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道经》初成-《模拟宇宙之创星纪》

  送走那群求问的百姓后,李耳的心境并未完全平静。

  白日里那番关于“以武卫道”、“清静与反抗”的阐述,虽是为了开导弟子,却也引发了他自身更深层次的思考。

  他的道,讲究师法自然,超然物外。

  但身处这滚滚红尘、纷扰乱世,真能完全超脱吗?

  “武”与“道”的界限究竟何在?

  “无为”与“无不为”之间,又该如何把握那微妙的尺度?

  是夜,月朗星稀。

  李耳并未回到简陋的茅屋,而是独自一人登上了居所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峰。

  寻了一块光滑的青石,盘膝而坐,对月冥想。

  他闭上双眼,心神却无比清明。

  脑海中如同走马灯般,回顾着自己进入这方世界后的所有经历。

  初临时的震撼,获得传承的欣喜,与孔丘、释迦的辩经,深山中的清修,百姓的求助,弟子的疑问……

  他将自身的道家理念置于这纷繁复杂的现实之中,一遍遍地审视、反思、辩证。

  他想到了水的柔弱与刚强,想到了树木的顺应与生长,想到了狂风的肆虐与山峦的沉默,想到了星空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古老的经文在他心间流淌,与现实中的见闻感悟相互印证、碰撞、融合。

  他思考着“对抗”与“不争”的本质,思考着“力量”与“自然”的关系。

  天道,难道只有“秩序”一面吗?

  不,天道无情,滋养万物,亦毁灭万物;

  天道运行,有春夏之生机,亦有秋冬之肃杀;

  天道之下,有巍峨山岳之“静”,亦有奔流江河之“动”……

  真正的“天人合一”,不应是强行让人意去契合某种固定的“天理”。

  而应是让人彻底融入自然的循环,体会其阴阳变化、动静相生的玄妙。

  从而自身也成为一个“小自然”,呼吸吐纳、言行举止,无不暗合天道韵律。

  一种明悟渐渐在他心中清晰起来。

  他的“道”,不在于建立某种人间的秩序。

  而在于回归和效法那最本源的、孕育了万物的“自然”本身!

  就在东方天际泛起第一抹鱼肚白,晨曦即将撕裂黑暗的那一刹那!

  李耳紧闭的双眼猛然睁开,眸中不再是平日的温润平和。

  而是倒映着初升朝阳的璀璨金光,仿佛有无尽星辰生灭、万物运转的轨迹在其中流转!

  轰!

  一股难以言喻的玄奥气息自他体内勃发而出!

  与孔丘那刚正宏大、直冲云霄的浩然正气截然不同。

  李耳周身的气息变得无比深邃、浩瀚、包容!

  仿佛他不再是山巅的一个人,而是化为了山的一部分,化为了这片天地自然的一部分!

  他同样以后天境的修为,触摸到了那冥冥中的一丝天地法则!

  但他感悟到的,并非儒家那种与“秩序”、“伦理”相关的法则。

  而是更为本源、更为基础的——“自然”法则!

  是阴阳的流转,是生灭的循环,是能量的共鸣,是万物运作的最底层规律!

  他的“天人合一”,是“我即自然,自然即我”的融合。

  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顺应与利用,而非“代天行法”的执掌与贯彻!

  在这一刻,他体内原本修炼的《龟息诀》内力。

  在这全新的、高远深邃的境界感悟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本质的蜕变!

  它不再仅仅是延年益寿、积蓄内力的养生功法,而是融入了李耳对“道”之本源的全部理解,化为了一种更为玄妙、更贴近天地本质的力量。

  此功无名,李夜便以其学说根本,称其为《道经》。

  其强大与潜力,丝毫不逊于孔丘的《浩然正气诀》,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李耳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这口气息竟在空中凝而不散。

  隐隐呈现黑白交融的太极之象,许久才缓缓融入天地之间。

  他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平和而喜悦的笑容。

  心念一动,他并未使用任何武器,只是缓缓抬起右手。

  对着前方一片空旷的云海,轻轻一指。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绚烂夺目的光华。

  只见那一片翻滚的云海,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抚过,瞬间变得无比温顺平和。

  并且随着他指尖的微动,自然地演化出种种形态:时而如龙腾虎跃,时而如莲花绽放,时而如太极旋转……仿佛那不是云雾,而是他掌中随意揉捏的泥巴。

  他又对着身旁一块顽石轻轻一拂。

  那坚硬冰冷的石头,表面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温润。

  甚至隐隐透出玉质的光泽,仿佛经历了千万年的自然孕育。

  “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耳收回了手,云海恢复原状,顽石依旧,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

  但他知道,一切都已不同。

  他已然踏上了一条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通往至高境界的“道”。

  .......

