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种子(下)-《四合院,何雨柱国士无双》

  何雨柱脸上露出一丝礼节性的微笑,转向李秀云:“秀云,安排午餐。几位叔舟车劳顿,就在这便餐。”

  “好的何先生,马上安排。”李秀云应声退下,行动迅捷无声。

  东叔看着何雨柱这气定神闲、仿佛刚刚只是送走几位普通客人的模样,再环顾这古朴雅致却又戒备森严的四合院,忍不住发出一声混合着赞叹和调侃的感慨:

  “何小子,你这地方…闹中取静,养人,更养神呐!外面天翻地覆,你这里倒是稳如泰山,小日子过得…啧,还是你会享受生活!”话里话外,是对此地安全性以及何雨柱心态的肯定。

  刘老和周老闻言也都露出会心的笑容,连连点头:“是啊,柱子这儿,是个福地洞天。”“这一趟,值了,太值了!”

  何雨柱闻言,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茫然”和“无辜”,摊摊手:“东叔您这话说的可就冤枉我了。我这小地方,不过是个四合院,给个遮风挡雨的落脚处罢了。几位叔要是喜欢这粗茶淡饭的调调,随时欢迎来坐坐,管够。”他巧妙地避开了“享受生活”的定性,将话题引向家常。

  “哈哈,就你小子滑头!”东叔被他这“装傻”的模样逗乐了,大手一挥,“行,今天就叨扰你这‘粗茶淡饭’了!走吧,客厅说话,站着怪累得慌。”

  其余二老也笑着附和:“好,正想再和你聊聊。”

  几人穿过庭院,步入温暖敞亮的客厅。炉火依旧烧得旺旺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驱散了外面带来的寒意。然而,客厅里残留的那一丝看不见的紧张气氛,以及角落里那个曾经摔碎、如今虽已清理但痕迹犹在的位置,都无声地提醒着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落座后,警卫无声地奉上新沏的香茗。短暂的寒暄过后,气氛不可避免地转向了刚刚结束的惊天动地的转移。

  周老端起茶杯,却没有喝,目光透过氤氲的热气,落在何雨柱身上,带着深沉的考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柱子,人,我们是接走了。这份‘天大的功劳’但后续…”

  一旁的刘老则更关注另一个层面,他的眼神炽热,带着强烈的希冀:“柱子!这批‘宝贝’……太珍贵了!他们带走的成果,足以让我们在某些领域直接跨越整整一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激动得微微前倾身体,“国家现在太需要你这样能扛鼎、又懂技术、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组织者了!有没有想过更进一步?到一个更大、更关键的舞台上去?工业、国防、科技……哪里都需要你这样的大才!”

  这是赤裸裸的招揽之意,价值连城。

  何雨柱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和却带着一种深不可测的距离感:

  “刘叔,您抬举我了。我何雨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得很。这次不过是机缘巧合,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的根,就在这四九城,就在这四合院里。外面的大风大浪,自有擎天玉柱去扛。”我啊,他慢悠悠地又喝了一口茶,“就喜欢守着我这一亩三分地,种种菜,做做饭,看着雨水长大,挺好。再说了,”他话锋一转,带着点玩笑的口吻,“我要是走了,谁给几位叔准备这‘粗茶淡饭’接风洗尘?”

  他巧妙地避开了刘老抛出的橄榄枝,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安分守己”的“后勤保障”角色上,既表达了拒绝,又不失礼数,还带着点人情味。

  东叔在一旁听着,眼中精光闪烁,他显然明白何雨柱的顾虑和选择。他哈哈一笑,打破了因刘老招揽而略显凝滞的气氛:

  “好了好了,老刘,你那一套收起来吧!强扭的瓜不甜。柱子有柱子的路。我看他这‘享受生活’就挺好!至少,”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窗外,“有他在的地方,这‘生活’才能稳稳当当地‘享受’下去。来来来,喝茶!柱子这里的茶,可是真正的好东西!”

