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婵的竹箱在卯时三刻开始发烫。
她正跪坐于观星台残垣边,指尖还沾着昨夜修补星图的朱砂。
帕子下的星砂突然灼得手背生疼,像有活物在皮肤下跳动。是逆星盘。她低喃着打开箱盖,半块星砂正泛着幽蓝,在素白帕子上烙出星芒状的焦痕——与三日前陈宫废墟里那声的轻响同频。
青布裙角扫过断瓦,月婵踩着满地碎琼玉琚往陈宫深处去。
晨雾未散,昔日雕龙的檐角挂着蛛网,金漆剥落处露出暗红底漆,像凝固的血。
她在废墟最深处停步,逆星盘正嵌在青石板间,盘身裂痕里凝着黑血,那是前两日她用观星笔挑开的旧怨。
观星使!
喝声惊起几只寒鸦。
月婵转头,见三个青衫道童抱着半卷《星鉴》跑来,腰间玉佩叮当作响。
为首的少年面有怒色:此盘乃先帝亲封镇国神器,您...您怎可私自损毁?
镇国?月婵指尖抚过盘上皇命所授四个阴文,突然笑了,三年前淮水决堤,星盘可曾示警?
去年冬瘟横行,星盘可曾指药?
它镇的从来不是国,是人心——让人跪天,不敢点灯。
她从袖中抽出观星笔。
笔杆是千年桃木所制,笔锋淬过北斗七星光。今日我要拆了这盘。话音未落,笔尖已刺入星盘裂痕。
星纹在笔锋下滋滋作响,像被火灼的蛇。
黑血顺着笔杆爬上月婵手腕,她却越刺越深,你们说皇命?笔锋挑断最后一根金纹,皇命若压灯,不如土埋。
当啷——
逆星盘突然炸裂。
碎成齑粉的星砂腾空而起,最后一缕星力凝成金蝶,扑棱着往昭安方向飞去。
道童们僵在原地,望着满地碎玉,忽闻远处传来孩童的嬉闹声——是昭安讲武堂的方向。
顾昭正站在讲武堂院中老槐下。
他挽着青布衫袖,手里捏着半块炭。
脚下青石板上,三幅简笔画渐次成型:第一幅是扎着羊角辫的童子,举着纸灯在村巷里跑;第二幅是系蓝布裙的妇人,用符土培着绿芽初绽的秧苗;第三幅是白发老兵,握着小娃的手比画剑招。
这三幅图,是守灯三策。顾昭直起腰,炭灰簌簌落在鞋尖,第一策,灯要有人巡。他指着童子图,每村选三个护灯人,月钱由公中出,夜里敲梆子,见灯灭就点。
人群里有个戴斗笠的老汉举手:顾先生,要是遇上暴雨天,灯油不够咋办?
第二策,灯要土里生。顾昭蹲下身,指尖划过妇人图里的符土,符土掺了灶灰、茶梗,能吸潮保干。
往后每户分半筐,灯座就埋在这土里,风刮不翻,雨浇不灭。
那第三策?人群外围传来清亮女声,是抱着药篓的村医阿秀。
顾昭抬头,目光扫过围得密不透风的百姓——卖豆腐的老周、编竹筐的巧娘、去年冬瘟里被救的小栓子,最后落在老槐枝桠间:第三策,武为护灯生。他用炭块敲了敲第三幅图,往后讲武堂不教杀人的剑,教护人的拳。
老兵教架势,妇人教包扎,娃娃们先学怎么举稳灯。
人群突然静了。
不知谁先鼓起掌,掌声像滚过春田的雷,从最前排炸到最后。
小栓子挤到顾昭脚边,仰着脏乎乎的脸:顾叔叔,我能当护灯人吗?
顾昭蹲下身,用拇指抹去他脸上的灰:等你长到我胸口高,就给你发铜哨。
青竹姐姐来啦!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众人转头,见沈青竹提着根青竹站在院门口。
她今日没穿暗卫的玄色劲装,换了身月白短打,发绳是最普通的红布,却比往日更有精神。
今日演符武七变。沈青竹走到院中,竹枝在地上划出半弧,从燃根到归烬,一式护灯,二式护粮,三式护...护娃娃。最后三个字说得轻,像怕被风卷走。
她手腕轻抖,竹枝破空而起。
第一式,竹尖点地,地脉微光顺着竹身往上爬,像给青竹裹了层金纱;第二式,竹枝横扫,光流凝成雨幕,正罩住院角晾着的灯纸;第三式时,竹枝突然顿住——她望着蹲在墙根的小栓子,竹尖轻轻挑起他歪了的灯穗。
我父死于权谋。沈青竹收势,竹枝垂在身侧,他最后一句话是青竹,莫学我。
我活了二十年才懂——莫学他争权,要学他护民。
她将竹剑插入地。
符光从剑尖涌出,顺着青石板爬到每个孩童脚边。
小栓子怯生生伸手碰了碰剑身,指尖立刻亮起微光。
他惊喜地转头:阿娘你看!
