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天下第一:海棠别慌我是来帮你的》

  后面密密麻麻的注解则是大唐军神、慧可大师与一位天竺高僧共同钻研,最终由慧可大师执笔完成。

  看似记载一门绝学,实则包含两种神功。

  其中图画部分正是天竺第一神功,全称摩伽陀国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

  简称神足经,虽不及易筋经精妙。

  却也是武林罕见的绝学,足以在江湖上引发血雨腥风。

  神足经不同于中原的运气法门,它借助瑜伽姿势,由外而内修炼。

  佛祖从婆罗门教义中悟道,修行时也常用瑜伽之法。

  达摩本就是瑜伽高手。

  故此神足经对少林武功而言是最佳辅助,正适合佛门修习。

  外人若自幼修炼,亦可成就神功。

  但天道讲究平衡,少林不得将此功外传。

  我会施加禁制,唯有少林后世有缘人方能得见此功,他人无缘得窥。

  玄字辈高僧中,仅玄慈、玄难、玄看、玄寂、玄灭、玄苦及玄生几位大师可修习。

  其余玄字辈僧人皆与此功无缘。

  “玄澄的修为虽高,却偏离了正道。

  “慧字辈众僧皆无缘此道。

  “虚字辈 ** 中,唯有虚竹具备修习资格。

  “望诸位高僧明鉴。”

  少林虽为武林翘楚,但若独霸江湖,恐非幸事。

  古来灭佛之事屡见不鲜。

  若少林势大难制,必将引来朝廷过问。

  “善哉,秦宫主此言甚得我心。”

  “世间因果自有定数,机缘深浅全在个人修行。”

  “神功秘籍岂可轻传?”

  “慧可祖师之境界非我等能及。秦宫主虽非佛门中人,这份慧根却远超贫僧。”

  “此举大善。”

  玄看法毕,玄慈与玄澄相继颔首。

  他们这般修为,眼界自然超凡。

  神足经虽妙,然物极必反之理犹在,三武灭佛之鉴未远。

  “阿弥陀佛,秦宫主真乃大智。”

  “少林全寺上下,皆赞同秦宫主之意。”

  方丈既出此言,此事遂定。

  秦玄振腕间,易筋经已干透如初,神足 ** 尽消。

  “此册今后纵遇水浸,亦不复现神足经。”

  “有缘者自会得其法。”

  “至于虚竹与诸位高僧,吾当另录副本,待诸位参详后自会消散。”

  “虚竹且去闭关,莫要耽搁。”

  秦玄信手掷经,虚竹慌忙接住,面露窘色望向玄字辈众僧。

  “善哉,虚竹当遵秦宫主之命。”

  “此乃汝之机缘,亦属少林福缘。”

  既然秦宫主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那你必定会成功,去吧。

  方丈开口后,虚竹恭敬行礼,随后快步离去,准备闭关。

  与传说中的奇人秦玄相遇,虚竹的命运骤然偏离了原本的轨迹。

  然而,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必须牢牢抓住!

  虚竹的离去,连少林寺的高僧们都觉得如梦似幻,此人无论走到何处,总会引发不可思议之事。

  哈哈,我之前与扫地僧聊过了,他已答应参加我举办的风云会。

  他正在准备,所以我想和方丈单独谈谈。

  不知大师是否方便?

  扫地僧竟也同意出战?

  这消息震撼了少林众高僧,即便他们早已见惯风浪!

  方丈不妨猜猜,我这风云会究竟有何深意!

  房内,秦玄依旧是那个秦玄,但玄慈此刻却莫名感到不安。

  扫地僧那般人物,堪称人间罗汉,超凡入圣!

  可就连这样的存在,也被秦玄说服,参与风云会。

  在玄慈看来,秦玄虽强,但也至多与扫地僧并肩。

  然而现在,扫地僧成了秦玄的座上宾,二人之间差距立显。

  或许在秦玄眼里,他们与扫地僧并无本质区别。

  大师似乎有话要说。

  秦某并非洪水猛兽,直言无妨。

  玄慈深吸一口气:在秦宫主心中,老师与我们是否并无差别?

  秦玄一怔,若有所思。

  说一样,也不一样。

  若大师与扫地僧对我出手,结局并无不同。

  “我追求的是一击必杀,因此招数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你尚未见识他真正的实力!”

  “昨日凉亭内,他曾向我出手,仅是普通一击,我便能断言,大师未及出招便会毙命。”

  “这便是差异所在,你们本质截然不同。”

  “纵使大师再苦修百年,也难企及他的境界。”

  “无关天赋与武艺,而是大师缺少一物。”

  “我所设四位绝世高手,之所以能战能存,皆因身负气运——国运。”

  “关于扫地僧,不便多言,但他曾为王朝创立立下大功。”

  “萧远山之师亦是其一,同样背负国运。”

  “大漠野人天赋异禀,已至某地,即将成为开国君师,亦具国运。”

  “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整合明教,将影响一国,故亦承国运。”

  “你们无法企及他们的境界,这便是根本差别。”

  “因此我说‘相同’,却也‘不同’。”

  玄慈心神剧震,未料扫地僧来历如此惊人!

  更令他惊骇的是,秦玄对大宋、契丹、波斯、大漠之事竟皆洞若观火!

