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事儿,有时候就跟老农种地一个道理。你以为去年种玉米丰收了,今年照着原样刨坑下种就能接着丰收?扯淡!地力会乏,天气会变,去年的好法子,今年可能就让你颗粒无收。
咱们SUdU的1688店铺,磕磕绊绊总算把门面支棱起来了。图片拍得实在,描述写得诚恳,虽然没啥流量,但架不住我让南希咬着后槽牙投了点“网销宝”广告——这玩意儿烧钱是真烧钱,但就像往黑夜里打信号弹,好歹能让远处的人看见你这儿还有个亮儿。
你还别说,这信号弹打出去,还真有回音儿!
“叮咚!”
那天下午,档口里静悄悄的,大伙儿各忙各的。突然,电脑里传出这么一声清脆的提示音,跟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小石子似的,所有人的动作都顿了一下。
“啥…啥动静?”波波正埋头理货,茫然地抬起头。
南希反应最快,扑到电脑前,眼睛瞪得溜圆,声音都变调了:“订单!汪哥!来订单了!线上第一单!”
“哗——”一下,档口里瞬间就炸了!所有人都围了过去,挤在电脑屏幕前,看着那条孤零零却金光闪闪的订单信息:江苏常熟某某服装店,采购SUdU“侠客行”基础款长衫20件,要求三天内发货。
“嗷!开张了!”波波第一个蹦起来,比她自己接了笔大单还兴奋。
林夕也激动得小脸通红:“真的有人从网上买咱们的衣服!”
连云飞都凑近了些,嘴角似乎往上牵动了一毫米。
南希已经开始熟练地操作后台,准备打单子。
我心里头也一阵滚烫,像大冬天灌了一口热烧酒,从喉咙暖到胃里。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虽然订单小,但意义重大,证明咱们这土路子,线上也能走得通!
“都别愣着了!”我赶紧招呼,“波波,赶紧的!按地址配货!云飞,准备打包发货!南希,跟客户确认一下信息!”
“好嘞!”波波干劲十足,一溜小跑冲向仓库区,嘴里还念叨:“常熟…常熟…‘侠客行’20件…”
我们都以为,这就是个简单的开始。按咱们线下那套“蚂蚁雄兵”的流程走呗:档口接单 -> 通知乔司仓库 -> 仓库按单拣货 -> 物流发货。轻车熟路!
可我们都忘了,网线那头连着的,是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叫“快”!
问题,很快就暴露了,而且是从我们最自以为豪的“柔性供应链”环节爆开的。
第一个订单顺利发出后,慢慢的,“叮咚”声开始变得频繁起来。虽然单子都不大,三五件,十来件,但架不住天南海北的客户都有,订单变得零碎、分散。
波波很快就吃不消了。她不再是那个主要跑外联的“波爷”了,她成了救火队长。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喂?李师傅吗?对我是波波!昨天那批‘降龙十八掌’卫衣的袖子锁边好了吗?啥?还要两天?哎呀客户催得急啊!网上写着72小时发货呢!”
“王姐!王姐!那批‘绣春刀’外套的扣子钉歪了?不能返工了?直接发?不行啊!这发出去要差评的!”
“刘老板!物流车什么时候到仓库?今天下午?下午几点啊?客户要物流单号啊!”
她整天像个陀螺一样,在档口、电话、仓库之间连轴转,嗓子都喊哑了。我们那套分散在杭州各个角落的“蚂蚁雄兵”——那些家庭作坊和小加工厂,根本理解不了什么叫“24小时发货”、“48小时发货”、“72小时发货”的电商承诺。他们的节奏还是老样子:接单、排期、慢慢做、做好了一起送。你催急了,他两手一摊:“老板,没办法啊,工人就这么多,活儿得一件件干啊!”
于是,灾难开始了。
发货延迟!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客户在旺旺上催,南希赔着笑脸解释,理由编得自己都快不信了。
发错货了!A客户的货发给了b客户,c客户的尺码配错了。退货、换货、差评威胁接踵而至。
质量问题!线上客户眼睛更毒,一点线头、一点色差都能给你揪出来,放大成严重问题。退回来的货堆在仓库门口,像在无声地打我们的脸。
咱们店铺的评分,肉眼可见地往下掉。动态评分里,“发货速度”、“描述相符”两项,低得可怜,眼看就要飘绿了。新客户一看这评分,扭头就走。
南希看着后台数据,愁眉苦脸:“汪哥,这样不行啊!评分再掉下去,平台给的流量扶持就没了!咱们那点网销宝费用全打水漂了!”
