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院长办公室里的头脑风暴-《科技巅峰:从高考开始》

  下课铃响,高教授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拉着陈奕就往办公室走,那架势生怕这个“宝贝疙瘩”跑了一样。

  陈奕心里还在琢磨着怎么解释黑板上的“即兴发挥”,人已经被高教授带进了数学系的教师办公室。

  刚进门,就看到数学学院的院长韩德教授正带着一个女生站在办公室中央,韩院长脸上带着难掩的激动。

  “高老!您回来得正好!”

  韩院长看到高叶教授,立刻迎了上来。

  高教授有些意外:“老韩?你怎么在我这儿?什么事这么激动?”

  韩院长兴奋地指着身边的女生:

  “我给你带来个好苗子!今天上他们班的高数课,我看她在下面好像有点走神,就让她上来做题,你猜怎么着?她……”

  韩院长话还没说完,陈奕和李婧怡已经看到了对方,几乎同时脱口而出:

  “婧怡?”

  “陈奕?”

  两人都是一愣,又同时问道:

  “你怎么在这儿?”

  “高教授/韩院长叫我来的。”

  高教授和韩院长看着这情景,也愣住了。高教授惊讶道:“你们俩认识?”

  陈奕点点头:“我们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

  韩院长看着眼前这对容貌气质俱佳、又同样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眼神里瞬间闪过一丝了然和“磕到了”的光芒。

  他笑着对高叶教授说:

  “哈哈,怪不得!高老,看来咱们发现的‘好苗子’还是一家子的!”

  他随即想起正事,语气又变得急切起来:

  “高老,下节课你让你徒弟帮我去带一下飞行器设计那边的高数课,我得和这小家伙好好讨论一下!”

  高教授一听,立刻摇头:“那不行!我已经让他帮我去带动力工程那边的课了!”

  韩院长一跺脚:“哎呀!那我去叫别人!”

  他说着,风风火火地就往外走,没几分钟就回来了,显然已经安排妥当。

  “走!去我办公室!这里人多眼杂,不方便!”

  于是,两位在北航数学界举足轻重的老教授,如同护着什么稀世珍宝一般。

  带着陈奕和李婧怡来到了韩院长那间宽敞却堆满了书籍和草稿纸的办公室。

  一关上门,韩院长就迫不及待地对高教授说:

  “高老,你是不知道!李婧怡同学在黑板上,写的根本不是我那道简单的微分方程,她引入了解析延拓和函数方程的思想,切入点非常精妙,直指黎曼猜想的函数论核心!”

  高教授一听,眼睛瞪得更大了,指着陈奕对韩院长说:

  “巧了!这小子也是!我让他解个多元微分,他给我整出了谱理论和非交换几何的路径!思路之新奇,我闻所未闻!”

  陈奕和李婧怡听到对方的名字和“黎曼猜想”联系在一起,都惊讶地看向彼此。

  “黎曼猜想?你也有想法了?”陈奕好奇地问。

  “你也是?”

  李婧怡的眼眸里也闪过一丝诧异,

  “我只是一直觉得素数分布和Zeta函数之间应该有更本质的几何或物理意义,上课的时候正好有点灵感……”

  两位院长看着这两个年轻人旁若无人地交流起来,不仅没觉得被冒犯,反而更加兴奋。

  天才之间果然是有共鸣的!

  “好了好了!别站着了!坐!都坐!”

  韩院长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迫不及待地拿出厚厚的稿纸,

  “来,陈奕,李婧怡,把你们想到的,不管成不成熟,都详细说说!我们一起讨论!”

  接下来的时间,院长办公室里展开了一场激烈而纯粹的数学风暴。

  陈奕和李婧怡分别阐述了自己在黑板上那些“超纲”书写背后的直觉和思路。

  高教授和韩院长则不时插入,提出质疑,引导思路,补充背景知识。

  陈奕从非交换几何和算子代数的角度,试图构建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素数分布。

  李婧怡则更侧重于从复几何和模形式的深层对称性去寻找线索。两人的思路看似不同,却在某些关键节点上隐隐呼应,互相启发。

  四位年龄、背景各异的头脑碰撞在一起,迸发出惊人的火花。

  草稿纸写满了一张又一张,复杂的公式和符号铺满了桌面甚至地板。

  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中午时分,韩院长才惊觉时间流逝,连忙让助理从校外定了四份丰盛的套餐送进来。

  “先吃饭!先吃饭!吃完再想”韩院长招呼着。

  饭菜上桌,香味扑鼻,但四个人的心思显然还在那些数学符号上。

  韩院长一边扒拉着饭,一边总结上午的讨论成果:

  “……综合你们俩的思路,在引入这个新的变换后,我们在临界线附近的确得到了更强的约束条件,

  但是……到了这个关键引理的证明,还是卡住了,这个无穷级数的收敛性控制太难了,现有的工具似乎不够用……”

  高教授也皱着眉头,用筷子无意识地戳着米饭:

  “是啊,这个地方像个天堑,跨不过去,后面的构造就无法完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婧怡小口吃着菜,秀眉微蹙,显然也在思考。

  而陈奕,则端着饭盒,眼睛没有聚焦,一直愣愣地盯着桌子上那盘红烧肉的酱汁纹路。

  手里的筷子无意识地嗦着,饭一口没动,仿佛灵魂出窍了一般。

  高教授和韩院长看到陈奕这副模样,默契地没有说话,连咀嚼都放轻了声音。

  他们知道,这是思考进入最深层次的状态。

  突然,陈奕猛地一拍大腿,眼睛瞬间恢复了神采,亮得惊人:

  “对啊!也许我们换个思路呢?不一定非要强行证明这个级数收敛!我们可以尝试绕过它,从它的‘物理意义’或者‘几何实现’入手,把它看作是某个更基本对象的‘投影’或者‘痕迹’!”

  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放下饭盒,抓起旁边一张空白草稿纸和笔,唰唰唰地开始写起来:

  “如果我们把这个发散的级数,看作是在某个非阿基米德空间或者某种‘量子概率空间’中的期望值,那么它的‘发散’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用了错误的测度……”

  他写得飞快,口中念念有词,但写到某个关键点,笔尖又停住了,眉头紧紧锁起:

  “不对……这个映射的良定义性无法保证……这里需要一个新的对偶理论……”

  看到他卡住,韩院长立刻放下饭盒,高教授和李婧怡也围拢过来。

  “哪里有问题?”

  “是这个算子范数的估计吗?”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先用截断近似,然后再取极限?”

  四个人又围绕着陈奕提出的新思路,开始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和演算。

  饭菜渐渐变凉,但办公室里的数学热情,却如同正午的阳光,愈发明亮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