  “阿弥陀佛,贫僧明白了。”

  “秦宫主所办风云会,玄澄师兄已告知,贫僧亦在受邀之列。”

  “蒙秦宫主抬爱,且对少林有恩,若有差遣,贫僧定当竭力!”

  秦玄深谙玄慈心境——本该是完美高僧,却成少林最大污点。

  天龙三兄弟毕生追问:“我父是谁?”

  萧峰曾有父,后知非真;

  段誉曾有父,后亦非真;

  虚竹曾疑世人皆有父,却不知生父日日相见!

  老一辈人同样如此,终生都与憎恶之物纠缠不清,始终无法挣脱命运束缚!

  玄慈一生践行慈悲之道,名如其人。

  然而他却在雁门关外犯下杀孽,之后为掩盖身份,更多人因这个秘密丧命!

  心怀慈悲,却不得不行杀戮之举!

  作为灵门大师的亲传 ** ,玄慈向佛之心毋庸置疑。

  可惜造化弄人,他遭萧远山算计,终究难逃情劫。

  这便是玄慈的宿命。

  单论表面,他是完美的武林盟主,慈悲为怀的得道高僧。

  面对神山上人的挑战,秦玄显然更胜一筹。

  但暗地里玄慈的所作所为,已背离佛门戒律,在此层面神山上人远胜于他!

  天龙众生皆苦,无人能逃此劫!

  秦玄轻抿香茶:大师可知此次风云会的深意?

  江湖传言我不过是在为自己造势——若能让天下顶尖高手尽数赴会。

  无论胜负如何,最终赢家都必是我秦玄。

  不知大师对此有何高见?

  这番说辞确是当下主流,毕竟除此以外,实在看不出其他用意。

  贫僧愚笨,参不透秦宫主真意。

  但斗胆猜测一二,若有谬误,还望见谅。

  秦玄微微颔首,玄慈所言非独他一人之见,实乃整个武林顶尖高手的共识!

  宫主所设风云会,绝非寻常比武。

  受邀之人皆获功力提升,譬如玄澄师兄凭空增添四十年修为。

  由此可见,宫主所需尽是巅峰状态的高手。

  寻常武会岂有此等机缘?

  仅此一点,便知风云会别有洞天。

  这武林大会的规则与众不同,参赛者事先已知自己的对手。

  如此安排迫使每位选手必须全力提升实力,毕竟对手早已明确。

  双方相互激励,待正式开赛之时,所有人都将达到最佳状态。

  但如此一来,大会未免显得太过刻板。

  这正是老衲难以理解之处。

  不过老衲相信,秦宫主绝非单纯为显摆才这般布置,实在没有必要。

  至于其真实用意,确实难以揣测。

  秦玄此番造势极为浩大,细究之下却透着古怪。

  与其说是武林大会,更像是为有宿怨之人搭建的比武台。

  在这群雄汇聚之地解决恩怨,连玄慈这等高僧一时也难以参透风云会的真正目的!

  秦玄仰首饮尽杯中茶。

  意义?或许永远都不会有。

  或许有千百种解读,或许不过是一场普通比试。

  待到盛会开启之日,意义自会显现。

  至于解释,此刻暂不说明,现在解释反是欺瞒大师。

  玄慈方丈,可愿成为其中一员?

  玄慈颔首示意,既得秦玄此言,便不再多虑。

  大师确在受邀之列,少林玄字辈唯方丈与玄澄大师功夫最精。

  修习神足经后的玄苦大师,亦可跻身此列。

  但秦某不会以恩情强求任何人参会,赴会者须全凭自愿,大师自然也不例外。

  玄慈静默不语,目光依旧凝视着秦玄。

  他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尚未想到有何缘由能让自已心甘情愿出席风云会。

  大师无论武功修为还是德行操守,皆是武林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

  玄慈大师,慈悲为怀。

  纵有降龙之能,伏虎方显完美无瑕!

  秦某深知,玄慈大师此生有两件事始终无法放下。

  第一桩便是轻信慕容博之言,在雁门关外伏击萧峰一家,酿成无法挽回的 ** 。

  无论是对萧峰母亲的误杀,还是众多中原豪杰的殒命,大师都难辞其咎。

  玄慈眸光一沉,往事如刀割。

  错杀萧母乃第一重罪!

  群雄赴战,全凭方丈威望。

  而众人喋血关外,此乃第二重罪!

  一个犯下杀戒的僧人,纵有万般理由也不值得宽恕!

  即便萧峰父子愿谅,玄慈自己亦无法释怀。

  此事尚有缘由——慕容博确实罪大恶极。

  他才是祸首,终要在聚贤庄承受萧远山的怒火。

  但另一件事,才真正刺痛大师心肺。

  叶二娘作恶多端,世间最痛心者,莫过于玄慈。

  法师骤然变色!

  这桩往事如同梦魇!

  更听闻叶二娘近日所为,他深知个中缘由。

  本是二人共业,如今孽债却由她独担。

  纵使叶二娘杀孽滔天,主责仍在于己。

  秦宫主所言极是,此事足见老夫毫无担当!

  亲儿降世之时,唯有二娘独力支撑。

  稚子养育之责,全压在这弱质女子肩头。

  后来孩儿被窃,苦楚亦由她独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