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战的胜利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栖雁坳和南山村激起了层层涟漪。振奋之余,一种更为务实和紧迫的氛围笼罩了两地。每个人都清楚,蝮蛇的报复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沈云疏站在新开辟的坡地旁,看着水生和水根奋力挥舞着锄头。这对堂兄弟干活极其卖力,仿佛要将所有的悲痛和愤怒都发泄在泥土和石块上。她走近时,两人停下动作,恭敬地站直身体。
“适应得如何?”沈云疏温和地问道,目光扫过他们磨出水泡的手掌。
水生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回沈姑娘的话,挺好的。刘叔教了我们不少垦荒的窍门。”
“报仇不在一时。”沈云疏看着他们年轻而充满仇恨的眼睛,“把这里当成新的家,活下去,变得更强,才是对仇人最好的回应。手上的泡,晚上找赵叶要点草药敷上。”
两人感激地点头。沈云疏又对负责这片区域的刘大用交代了几句关于轮作和堆肥的注意事项,这才转身离开。她很清楚,整合新成员、维持内部秩序与提升战力同等重要。
回到作为议事中心的木屋,沈槐和王氏正在核对最近的物资账目。见到女儿,王氏放下手中的竹简,关切地问:“疏儿,听说北面的马匪有动静了?”
“娘,别太担心。”沈云疏安抚地拍拍母亲的手,“我们早有准备。爹,与南山村那边的物资兑换清单拟好了吗?”
沈槐递过一张皮纸:“拟好了。主要是用我们的盐和陶器,换他们的铁矿石和部分药材。另外,石岩村长提出来,想用积分预支一批新烧制的屋瓦,他们想把村里的几间主要屋子修缮一下。”
沈云疏仔细看着清单,沉吟片刻:“可以答应。屋瓦我们可以加紧烧制。另外,加上一条,如果他们能提供更多熟练的匠人,协助我们加快前出哨点的建设,可以额外给予积分奖励。这事关我们两家的共同安危,需要齐心协力。”
“好,我这就去和石村长细谈。”沈槐收起皮纸,立刻起身去安排。
沈云疏则铺开一张更大的皮纸,开始勾勒一个更宏大的蓝图——栖雁坳与南山村的联合防御与生产统筹规划。她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威胁,更要思考危机过去后,这片土地如何能长久地维系下去,甚至发展得更好。水利、农耕、手工业、贸易……千头万绪,都需要未雨绸缪。
午后,沈云疏来到了虎口隘。操练刚刚结束,队员们正坐在地上休息,听周砚总结今日的得失。看到沈云疏过来,周砚微微颔首示意。
沈云疏走到队伍前方,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熟悉或新近加入的面孔,朗声说道:“诸位辛苦了。刚才周教头讲的,是战场上保命杀敌的本事,我要说的,是我们为何而战。”
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传入每个人耳中:“我们在这里流汗流血,不是为了成为占山为王的土匪,也不是为了苟延残喘。我们是要在这里,为自己,为家人,也为所有愿意守规矩、肯出力的人,打出一片能安稳过日子、能让子孙后代延续的天地!”
她指着身后初具规模的营地和远方的田野:“看看我们开垦的土地,看看我们新建的家园,看看我们身边并肩作战的伙伴!匪徒要抢走这一切,我们答不答应?”
“不答应!”震耳欲聋的吼声汇聚在一起,连隘口的石壁似乎都为之震动。南山村的人尤其激动,他们比栖雁坳众人更深刻地体会过家园被毁的痛苦。
“没错!我们不答应!”沈云疏继续说道,“所以,我们要把虎口隘变成刺向敌人的尖刀,要把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拧成一股谁也不敢小瞧的绳!不仅是为了守住,更是为了告诉所有想来欺辱我们的人——这里的人,不可轻侮!”
她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将这些日子的成果与每个人切身的利益联系起来,将保卫家园的决心植入每个人心中。话语中的力量,让疲惫的队员们眼中重新燃起斗志。
鼓舞完士气,沈云疏与周砚、林栖以及刚赶到的石岩一同登上哨塔。塔顶视野开阔,周边山川形势一览无余。
“周大哥,前出哨点和迟滞阵地的建设进度如何?”沈云疏问道。
周砚指着几个方向:“黑风坳东侧和北侧的两个高点,已经派了人手开始搭建烽燧台基,预计五日内可以完成。铁蒺藜和陷马坑的材料正在加紧制作和收集,优先布置在通往虎口隘的几条主要小道上。”
石岩接口道:“我们村出了十五个劳力,还调了两个老木匠过来帮忙,保证按期完工!”
沈云疏点点头,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北方:“林栖,北面情况如何?”
