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与民心所向
赵战并未急于对清风观和那些流言采取强硬手段。他深知,谣言如野草,单纯扑杀只会让其在地下蔓延得更深。他需要的是连根拔起,并在这片土地上种下更能凝聚人心的作物。
他首先去拜访了族老三叔公。没有携带任何护卫,只身一人,提着一坛岐山新酿的、口感清冽却后劲十足的“烧春”。
三叔公见到他,起初还有些端着架子,但赵战态度恭谨,绝口不提讲武堂之事,只是闲话家常,询问族中老人身体,回忆父亲赵奢在世时岐山的旧事。酒过三巡,气氛缓和许多。
赵战才似不经意地提起:“三叔公,近日侄孙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他早年的一些手札,其中多次提及,深感岐山积弱,人才凋敝,欲效仿古圣先贤,开办庠序,教化子弟,只是当时内忧外患,未能如愿。”
三叔公闻言,神色动容。赵奢在老一辈族人心中威望极高。
赵战趁热打铁,叹道:“父亲壮志未酬,侄孙每每思之,深感惭愧。如今开设讲武堂,授以文武之道,或许方式与旧学不同,但初衷与父亲一般无二,皆是为了岐山强盛,为了我赵氏子弟能在这乱世立足,甚至……光大门楣。那些所谓‘杂学’,或许不入某些人眼,但若能令岐山甲坚兵利,粮秣充盈,令敌人不敢小觑,令百姓安居乐业,侄孙以为,便是大道!”
他言辞恳切,又搬出父亲遗志,三叔公脸上的不悦之色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复杂和感慨。他沉默良久,最终举起酒杯:“战儿,你……有心了。是老夫迂腐了。只是,祖宗之法,亦不可轻废啊。”
“三叔公放心,”赵战正色道,“祖宗之法,取其精华。忠孝仁义,勇毅信廉,此乃立身之本,讲武堂中绝不敢忘。所增新学,不过是强国之术,是工具,如同农夫改良犁铧,工匠改进技艺,其心仍在岐山。”
这一席话,既尊重了传统,又阐明了新政的必要性,终于打动了这位固执的族老。三叔公最终表示,不会再非议讲武堂之事,甚至愿意在族中为赵战解释。
内部一个可能的阻力点,被赵战以怀柔的方式暂时化解。
与此同时,赵庆文那边的调查有了进展。流言的源头,确实指向了清风观的那个清尘道士,而与之接触的,除了几个被清退的旧吏,还发现了一个行踪诡秘的药材商人。经过秘密追踪,确认这个药材商人,是镐京某位权贵外室家族经营的商队成员。
“果然有外部势力插手。”赵战冷笑。这证实了他的猜测,内部的暗流,很大程度上是被外部力量引导和放大的。
他没有立刻抓捕清尘道士和那个药材商人,而是采取了另一种策略。
几天后,岐山城举行了首次“新政成效公示”。在城中心的广场上,立起了几块巨大的木牌,由擅长书吏的官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简单的图画,向聚集而来的民众讲解:
新开垦了多少荒地,预计能多收多少粮食;
匠作司打造的新式农具,如何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讲武堂的少年们,除了习武,还在学习哪些“有用”的学问;
府库因审计司的清查,揪出了多少蛀虫,节省了多少不必要的开支,这些钱粮又将用于兴修水利、补贴孤寡……
数据详实,条理清晰。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是空泛的口号。
赵战亲自到场,并未站在高台上,而是走入人群,回答一些民众的疑问。
“世子,这新麦种,真能亩产多三成?”一个老农颤巍巍地问。
“老伯,不敢说处处都能多三成,”赵战温和笑道,“但选育良种,精耕细作,比往年多收两成以上,问题不大。明年开春,官府会组织分发部分良种,并派人指导耕种。”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兴奋的议论声。
又有人问:“世子,听说讲武堂的孩子还学算数,学那个……几何,这有啥用啊?”