光跟着我!
喝彩声从院外传来。
秦雨桐骑着黑马冲进来,身后跟着百辆木车,车板上堆着犁铧、陶窑、成捆的药种。
她穿着锁子甲,狼首刀挂在鞍边,却在胸前别了盏纸灯——正是顾昭教的灯样。
北周不送兵,送活路!秦雨桐翻身下马,皮靴碾过满地符光,这百车农具,分一半给南陈百姓,留一半在讲武堂。
往后犁比剑重,灯比旗亮!
她弯腰扛起最大的犁铧,铁刃在地上拖出火星。
百姓自发围过来帮忙,老周扶着犁把,巧娘擦着陶窑上的泥,阿秀翻着药种袋子直笑:这是防风草,治寒咳的!
暮色漫上来时,讲武堂的灯一盏盏亮了。
月婵是在这时爬上屋顶的。
她坐在瓦垄间,望着人间灯火与星空交映。
本以为拆了逆星盘会乱了星轨,却见紫微星旁,无数小星正缓缓聚成形——大的像昭安的主灯,小的像农户的檐灯,连最暗的星子都凑过来,织成一片星河灯海。
我不再是星的奴仆。她抚着腰间观星笔,笔尖还沾着逆星盘的残粉,我是点灯人。
夜风掀起她的裙角,带起一阵碎玉响。
月婵低头,见讲武堂地基处有道细缝,里面隐约透出红光。
她正要细看,忽闻院中有孩童喊:月婵姐姐,顾先生喊你吃灯盏糕!
就来!她应了一声,起身时袖角扫过瓦当。
没人注意到,地基下那截逆星盘碎片正缓缓发烫。
金红的符文从碎片里渗出来,像被泉水泡开的墨,最后在石缝间显出一行小字——正是阴司镇魂殿初建时的地契印文,末尾署名处,两个字被月光照得发亮:。
她正跪坐于观星台残垣边,指尖还沾着昨夜修补星图的朱砂。
帕子下的星砂突然灼得手背生疼,像有活物在皮肤下跳动。是逆星盘。她低喃着打开箱盖,半块星砂正泛着幽蓝,在素白帕子上烙出星芒状的焦痕——与三日前陈宫废墟里那声的轻响同频。
青布裙角扫过断瓦,月婵踩着满地碎琼玉琚往陈宫深处去。
晨雾未散,昔日雕龙的檐角挂着蛛网,金漆剥落处露出暗红底漆,像凝固的血。
她在废墟最深处停步,逆星盘正嵌在青石板间,盘身裂痕里凝着黑血,那是前两日她用观星笔挑开的旧怨。
观星使!
喝声惊起几只寒鸦。
月婵转头,见三个青衫道童抱着半卷《星鉴》跑来,腰间玉佩叮当作响。
为首的少年面有怒色:此盘乃先帝亲封镇国神器,您...您怎可私自损毁?
镇国?月婵指尖抚过盘上皇命所授四个阴文,突然笑了,三年前淮水决堤,星盘可曾示警?
去年冬瘟横行,星盘可曾指药?
它镇的从来不是国,是人心——让人跪天,不敢点灯。
她从袖中抽出观星笔。
笔杆是千年桃木所制,笔锋淬过北斗七星光。今日我要拆了这盘。话音未落,笔尖已刺入星盘裂痕。
星纹在笔锋下滋滋作响,像被火灼的蛇。
黑血顺着笔杆爬上月婵手腕,她却越刺越深,你们说皇命?笔锋挑断最后一根金纹,皇命若压灯,不如土埋。
当啷——
逆星盘突然炸裂。
碎成齑粉的星砂腾空而起,最后一缕星力凝成金蝶,扑棱着往昭安方向飞去。
道童们僵在原地,望着满地碎玉,忽闻远处传来孩童的嬉闹声——是昭安讲武堂的方向。
顾昭正站在讲武堂院中老槐下。
他挽着青布衫袖,手里捏着半块炭。
脚下青石板上,三幅简笔画渐次成型:第一幅是扎着羊角辫的童子,举着纸灯在村巷里跑;第二幅是系蓝布裙的妇人,用符土培着绿芽初绽的秧苗;第三幅是白发老兵,握着小娃的手比画剑招。
这三幅图,是守灯三策。顾昭直起腰,炭灰簌簌落在鞋尖,第一策,灯要有人巡。他指着童子图,每村选三个护灯人,月钱由公中出,夜里敲梆子,见灯灭就点。
人群里有个戴斗笠的老汉举手:顾先生,要是遇上暴雨天,灯油不够咋办?
