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的讲学刚结束半月,农桑寺的烛火已燃至三更。
灯花 “噼啪” 爆开,溅在陈则宏案头的《农书》修订稿上 ——
那是七皇子赵瑜昨日送来的,墨迹未干的 “土壤肥力测算表” 旁,还压着十二皇子赵玥画的月面山影草图,少年用朱砂勾勒的山形歪扭却鲜活,旁注 “此山若在长安,当比终南更高”。
忽闻院外传来轻叩竹门的声响,三长两短,清越如叩玉,与白日里内侍宣旨时的张扬截然不同。
陈则宏心头一动,这是御前近侍独有的秘密联络信号,寻常传旨太监绝不会知晓。
他吹熄案头烛火,摸黑走到门边,透过竹缝见月光下立着个熟悉身影 —— 正是半月前传旨的小黄门,怀中捧着描金食盒,帽檐压得极低。
“陈寺卿,陛下有请。”
小黄门声音压得只剩气音,掀开停在巷口的马车帘。
陈则宏目光扫过车辕,见紫檀木上刻着极小的 “御” 字暗纹,边缘还嵌着细如发丝的银丝,心下了然 ——
这是陛下深夜秘召的 “暗车”,自永乐朝起便用于召见心腹重臣,车辙比寻常宫车浅三分,行走时几无声息。
马车碾过长安街巷的青石板,灯笼被夜风掀得忽明忽暗,将两侧紧闭的店铺门扉映出斑驳影子。
车夫是个面生的壮汉,腰间悬着锦衣卫的腰牌,却始终一言不发,唯有马蹄声沉稳笃实,在寂静的夜色中敲出隐秘的节奏。
行至承天门时,守城侍卫见了车辕暗纹,连问都未问便抬手放行,那利落劲儿,显然早得了吩咐。
乾清宫西暖阁的灯火在夜色中如孤星闪烁,与远处宫苑的漆黑形成鲜明对比。
刚踏入阁门,浓郁的龙涎香便混着银骨炭的火气扑面而来,呛得人鼻尖微痒。
四面墙壁立着高大的紫檀书格,摆满了黄绫封皮的典籍,最上层的《圣训》《实录》函套泛着陈旧的光泽,想来是累朝留存的珍本。
皇帝身着月白暗纹常服,斜倚在铺着玄狐裘的软榻上,膝头盖着织金绒毯,案头摆着半副围棋残局,黑棋已被白棋围得只剩一角生机。
“坐。”
陛下抬手示意他在对面花梨木杌凳落座,指尖摩挲着一枚白玉棋子,指腹将棋子磨得温润发亮,
“文华殿讲的‘勾股布阵法’,瑾儿昨日在朝会上提了,兵部尚书那张老脸,白得像殿角的积雪。”
陈则宏连忙起身拱手,袍袖扫过案边的铜炉,惊起几点火星:“臣妄言新学,扰了朝堂秩序,还请陛下降罪。”
“朕不是要问罪。”
皇帝抬手按住他的胳膊,掌心带着暖炉的余温,
“经史子集里的道理,翰林院的老夫子能讲得比你好。今日召你,是要听些经史之外的话。”
他说着俯身掀开案下的鎏金锦盒,里面整齐摊着三份奏折,最上面的户部军费开支表边角已被揉得发皱,中间吏部的相府僚属名单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最底下那份土地兼并调查报告的封皮上,贴着 “密” 字朱印,墨迹深浓得像是渗了血。
“先生可知,前朝丞相如何能权倾朝野?”
皇帝突然发问,目光从棋盘上移开,锐利如鹰隼般锁住陈则宏,连呼吸都沉了几分。
陈则宏心头一凛,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袍角。
这是历代帝王最讳莫如深的 “制约相权” 之问,答得轻了显不出见识,答得重了又恐触怒龙颜,更怕被安上 “挑拨君臣” 的罪名。
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身后书格上的《明实录》函套,缓缓开口:
“前朝丞相专权,无非三弊。其一,掌票拟之权可垄断政令,百官奏折需经其过目,合意者才呈陛下,不合意便压下不发;其二,辖六部之职能安插亲信,尚书侍郎多是其门生故吏,朝堂之上竟成‘一言堂’;其三,控言路之口能堵塞忠言,言官稍有非议便遭贬谪,久而久之,无人再敢说真话。”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将手中白玉棋子落在棋盘上,恰好解了黑棋的困局: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拆解这三弊?”
