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穹顶之眼-《摩托侠》

  铁幕压境

  蓉城的冬雾裹着寒意,第七所指挥中心的屏幕却亮得灼眼。岳卫国指尖划过虚拟地图,红色箭头从太平洋、印度洋、南溟三线合围,像张收紧的铁网。

  “星盟国在琉光群岛新增三个雷达站,”老将军的指节叩着桌面,“印太舰队的‘里根’号战斗群已经抵近黄岩岛,距离我们的九段线只有120海里。”

  屏幕切换画面,流银的全息投影弹出一组数据:星盟国商务部新增23家龙国实体到管制清单,涵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空航天三大领域;FIA通过第三方公司,在东南亚港口扣押了三艘运送芯片设备的货轮;更远处,星盟国驻欧部队正在波兰公国部署中程导弹,射程覆盖龙国西北工业重镇。

  “他们想把我们困死在技术孤岛里。”卓俊一拳砸在控制台,金属面板凹下去一小块,“上周航天科技集团的卫星发射,星盟国的‘太空军’居然派了X-37B在近地轨道抵近监视,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羽升望着屏幕角落里的新闻——星盟国总统正在硅谷发表演讲,背景板是拆解的华为基站,他的声音透过翻译器传来:“必须阻止龙国获得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这是我们的文明责任。”

  流银的液态金属表面泛起波纹,投影出一组加密电文:“检测到星盟国在蒙大拿州马姆斯特罗姆基地新增12枚洲际导弹,搭载分导式多弹头,瞄准坐标覆盖龙国7个主要城市群。”

  苏颖推开门时,正撞见羽升对着地图出神。他指尖在虚拟的北美大陆上游走,最终停在星盟国中部平原的位置。“他们的反导系统把这里打造成了铁穹,”羽升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忘了,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会从意想不到的高度被突破。”

  流银突然发出一声轻鸣,金属表面浮现出高空气流的模拟图——西风带像条银色的河流,从龙国西北一直延伸到星盟国腹地。

  云端计划

  深夜的归墟基地,只有流银的实验室还亮着灯。液态金属在真空舱里舒展成薄膜,厚度仅0.3微米,却能承受零下180度的低温。羽升戴着护目镜,看着显微镜下的纳米级传感器:“能确定信号覆盖范围吗?”

  “在平流层20公里高度,可实现直径800公里的信号接收。”流银的电子音带着电流的嗡鸣,“星盟国的‘萨德’系统主要针对弹道导弹,对这种低速浮空目标的识别率不足3%。”

  屏幕上弹出设计图:一个直径50米的超压气球,表面覆盖流银特制的太阳能薄膜,续航可达90天;吊舱搭载量子通信模块和高光谱成像仪,能穿透云层捕捉地面电磁信号;最关键的是,它的导航系统接入了流银的大气模型,可借助西风带实现跨洲际漂流,轨迹误差不超过5公里。

  “就叫它‘穹顶之眼’。”羽升在设计图上签字时,笔尖划破纸面,“不是武器,是信使——让他们看看,当铁幕密不透风时,风会成为我们的信使。”

  岳卫国看着方案时,烟斗灭了三次。老将军的手指在“意外偏离航线”几个字上停留许久,最终在审批栏写下:“同意,风险自担。”他抬头时,眼里的血丝在灯光下格外清晰:“记住,我们要的不是对抗,是让他们知道,龙国的眼睛,能看到他们看不见的高度。”

  发射在一周后凌晨进行。甘陕戈壁滩上,流银化作的气球在晨曦中膨胀,表面的太阳能薄膜折射出虹光。羽升望着它缓缓升空,像颗挣脱地心引力的露珠,最终消失在平流层的边缘。

  “流银,同步气象数据。”

  “收到。当前高度18.7公里,西风带风速42节,预计72小时后抵达星盟国领空边缘。”液态金属在他腕间形成微型屏幕,实时显示气球的位置坐标。

  苏颖递来一杯热咖啡,指尖触到他冰冷的手:“真的……不会被发现吗?”

  羽升望着气球消失的方向,那里的云层正在翻涌:“最隐蔽的侦察,往往以最公开的方式进行。星盟国的雷达屏幕上,它只是个反射面积0.1平方米的气象目标——就像飞鸟掠过铁网,猎人不会在意一片羽毛的轨迹。”

  越界之影

  星盟国蒙大拿州的清晨,马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的雷达操作员打了个哈欠。屏幕上的绿点密密麻麻,大多是迁徙的候鸟和民航客机。直到那个编号“X-73”的目标闯入视野,他才揉了揉眼睛——高度19公里,速度每小时120公里,正慢悠悠地飘过导弹基地上空。

  “这是什么鬼东西?”他切换到红外模式,目标的热信号微弱得像支蜡烛,“无人机?气象气球?”

