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微商管理系统-《服装品牌主理人》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一阵儿;系统管人,才省心。这话我以前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听过,但真正刻到骨头里,还是搞微商这摊事儿之后。

  咱们这微商“特种部队”,刚开始那会儿,真叫一个“小米加步枪”。代理下单,靠的是微信上吼。刘春宇的手机就是总机,嘟嘟嘟响个不停:“春宇哥,我要一件黑色卫衣m码!”“刘总,那个牛仔外套还有货吗?客户急要!”春宇呢,就拿个小本本记,或者直接在电脑桌面上建个txt文档,密密麻麻的。记完了,再跑去仓库找李辉:“辉哥,这些单子赶紧发一下!”李辉那边呢,对着单子配货、打包,搞完了再在单子上打个勾,或者群里@一下春宇:“发了!”财务南希更头疼,每天对着微信转账截图和春宇的手工单子对账,眼珠子都快瞅出来了。

  头几天业务量小,还能凑合。可随着“微学院”那边不断进新人,代理慢慢多起来,这土办法就顶不住了。那真是,春宇这边回着信息,那边电话又响,忙得脚打后脑勺,保不齐就看串行、记错数。李辉仓库那边,拿错尺码、发错地址的事儿也出过两回。虽然没造成大损失,但客户体验不好啊。南希更惨,对账对得火冒三丈,差点把计算器给砸了。

  我心里明镜似的,这么干绝对长久不了。效率低、出错率高还是小事,最关键的就是没法规模化。十个代理这么管还行,一百个呢?一千个呢?还不得乱成一锅粥?到时候别说发展了,光内耗就能把团队拖垮。

  这时候,就得请出咱们的“技术大神”——钟旭了。钟旭这小伙子,是之前新招进来的,话不多,有点技术宅,但干活极其靠谱,交给他的事,准能给你弄得明明白白。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没绕弯子:“钟旭,现状你也看到了。再这么手工搞下去,咱这微商大业就得夭折在襁褓里。你得给我弄个系统出来,把下单、库存、发货、对账这些流程,都给我管起来!”

  钟旭推了推眼镜,没废话,就问:“汪总,有啥具体要求?时间要求?”

  我喜欢他这性格。“要求就八个字:简单、实用、不出错。时间上,我给你两周,搞出个能跑通的初级版就行!不怕丑,就怕不能用!”我知道,这种系统开发,最怕一开始就想搞个大而全的完美产品,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迭代优化。

  钟旭点点头:“明白。我先搭个web端的,代理能登录看产品、下单就行。后台能管订单、同步库存状态。财务接口暂时用手工导入导出,后续再优化。”

  “成!就按这个思路!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我或者南希说!”我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接下来的日子,钟旭带着新给他配的一个实习生,几乎住在了公司。我晚上加班路过他们技术部,总能看到他屏幕上一行行我看不懂的代码。办公室角落里堆满了红牛罐子和泡面盒子。我心里有数,这是关键战役,必须拿下。

  大概过了十天,钟旭顶着两个黑眼圈来找我:“汪总,初版搭好了,内部测试了一下,基本流程能跑通,您看看?”

  我立马把刘春宇、李辉、南希都叫过来,在钟旭的电脑上开始模拟。我扮演代理,登录系统(就是个简单的网页),哎呦,产品图片、价格、库存数量清清楚楚,选好尺码颜色,一点下单,弹出支付二维码(对接了微信支付),支付成功,订单状态立刻变成“待发货”。李辉在仓库那边的电脑登录后台,立刻就看到这条新订单,地址电话明明白白,他点个“确认发货”,输入快递单号,订单状态就变成“已发货”。南希在财务后台,能看到每天的销售流水和支付状态。

  虽然界面土了点,反应偶尔慢半拍,但整个流程闭环了!自动化了!

  “太好了!”刘春宇第一个叫起来,“这下我不用当人工传声筒了!”李辉长出一口气:“清清楚楚,再也不怕发错货了。”南希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账可算有谱了!”

  我用力拍了拍钟旭的肩膀:“兄弟,立功了!这系统,就是咱们微商业务的‘交通指挥塔’!有了它,咱们才算真正上了轨道!”

  我当场宣布,给钟旭团队发一笔特别奖金,并且要求,从明天起,所有新代理必须通过系统下单,老代理也在一周内全部迁移到系统上来。阵痛肯定有,但长痛不如短痛。

  系统上线头几天,果然鸡飞狗跳。有代理忘了密码的,有找不到入口的,有操作不熟练下错单的。客服周红梅的电话被打爆了,钟旭也得随时待命解决技术问题。但我压着团队,必须挺过去。我亲自在几个大代理群里蹲着,解答问题,安抚情绪。

  差不多折腾了一个星期,流程终于顺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订单处理速度翻了几倍,几乎没错单了;李辉仓库打包发货有条不紊;南希对账工作量锐减;刘春宇能腾出更多精力去搞培训和推广了。最关键的是,数据开始沉淀了。哪个款好卖,哪个代理业绩好,哪块区域销量大,系统里看得一清二楚,为我们做决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依据。

  这次系统的成功上线,让我深刻理解了一个道理: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那么几个坎,是必须通过工具和系统来跨越的。早期可以靠人情、靠勤奋、靠手工,但想做大,就必须把个人的、零散的经验,变成标准的、可复制的流程,固化到系统里。系统虽然冰冷,但公平、高效,能解放人的精力去干更有创造性的事。

  钟旭这小子,这一仗打得漂亮,彻底奠定了他在团队里的技术核心地位。我也更加确信,在技术上的投入,哪怕早期看起来是成本,但从长远看,绝对是回报最高的投资。

  企业生长就像人长大,骨架得跟上肉的生长。业务量小的时候,肉少,随便长长也行。业务一膨胀,肉多了,没有结实的骨架(系统流程)撑着,准得散架。上系统,就是“练骨架”。

  这钱不能省,这功夫不能懒。很多生意做不大,不是市场不行,是内部管理效率跟不上,被自己混乱的成本拖死了。你看咱们上系统,短期看是花了钱、花了时间,但换来的是效率提升、错误减少、数据沉淀,这是核心竞争力啊!

  所以,当老板的,得有点前瞻性,业务还没完全起来的时候,就得想着为未来的规模打基础。在系统和技术上投资,就是给未来修高速公路,路修好了,车才能跑得快、跑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