“陛下可学‘分槽喂马’之法。”
陈则宏取过案头纸笔,笔尖蘸饱松烟墨,画出三道并行的横线,每道横线旁都注着小字,
“票拟之权可让内阁大学士轮流执掌,每月初一轮换,一人掌印,两人辅助,彼此监督制衡,避免一人独大;六部尚书任免需陛下亲批朱谕,丞相仅能举荐候选人,且每人每月举荐不得超过两人;再设‘通政司密奏’之制,允许四品以上官员用密折直呈陛下,奏折由御前侍卫直接送达,内阁不得拆阅。”
他顿了顿,想起万历朝张居正任首辅时的集权之弊,又补道,
“但需留缓冲之地,可先让三位大学士试行三月,若无异状再推行全国。不可如建文朝那般削权过急,逼得权臣狗急跳墙,恐生祸乱。”
“好一个‘力的相互作用’。”
皇帝抚掌轻笑,指节叩击案面发出清脆声响,将户部奏折推到他面前,
“你瞧瞧这摊子。九边军费每月需五十万两,宁夏、甘肃两镇刚报来冬衣短缺,催着要十万两赶制棉甲;太仓存银只剩一百五十万两,只够撑三月;可江南漕粮拖欠已达半年,苏州、松江两府的粮商竟联合起来抗缴。这财政与军事的天平,该如何平衡?”
烛火映照下,奏折末尾的朱批 “棘手” 二字格外醒目,笔锋间满是焦躁。
“臣有‘开源节流’两策。”
陈则宏指着军费表上 “驿站开支” 一项,那里用红笔圈出的 “三百万两” 格外刺眼,
“前朝驿站年耗银三百万两,大半被官员私用 —— 有的借驿站车马运送私货,有的带着家眷游山玩水,甚至还有人将驿站驿卒当作家仆使唤。可仿张居正‘考成法’定驿站新规,凭铜符定量供应车马,三品以上官员许用马车两辆,四品以下仅许用一辆,驿卒凭铜符登记,违规者罚俸三月,屡犯者革职查办。如此一来,一年至少能省五十万两。”
他又取过一张宣纸,迅速画出漕运路线图,从江南粮仓到京城太仓,每处码头都标着损耗比例,
“至于开源,可在江南设‘漕粮折银’试点,上等田每亩折银三钱,中等田二钱,下等田一钱,既省去运粮途中的损耗 —— 往年漕运损耗常达三成,折银后可省去大半 —— 又能加速银钱周转,填补军饷缺口。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至全国。”
这话正戳中要害。
皇帝想起前日户部尚书在御书房哭诉的窘境,老臣伏在地上,连额头都磕出了红印,嘴里反复念叨 “实在没钱了”。
他指尖在奏折上重重一点,力道大得几乎要戳破纸页:
“那土地兼并呢?河南巡抚昨日送来密折,说福王占田已达两万顷,还在继续强占民田,当地百姓流离失所,可百官谁也不敢吭声。”
此事最是敏感,建文朝削藩引发的靖难之役犹在眼前,福王又是太后最疼爱的弟弟,动他无疑是捅马蜂窝。
陈则宏没有直接应答,反而提起文华殿的沙盘,语气放缓了些:
“陛下还记得‘等距密植法’吗?麦苗过密则通风不畅,易生虫害;过疏则浪费土地,产量不高。土地亦然,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百姓无田可种,便会生出祸乱;过于分散,则不利于开垦耕种。”
他缓缓道来,目光诚恳,
“不可强夺藩王田地,那样会寒了宗室的心。可推‘限田均税’之策 —— 凡宗室、官员占田超千顷者,需将超额部分的十分之一充作‘荒田开垦费’,用于西北屯田;同时按新学算法重新清丈土地,组织钦天监与农桑寺官员联合核查,用‘步弓量田法’结合三角测量,连孔府祭田都要逐一丈量,让隐田无处藏身。如此,既不触动藩王根本,又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安抚百姓。”
“就不怕重蹈张居正覆辙?”