  “对对对,喝茶喝茶!”周老也笑着打圆场。

  一时间,客厅里的气氛重新融洽起来,似乎只剩下长辈与小辈的闲话家常。炉火噼啪作响,茶香袅袅。然而,三位老人交换的眼色,何雨柱眼底深沉的平静,都预示着这番看似轻松的对话背后,潜藏着对未来的巨大默契与不可言说的布局。

  待客厅中、茶香四溢,几人在这里说着什么没人知道、

  炉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屋外的寒意。警卫无声地上茶后退下。短暂的寒暄后,气氛转向了正题。

  何雨柱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三人,直接问道:“东叔,第二批‘园艺爱好者’什么时候送过来?”(“园艺爱好者”为新约定的暗语,指代待培养的第二批人才)

  东叔显然早已准备,立刻回答:“已经准备好了。只等这边人马一撤空,立刻就能安排人进去。”刘老和周老也同时点头,表示认可这个安排。

  何雨柱却缓缓摇头,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三位叔,我建议,一个月后再送过来。”

  这话一出,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三位老人的目光同时聚焦在何雨柱脸上,带着明显的困惑和不解。东叔眉头微蹙:“一个月后?为什么?时间紧迫,不是越快越好吗?”刘老和周老也流露出同样的疑问。

  何雨柱迎着三人的目光,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轻轻抛出一个问题:“三位……你们难道想大家学的,研究的,都变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东西吗?”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如同惊雷在三人心头炸响!

  东叔瞳孔骤然收缩,刘老端着茶杯的手猛地一顿,周老更是倒吸一口凉气!他们都是久经风雨的政治智慧人物,瞬间就明白了何雨柱话中蕴含的深意——技术同质化风险!

  如果刚刚送走一批掌握了前沿核心技术成果的人才,立刻无缝衔接送入第二批,在同一个封闭环境、接受同一批(即使是指定教官)的灌输,那么这两批人的知识体系、技术路线、思维方式将不可避免地趋向高度一致。

  这看似高效,却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缺乏技术路径的多样性和思想的碰撞火花。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单一的技术路线如同独木桥,一旦被对手针对性破解或封锁,后果不堪设想!真正的战略安全,需要的是百花齐放、多点突破!

  “是这个理啊!”刘老第一个反应过来,手掌重重拍在沙发扶手上,“太对了!是我和老周老东着相了!只想着快,忽略了长远!”

  “没错!”周老眼中精光闪烁,满是后怕与欣赏,“柱子,你考虑得太深远了!这一个月缓冲期,妙啊!必须要有!”

  东叔猛地一拍大腿,看向何雨柱的目光越发深邃,带着毫不掩饰的赞叹:“好小子!一针见血!是我们几个老头子只顾着眼前,差点犯了大错!好!就按你说的办!”

  他斩钉截铁,立刻做出决策:“我们回去马上安排,通知所有相关部门,一个月!一个月后,再安排第二批‘园艺爱好者’过来报到!”

  何雨柱微微颔首:“好。我等你们通知。”

  客厅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又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通透感。接下来,话题围绕着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国际形势的微妙变化、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地下基地进行更高效、更多元的尖端人才培养,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何雨柱虽然不是主导发言者,但他的每一次简短提问或点评,都精准地点在要害,让三位老人频频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午餐精致而低调,宾主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当东叔、刘老、周老在警卫的簇拥下离开四合院时,日头已然偏西。

  “柱子,保重!”东叔用力拍了拍何雨柱的肩膀,千言万语尽在这一拍之中。

  “家里这边,放心。”周老低语,目光扫过何雨柱,带着深沉的嘱托。

  “有空常走动!”刘老依旧流露出浓浓的惜才之意。

  厚重的大门缓缓合拢,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窥探。车辆远去,卷起胡同里薄薄的尘土。

  何雨柱独自站在空旷的庭院中央。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悠长,投射在青砖地上。

  喧嚣过后,是更加深沉的寂静。

  他回望了一眼客厅的方向,那里炉火依旧燃烧,却已人去楼空。

  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方才激烈讨论的余温与淡淡的茶香。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

  送走了一批足以改变国运的“种子”,也暂时搁置了第二批的进入。风暴的中心短暂平息,但新的布局已然在他心中清晰勾勒。

  这方小小的168号院,依旧是风暴眼中最平静的核心堡垒。

  他需要的,是等待下一次浪潮的来临,并确保自己始终是那个能稳住舵轮的人。

  他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书房,身影融入四合院深邃的廊檐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