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有意收购我的公司,这意图明眼人一看便知,可这收购时机实在古怪。按常理,今年 AoL(美国在线——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和时代华纳就该合并了……怎么到现在一点风声都没有?难道又是我的某个举动,像蝴蝶扇动翅膀那样,引发了不可预知的变数?”
卡齐尔心里直犯嘀咕。
特里?塞梅尔竟然亲自前往格雷影业,询问收购的可能性,这着实让他大为意外。
要知道,特里?塞梅尔可不是寻常人物,他可是华纳兄弟的 cEo,像他这种级别的大人物,怎会轻易到别家制片厂拜访呢?
“要不要雇个私家侦探,去探探 AoL 和时代华纳的动静?”
AoL 曾经是门户网站兼在线服务商,在 90 年代红极一时,可到了 2000 年,便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它与时代华纳合并,这场合并被骂作“商界最烂合并案”。
最终,AoL 未能适应新环境,败得一塌糊涂,沦为了 AoL 时代华纳旗下的小分支。
“他们该不会是想借收购我这事儿,来掩盖合并的消息吧?”
按照原计划,AoL 和时代华纳合并预计要花费 50 亿美元,可结果最后却花了 165 亿。
至于为何费用会涨这么多,其中门道错综复杂。
但无论如何,那次合并无疑是一场灾难。
“要是真能靠这事儿让他们获利,那倒也罢了。可要是让我卖股份,那可得好好斟酌一番,我可不想与一艘即将沉没的船绑在一起。真要是合并了,肯定会对华纳兄弟产生影响,搞不好还会连累到格雷影业。”
卡齐尔承认,自己向来不擅长公司里的那些勾心斗角之事。
一想到要绞尽脑汁去琢磨这些,他就觉得头疼不已。他更愿意把心思放在电影上,那才是能让他感到快乐的事情。
可谁让华纳先找上门来了呢,这让他不得不认真思考。
“华纳兄弟本身倒也不差,毕竟是行业里的巨头,要是真能合作,对格雷影业也有不少好处。”
但卡齐尔并没有打算就这么轻易地把公司卖掉,他还想看看《通缉令》后续的影响力。
要是观众的反响一直很好,格雷影业的估值还能继续上涨,说不定能冲到 20 亿,甚至 25 亿美元。
另外,《通缉令》还带动了其他“电影宇宙”系列影片的热度,录像带和周边产品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仅去年(2000 年)一年,录像带和周边产品的收入就超过了 1.8 亿美元。
不过,现在录像带的利润已经不如 dVd 了,去年周边产品的利润中,dVd 就占了一半还多。
除此之外,格雷影业还与服装品牌展开合作,推出了“电影宇宙”系列的周边服饰,比如印有主角头像的 t 恤。
还有孩之宝,也想获得版权来制作“电影宇宙”的手办。
孩之宝就是制作变形金刚、特种部队、战斗陀螺等玩具的公司,如今他们拿到了授权,从手办到纸模都能生产。
这笔合作所带来的利润,也算在那 1.8 亿美元之中。
“斯特拉?威洛最近倒是干劲十足,估计是我之前答应给她的奖金和股份,让她充满了动力。”
卡齐尔原本就没打算让公司上市,毕竟上市会受到诸多限制,让公司的发展变得束手束脚。
至于卖部分股份给六大电影公司,寻求一个强大的靠山,这倒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
不然的话,公司也很难走得长远。
毕竟格雷影业没有自己的发行渠道,没有媒体作为后盾,甚至连美国电影协会评级席位都没有。
但与其他制片厂不同的是,格雷影业拍摄的每一部影片都赚钱,没有一部亏损的,这就是他们最核心的优势。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再加上华纳想收购的消息传了出去,其他几家六大电影公司也觉得格雷影业值得收购。
说白了,他们想要的其实是卡齐尔这个“智囊”,是他这个公司的灵魂人物。
在好莱坞,搞创新真的这么重要吗?
要知道,搞创新基本上就等于自找亏损。
好莱坞根本不是一个追求艺术的地方,而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场所。
那些艺术感过强的影片,从来都不赚钱。
他们所追求的,从来都是能够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影片。
可偏偏卡齐尔的创新,恰好踩在了点子上。
他打造的写实动作戏,再搭配上一个电影宇宙的构想,既有新意,又不会让人感到反感,反而让他们想要跟着一起赚更多的钱。
卡齐尔这种人,简直就是为好莱坞量身定做的,所以六大电影公司才会拼了命地想要抢夺他。
……
2 月对于好莱坞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时节。
每周都有新片上映,可大多数影片都悄无声息地扑街了。
有些影片其实质量相当不错,本应该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可运气这东西,就是这么残酷无情。
好莱坞的黄金档期早就被六大电影公司牢牢掌控了,每年夏天他们都会为了争夺票房而斗得你死我活。
而像 1 到 4 月这样的冷门档期,才会留给小公司去捡一些残羹剩饭。
在整个 2 月,就只有一部影片的票房破了亿,那就是米高梅拍摄的《汉尼拔》,最终拿下了 3.5 亿美元的票房。
说起来也挺让人唏嘘的,米高梅如今也沦落到和小公司抢残羹冷炙的地步了。
除非拿出 007 系列电影,否则根本无法在夏天与六大电影公司抗衡。
可就连 007 系列也不行了,尤其是皮尔斯?布鲁斯南宣布不再饰演邦德之后。
到了 3 月,票房破亿的影片也只有两部。
一部是梦工厂的《墨西哥人》,票房达到了 1.45 亿;另一部是迪士尼制作发行的《非常小特务》,拿下了 1.97 亿的票房。
就连在这种冷门档期,最后还是被六大电影公司所垄断,想想都让人感到无奈。
小制片厂根本无力与六大电影公司抗衡。
它们没有媒体资源(电视、广播、报纸),连营销宣传都无法有效开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
卡齐尔心里直犯嘀咕。
特里?塞梅尔竟然亲自前往格雷影业,询问收购的可能性,这着实让他大为意外。
要知道,特里?塞梅尔可不是寻常人物,他可是华纳兄弟的 cEo,像他这种级别的大人物,怎会轻易到别家制片厂拜访呢?