皇帝追问,语气里藏着深深的担忧。
张居正当年推行一条鞭法,得罪了无数权贵,死后被抄家夺爵,连家人都受了牵连,这般结局,他怎会不忌惮。
“张居正之败,在于树敌过多,且凡事亲力亲为,没给百官留余地。”
陈则宏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
“陛下可让七皇子主理清丈土地,他修订农书时已熟悉田亩之术,且素来温和,不会得罪太多人;再让三皇子督查军饷节流,他刚关注军务,正想做出些成绩,定会尽心尽力。借皇子之力平衡朝臣势力,既显陛下无偏私,又能让新学之法落地生根。即便日后有非议,也只会落在皇子身上,陛下可居中调和,进退自如。”
窗外的梆子敲过四更,暖阁内的炭盆仍烧得炽热,将两人的影子投在书格上,忽大忽小。
皇帝拿起案角那幅月面山影草图,指尖轻轻划过少年稚嫩的笔迹,眼神柔和了许多:
“玥儿昨日拿着这图来见朕,说月亮上没有嫦娥桂树,只有丘陵沟壑,还说要造更厉害的望远镜,看看月亮上能不能种庄稼。”
他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感慨,
“这天下的事,或许也该换个眼光看了。”
说着,他从腰间解下一枚雕着龙纹的玉佩,玉质温润,是上好的和田羊脂玉,龙纹雕刻得栩栩如生,龙爪间还握着一颗圆珠,
“今后深夜若有召,见此佩无需通传,直接入宫即可。”
陈则宏双手接过玉佩,触手生温,连忙起身叩谢:“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他起身告退时,见陛下已重新落子棋局,白棋步步紧逼,黑棋却在绝境中渐渐稳住了阵脚。
晨光熹微中,马车穿行在宫墙之间,琉璃瓦在晨光中泛着淡金色。
陈则宏摩挲着怀中的龙纹玉佩,忽然明白 ——
文华殿的讲学是播撒种子,那些关于星图、地圆的知识,是让皇子们看到新世界的窗户;
而这深夜的秘谈,才是让种子生根的雨露,那些关于权力制衡、财军平衡的谋划,终将渗透进王朝的肌理。
回到农桑寺时,晨露又凝在了竹篱笆上,晶莹剔透,像是昨夜未干的月光。
案头的《农书》旁,不知何时多了张洒金纸条,上面是陛下亲书的 “稳则久,变则通” 六个字,墨迹未干,笔锋间既有沉稳,又藏着锐意,正如这悄然变革的世道。
灯花 “噼啪” 爆开,溅在陈则宏案头的《农书》修订稿上 ——
那是七皇子赵瑜昨日送来的,墨迹未干的 “土壤肥力测算表” 旁,还压着十二皇子赵玥画的月面山影草图,少年用朱砂勾勒的山形歪扭却鲜活,旁注 “此山若在长安,当比终南更高”。
忽闻院外传来轻叩竹门的声响,三长两短,清越如叩玉,与白日里内侍宣旨时的张扬截然不同。
陈则宏心头一动,这是御前近侍独有的秘密联络信号,寻常传旨太监绝不会知晓。
他吹熄案头烛火,摸黑走到门边,透过竹缝见月光下立着个熟悉身影 —— 正是半月前传旨的小黄门,怀中捧着描金食盒,帽檐压得极低。
“陈寺卿,陛下有请。”
小黄门声音压得只剩气音,掀开停在巷口的马车帘。
陈则宏目光扫过车辕,见紫檀木上刻着极小的 “御” 字暗纹,边缘还嵌着细如发丝的银丝,心下了然 ——
这是陛下深夜秘召的 “暗车”,自永乐朝起便用于召见心腹重臣,车辙比寻常宫车浅三分,行走时几无声息。
马车碾过长安街巷的青石板,灯笼被夜风掀得忽明忽暗,将两侧紧闭的店铺门扉映出斑驳影子。
车夫是个面生的壮汉,腰间悬着锦衣卫的腰牌,却始终一言不发,唯有马蹄声沉稳笃实,在寂静的夜色中敲出隐秘的节奏。
行至承天门时,守城侍卫见了车辕暗纹,连问都未问便抬手放行,那利落劲儿,显然早得了吩咐。
乾清宫西暖阁的灯火在夜色中如孤星闪烁,与远处宫苑的漆黑形成鲜明对比。
刚踏入阁门,浓郁的龙涎香便混着银骨炭的火气扑面而来,呛得人鼻尖微痒。
四面墙壁立着高大的紫檀书格,摆满了黄绫封皮的典籍,最上层的《圣训》《实录》函套泛着陈旧的光泽,想来是累朝留存的珍本。
皇帝身着月白暗纹常服,斜倚在铺着玄狐裘的软榻上,膝头盖着织金绒毯,案头摆着半副围棋残局,黑棋已被白棋围得只剩一角生机。
“坐。”
陛下抬手示意他在对面花梨木杌凳落座,指尖摩挲着一枚白玉棋子,指腹将棋子磨得温润发亮,
“文华殿讲的‘勾股布阵法’,瑾儿昨日在朝会上提了,兵部尚书那张老脸,白得像殿角的积雪。”
陈则宏连忙起身拱手,袍袖扫过案边的铜炉,惊起几点火星:“臣妄言新学,扰了朝堂秩序,还请陛下降罪。”
“朕不是要问罪。”
皇帝抬手按住他的胳膊,掌心带着暖炉的余温,
“经史子集里的道理,翰林院的老夫子能讲得比你好。今日召你,是要听些经史之外的话。”
他说着俯身掀开案下的鎏金锦盒,里面整齐摊着三份奏折,最上面的户部军费开支表边角已被揉得发皱,中间吏部的相府僚属名单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最底下那份土地兼并调查报告的封皮上,贴着 “密” 字朱印,墨迹深浓得像是渗了血。
“先生可知,前朝丞相如何能权倾朝野?”