林栖言简意赅:“座山雕的二十骑,三天前过了黑水河,目前在老牛坡一带徘徊,像是在等什么。野狼沟那边,蝮蛇又吞并了两股小流匪,人数恢复到百人左右,正在加紧打造简易盾牌和长梯。”
情况不容乐观。沈云疏沉思片刻,说道:“看来,蝮蛇是想等座山雕的人马到位,再一起发动。我们不能干等着挨打。”
她看向周砚和林栖:“周大哥,操练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小规模的主动出击演练?比如,模拟夜袭敌营、骚扰粮道?不一定真要打,但要让队员们熟悉这种战术,也让蝮蛇知道,我们不是只会缩在隘口后面。”
周砚眼中闪过一丝赞同:“可以。挑选身手好、胆子大的队员,组成尖刀小队,由林栖负责训练和带领。”
林栖没有反对,只是点了点头。
沈云疏又对石岩说:“石村长,烽燧建成后,预警信号的传递至关重要。我建议,我们两村统一信号规则,比如一道烟表示小股敌人,两道烟表示大队人马,三道烟表示情况危急。同时,在虎口隘和两村之间,设立中间传递点,确保信号不会被山峦遮挡。”
“好主意!”石岩一拍大腿,“这事我回去就安排,保证万无一失。”
下了哨塔,沈云疏找到了正在协助记录“贡献积分”的沈云墨。“云墨,交给你一个任务。”
“姐,你说。”沈云墨立刻放下手中的事。
“你带几个人,去详细勘察一下从我们这里通往南山村,以及通往野鹿峡方向的所有小路,尤其是那些不常走、可能被忽略的小道。绘制成详图,标注出哪里可以设伏,哪里可以藏兵,哪里容易被绕过。”沈云疏吩咐道,“我们要对自己的地盘了如指掌。”
沈云墨眼睛一亮,这是个重要的任务:“放心吧,姐,保证完成任务!”
安排完这些,沈云疏又去查看了学堂和技工堂。技工堂里,马老三正带着几个人研究如何利用水力来驱动更大型的锯木工具,以提高建材加工的效率。而阿禾则在另一个角落,向几名南山村选拔出来的青年反复强调着火药原料配比的精确性要求。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沈云疏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工,将防御、生产、人员、技术这些看似独立的丝线,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张越来越坚韧的网。她或许不像周砚那样冲锋在前指挥若定,也不像林栖那样神出鬼没获取情报,但她站在更高的位置,统筹全局,维系着这个新生联盟的运转与活力。
夜色降临,沈云疏回到家中。王氏端来热水,心疼地看着女儿眉宇间的疲惫:“疏儿,别太累着了。”
“娘,我没事。”沈云疏笑了笑,“大家都在努力,我更不能松懈。”
她坐在油灯下,再次摊开那张规划图,在上面添加新的注记。
沈云疏站在新开辟的坡地旁,看着水生和水根奋力挥舞着锄头。这对堂兄弟干活极其卖力,仿佛要将所有的悲痛和愤怒都发泄在泥土和石块上。她走近时,两人停下动作,恭敬地站直身体。
“适应得如何?”沈云疏温和地问道,目光扫过他们磨出水泡的手掌。
水生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回沈姑娘的话,挺好的。刘叔教了我们不少垦荒的窍门。”
“报仇不在一时。”沈云疏看着他们年轻而充满仇恨的眼睛,“把这里当成新的家,活下去,变得更强,才是对仇人最好的回应。手上的泡,晚上找赵叶要点草药敷上。”
两人感激地点头。沈云疏又对负责这片区域的刘大用交代了几句关于轮作和堆肥的注意事项,这才转身离开。她很清楚,整合新成员、维持内部秩序与提升战力同等重要。
回到作为议事中心的木屋,沈槐和王氏正在核对最近的物资账目。见到女儿,王氏放下手中的竹简,关切地问:“疏儿,听说北面的马匪有动静了?”
“娘,别太担心。”沈云疏安抚地拍拍母亲的手,“我们早有准备。爹,与南山村那边的物资兑换清单拟好了吗?”
沈槐递过一张皮纸:“拟好了。主要是用我们的盐和陶器,换他们的铁矿石和部分药材。另外,石岩村长提出来,想用积分预支一批新烧制的屋瓦,他们想把村里的几间主要屋子修缮一下。”
沈云疏仔细看着清单,沉吟片刻:“可以答应。屋瓦我们可以加紧烧制。另外,加上一条,如果他们能提供更多熟练的匠人,协助我们加快前出哨点的建设,可以额外给予积分奖励。这事关我们两家的共同安危,需要齐心协力。”
“好,我这就去和石村长细谈。”沈槐收起皮纸,立刻起身去安排。
沈云疏则铺开一张更大的皮纸,开始勾勒一个更宏大的蓝图——栖雁坳与南山村的联合防御与生产统筹规划。她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威胁,更要思考危机过去后,这片土地如何能长久地维系下去,甚至发展得更好。水利、农耕、手工业、贸易……千头万绪,都需要未雨绸缪。
午后,沈云疏来到了虎口隘。操练刚刚结束,队员们正坐在地上休息,听周砚总结今日的得失。看到沈云疏过来,周砚微微颔首示意。
沈云疏走到队伍前方,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熟悉或新近加入的面孔,朗声说道:“诸位辛苦了。刚才周教头讲的,是战场上保命杀敌的本事,我要说的,是我们为何而战。”
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传入每个人耳中:“我们在这里流汗流血,不是为了成为占山为王的土匪,也不是为了苟延残喘。我们是要在这里,为自己,为家人,也为所有愿意守规矩、肯出力的人,打出一片能安稳过日子、能让子孙后代延续的天地!”
