴含的滔天恶意与毁灭欲望。

  似乎是察觉到了谢珩的到来,那团扭曲的黑影缓缓停止了变幻,凝聚成一张模糊不清、却又充斥着无尽邪异的面孔轮廓。一双完全由幽暗构成的眸子“睁开”,锁定了谢珩,没有瞳孔,却仿佛能吸摄神魂。

  “嗬嗬……”一阵低沉而沙哑的诡笑,直接作用于谢珩的心神,充满了嘲弄与腐蚀的力量,“呵,小辈,你又来巡视你的牢笼了?”

  谢珩面色不变,语气平和如常:“职责所在,不敢或忘。”

  “职责?”鬼王的声音如同无数砂砾摩擦,刺耳难听,“看守这死水一潭的所谓‘净土’?真是可笑!你以为将这些已死的魂灵聚在一起,就能重现什么文明光辉?不过是一群失败者、可怜虫的自我安慰罢了!”

  它的话语带着强烈的精神污染,试图挑动谢珩的心绪:“看看你接引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嬴政,焚书坑儒,暴虐寡恩;朱元璋,猜忌嗜杀,视臣子如草芥;石崇,骄奢淫逸,为富不仁;还有那些亡国之君,败军之将……哈哈,这就是你所谓的‘名士’?一群身上沾满了血污与罪孽的残魂!你守护的,不过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垃圾场!”

  谢珩静静听着,嘴角甚至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淡然笑意:“是非功过,青史自有评断。忘川汇聚的,是历史的印记,是人性的复杂。其光辉处,自当铭记;其晦暗处,亦足为镜鉴。鬼王阁下以偏概全,妄图以恶意揣度一切,未免落入下乘。”

  “镜鉴?”鬼王嗤笑,黑影翻涌,“说得冠冕堂皇!谢珩,你扪心自问,设立这忘川,真的只是为了给这些残魂一个归宿?还是……酆都那老儿,借你之手,行那不可告人之秘?比如,用这些魂灵的力量,加固我这封印?嘿嘿,你也不过是他人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它试图用最恶毒的语言挑拨离间,动摇谢珩对酆都帝君的信任。

  然而,谢珩心志何等坚定,岂会被这等言语所惑?他摇了摇头,目光清澈而深邃:“帝君之心,昭如日月。设立忘川,镇压邪魔,护佑阴阳平衡,此乃天地正道。谢珩承此重任,唯有鞠躬尽瘁,岂会因宵小之言而生疑?鬼王阁下,还是省些力气,安心承受这封印之苦吧。”

  见言语攻势无效,鬼王黑影剧烈扭曲,散发出更加浓郁的怨毒之气,但它似乎也知徒劳,那模糊的面孔缓缓隐去,只留下最后一声充满不甘的冷哼,在归墟的寂静中回荡,最终消散。

  谢珩在原地默立片刻,确认封印稳固如初,并无异动,正欲转身离去,忽感身后传来一股精纯而冰冷的幽冥气息。

  回头望去,只见一道高大的身影不知何时已静立在不远处。来人头戴黑色高冠,面容冷峻,毫无表情,身穿玄色鬼差官袍,腰束勾魂索,手中持着一杆散发着森然寒气的黑色幡旗,正是酆都大帝座下勾魂使者,黑无常。

  黑无常向来寡言,见到谢珩,只是微微颔首,算是见礼,声音低沉而简练:“使君,帝君有事相召。”

  谢珩心中微动,酆都帝君轻易不会直接传唤,此番派黑无常亲至,必有要事。他亦不多问,点头道:“有劳范兄引路。”

  两人一前一后,身形化作幽光,穿越阴阳界限,不多时便来到了那执掌万物轮回的终极审判之地——酆都大殿。

  殿内万古幽深,玄墨玉座高悬,酆都帝君的身影笼罩在无尽的冥气与垂落的十二旒冕之后,威严莫测。见到谢珩与黑无常入内,帝君那仿佛能洞彻九幽的目光落下,整个大殿的气息都为之一凝。

  “臣,谢珩,参见帝君。”谢珩依礼躬身,姿态恭谨。

  “平身。”帝君的声音如同万古寒冰在冥河中碰撞,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谢珩,朕闻你前番前往阳世,已将《永乐大典》全本带回忘川?”

  “回帝君,确有此事。”谢珩心中了然,果然是为了此事,“大典共计一万一千九百五册,内容浩瀚,包罗万有,臣已将其魂魄信息凝于‘神魂玉简’之中,交由狄仁杰、韩非、李斯、张良四位,主持抄录事宜,以期早日纳入忘川书阁,供众名士研习。”

  帝君微微颔首,冕旒轻晃:“甚好。此书乃明成祖集举国之力编纂,汇聚明初之前华夏文脉之精华,虽后世散佚严重,然其本身所承载之文明气运与知识总量,于冥府亦有大用。”

  他略一停顿,直接道出旨意:“朕欲在酆都‘幽冥典阁’内存放一份副本。你既已将其凝于玉简,便以此简为基,动用仙力,为朕再复制一份,交由黑无常带回。”

  谢珩闻言,心中虽有疑问,但面对帝君,仍是恭敬应道:“臣,遵旨。”他略微迟疑,还是开口问道,“只是……臣有一事不明,斗胆请教帝君。酆都幽冥典阁,收藏的皆是关乎天地法则、轮回秩序之无上秘典,这《永乐大典》虽为凡间巨着,终究是人文荟萃,不知帝君欲将其收录,是有何深意?”