波波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汪哥,我跑不动了…那些加工点,我嘴皮子磨破了,他们还是那个样…线上这套,他们玩不转啊…”
档口里的气氛,从几天前的兴奋,一下子跌回了冰点。所有人都看着我。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那刺眼的低分和零星几个催货的旺旺提示,心里跟明镜似的。
原来,咱们引以为傲的、打败张胖子封锁的“蚂蚁雄兵”战术,在线上零售的快节奏面前,成了最大的短板!这些分散的、灵活的“小蚂蚁”,打游击战、巷战是一把好手,但真要拉出来打阵地战、打闪电战,指挥不灵、协同不力、后勤跟不上的问题就全暴露了!
线下批发的“快”,是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而电商的“快”,是另一种维度的要求,是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极限施压。
我猛地站起来,走到那块写着“SUdU作战指挥部”的白板前,拿起笔,重重地在“供应链”三个字上画了个圈,然后打了个巨大的叉!
“咱们的‘蚂蚁雄兵’,”我转过身,看着疲惫的团队,声音沉静却带着一股狠劲,“该升级了!”
“以前,咱们是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吃饱就行。现在,咱们要打正规战了,就得有后勤部、运输连、生产营!就得令行禁止,说几点发货就几点发货,说啥质量就啥质量!”
波波抬起头,茫然地问:“咋升级啊汪哥?还是找那些小厂子吗?”
“不!”我斩钉截铁地摇头,“小厂子还得用,但不能这么用了!咱们得立规矩!达不到要求的,淘汰!达得到要求的,深度绑定,给他们订单保障,但他们也必须给咱们效率和质量保障!”
“云飞!”我看向他,“你最近别忙别的了。给你个新任务:把咱们现在合作的所有加工点,重新筛一遍!用线上的标准去卡他们!谁能做到快速反应、质量稳定,谁留下,以后重点扶持!谁还磨磨唧唧、毛病不断,直接砍掉!甭管合作多久!”
云飞眼神一凝,重重点头:“明白!”
“南希,”我又看向她,“从今天起,所有线上订单,设置硬性发货deadline(最后期限)!超时的,查原因,追责任!该罚的罚!不能再和稀泥!”
南希深吸一口气:“好!”
“咱们…”我扫视所有人,“必须从‘作坊联盟’,变成一支能打硬仗、打快仗的‘正规军’!虽然咱们人还是这些人,枪还是这些枪,但打法,必须彻底改革!”
我知道,这又是一场硬仗。动供应链,就是动根本。但这一步不走,咱们的电商之路,就走不远。
那“叮咚”的订单提示音,不再是悦耳的仙乐,而是催征的战鼓,一声声,敲在心头,逼着你往前冲,往上爬!
商业模式升级,最大的瓶颈往往不是你前台页面多漂亮、营销多厉害,而是你后台的供应链能不能跟得上。这就好比开馆子,你门口揽客的伙计再能说会道,后厨炒菜慢吞吞、还老咸一口淡一口,客人来一次就再也不会来了。电商尤其如此,它把交易流程极度压缩,对后端供应链的响应速度、精准度、稳定性提出了变态般的要求。我们之前那套“蚂蚁雄兵”打线下没问题,是因为线下批发的节奏是“批量化、慢周转”,而线上零售是“碎片化、快周转”,完全是两套逻辑。
转型,转的不是前端店面,而是整个后台系统,尤其是最深处的供应链基因。这个过程极其痛苦,等于要把自己已经成功的路径给掰断了重练。但没办法,你想吃电商这碗饭,就得遵守电商的规矩。这就是商业的残酷和魅力所在——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是未来失败的最大原因。你得有空杯心态,敢于否定自己,才能重获新生。
云飞这次任务重了,但他这把“快刀”,正好用来砍掉那些跟不上队伍的枝枝蔓蔓。SUdU的供应链,得经历一次刮骨疗毒了。
咱们SUdU的1688店铺,磕磕绊绊总算把门面支棱起来了。图片拍得实在,描述写得诚恳,虽然没啥流量,但架不住我让南希咬着后槽牙投了点“网销宝”广告——这玩意儿烧钱是真烧钱,但就像往黑夜里打信号弹,好歹能让远处的人看见你这儿还有个亮儿。
你还别说,这信号弹打出去,还真有回音儿!