第二策,灯要土里生。顾昭蹲下身,指尖划过妇人图里的符土,符土掺了灶灰、茶梗,能吸潮保干。
往后每户分半筐,灯座就埋在这土里,风刮不翻,雨浇不灭。
那第三策?人群外围传来清亮女声,是抱着药篓的村医阿秀。
顾昭抬头,目光扫过围得密不透风的百姓——卖豆腐的老周、编竹筐的巧娘、去年冬瘟里被救的小栓子,最后落在老槐枝桠间:第三策,武为护灯生。他用炭块敲了敲第三幅图,往后讲武堂不教杀人的剑,教护人的拳。
老兵教架势,妇人教包扎,娃娃们先学怎么举稳灯。
人群突然静了。
不知谁先鼓起掌,掌声像滚过春田的雷,从最前排炸到最后。
小栓子挤到顾昭脚边,仰着脏乎乎的脸:顾叔叔,我能当护灯人吗?
顾昭蹲下身,用拇指抹去他脸上的灰:等你长到我胸口高,就给你发铜哨。
青竹姐姐来啦!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众人转头,见沈青竹提着根青竹站在院门口。
她今日没穿暗卫的玄色劲装,换了身月白短打,发绳是最普通的红布,却比往日更有精神。
今日演符武七变。沈青竹走到院中,竹枝在地上划出半弧,从燃根到归烬,一式护灯,二式护粮,三式护...护娃娃。最后三个字说得轻,像怕被风卷走。
她手腕轻抖,竹枝破空而起。
第一式,竹尖点地,地脉微光顺着竹身往上爬,像给青竹裹了层金纱;第二式,竹枝横扫,光流凝成雨幕,正罩住院角晾着的灯纸;第三式时,竹枝突然顿住——她望着蹲在墙根的小栓子,竹尖轻轻挑起他歪了的灯穗。
我父死于权谋。沈青竹收势,竹枝垂在身侧,他最后一句话是青竹,莫学我。
我活了二十年才懂——莫学他争权,要学他护民。
她将竹剑插入地。
符光从剑尖涌出,顺着青石板爬到每个孩童脚边。
小栓子怯生生伸手碰了碰剑身,指尖立刻亮起微光。
他惊喜地转头:阿娘你看!
光跟着我!
喝彩声从院外传来。
秦雨桐骑着黑马冲进来,身后跟着百辆木车,车板上堆着犁铧、陶窑、成捆的药种。
她穿着锁子甲,狼首刀挂在鞍边,却在胸前别了盏纸灯——正是顾昭教的灯样。
北周不送兵,送活路!秦雨桐翻身下马,皮靴碾过满地符光,这百车农具,分一半给南陈百姓,留一半在讲武堂。
往后犁比剑重,灯比旗亮!
她弯腰扛起最大的犁铧,铁刃在地上拖出火星。
百姓自发围过来帮忙,老周扶着犁把,巧娘擦着陶窑上的泥,阿秀翻着药种袋子直笑:这是防风草,治寒咳的!
暮色漫上来时,讲武堂的灯一盏盏亮了。
月婵是在这时爬上屋顶的。
她坐在瓦垄间,望着人间灯火与星空交映。
本以为拆了逆星盘会乱了星轨,却见紫微星旁,无数小星正缓缓聚成形——大的像昭安的主灯,小的像农户的檐灯,连最暗的星子都凑过来,织成一片星河灯海。
我不再是星的奴仆。她抚着腰间观星笔,笔尖还沾着逆星盘的残粉,我是点灯人。
夜风掀起她的裙角,带起一阵碎玉响。
月婵低头,见讲武堂地基处有道细缝,里面隐约透出红光。
她正要细看,忽闻院中有孩童喊:月婵姐姐,顾先生喊你吃灯盏糕!
就来!她应了一声,起身时袖角扫过瓦当。
没人注意到,地基下那截逆星盘碎片正缓缓发烫。
金红的符文从碎片里渗出来,像被泉水泡开的墨,最后在石缝间显出一行小字——正是阴司镇魂殿初建时的地契印文,末尾署名处,两个字被月光照得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