她指着身后初具规模的营地和远方的田野:“看看我们开垦的土地,看看我们新建的家园,看看我们身边并肩作战的伙伴!匪徒要抢走这一切,我们答不答应?”
“不答应!”震耳欲聋的吼声汇聚在一起,连隘口的石壁似乎都为之震动。南山村的人尤其激动,他们比栖雁坳众人更深刻地体会过家园被毁的痛苦。
“没错!我们不答应!”沈云疏继续说道,“所以,我们要把虎口隘变成刺向敌人的尖刀,要把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拧成一股谁也不敢小瞧的绳!不仅是为了守住,更是为了告诉所有想来欺辱我们的人——这里的人,不可轻侮!”
她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将这些日子的成果与每个人切身的利益联系起来,将保卫家园的决心植入每个人心中。话语中的力量,让疲惫的队员们眼中重新燃起斗志。
鼓舞完士气,沈云疏与周砚、林栖以及刚赶到的石岩一同登上哨塔。塔顶视野开阔,周边山川形势一览无余。
“周大哥,前出哨点和迟滞阵地的建设进度如何?”沈云疏问道。
周砚指着几个方向:“黑风坳东侧和北侧的两个高点,已经派了人手开始搭建烽燧台基,预计五日内可以完成。铁蒺藜和陷马坑的材料正在加紧制作和收集,优先布置在通往虎口隘的几条主要小道上。”
石岩接口道:“我们村出了十五个劳力,还调了两个老木匠过来帮忙,保证按期完工!”
沈云疏点点头,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北方:“林栖,北面情况如何?”
林栖言简意赅:“座山雕的二十骑,三天前过了黑水河,目前在老牛坡一带徘徊,像是在等什么。野狼沟那边,蝮蛇又吞并了两股小流匪,人数恢复到百人左右,正在加紧打造简易盾牌和长梯。”
情况不容乐观。沈云疏沉思片刻,说道:“看来,蝮蛇是想等座山雕的人马到位,再一起发动。我们不能干等着挨打。”
她看向周砚和林栖:“周大哥,操练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小规模的主动出击演练?比如,模拟夜袭敌营、骚扰粮道?不一定真要打,但要让队员们熟悉这种战术,也让蝮蛇知道,我们不是只会缩在隘口后面。”
周砚眼中闪过一丝赞同:“可以。挑选身手好、胆子大的队员,组成尖刀小队,由林栖负责训练和带领。”
林栖没有反对,只是点了点头。
沈云疏又对石岩说:“石村长,烽燧建成后,预警信号的传递至关重要。我建议,我们两村统一信号规则,比如一道烟表示小股敌人,两道烟表示大队人马,三道烟表示情况危急。同时,在虎口隘和两村之间,设立中间传递点,确保信号不会被山峦遮挡。”
“好主意!”石岩一拍大腿,“这事我回去就安排,保证万无一失。”
下了哨塔,沈云疏找到了正在协助记录“贡献积分”的沈云墨。“云墨,交给你一个任务。”
“姐,你说。”沈云墨立刻放下手中的事。
“你带几个人,去详细勘察一下从我们这里通往南山村,以及通往野鹿峡方向的所有小路,尤其是那些不常走、可能被忽略的小道。绘制成详图,标注出哪里可以设伏,哪里可以藏兵,哪里容易被绕过。”沈云疏吩咐道,“我们要对自己的地盘了如指掌。”
沈云墨眼睛一亮,这是个重要的任务:“放心吧,姐,保证完成任务!”
安排完这些,沈云疏又去查看了学堂和技工堂。技工堂里,马老三正带着几个人研究如何利用水力来驱动更大型的锯木工具,以提高建材加工的效率。而阿禾则在另一个角落,向几名南山村选拔出来的青年反复强调着火药原料配比的精确性要求。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沈云疏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工,将防御、生产、人员、技术这些看似独立的丝线,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张越来越坚韧的网。她或许不像周砚那样冲锋在前指挥若定,也不像林栖那样神出鬼没获取情报,但她站在更高的位置,统筹全局,维系着这个新生联盟的运转与活力。
夜色降临,沈云疏回到家中。王氏端来热水,心疼地看着女儿眉宇间的疲惫:“疏儿,别太累着了。”
“娘,我没事。”沈云疏笑了笑,“大家都在努力,我更不能松懈。”
她坐在油灯下,再次摊开那张规划图,在上面添加新的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