“叮咚!”
那天下午,档口里静悄悄的,大伙儿各忙各的。突然,电脑里传出这么一声清脆的提示音,跟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小石子似的,所有人的动作都顿了一下。
“啥…啥动静?”波波正埋头理货,茫然地抬起头。
南希反应最快,扑到电脑前,眼睛瞪得溜圆,声音都变调了:“订单!汪哥!来订单了!线上第一单!”
“哗——”一下,档口里瞬间就炸了!所有人都围了过去,挤在电脑屏幕前,看着那条孤零零却金光闪闪的订单信息:江苏常熟某某服装店,采购SUdU“侠客行”基础款长衫20件,要求三天内发货。
“嗷!开张了!”波波第一个蹦起来,比她自己接了笔大单还兴奋。
林夕也激动得小脸通红:“真的有人从网上买咱们的衣服!”
连云飞都凑近了些,嘴角似乎往上牵动了一毫米。
南希已经开始熟练地操作后台,准备打单子。
我心里头也一阵滚烫,像大冬天灌了一口热烧酒,从喉咙暖到胃里。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虽然订单小,但意义重大,证明咱们这土路子,线上也能走得通!
“都别愣着了!”我赶紧招呼,“波波,赶紧的!按地址配货!云飞,准备打包发货!南希,跟客户确认一下信息!”
“好嘞!”波波干劲十足,一溜小跑冲向仓库区,嘴里还念叨:“常熟…常熟…‘侠客行’20件…”
我们都以为,这就是个简单的开始。按咱们线下那套“蚂蚁雄兵”的流程走呗:档口接单 -> 通知乔司仓库 -> 仓库按单拣货 -> 物流发货。轻车熟路!
可我们都忘了,网线那头连着的,是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叫“快”!
问题,很快就暴露了,而且是从我们最自以为豪的“柔性供应链”环节爆开的。
第一个订单顺利发出后,慢慢的,“叮咚”声开始变得频繁起来。虽然单子都不大,三五件,十来件,但架不住天南海北的客户都有,订单变得零碎、分散。
波波很快就吃不消了。她不再是那个主要跑外联的“波爷”了,她成了救火队长。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喂?李师傅吗?对我是波波!昨天那批‘降龙十八掌’卫衣的袖子锁边好了吗?啥?还要两天?哎呀客户催得急啊!网上写着72小时发货呢!”
“王姐!王姐!那批‘绣春刀’外套的扣子钉歪了?不能返工了?直接发?不行啊!这发出去要差评的!”
“刘老板!物流车什么时候到仓库?今天下午?下午几点啊?客户要物流单号啊!”
她整天像个陀螺一样,在档口、电话、仓库之间连轴转,嗓子都喊哑了。我们那套分散在杭州各个角落的“蚂蚁雄兵”——那些家庭作坊和小加工厂,根本理解不了什么叫“24小时发货”、“48小时发货”、“72小时发货”的电商承诺。他们的节奏还是老样子:接单、排期、慢慢做、做好了一起送。你催急了,他两手一摊:“老板,没办法啊,工人就这么多,活儿得一件件干啊!”
于是,灾难开始了。
发货延迟!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客户在旺旺上催,南希赔着笑脸解释,理由编得自己都快不信了。
发错货了!A客户的货发给了b客户,c客户的尺码配错了。退货、换货、差评威胁接踵而至。
质量问题!线上客户眼睛更毒,一点线头、一点色差都能给你揪出来,放大成严重问题。退回来的货堆在仓库门口,像在无声地打我们的脸。
咱们店铺的评分,肉眼可见地往下掉。动态评分里,“发货速度”、“描述相符”两项,低得可怜,眼看就要飘绿了。新客户一看这评分,扭头就走。
南希看着后台数据,愁眉苦脸:“汪哥,这样不行啊!评分再掉下去,平台给的流量扶持就没了!咱们那点网销宝费用全打水漂了!”