  核心空间内,陈星屏息凝神,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光幕中李耳那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莫测伟力的演示。

  当李夜一指点出,云海随之演化万象;当他一拂而过,顽石隐现玉光时,陈星的心脏也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

  “宇宙真灵,立刻分析他此刻运转的全新功法!”陈星毫不犹豫地下达指令。

  紫色的光球再次分出一缕细微的光芒,穿透虚空,对李耳体内那深邃浩瀚、与自然共鸣的全新力量进行扫描。

  片刻后,冰冷的声音响起:

  “分析完毕。目标功法:《道经》(独创)。”

  “能量属性:极柔,极变,极融。深度契合‘自然’、‘无为’、‘阴阳’本源法则,具备极高适应性与演化性。”

  “能量评级:甲上。(并列目前已观测功法最高等级,潜力评估:极高。)”

  “核心特性:

  本源同化:

  能量与天地间最基础的阴阳、五行、生灭能量产生极高同步率。

  修炼者如同自然节点,能量恢复与增长近乎自主进行,受心境与悟性直接加成。

  万象模拟:

  能量无固定形态属性,可根据意志模拟。

  转化为各种自然现象之力,应用范围极广,诡变莫测。

  领域构建:

  初步具备将自身对‘道’的感悟实质化,构建微弱‘自然领域’的能力。

  在领域内,可一定程度修改环境规则,极大强化自身,削弱敌人。

  法则潜力:

  初步具备演化‘能量形态自由转换’、‘环境同化’。

  ‘言出法随(自然层面)’等高等法则应用之潜质。路径与《浩然正气诀》截然不同。”

  “果然……又是甲上!”

  陈星深吸一口气,眼中爆发出无比兴奋的光芒。

  一天之内,连续两种评级达到“甲上”、潜力近乎无限的功法诞生!这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更让他心潮澎湃的是,这两种“甲上”功法所代表的道路。

  截然不同,却又仿佛构成了某种互补的太极。

  《浩然正气诀》是极致的“入世”与“秩序”。

  它强调人的意志与信念,以人道契合天道中的“秩序”面。

  刚直宏大,代表了一种积极的、构建性的力量。

  它的强大在于“凝聚”与“坚守”。

  《道经》则是极致的“出世”与“自然”。

  它淡化个人意志,追求与天地本源的同化与共鸣,柔韧变幻,代表了一种顺应与利用的力量。

  它的强大在于“变化”与“融合”。

  一者如日,光耀万物,划定规则;

  一者如海,包容万象,演化万千。

  “两种截然不同的‘天人合一’之路……竟然同时出现了……”

  陈星喃喃自语,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通过对比这两种巅峰功法的特性,一个更加清晰而令人激动的未来图景,在他脑海中逐渐浮现。

  “本源同化”、“万象模拟”、“领域构建”、“意志干涉现实”……

  这些特性,无一不在指向一个事实。

  武者星辰的力量体系,正在发生质的飞跃!

  当武者开始真正触摸并利用天地法则,当他们的力量不再局限于体内真气的简单爆发。

  而是能够引动外界能量、模拟自然万象、甚至构建影响现实的“领域”时……

  这意味着,单纯的物理手段、人海战术、乃至普通的军队,将越来越难以威胁到顶级的武者!

  他们的破坏力、生存能力、以及对战局的影响方式,都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维度。

  “低武世界,凭借个人勇武和内力,或许还能被军队围杀。但当‘领域’出现,当‘言出法随’(哪怕是雏形)成为可能,当攻击不再局限于拳脚刀剑,而是引动天雷地火、改变一方环境时……”

  陈星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物理手段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这个世界,正在从依靠个人身体力量和简单能量运用的‘低武’阶段,向着能够初步利用和改变自然法则的‘中武’时代,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

  而推动这一切的,并非什么天材地宝或上古传承。

  而是这群“现代诸子”所带来的、高度发达的思想体系与这个世界武学体系的碰撞与融合!

  “思想的深度,决定了武学的高度……这句话,果然一点都没错!”陈星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武者星辰之上。

  各种基于不同哲学理念发展出来的、拥有种种不可思议威能的功法将会百花齐放。

  一个波澜壮阔、远超以往任何时期的中武时代,正在加速降临!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他当初那个“引入诸子百家”的决定。

  “这步棋,真是走得太对了!”陈星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这个因思想碰撞而加速进化的武道文明。

  最终会绽放出何等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