  这并非质疑,而是身为忘川使君,希望对上层意图有更清晰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

  帝君并未因谢珩的疑问而不悦,沉默片刻,那恢弘低沉的声音再次响起,解释道:“天地运行,阴阳平衡,并非仅赖法则铁律。人文兴衰,文明流转,亦是构成稳定之重要一环。凡间典籍,尤其是此等集大成者,其内蕴含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无数生灵的智慧、情感、意志之凝聚,是‘人道’气运的显化。”

  “酆都执掌轮回,需洞察众生心念,平衡善恶因果。了解人道文明之发展脉络、精神内核,有助于更精准地判定魂灵功过,引导其走向合适的轮回路径。再者,”帝君的声音似乎更沉凝了几分,“鬼王及其麾下怨魔,最善利用生灵之负面心念与文明断层制造混乱。充实幽冥典藏,加深对文明传承的理解,亦是加固冥府防线,防范邪魔利用历史遗恨、知识空白兴风作浪之一策。”

  谢珩恍然,心中对帝君的深谋远虑更为钦佩。原来收集凡间典籍,不仅有存续文明之功,更关乎轮回秩序与冥府安危。他躬身道:“帝君圣虑深远,谢珩明白了。这便返回忘川,复制玉简。”

  “嗯。”帝君不再多言,身影在冥气中渐隐。

  黑无常对着帝君玉座方向一礼,随后看向谢珩,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使君,请。”

  两人再次化作幽光,返回忘川。抵达桃源居外,谢珩对黑无常道:“范兄请在此稍候片刻,谢某去去便回。”

  黑无常默然点头,如同一尊雕塑般立于院门之外,气息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

  谢珩独自进入桃源居,并未停留,直接施展遁术,前往位于忘川文华之气最盛之地的“百家书院”。书院占地广阔,楼阁连绵,虽不及石崇金谷园的奢华,却自有一股庄严肃穆、书香弥漫的氛围。此刻,狄仁杰、韩非、李斯、张良四人正在一间布满书架、中央悬浮着那枚“神魂玉简”的静室内,各自施展手段,或以神识扫描,或以仙力牵引,将玉简中的浩瀚信息分门别类地转录到特制的、可承载海量信息的幽冥书卷之上。见到谢珩突然到来,四人都有些意外。

  “使君突然驾临,不知有何要事?”狄仁杰放下手中散发着微光的玉笔,起身相迎。韩非、李斯、张良亦暂停手中工作,看了过来。

  谢珩简单一礼,道明来意:“打扰诸位了。帝君有旨,需《永乐大典》副本存入酆都幽冥典阁。谢某特来,借玉简一用,复制一份。”

  四人闻言,皆露出肃然之色。狄仁杰道:“既是帝君之命,自当遵从。”他示意了一下悬浮的玉简,“玉简在此,使君请便。”

  谢珩走到玉简前,伸出右手,掌心对着那温润剔透的玉简。他闭上双眼,体内精纯的仙力缓缓运转,周身泛起淡淡的紫色光晕。一道柔和而强大的神念自他眉心射出,与玉简建立连接,同时掌心仙力涌出,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开始依照玉简内部那浩瀚如星河的信息结构,进行完美的复刻。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静室内唯有仙力流转的微弱嗡鸣以及玉简散发出的、时而明灭的知识光华。韩非等人静静旁观,感受到那复制过程中散发出的、对信息掌控的精妙与对力量控制的入微,心中皆对这位平日温和的忘川使君有了更深的认识。

  终于,谢珩掌心仙光一敛,一枚与原先那枚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气息略显“新生”的玉简,在他掌心缓缓凝聚成形。他睁开眼,轻轻吁出一口气,复制如此庞大的信息,即便对他而言,亦是不小的消耗。

  他将新复制的玉简收起,对狄仁杰四人道:“有劳诸位,玉简原物奉还,抄录工作还请继续。”

  “使君辛苦。”狄仁杰接过那枚光芒似乎黯淡了少许的原始玉简,重新将其悬浮于空中。

  谢珩不再耽搁,对着四人微微颔首,身形便消失在静室之中。

  回到桃源居外,黑无常依旧如磐石般静立。谢珩将新复制的玉简递上:“范兄,此乃《永乐大典》副本玉简,请转呈帝君。”

  黑无常伸出苍白的手,接过玉简,仔细感受了一下其中蕴含的浩瀚信息,确认无误后,将其纳入袍袖之中。他对谢珩拱手一礼,依旧无言,随即身形便如墨滴入水,悄然消散在忘川的空气中,返回酆都复命去了。

  谢珩站在桃源居前,望着黑无常消失的方向,又回想归墟畔与鬼王的对话,以及帝君索要《永乐大典》的深意,心中对肩头重任有了更深的体悟。忘川看似平静,实则维系着微妙的平衡,内有名士前尘纠葛,外有邪魔虎视眈眈,上有帝君殷切期望。他深吸一口忘川清冷的灵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明,转身步入了桃源居。前方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