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诸子论道-《模拟宇宙之创星纪》

  临淄城外,象征学术繁荣的稷下学宫前.

  此刻已是人声鼎沸,旌旗招展。

  来自天下各方的学派队伍络绎不绝,占据着广场各处,或扎营,或静坐,或与其他相识者交谈。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或平和、或锐利、或磅礴、或诡异的气息,那是百家武道初步成型后。

  理念与内力自然外显所形成的独特场域,彼此碰撞、交融,又相互排斥,形成一种极其微妙而紧张的平衡。

  在这纷乱喧嚣的场面中。

  一队人数不多、衣着也并不显眼的人马悄然抵达。

  为首者,正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游戏ID【纵横捭阖】,现实世界中名为王诩的青年。

  他面容算不得十分英俊,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锐利。

  仿佛能洞穿人心,嘴角总是噙着一丝若有若无、仿佛看透一切又掌控一切的笑意。

  他步履从容,仿佛不是置身于龙潭虎穴般的百家汇聚之地,而是在自家庭院中闲庭信步。

  他身后跟着几名年轻弟子,虽努力保持镇定,但眼神中依旧难免流露出初次见识此等大场面的紧张与好奇。

  他们紧张地打量着周围那些气息惊人的各家大佬和其门徒。

  “老师,”

  一名最为年轻的弟子忍不住压低声音,指着远处一群气息刚正、纪律严明、正在诵读经文的队伍。

  “那就是儒家的人吧?听闻他们的‘浩然正气’刚猛无俦,专克邪祟,而且极其擅长说教…呃,讲道理。”

  王诩目光随意扫过,轻笑一声,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几名弟子耳中。

  “儒家?孔仲尼确实是个妙人。其道,长处在于‘正’。堂堂正正,以势压人,道德高地占得稳稳的,内力中也自带一股令人信服、甚至自惭形秽的力量,用于教化百姓、凝聚人心、规范秩序,确是利器。”

  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玩味。

  “然,其短亦在于‘正’。过于追求光明正大,便失之诡变。遇真小人或乱世枭雄,其道理往往苍白无力。且其内力特性,遇刚则更强,遇柔则…难免有劲无处使之感。看似无懈可击,实则过于依赖‘势’,若势不在我,或陷入重围,其刚极易折。”

  弟子们若有所思。

  另一名弟子又指向另一侧,那里一群人身着道袍,气息缥缈,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正是道家众人。

  “老师,那道家呢?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威胁?”

  “没什么威胁?”王诩嘴角笑意更深,摇了摇头。

  “李耳之道,乃我所见最为深邃难测者之一。其长处在于‘融’与‘变’。师法自然,无迹可寻,内力属性变幻万千,可刚可柔,能模拟诸多自然之力,生存能力极强,且善于利用环境,后劲绵长,最擅以柔克刚。”

  他眼神微凝。

  “其短处…或者说其特点在于‘超脱’。过于追求个人逍遥与天人合一,于群体协作、主动争霸之心便淡了。其武学精妙,却未必适用于沙场争锋。你可以将其视为山间云雾,难以捕捉,但若目标非是山峦,云雾亦难有作为。”

  此时,一阵祥和的诵经声传来,伴随着淡淡的、让人心宁气静的气息。

  佛门弟子们也到了,释迦带领着门人,脑后有淡淡光晕若隐若现。

  “是佛门!”弟子低呼。

  “听说他们刀枪不入,还能度化人心?”

  王诩目光扫过释迦,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释迦摩尼…了不得。其《禅经》长处在于‘净’与‘韧’。内力极具净化与防御之能,对负面状态抗性极强,精神意志坚定无比,且善于持久战,愈战愈强。其度化之力,更是能无形中削弱对手战意,甚至扭转局势。”

  他微微停顿,道:“然,其短处或在于‘被动’。其力量源于坚守与慈悲,缺乏主动的、爆发性的杀伐手段。且其度化之力,对心志极度坚定、自有信仰体系者,效果大打折扣。金刚怒目亦是慈悲,但终究是‘怒目’在后。”