皇帝突然发问,目光从棋盘上移开,锐利如鹰隼般锁住陈则宏,连呼吸都沉了几分。
陈则宏心头一凛,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袍角。
这是历代帝王最讳莫如深的 “制约相权” 之问,答得轻了显不出见识,答得重了又恐触怒龙颜,更怕被安上 “挑拨君臣” 的罪名。
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身后书格上的《明实录》函套,缓缓开口:
“前朝丞相专权,无非三弊。其一,掌票拟之权可垄断政令,百官奏折需经其过目,合意者才呈陛下,不合意便压下不发;其二,辖六部之职能安插亲信,尚书侍郎多是其门生故吏,朝堂之上竟成‘一言堂’;其三,控言路之口能堵塞忠言,言官稍有非议便遭贬谪,久而久之,无人再敢说真话。”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将手中白玉棋子落在棋盘上,恰好解了黑棋的困局: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拆解这三弊?”
“陛下可学‘分槽喂马’之法。”
陈则宏取过案头纸笔,笔尖蘸饱松烟墨,画出三道并行的横线,每道横线旁都注着小字,
“票拟之权可让内阁大学士轮流执掌,每月初一轮换,一人掌印,两人辅助,彼此监督制衡,避免一人独大;六部尚书任免需陛下亲批朱谕,丞相仅能举荐候选人,且每人每月举荐不得超过两人;再设‘通政司密奏’之制,允许四品以上官员用密折直呈陛下,奏折由御前侍卫直接送达,内阁不得拆阅。”
他顿了顿,想起万历朝张居正任首辅时的集权之弊,又补道,
“但需留缓冲之地,可先让三位大学士试行三月,若无异状再推行全国。不可如建文朝那般削权过急,逼得权臣狗急跳墙,恐生祸乱。”
“好一个‘力的相互作用’。”
皇帝抚掌轻笑,指节叩击案面发出清脆声响,将户部奏折推到他面前,
“你瞧瞧这摊子。九边军费每月需五十万两,宁夏、甘肃两镇刚报来冬衣短缺,催着要十万两赶制棉甲;太仓存银只剩一百五十万两,只够撑三月;可江南漕粮拖欠已达半年,苏州、松江两府的粮商竟联合起来抗缴。这财政与军事的天平,该如何平衡?”