  报告层层上传时,“穹顶之眼”正在采集数据。流银的传感器穿透地表3米,捕捉到导弹发射井的电磁特征;高光谱相机记录下基地的安防布防,甚至能分辨出哨兵换岗的规律。这些信息像涓涓细流,通过量子加密通道传回龙国。

  羽升在指挥中心看着实时画面,马姆斯特罗姆基地的地下掩体在屏幕上清晰可见。“他们的导弹制导系统用的还是2018年的加密协议,”流银的分析报告弹出,“存在三个漏洞,可被干扰概率89%。”

  变故发生在第三天午后。星盟国北方司令部突然提高警戒级别——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拍下了那个飘荡的气球,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FIA的分析团队立刻判定:这不是普通的气象设备,太阳能板的面积足以驱动大型侦察系统。

  “找到它的来源了!”凯尔·索恩把卫星图像拍在约翰逊局长桌上,画面里,甘陕戈壁的发射痕迹清晰可见,“是龙国的高空侦察平台,目标直指我们的洲际导弹基地!”

  约翰逊的指节捏得发白:“让‘猛禽’出动,把它打下来!我要让龙国人知道,星盟国的领空,不是谁都能闯的!”

  F-22的引擎轰鸣撕裂云层时,“穹顶之眼”正在调整姿态。流银的传感器捕捉到导弹锁定的信号,羽升的指令在数据流中穿行:“保持航线,释放干扰箔条——不是为了躲避,是让他们看清我们的‘身份’。”

  银色的干扰箔条像蒲公英般散开,在阳光下形成巨大的龙形图案。地面上,无数民众举着手机拍摄,电视新闻的直升机镜头里,那个缓缓移动的气球成了焦点。

  “他们不敢击落。”羽升看着屏幕上的直播,F-22在气球周围盘旋,导弹始终没有发射,“在亿万双眼睛注视下,击落一个‘民用气象飞艇’,等于打自己的脸。”

  破茧之鸣

  星盟国总统在紧急记者会上拍了桌子:“这是对我们主权的严重侵犯!龙国必须为此负责!”他身后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着气球飘过导弹基地的画面,却刻意隐去了干扰箔条组成的龙形。

  回应来自龙国外交部的例行发布会。发言人举着卫星云图,语气平静:“这完全是起意外事件。该飞艇属于民用性质,用于气象研究,受西风带影响严重偏离预定航线。我们对此表示遗憾,并正采取措施让其安全返回。”

  记者席上的星盟国记者追问:“为什么会飘到导弹基地上空?”

  发言人微微一笑,调出另一组数据:“过去三年,星盟国的各类侦察机在龙国周边抵近侦察超过500次,最近的一次距离我们的领海线只有15海里。如果按贵方的逻辑,这些又该如何解释?”

  屏幕切换瞬间,流银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数据采集。羽升看着马姆斯特罗姆基地的完整布防图、导弹制导系统的核心参数、甚至星盟国反导雷达的盲区分布,这些信息像拼图般组合成完整的防御体系漏洞报告。

  “可以回来了。”他对着通讯器轻声说。

  “穹顶之眼”开始缓慢下降,姿态优雅得像片落叶。当它抵达南卡罗来纳州海岸时,F-22终于发射了导弹。导弹命中的瞬间,气球没有爆炸,而是化作无数银色碎片——那是流银预先分解的金属薄膜,在海风中消散无踪。

  星盟国海军打捞残骸时,只找到几块无害的气象设备。凯尔·索恩把报告摔在桌上:“全是诱饵!核心设备不见了!”

  约翰逊望着窗外的白宫草坪,突然觉得喉咙发紧。他知道,龙国人想传递的从来不是挑衅——那个慢悠悠飘过星盟国腹地的气球,更像只摊开的手掌,轻轻拍了拍他的脸:你看,你的铁幕再密,也挡不住风的脚步。

  第七所的庆功宴很简单,只有一碗加了荷包蛋的牛肉面。岳卫国看着屏幕上星盟国各大媒体的头版——《纽约时报》在讨论领空防御漏洞,《华尔街日报》分析“气球事件”对芯片禁令的影响,而社交媒体上,更多人在追问:为什么星盟国能容忍自己的侦察机全球飞行,却容不下一个迷路的气球?

  “这才是最有力的反击。”老将军呷了口酒,“不是用导弹,是用他们自己的逻辑,砸他们自己的招牌。”

  羽升望着窗外,流银在他腕间泛起微光。远处的夜空中,一颗人造卫星正缓缓划过,那是龙国最新发射的遥感卫星,镜头对准了地球上每一片云层、每一道洋流。

  流银的电子音突然响起,带着一丝罕见的波动:“检测到星盟国国防部紧急会议,议题:如何应对高空气球侦察。建议:我们的下一个‘气象飞艇’,可以搭载花粉采集装置——研究北美大陆的生态环境,总不会有人反对吧?”

  羽升笑起来时,碗里的荷包蛋还冒着热气。他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龙国的眼睛,已经望向了更高远的穹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