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地府旧影映前路,镇魂殿启新征途-《南北朝:我用阴司权柄成阴帝》

  顾昭策马回到山脚下的草屋时,晨露正顺着竹帘滴落。

  他翻身下马,掌心刚触及木门,识海里突然泛起一阵灼痛——那本《阴帝本纪》的金页正在疯狂翻卷,泛黄纸页间溢出一缕缕青雾,在识海深处凝成模糊的人影。

  他踉跄着扶住门框。

  青雾里的人影逐渐清晰:皂色官服,腰间悬着与他手中相同的判官笔,眉眼与他有七分相似,却多了几分冷肃。

  那是...他自己?

  掌生死簿,定轮回序,镇乱世魂。

  沙哑的声音在识海炸响,顾昭瞳孔骤缩。

  记忆如潮水倒灌:他看见自己站在幽冥桥上,脚下是忘川河翻涌的血浪;他看见生死簿在掌心展开,朱笔落下时,冤魂的哭嚎震得幽冥殿的铜铃乱响;他看见那夜孟婆端着汤碗摇头,顾判,你这心软的毛病,迟早要栽跟头——然后是一道黑影撞开轮回门,他拼尽全力扯住那缕残魂,却还是被她挣脱时指甲划破的手背,血珠坠入忘川,溅起的涟漪里竟映出后世的烽火狼烟。

  原来...顾昭扶住桌案,指腹重重压在眉心。

  晨光照进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叠的影子,我不是意外穿越,是被那缕残魂的因果拽回来的。

  识海里的《阴帝本纪》突然发出嗡鸣,金页停在某一页,上面用朱砂写着地府投影四个大字。

  顾昭屏息凝神,试着将这几日积累的功德注入镇魂殿——平定山匪时救下的三十条人命,安抚的十七个冤魂,此刻化作金色流光涌入殿门。

  叮——

  一声清响惊得梁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顾昭眼前的景象骤变:他站在一片血色荒原上,远处是影影绰绰的古代军阵,喊杀声震耳欲聋。

  他下意识摸向腰间,判官笔竟已握在掌心,笔锋所指之处,军阵的破绽在他眼中纤毫毕现——这是...实战模拟?

  现代战术结合阴司权柄...顾昭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指尖轻点,荒原上的军阵瞬间重组,或许能试试步骑协同的新打法。

  山风突然卷着松针打在窗纸上。

  顾昭的笑意陡然凝固——他闻到了沈青竹惯用的沉水香。

  暗卫的气息太熟悉了。

  顾昭转身时,正看见院墙外的桃枝颤了颤,一道青影如狸猫般跃上屋檐。

  他没动,只是将判官笔往桌上一搁,声音里带着点调侃:沈统领这大清早来我这破草屋,是查案还是赏花?

  瓦当上的青影顿了顿,沈青竹翻身跃下,腰间长剑地一声,出鞘三寸。

  她今日没穿暗卫的玄色劲装,只着月白襦裙,发间的青玉簪子却仍插得极正,萧绎收到密报,说你与北周暗卫在雁门关外碰头。她盯着顾昭的眼睛,剑尖微微发抖,我本不信,但职责所在...

  所以…你亲自来查。顾昭替她把话说完。

  他走到桌前,指尖按在识海,一缕青光飘出,在空中凝成片段:幽冥殿里,前世的他正将生死簿拍在案上;草屋里,他握着判官笔替受伤的村民止血;昨夜在道观,他解下道人绳索时,袖口露出的半枚阴司令。

  沈青竹的剑尖落地。

  她望着那些光影,喉结动了动:这...是你的记忆?

  用孟婆汤提取的。顾昭弯腰拾起她的剑,剑鞘上的青竹纹路擦过掌心,你若要验,我可以让你看更清楚。

  沈青竹后退半步,后背抵上斑驳的土墙。

  她想起昨夜暗卫回报说顾昭去了闹鬼的道观,想起他替老妇人收尸时红了眼眶,想起他教孩子们用陷阱捕猎时眼里的光——原来那些不是伪装。

  那你现在,到底想做什么?她声音发紧,手指无意识地揪住裙角。

  顾昭抬头看她,晨光穿过窗纸,在他眼底镀了层金:我要用这阴司权柄,结束这乱世。他指了指桌上的《阴帝本纪》,前世我没镇住的冤孽,今生由我来了结。

  沈青竹望着他的眼睛,突然笑了。

  那是她当暗卫十年来第一次笑,连眉梢都软了:萧绎说乱世该用刀枪平定,你说用阴司权柄...她弯腰拾起剑,却没有再指向他,但若你真能护得百姓周全...

  我不再阻你。

  顾昭点头,转身走向里屋。

  他听见身后传来收剑入鞘的轻响,比任何誓言都要清脆。

  深夜,顾昭盘坐在阴时室里。

  《阴帝本纪》悬浮在头顶,书页间飘出青衣道人的记忆碎片——那是道人在幽冥边界跪了三天的画面,是他求无常时额头撞出的血痕,是他最后抬头时,天空中那道被撕毁的轮回光。

  突然,一片碎片里闪过道人的朱砂痣。

  顾昭眯起眼——那痣的形状,竟与他前世在生死簿上见过的某个名字的朱批,分毫不差。

  他摸出怀里的半盏灵膏,黑气正缓缓渗出,在指尖凝成细小的鬼面。

  窗外,北斗星突然偏移了半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