“要不要雇个私家侦探,去探探 AoL 和时代华纳的动静?”
AoL 曾经是门户网站兼在线服务商,在 90 年代红极一时,可到了 2000 年,便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它与时代华纳合并,这场合并被骂作“商界最烂合并案”。
最终,AoL 未能适应新环境,败得一塌糊涂,沦为了 AoL 时代华纳旗下的小分支。
“他们该不会是想借收购我这事儿,来掩盖合并的消息吧?”
按照原计划,AoL 和时代华纳合并预计要花费 50 亿美元,可结果最后却花了 165 亿。
至于为何费用会涨这么多,其中门道错综复杂。
但无论如何,那次合并无疑是一场灾难。
“要是真能靠这事儿让他们获利,那倒也罢了。可要是让我卖股份,那可得好好斟酌一番,我可不想与一艘即将沉没的船绑在一起。真要是合并了,肯定会对华纳兄弟产生影响,搞不好还会连累到格雷影业。”
卡齐尔承认,自己向来不擅长公司里的那些勾心斗角之事。
一想到要绞尽脑汁去琢磨这些,他就觉得头疼不已。他更愿意把心思放在电影上,那才是能让他感到快乐的事情。
可谁让华纳先找上门来了呢,这让他不得不认真思考。
“华纳兄弟本身倒也不差,毕竟是行业里的巨头,要是真能合作,对格雷影业也有不少好处。”
但卡齐尔并没有打算就这么轻易地把公司卖掉,他还想看看《通缉令》后续的影响力。
要是观众的反响一直很好,格雷影业的估值还能继续上涨,说不定能冲到 20 亿,甚至 25 亿美元。
另外,《通缉令》还带动了其他“电影宇宙”系列影片的热度,录像带和周边产品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仅去年(2000 年)一年,录像带和周边产品的收入就超过了 1.8 亿美元。
不过,现在录像带的利润已经不如 dVd 了,去年周边产品的利润中,dVd 就占了一半还多。
除此之外,格雷影业还与服装品牌展开合作,推出了“电影宇宙”系列的周边服饰,比如印有主角头像的 t 恤。
还有孩之宝,也想获得版权来制作“电影宇宙”的手办。
孩之宝就是制作变形金刚、特种部队、战斗陀螺等玩具的公司,如今他们拿到了授权,从手办到纸模都能生产。
这笔合作所带来的利润,也算在那 1.8 亿美元之中。
“斯特拉?威洛最近倒是干劲十足,估计是我之前答应给她的奖金和股份,让她充满了动力。”
卡齐尔原本就没打算让公司上市,毕竟上市会受到诸多限制,让公司的发展变得束手束脚。
至于卖部分股份给六大电影公司,寻求一个强大的靠山,这倒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
不然的话,公司也很难走得长远。
毕竟格雷影业没有自己的发行渠道,没有媒体作为后盾,甚至连美国电影协会评级席位都没有。
但与其他制片厂不同的是,格雷影业拍摄的每一部影片都赚钱,没有一部亏损的,这就是他们最核心的优势。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再加上华纳想收购的消息传了出去,其他几家六大电影公司也觉得格雷影业值得收购。
说白了,他们想要的其实是卡齐尔这个“智囊”,是他这个公司的灵魂人物。
在好莱坞,搞创新真的这么重要吗?
要知道,搞创新基本上就等于自找亏损。
好莱坞根本不是一个追求艺术的地方,而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场所。
那些艺术感过强的影片,从来都不赚钱。
他们所追求的,从来都是能够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影片。
可偏偏卡齐尔的创新,恰好踩在了点子上。
他打造的写实动作戏,再搭配上一个电影宇宙的构想,既有新意,又不会让人感到反感,反而让他们想要跟着一起赚更多的钱。
卡齐尔这种人,简直就是为好莱坞量身定做的,所以六大电影公司才会拼了命地想要抢夺他。
……
2 月对于好莱坞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时节。
每周都有新片上映,可大多数影片都悄无声息地扑街了。
有些影片其实质量相当不错,本应该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可运气这东西,就是这么残酷无情。
好莱坞的黄金档期早就被六大电影公司牢牢掌控了,每年夏天他们都会为了争夺票房而斗得你死我活。
而像 1 到 4 月这样的冷门档期,才会留给小公司去捡一些残羹剩饭。
在整个 2 月,就只有一部影片的票房破了亿,那就是米高梅拍摄的《汉尼拔》,最终拿下了 3.5 亿美元的票房。
说起来也挺让人唏嘘的,米高梅如今也沦落到和小公司抢残羹冷炙的地步了。
除非拿出 007 系列电影,否则根本无法在夏天与六大电影公司抗衡。
可就连 007 系列也不行了,尤其是皮尔斯?布鲁斯南宣布不再饰演邦德之后。
到了 3 月,票房破亿的影片也只有两部。
一部是梦工厂的《墨西哥人》,票房达到了 1.45 亿;另一部是迪士尼制作发行的《非常小特务》,拿下了 1.97 亿的票房。
就连在这种冷门档期,最后还是被六大电影公司所垄断,想想都让人感到无奈。
小制片厂根本无力与六大电影公司抗衡。
它们没有媒体资源(电视、广播、报纸),连营销宣传都无法有效开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