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重大发现-《予寻如常》

  陆时与显然也察觉到了墨香阁书店近来不同寻常的氛围。书店为了促销,时常会根据畅销书调整布局,这并不稀奇。但这一次,围绕着那本名为《时间陷阱》的小说所引发的热潮,似乎格外持久和热烈。

  他注意到络绎不绝的顾客中,总有人进门便目标明确地走向书店中央那个最醒目的展台,拿起那本设计风格独特的书籍。收银台前,也时常能听到关于剧情反转、人物命运的碎片化讨论。甚至连书店背景音乐的音量,似乎都被人为调低了些,仿佛为了不打扰这份沉浸式的阅读热情。

  这天恰好轮到温寻休息,不在店里。但陆时与已经习惯了在这个临窗的位置处理公务,依旧准时出现。午后,他暂时从繁杂的报表中抽身,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在那片熙攘的展台。

  他难得地起身,踱步过去。展台上摆放着几本已经拆开塑封的样品供人翻阅。他随手拿起一本,深色的封面设计带着某种引人探究的神秘感。他信手翻开,目光掠过扉页上的内容简介,然后停留在正式章节的页面上。

  细腻而精准的环境描写,大胆却逻辑严密的情节推进,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冷静克制的叙事力量。不过寥寥数页,他便被这种独特的文字风格吸引了。想到温寻自己也写悬疑小说,并且显然酷爱阅读此类作品,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就产生了想要深入了解的念头。

  没有多做犹豫,他将样品放回原处,从旁边摞得整整齐齐的新书中取了一本,径直走向收银台结账。

  然而,整个下午,不断涌入的工作邮件和临时插入的视频会议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那本新买的《时间陷阱》只是安静地躺在他的电脑包旁边,连塑封都来不及拆开。直到傍晚书店即将打烊的提示音乐响起,他才从工作中彻底抽离,将书本塞回包里,离开了书店。

  回到下榻的酒店,简单用过晚餐,他又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处理积压的文件,参与一个跨洋视频会议。等一切尘埃落定,墙上的时钟指针已经逼近深夜十一点。

  洗完热水澡,驱散了些许疲惫,他靠坐在床头,终于想起了那本书。他拆开透明的塑料封膜,崭新的油墨气息淡淡散开。他调整了一下床头灯的亮度,开始正式阅读。

  起初,他只是抱着欣赏和消遣的心态。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情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他很快便沉浸在了作者构建的迷雾世界之中。作者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洞察,对节奏精准的把控,都让他暗自赞叹。

  然而,读到中后期,某些桥段和细节的处理方式,却让他心中莫名升起一种挥之不去的熟悉感。尤其是关于一个主角在黑暗中依靠听觉和触觉判断周围环境,以及某个配角因家族内部倾轧而陷入困境的情节描写,其切入角度和情感渲染,都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共鸣。

  他蹙起眉头,努力在记忆中搜寻。忽然,一个尘封的画面跃入脑海——五年前,在沪市那间光线昏暗的一楼小屋里,温寻偶尔会在他休息时,坐在电脑前,一边敲字一边低声念叨,或者偶尔兴奋地回过头,对着当时失明的他分享她刚构思出的、自认为绝妙的情节点子。她当时具体说了什么,他已经记不真切,但那种围绕“感知替代”和“家族压力”所生发出的故事脉络,与此刻书中读到的部分,竟然隐隐重叠。

  一个惊人的可能性,像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思绪。

  难道……这本书是温寻写的?

  这个念头让他心跳骤然加速。但他立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单凭这些模糊的印象和些许情节的既视感,并不能断定什么。或许只是巧合,或许是他因为对温寻的先入为主,而产生了牵强附会的联想。

  他带着这份惊疑不定,快速翻到书籍的封面,目光牢牢锁住作者栏那个笔名——

  午夜凶铃根本吓不到我。

  陆时与:“……”

  他看着这个与他认知中温寻那温婉娴静、甚至偶尔显得有些胆小的形象截然不同的笔名,一时间有些失语,甚至感到几分荒诞。这跳脱中带着点顽皮和强悍意味的名字,实在很难与他脑海中那个说话轻柔、笑容含蓄的女孩联系在一起。

  刚刚升起的那个可能性,似乎又被这个笔名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

  夜已深,万籁俱寂。陆时与合上书,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封面。心中的疑团非但没有消散,反而越滚越大。如果这真的是温寻的马甲,那她隐藏得未免也太深了。那个在书店里忙碌、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店员,竟然是这本现象级畅销书的作者?

  他需要更多的证据。

  将书轻轻放在床头柜上,他关掉了台灯。黑暗中,他睁着眼睛,思绪纷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