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倔驴与一根筋-《科技巅峰:从高考开始》

  秦璐正抓狂地薅着自己油腻的头发,对着满桌子的公式哀嚎时,一阵略显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她猛地抬起头,烦躁地揉了揉脸,努力平复了一下表情,快速用手指梳理了几下乱糟糟的头发,这才站起身,深吸一口气,走过去打开了房门。

  王硕和马明伟院士一看到秦璐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浓重的黑眼圈以及明显憔悴疲惫的脸色,都吃了一惊。

  马院士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语气带着长辈特有的关切和一丝责备:

  “小璐啊,你……你这是几天没好好睡觉了?看看你这脸色!再难的问题,也要注意休息啊,身体垮了还怎么搞科研?”

  秦璐侧身请两人进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捋了捋额前不听话的碎发,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

  “马院士,不是我不想休息,是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我心里就跟压着块大石头一样,根本睡不安稳。它卡在这里,直接影响后续所有子系统的联调和整个航母的研发进度,我……”

  她的话没说完,但那份焦灼和责任感已经表露无遗。

  马院士看着她这副模样,又是心疼又是无奈,语气放缓了些:

  “那也要讲究方法,劳逸结合。大脑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效率反而会降低。

  听我的,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交给我们老头子帮你看看。

  你现在,立刻,马上去食堂吃点热乎的东西,然后回宿舍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这是命令!”

  王硕在一旁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秦璐叹了口气,眉宇间依旧笼罩着愁云:

  “可是……软件方面,我其实有点思路了,就是硬件接口和稳定性验证这块,总觉得还差一口气……”

  “软件?智能预算是你之前提到那个模型的延伸吗?”

  王硕听到软件和思路,眼睛顿时一亮,追问道。

  提到自己的专业构想,秦璐的精神稍微振作了一些。

  她将两人请到书桌旁,也顾不上桌上的凌乱了,直接打开电脑,调出一个复杂的系统仿真模型界面。

  屏幕上,数据流如同蓝色的血液,在代表不同电力模块的节点间飞速流转、计算、分配。

  “这是我前段时间基于深度学习和实时大数据分析,构建的全面感知 智能预测 实时决策三位一体的能量管理系统模型,我简称它EME。”

  秦璐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语速因为兴奋而微微加快,

  “它不仅仅是被动响应电力需求,而是通过遍布全舰的传感器网络,实时感知所有用电单元的功率状态变化趋势,结合任务调度、设备工况甚至海洋环境等上百个变量,进行超前毫秒级的负荷预测。”

  她调出一组超算的模拟运行数据记录,指着上面几条几乎重叠的曲线:

  “看,经过超算集群上万次的模拟验证,这套EME模型已经成功实现了在极端工况下的智能动态分配。

  它可以在毫秒级别内,瞬间计算出当前能源池状态下的最优分配决策,并将指令下发到各电力转换和分配单元,确保关键任务优先,同时维持系统整体稳定。”

  马院士和王硕凑近屏幕,仔细看着那复杂而精妙的模型架构和令人惊叹的模拟结果,两人几乎是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马院士扶了扶眼镜,脸上满是震撼和难以置信,他转头对王硕感慨道:

  “了不得……真是了不得!现在的年轻人,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这种全局优化和智能预测的思路,简直是把能量管理玩出花来了!

  小王啊,除了你,这小丫头是我见过的第二个最有天赋的人了!”

  王硕也难得地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看着秦璐的目光充满了赞赏,他点了点头,没说话,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得到两位顶尖专家的肯定,秦璐心里像是注入了一股暖流。

  但随即她又指了指模型与硬件接口的部分,眉头再次蹙起:

  “这个模型软件层面虽然模拟成功了,但如何与现有的IEP硬件、中压直流输配电网络以及飞轮储能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和稳定运行,尤其是应对各种突发故障和极端干扰,硬件接口的可靠性和系统的鲁棒性,始终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马院士听到这里,看着秦璐那依旧纠结在细节里的样子,不由得笑了出来,他指了指秦璐,又指了指王硕,语气带着过来人的了然:

  “你这丫头,怎么跟小王当年一模一样!钻到一个牛角尖里,就光盯着那一点,不顾及其他的了!”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圈,又在这个大圈里画了几个小圈,然后点着那个大圈说道:

  “你看,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初步成型的IEP架构,有了稳定可靠的中压直流输配电网络,有了响应速度极快的飞轮和电容混合储能技术!

  现在,再加上你这套堪称大脑和神经中枢的EME智能算法……”

  马院士用笔重重地在那个代表EME的小圈和代表硬件的大圈之间画了一条粗线连接起来,声音洪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不就够了吗?软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决策能力,硬件提供了实现这些决策的物理基础!

  你现在纠结的那些硬件接口稳定性和极端情况测试,那是后续工程验证阶段需要一步步去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不是你现在坐在这里空想就能解决的!

  你现在要做的,是让这个大脑先和身体初步连接起来,跑起来看!”

  秦璐听着马院士的话,看着白板上那个被连接起来的简图,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脸上瞬间绽放出豁然开朗的光彩,之前的疲惫和焦虑一扫而空:

  “啊!哦对!您看我这脑子!真是钻牛角尖里了!”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眼神重新变得明亮而充满活力,

  “我一直想着要把所有潜在问题都在模型里解决掉,却忘了工程实践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马院士满意地看着她:

  “想通了?想通了就赶紧按我说的,去吃饭,睡觉!养足了精神,才能打好后面的硬仗!”

  “好!那我先去啦!谢谢马院士!谢谢王总师!”

  秦璐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冲着两位前辈鞠了一躬,然后脚步轻快地离开了房间,直奔食堂而去。

  马院士和王硕看着秦璐离开时那重新充满活力的背影,相视一笑。

  王硕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惊叹和一丝自愧不如:

  “这丫头……专注起来简直比我还厉害,差点也跟我一样钻进死胡同。”

  马院士哈哈一笑,拍了拍王硕的肩膀:

  “你啊,当年是头认死理的倔驴,她呢,是根追求极致的筋,认准了就不回头。

  你俩啊,谁都别说谁了!走吧,我们也别闲着,去研发车间看看。”

  两人一边笑着感慨,一边替秦璐轻轻关好房门,朝着灯火通明、机器轰鸣的研发车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