赵战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易的堤坝截面图:“诸位请看,若修水坝,不知几何,不知算数,如何计算用料?如何确保坚固?若行军打仗,不知算数,如何计算粮草消耗,如何布置营寨?这些学问,看似无用,实则是强国富民之基。”
深入浅出的解释,让许多原本对讲武堂“杂学”抱有疑虑的人豁然开朗。
与此同时,赵庆雷率领的城卫军,以“清查安全隐患”为名,对城内外的一些复杂场所进行了几次突击检查,巧妙地“撞见”了正在散播流言的几个闲汉,并当场揭穿了他们言语中的漏洞和夸大之处,予以拘押训诫。虽然没有直接动清风观,但此举有效遏制了流言的扩散,并让民众开始反思那些传闻的真实性。
此消彼长之下,官方渠道发布的真实信息与民众切身感受到的变化,逐渐压过了那些恶意的流言。清风观变得门庭冷落,清尘道士几次试图再次宣讲,却应者寥寥,反而引来不少鄙夷的目光。
民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关重要的力量,开始清晰地倒向赵战和他推行的新政。
暗流并未完全平息,但赵战通过怀柔内部、公开信息、引导舆论、精准打击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危机公关,不仅化解了此次信任危机,更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他站在侯府的高处,俯瞰着逐渐恢复活力、甚至比以往更加繁荣的岐山城,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更深的紧迫感。
他知道,镐京的下一波动作,绝不会如此简单。内部的隐患也远未根除。
他必须更快,更强。
“星舰,”他在心中默念,“分析‘阴影’能量特征与当前世界能量体系的潜在关联性,优先级提高。”
“指令已接收,分析进行中……数据库部分缺失,需要更多本地能量样本数据支持。”星舰的回应依旧冰冷。
赵战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是茫茫群山,也是未知的危险与机遇所在。
“样本数据……看来,是时候主动出去走一走了。”他轻声自语,一个计划在脑海中逐渐成形。
(未完待续)
赵战并未急于对清风观和那些流言采取强硬手段。他深知,谣言如野草,单纯扑杀只会让其在地下蔓延得更深。他需要的是连根拔起,并在这片土地上种下更能凝聚人心的作物。
他首先去拜访了族老三叔公。没有携带任何护卫,只身一人,提着一坛岐山新酿的、口感清冽却后劲十足的“烧春”。
三叔公见到他,起初还有些端着架子,但赵战态度恭谨,绝口不提讲武堂之事,只是闲话家常,询问族中老人身体,回忆父亲赵奢在世时岐山的旧事。酒过三巡,气氛缓和许多。
赵战才似不经意地提起:“三叔公,近日侄孙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他早年的一些手札,其中多次提及,深感岐山积弱,人才凋敝,欲效仿古圣先贤,开办庠序,教化子弟,只是当时内忧外患,未能如愿。”
三叔公闻言,神色动容。赵奢在老一辈族人心中威望极高。
赵战趁热打铁,叹道:“父亲壮志未酬,侄孙每每思之,深感惭愧。如今开设讲武堂,授以文武之道,或许方式与旧学不同,但初衷与父亲一般无二,皆是为了岐山强盛,为了我赵氏子弟能在这乱世立足,甚至……光大门楣。那些所谓‘杂学’,或许不入某些人眼,但若能令岐山甲坚兵利,粮秣充盈,令敌人不敢小觑,令百姓安居乐业,侄孙以为,便是大道!”
