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香料铺的木门每天清晨准时打开,“吱呀” 一声轻响,像含着三分暖意的问候,跟西市的晨光、晨雾,还有早起的街坊打了个照面。
门板是松木的,被陈则宏用桐油刷了三遍,此刻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琥珀色,纹理像被精心梳理过的丝线,清晰地印在木头上,边缘被往来的手摩挲得光滑如玉,没有一点毛刺 —— 那是无数次开门、关门,无数次街坊伸手扶着门板进出留下的痕迹,透着日子的踏实与烟火气。
柜台前的薄荷盆摆在靠窗的位置,是小花从租住的小院里移栽来的。
薄荷的茎秆挺拔,叶片是嫩生生的绿,像被晨露洗过一样鲜亮,叶片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风一吹,露珠顺着叶脉滚落,“嗒” 地滴在窗台上,带着淡淡的清凉气息,混着铺子里的香料味,格外清爽。
偶尔有早起的蜜蜂绕着薄荷飞,嗡嗡的声音轻得像一层薄纱,给这安静的清晨添了几分生气。
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五香辛香,不是那种刺鼻的冲味,而是醇厚绵长的香气 —— 那是陈则宏前一天晚上提前磨好的香料,用干净的陶缸装着,在铺子里沉淀了一夜,香料的味道慢慢融合、发酵,愈发浓郁。
刚开门,这香味就像长了脚,顺着门缝飘出去,引得路过的街坊纷纷抽着鼻子往这边望,卖豆浆的张叔推着小车经过,还特意停下问:“老陈,你家这香料又磨新的了?闻着比昨天还香!”
自从铺子开张,陈则宏就琢磨着一套经营法子。
每天晚上关店后,他都会坐在柜台前,就着油灯的光,回想当天的生意 —— 哪个街坊买了香料,有没有提什么建议;哪个步骤能改进,让街坊更方便。
他知道这个异世重人情,却也缺诚信:不少铺子卖香料时,会把碎渣掺进好料里,称重时还会故意把秤砣压低;有的铺子看到生客就抬高价格,看到熟客就敷衍了事。
街坊们虽有不满,却也只能忍了,毕竟家家户户都要用香料,总不能因为这点事就不买。
陈则宏不想这样。他经历过颠沛流离,知道 “踏实” 两个字对普通人有多重要。
他只想靠 “实在” 站稳脚跟,让小花能在一个不用提防算计、不用担惊受怕的环境里生活,不用再像在青石镇那样,因为怕被地痞找麻烦,而刻意扮丑、躲躲藏藏。
所以他给自己定了规矩:原料必须买新鲜的,绝不掺碎渣;价格必须明码实价,生客熟客一个样;服务必须贴心周到,能帮街坊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这天一早,天刚亮透,晨雾还没完全散去,卖菜的李婶就提着菜篮来了。
她的菜篮是竹编的,边缘有些磨损,里面装着新鲜的青菜,沾着泥土的气息,还带着晨露的湿气 —— 那是她凌晨去城外菜园子摘的,新鲜得能掐出水。
李婶是陈家的老主顾,几乎每隔三天就来买一次五香粉,家里的炖肉、腌菜,都离不开这味料。
她走到柜台前,从布兜里掏出五文钱,放在柜台上,随手从柜台上拿了三包五香粉,转身就要走 —— 她心里还琢磨着,中午用新买的青菜炖肉,再放一勺陈家的五香粉,肯定香。
陈则宏赶紧叫住她:“李婶,您等一下!”
他快步走到柜台前,拿起一包五香粉放回原位,手指轻轻拂过布包上的小太阳,笑着说:
“李婶,您多拿了一包,咱们的五香粉两文钱一包,五文钱只能买两包,我再找您一文钱。”
李婶愣了愣,手里的菜篮都差点歪了,青菜叶子蹭到了裤腿,她却没在意,笑着摆手:“哎呀,老陈你太实在了!我刚才光顾着琢磨中午炖什么菜,没数清楚。我还以为跟别的铺子一样,能多蹭一包呢 —— 上次我在东市的‘福记香料铺’,付了四文钱,掌柜的还主动多给我一包,说‘照顾老主顾’,结果我回家一看,那包香料是受潮的,里面还有霉点,扔了可惜,留着又不能用,最后只能忍痛丢了!”