烛火映照下,奏折末尾的朱批 “棘手” 二字格外醒目,笔锋间满是焦躁。
“臣有‘开源节流’两策。”
陈则宏指着军费表上 “驿站开支” 一项,那里用红笔圈出的 “三百万两” 格外刺眼,
“前朝驿站年耗银三百万两,大半被官员私用 —— 有的借驿站车马运送私货,有的带着家眷游山玩水,甚至还有人将驿站驿卒当作家仆使唤。可仿张居正‘考成法’定驿站新规,凭铜符定量供应车马,三品以上官员许用马车两辆,四品以下仅许用一辆,驿卒凭铜符登记,违规者罚俸三月,屡犯者革职查办。如此一来,一年至少能省五十万两。”
他又取过一张宣纸,迅速画出漕运路线图,从江南粮仓到京城太仓,每处码头都标着损耗比例,
“至于开源,可在江南设‘漕粮折银’试点,上等田每亩折银三钱,中等田二钱,下等田一钱,既省去运粮途中的损耗 —— 往年漕运损耗常达三成,折银后可省去大半 —— 又能加速银钱周转,填补军饷缺口。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至全国。”
这话正戳中要害。
皇帝想起前日户部尚书在御书房哭诉的窘境,老臣伏在地上,连额头都磕出了红印,嘴里反复念叨 “实在没钱了”。
他指尖在奏折上重重一点,力道大得几乎要戳破纸页:
“那土地兼并呢?河南巡抚昨日送来密折,说福王占田已达两万顷,还在继续强占民田,当地百姓流离失所,可百官谁也不敢吭声。”
此事最是敏感,建文朝削藩引发的靖难之役犹在眼前,福王又是太后最疼爱的弟弟,动他无疑是捅马蜂窝。
陈则宏没有直接应答,反而提起文华殿的沙盘,语气放缓了些:
“陛下还记得‘等距密植法’吗?麦苗过密则通风不畅,易生虫害;过疏则浪费土地,产量不高。土地亦然,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百姓无田可种,便会生出祸乱;过于分散,则不利于开垦耕种。”
他缓缓道来,目光诚恳,
“不可强夺藩王田地,那样会寒了宗室的心。可推‘限田均税’之策 —— 凡宗室、官员占田超千顷者,需将超额部分的十分之一充作‘荒田开垦费’,用于西北屯田;同时按新学算法重新清丈土地,组织钦天监与农桑寺官员联合核查,用‘步弓量田法’结合三角测量,连孔府祭田都要逐一丈量,让隐田无处藏身。如此,既不触动藩王根本,又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安抚百姓。”
“就不怕重蹈张居正覆辙?”
皇帝追问,语气里藏着深深的担忧。
张居正当年推行一条鞭法,得罪了无数权贵,死后被抄家夺爵,连家人都受了牵连,这般结局,他怎会不忌惮。
“张居正之败,在于树敌过多,且凡事亲力亲为,没给百官留余地。”
陈则宏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
“陛下可让七皇子主理清丈土地,他修订农书时已熟悉田亩之术,且素来温和,不会得罪太多人;再让三皇子督查军饷节流,他刚关注军务,正想做出些成绩,定会尽心尽力。借皇子之力平衡朝臣势力,既显陛下无偏私,又能让新学之法落地生根。即便日后有非议,也只会落在皇子身上,陛下可居中调和,进退自如。”
窗外的梆子敲过四更,暖阁内的炭盆仍烧得炽热,将两人的影子投在书格上,忽大忽小。
皇帝拿起案角那幅月面山影草图,指尖轻轻划过少年稚嫩的笔迹,眼神柔和了许多:
“玥儿昨日拿着这图来见朕,说月亮上没有嫦娥桂树,只有丘陵沟壑,还说要造更厉害的望远镜,看看月亮上能不能种庄稼。”
他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感慨,
“这天下的事,或许也该换个眼光看了。”
说着,他从腰间解下一枚雕着龙纹的玉佩,玉质温润,是上好的和田羊脂玉,龙纹雕刻得栩栩如生,龙爪间还握着一颗圆珠,
“今后深夜若有召,见此佩无需通传,直接入宫即可。”
陈则宏双手接过玉佩,触手生温,连忙起身叩谢:“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他起身告退时,见陛下已重新落子棋局,白棋步步紧逼,黑棋却在绝境中渐渐稳住了阵脚。
晨光熹微中,马车穿行在宫墙之间,琉璃瓦在晨光中泛着淡金色。
陈则宏摩挲着怀中的龙纹玉佩,忽然明白 ——
文华殿的讲学是播撒种子,那些关于星图、地圆的知识,是让皇子们看到新世界的窗户;
而这深夜的秘谈,才是让种子生根的雨露,那些关于权力制衡、财军平衡的谋划,终将渗透进王朝的肌理。
回到农桑寺时,晨露又凝在了竹篱笆上,晶莹剔透,像是昨夜未干的月光。
案头的《农书》旁,不知何时多了张洒金纸条,上面是陛下亲书的 “稳则久,变则通” 六个字,墨迹未干,笔锋间既有沉稳,又藏着锐意,正如这悄然变革的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