他言辞恳切,又搬出父亲遗志,三叔公脸上的不悦之色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复杂和感慨。他沉默良久,最终举起酒杯:“战儿,你……有心了。是老夫迂腐了。只是,祖宗之法,亦不可轻废啊。”
“三叔公放心,”赵战正色道,“祖宗之法,取其精华。忠孝仁义,勇毅信廉,此乃立身之本,讲武堂中绝不敢忘。所增新学,不过是强国之术,是工具,如同农夫改良犁铧,工匠改进技艺,其心仍在岐山。”
这一席话,既尊重了传统,又阐明了新政的必要性,终于打动了这位固执的族老。三叔公最终表示,不会再非议讲武堂之事,甚至愿意在族中为赵战解释。
内部一个可能的阻力点,被赵战以怀柔的方式暂时化解。
与此同时,赵庆文那边的调查有了进展。流言的源头,确实指向了清风观的那个清尘道士,而与之接触的,除了几个被清退的旧吏,还发现了一个行踪诡秘的药材商人。经过秘密追踪,确认这个药材商人,是镐京某位权贵外室家族经营的商队成员。
“果然有外部势力插手。”赵战冷笑。这证实了他的猜测,内部的暗流,很大程度上是被外部力量引导和放大的。
他没有立刻抓捕清尘道士和那个药材商人,而是采取了另一种策略。
几天后,岐山城举行了首次“新政成效公示”。在城中心的广场上,立起了几块巨大的木牌,由擅长书吏的官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简单的图画,向聚集而来的民众讲解:
新开垦了多少荒地,预计能多收多少粮食;
匠作司打造的新式农具,如何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讲武堂的少年们,除了习武,还在学习哪些“有用”的学问;
府库因审计司的清查,揪出了多少蛀虫,节省了多少不必要的开支,这些钱粮又将用于兴修水利、补贴孤寡……
数据详实,条理清晰。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是空泛的口号。
赵战亲自到场,并未站在高台上,而是走入人群,回答一些民众的疑问。
“世子,这新麦种,真能亩产多三成?”一个老农颤巍巍地问。
“老伯,不敢说处处都能多三成,”赵战温和笑道,“但选育良种,精耕细作,比往年多收两成以上,问题不大。明年开春,官府会组织分发部分良种,并派人指导耕种。”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兴奋的议论声。
又有人问:“世子,听说讲武堂的孩子还学算数,学那个……几何,这有啥用啊?”
赵战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易的堤坝截面图:“诸位请看,若修水坝,不知几何,不知算数,如何计算用料?如何确保坚固?若行军打仗,不知算数,如何计算粮草消耗,如何布置营寨?这些学问,看似无用,实则是强国富民之基。”
深入浅出的解释,让许多原本对讲武堂“杂学”抱有疑虑的人豁然开朗。
与此同时,赵庆雷率领的城卫军,以“清查安全隐患”为名,对城内外的一些复杂场所进行了几次突击检查,巧妙地“撞见”了正在散播流言的几个闲汉,并当场揭穿了他们言语中的漏洞和夸大之处,予以拘押训诫。虽然没有直接动清风观,但此举有效遏制了流言的扩散,并让民众开始反思那些传闻的真实性。
此消彼长之下,官方渠道发布的真实信息与民众切身感受到的变化,逐渐压过了那些恶意的流言。清风观变得门庭冷落,清尘道士几次试图再次宣讲,却应者寥寥,反而引来不少鄙夷的目光。
民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关重要的力量,开始清晰地倒向赵战和他推行的新政。
暗流并未完全平息,但赵战通过怀柔内部、公开信息、引导舆论、精准打击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危机公关,不仅化解了此次信任危机,更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他站在侯府的高处,俯瞰着逐渐恢复活力、甚至比以往更加繁荣的岐山城,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更深的紧迫感。
他知道,镐京的下一波动作,绝不会如此简单。内部的隐患也远未根除。
他必须更快,更强。
“星舰,”他在心中默念,“分析‘阴影’能量特征与当前世界能量体系的潜在关联性,优先级提高。”
“指令已接收,分析进行中……数据库部分缺失,需要更多本地能量样本数据支持。”星舰的回应依旧冰冷。
赵战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是茫茫群山,也是未知的危险与机遇所在。
“样本数据……看来,是时候主动出去走一走了。”他轻声自语,一个计划在脑海中逐渐成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