波波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汪哥,我跑不动了…那些加工点,我嘴皮子磨破了,他们还是那个样…线上这套,他们玩不转啊…”
档口里的气氛,从几天前的兴奋,一下子跌回了冰点。所有人都看着我。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那刺眼的低分和零星几个催货的旺旺提示,心里跟明镜似的。
原来,咱们引以为傲的、打败张胖子封锁的“蚂蚁雄兵”战术,在线上零售的快节奏面前,成了最大的短板!这些分散的、灵活的“小蚂蚁”,打游击战、巷战是一把好手,但真要拉出来打阵地战、打闪电战,指挥不灵、协同不力、后勤跟不上的问题就全暴露了!
线下批发的“快”,是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而电商的“快”,是另一种维度的要求,是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极限施压。
我猛地站起来,走到那块写着“SUdU作战指挥部”的白板前,拿起笔,重重地在“供应链”三个字上画了个圈,然后打了个巨大的叉!
“咱们的‘蚂蚁雄兵’,”我转过身,看着疲惫的团队,声音沉静却带着一股狠劲,“该升级了!”
“以前,咱们是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吃饱就行。现在,咱们要打正规战了,就得有后勤部、运输连、生产营!就得令行禁止,说几点发货就几点发货,说啥质量就啥质量!”
波波抬起头,茫然地问:“咋升级啊汪哥?还是找那些小厂子吗?”
“不!”我斩钉截铁地摇头,“小厂子还得用,但不能这么用了!咱们得立规矩!达不到要求的,淘汰!达得到要求的,深度绑定,给他们订单保障,但他们也必须给咱们效率和质量保障!”
“云飞!”我看向他,“你最近别忙别的了。给你个新任务:把咱们现在合作的所有加工点,重新筛一遍!用线上的标准去卡他们!谁能做到快速反应、质量稳定,谁留下,以后重点扶持!谁还磨磨唧唧、毛病不断,直接砍掉!甭管合作多久!”
云飞眼神一凝,重重点头:“明白!”
“南希,”我又看向她,“从今天起,所有线上订单,设置硬性发货deadline(最后期限)!超时的,查原因,追责任!该罚的罚!不能再和稀泥!”
南希深吸一口气:“好!”
“咱们…”我扫视所有人,“必须从‘作坊联盟’,变成一支能打硬仗、打快仗的‘正规军’!虽然咱们人还是这些人,枪还是这些枪,但打法,必须彻底改革!”
我知道,这又是一场硬仗。动供应链,就是动根本。但这一步不走,咱们的电商之路,就走不远。
那“叮咚”的订单提示音,不再是悦耳的仙乐,而是催征的战鼓,一声声,敲在心头,逼着你往前冲,往上爬!
商业模式升级,最大的瓶颈往往不是你前台页面多漂亮、营销多厉害,而是你后台的供应链能不能跟得上。这就好比开馆子,你门口揽客的伙计再能说会道,后厨炒菜慢吞吞、还老咸一口淡一口,客人来一次就再也不会来了。电商尤其如此,它把交易流程极度压缩,对后端供应链的响应速度、精准度、稳定性提出了变态般的要求。我们之前那套“蚂蚁雄兵”打线下没问题,是因为线下批发的节奏是“批量化、慢周转”,而线上零售是“碎片化、快周转”,完全是两套逻辑。
转型,转的不是前端店面,而是整个后台系统,尤其是最深处的供应链基因。这个过程极其痛苦,等于要把自己已经成功的路径给掰断了重练。但没办法,你想吃电商这碗饭,就得遵守电商的规矩。这就是商业的残酷和魅力所在——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是未来失败的最大原因。你得有空杯心态,敢于否定自己,才能重获新生。
云飞这次任务重了,但他这把“快刀”,正好用来砍掉那些跟不上队伍的枝枝蔓蔓。SUdU的供应链,得经历一次刮骨疗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