陈则宏却认真道:“李婶,咱们做生意得货真价实,多少钱多少货,不能含糊。别的铺子怎么做是他们的事,咱们陈家的铺子,就得让街坊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那生意也做不长久。”
说着,他从钱袋里找出一文钱 —— 那是一枚崭新的铜钱,边缘还带着光泽,他用干净的布擦了擦,确保没有灰尘,才连同两包五香粉一起递过去。
他又从柜台下的小罐里多抓了一小撮香料,用油纸仔细包好,递到李婶手里:“这是送您的,下次炖菜试试,要是觉得味道不够浓,或者想换个口感,再跟我说,我给您调整调整 ——
门板是松木的,被陈则宏用桐油刷了三遍,此刻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琥珀色,纹理像被精心梳理过的丝线,清晰地印在木头上,边缘被往来的手摩挲得光滑如玉,没有一点毛刺 —— 那是无数次开门、关门,无数次街坊伸手扶着门板进出留下的痕迹,透着日子的踏实与烟火气。
柜台前的薄荷盆摆在靠窗的位置,是小花从租住的小院里移栽来的。
薄荷的茎秆挺拔,叶片是嫩生生的绿,像被晨露洗过一样鲜亮,叶片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风一吹,露珠顺着叶脉滚落,“嗒” 地滴在窗台上,带着淡淡的清凉气息,混着铺子里的香料味,格外清爽。
偶尔有早起的蜜蜂绕着薄荷飞,嗡嗡的声音轻得像一层薄纱,给这安静的清晨添了几分生气。
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五香辛香,不是那种刺鼻的冲味,而是醇厚绵长的香气 —— 那是陈则宏前一天晚上提前磨好的香料,用干净的陶缸装着,在铺子里沉淀了一夜,香料的味道慢慢融合、发酵,愈发浓郁。
刚开门,这香味就像长了脚,顺着门缝飘出去,引得路过的街坊纷纷抽着鼻子往这边望,卖豆浆的张叔推着小车经过,还特意停下问:“老陈,你家这香料又磨新的了?闻着比昨天还香!”
自从铺子开张,陈则宏就琢磨着一套经营法子。
每天晚上关店后,他都会坐在柜台前,就着油灯的光,回想当天的生意 —— 哪个街坊买了香料,有没有提什么建议;哪个步骤能改进,让街坊更方便。
他知道这个异世重人情,却也缺诚信:不少铺子卖香料时,会把碎渣掺进好料里,称重时还会故意把秤砣压低;有的铺子看到生客就抬高价格,看到熟客就敷衍了事。
街坊们虽有不满,却也只能忍了,毕竟家家户户都要用香料,总不能因为这点事就不买。
陈则宏不想这样。他经历过颠沛流离,知道 “踏实” 两个字对普通人有多重要。
他只想靠 “实在” 站稳脚跟,让小花能在一个不用提防算计、不用担惊受怕的环境里生活,不用再像在青石镇那样,因为怕被地痞找麻烦,而刻意扮丑、躲躲藏藏。
所以他给自己定了规矩:原料必须买新鲜的,绝不掺碎渣;价格必须明码实价,生客熟客一个样;服务必须贴心周到,能帮街坊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这天一早,天刚亮透,晨雾还没完全散去,卖菜的李婶就提着菜篮来了。
她的菜篮是竹编的,边缘有些磨损,里面装着新鲜的青菜,沾着泥土的气息,还带着晨露的湿气 —— 那是她凌晨去城外菜园子摘的,新鲜得能掐出水。
李婶是陈家的老主顾,几乎每隔三天就来买一次五香粉,家里的炖肉、腌菜,都离不开这味料。
她走到柜台前,从布兜里掏出五文钱,放在柜台上,随手从柜台上拿了三包五香粉,转身就要走 —— 她心里还琢磨着,中午用新买的青菜炖肉,再放一勺陈家的五香粉,肯定香。
陈则宏赶紧叫住她:“李婶,您等一下!”
他快步走到柜台前,拿起一包五香粉放回原位,手指轻轻拂过布包上的小太阳,笑着说:
“李婶,您多拿了一包,咱们的五香粉两文钱一包,五文钱只能买两包,我再找您一文钱。”
李婶愣了愣,手里的菜篮都差点歪了,青菜叶子蹭到了裤腿,她却没在意,笑着摆手:“哎呀,老陈你太实在了!我刚才光顾着琢磨中午炖什么菜,没数清楚。我还以为跟别的铺子一样,能多蹭一包呢 —— 上次我在东市的‘福记香料铺’,付了四文钱,掌柜的还主动多给我一包,说‘照顾老主顾’,结果我回家一看,那包香料是受潮的,里面还有霉点,扔了可惜,留着又不能用,最后只能忍痛丢了!”
陈则宏却认真道:“李婶,咱们做生意得货真价实,多少钱多少货,不能含糊。别的铺子怎么做是他们的事,咱们陈家的铺子,就得让街坊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那生意也做不长久。”
说着,他从钱袋里找出一文钱 —— 那是一枚崭新的铜钱,边缘还带着光泽,他用干净的布擦了擦,确保没有灰尘,才连同两包五香粉一起递过去。
他又从柜台下的小罐里多抓了一小撮香料,用油纸仔细包好,递到李婶手里:“这是送您的,下次炖菜试试,要是觉得味道不够浓,或者想换个口感,再跟我说,我给您调整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