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聚变之光,首次长明-《科技巅峰:从高考开始》

  2020年1月1日,元旦。

  庐州科学岛,空气中带着江淮地区冬日特有的湿冷。

  实验室内却是一片火热,气氛紧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巨大的东方超环,静静地矗立在实验大厅中央,其内部集成了超越这个时代的新型第一壁材料、基于常温超导技术的强磁场线圈以及全新的磁化靶聚变点火系统。

  众人站在观测平台上,望着那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与智慧的庞然大物,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今天,将是改造后的EAST装置首次尝试长时间稳态运行的重大日子。

  陈奕站在观测台最前方,目光扫过屏幕上的参数,最终落在身旁那个空着的位置上。

  一丝难以言喻的担忧,扎在他心底,但他迅速收敛心神,现在不是分心的时候。

  他转过身,面向所有严阵以待的研究人员,声音穿透了实验室内的低鸣:

  “各位,准备开始点火前的最终检查工作!各单元,按照预定流程,最后一次确认所有系统状态!”

  “明白!”

  “收到!”

  ……

  指令一下,所有人迅速回归自己的岗位。

  控制大厅内,键盘敲击声、指令确认声、设备自检的提示音此起彼伏。

  每个人都清楚,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上午十点整,所有系统检查完毕,绿色指示灯在各个控制台依次亮起。

  “报告陈总工,所有系统确认正常,具备点火条件!”

  陈奕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那颗代表着启动的红色按钮上。

  他没有丝毫犹豫,在全场所有人屏息凝神的注视下,沉稳地按了下去。

  “点火!”

  指令下达的瞬间,巨大的能量被注入装置。

  低沉的嗡鸣声陡然升高,强大的磁场瞬间生成,约束着内部那团被精心制备和预热的等离子体。

  屏幕上,代表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的曲线开始剧烈攀升,最终稳定在一个令人惊叹的高位。

  装置中心,那团被无形磁场牢牢束缚的“小太阳”,持续散发着巨大的能量!

  接下来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煎熬,也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十分钟过去了,装置运行平稳。

  半小时过去了,参数稳定。

  三个小时过去了,新型材料表现完美,能量约束效果远超预期。

  七个小时过去了,整个下午在紧张与期待中流逝,控制大厅里没有人离开,大家都紧盯着屏幕,偶尔低声交流几句,眼神中充满了血丝,却也燃烧着兴奋的火焰。

  看着那稳定运行的曲线和持续维持在高位的等离子体温度,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

  他们正在亲手点亮人类能源的未来!

  傍晚时分,陈奕看了看时间,拿起麦克风,声音虽然疲惫却带着振奋:

  “好了,各位,第一阶段非常顺利!按照计划,这次运行需要进行24小时连续测试。

  时间还长,大家不能都耗在这里。

  现在,除了必要的值班人员,其他人先去食堂吃饭,休息一下。我们轮流值守!”

  众人这才感觉到饥肠辘辘和极度的疲惫,陆续散去。

  没多久,楚箫去而复返,手里提着两个饭盒。

  他走到陈奕身边,将饭盒递过去:

  “喏,知道你去了也是随便扒拉两口。给你带过来了,我看着你吃完。”

  陈奕愣了一下,看着好友关切的眼神,心中一暖,接过饭盒:“行,听你的。”

  两人也顾不上什么形象,直接靠着控制台坐在了地上,打开饭盒吃了起来。

  “奕哥,这几天……好像没看到婧怡?”楚箫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陈奕扒饭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说:

  “嗯,她有点其他任务,去别的地方了,过段时间就回来。”

  楚箫点了点头,没有深究,只是感慨道:

  “可惜了,这么重要的第一次长时间运行,她没能亲眼看到。”

  陈奕抬起头,望向那稳定燃烧的人造太阳,目光深邃:

  “这算什么。我们要看到的,是它第一次稳定发出足以点亮千家万户的电能的那一刻,那才叫真正的成功。”

  楚箫闻言,也笑了起来:“说得对!”

  两人一边吃一边聊着,疲惫似乎也消散了不少。

  渐渐地,吃完饭休息好的团队也陆续回到了控制大厅。

  陈奕站起身,拍了拍手:

  “好了,大家都回来了。今晚我们轮流值班监控,确保万无一失。

  不值班的同志,现在立刻回宿舍休息,养足精神,明天还有更重要的测试!”

  这一次,没有人再坚持,有序地进行了交接。

  第二天,上午十点整。

  在连续稳定运行了整整24小时后,陈奕亲自按下了停止按钮。

  巨大的装置缓缓停止了轰鸣,各项参数平稳回落至安全状态。

  陈奕拿起刚刚打印出来的、厚厚一叠运行报告,面向所有翘首以盼的成员,他的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厅:

  “我宣布,东方超环首次长时间稳态运行试验——圆满成功!”

  “成功了!”

  “我们做到了!”

  ……

  短暂的寂静后,控制大厅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

  许多人相互拥抱,激动地跳了起来,甚至有人喜极而泣。

  这24小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数字,它代表着一个全新的起点,证明他们选择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证明华夏在可控核聚变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最坚实、最领先的一步!

  陈奕看着陷入狂喜的团队,等大家的情绪稍微平复后,才压了压手,继续说道:

  “大家都先别激动!这次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他环视众人,语气重新变得严肃而务实:

  “这次只是验证了我们能够在全新配置下实现长时间运行。

  接下来,八个小时后,我们要进行第二次启动,模拟未来聚变发电站的启停循环试验,检验装置的疲劳耐受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后续,我们还要进行不同功率等级的爬坡试验、应对各种模拟故障的安全测试……这需要经历成百上千次,反复试验优化和验证,才能最终确定,它是否真的能成为一台稳定、可靠、可以并网发电的人造太阳!”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坚定的面孔:

  “这条路,还很长,也很艰难。”

  然而,回应他的,是更加响亮和整齐划一的声音,充满了无畏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无论多久,我们都要亲眼看到它点亮世界的那一刻!”

  “对!我们跟它耗上了!”

  看着群情激昂的伙伴们,陈奕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拥有这样一支队伍,任何奇迹,都有可能被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