  接着,他们又看到了法家队伍那森严肃杀的气象。

  兵家那诡变凌厉的锋芒,墨家那沉稳厚重的守势……

  每看到一派,弟子询问,王诩都能迅速从其外在表现、气息特点。

  结合该学派的核心理念,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武学道路的长处与潜在的短板、局限乃至命门。

  他的分析,完全跳出了单纯武力高下的对比。

  而是从战略层面、理念层面,甚至是从人性、权谋的角度进行剖析。

  “……法家重‘法、术、势’,其武学必追求极致效率与压制,但失之冷酷,易折人情,久战必遭反噬。”

  “……兵家诡道,变幻莫测,擅奇袭,然过于依赖计谋,若遇堂堂正正之师或以力破巧之辈,则险象环生。”

  “……墨家兼爱非攻,守御无双,仁心仁术,然进取不足,过于被动,且其机关之术,依赖外物,终非自身之道。”

  王诩的语气始终平静而自信,仿佛天下学派、万千武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他眼中都不过是可以分析、可以利用、可以制衡的棋子。

  几名弟子听得心驰神摇,又冷汗涔涔。

  他们忽然明白,自家老师所修的纵横之道,其可怕之处或许不在于正面战斗力有多强。

  而在于这种洞悉一切、操控大局的智慧!

  “老师,”最后,为首的弟子深吸一口气,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那我纵横家,在此番论道与武会上,当如何自处?我们的长处与短处又是什么?”

  王诩终于将目光从广场上收回。

  看向自己的弟子们,眼中闪烁着睿智而危险的光芒。

  “我纵横家,长处在于‘捭阖’。”

  “洞察人心,剖析利害,利用矛盾,引导大势。可联横,可合纵,可助强,可扶弱。我们的‘武’,不在拳脚锋芒之利,而在舌绽莲花之辩,在心念操控之妙,在借力打力之巧。”

  “至于短处…”

  他微微一笑,带着一丝自嘲与傲然。

  “自然是不擅正面搏杀,皮薄血脆。需时刻谨记,我等是执棋者,而非棋子。莫要轻易亲自下场,与人好勇斗狠。我们的战场,在人心,在言辞,在局势之间!”

  正说话间,广场中央的高台之上,齐国司礼官高声宣布:

  “吉时已到!稷下论道开始!有请各家代表,登台抒己见,辩是非!”

  王诩整理了一下衣冠,那抹掌控一切的笑容重新回到脸上。

  “好了,棋局已开。且去看一看,这天下英雄,究竟谁可为友,谁可为敌,谁…又可为棋。”

  说罢,他率先向着那风云汇聚的中心,迈步而去。

  ......

  稷下学宫广场中央,早已搭起高台。

  齐王与重臣居于上首观礼,台下各方学派泾渭分明,却又目光灼灼地聚焦于台上。

  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火花,思想与理念的碰撞尚未开始,气势已然相互倾轧。

  司礼官声音落下,短暂的寂静后,一道身影率先跃上高台,身形稳如山岳,正是法家代表【法度严明】。

  他目光如电,扫视台下,声音冷峻如铁:

  “天下纷扰,皆因礼崩乐坏,纲纪不存!儒者空谈仁义,何曾止息干戈?墨者兼爱非攻,可能让虎狼收起利爪?唯有严刑峻法,明赏罚,定分寸,使民畏威而寡罪,强国富兵,方能止乱息争,一统天下!法行则国治,法弛则国乱,此乃亘古不变之理!仁义?不过是弱者祈求强者的呓语!”

  言辞如刀,锋芒直指儒、墨等派,开场便定下了激烈驳斥的基调。

  “荒谬!”

  一声清叱,儒家代表【孔丘】已然登台,他身形高大,并未动怒,反而带着一种悲悯与威严。

  “法家酷律,徒恃威压,犹如抱薪救火,或可逞一时之快,然民怨积深,终将反噬!”

  “治国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我儒家修自身浩然正气,教化万民仁爱礼信,方能根基稳固,天下归心!”

  “尔等苛法,无异于剜肉补疮,岂是长久之计?”

  他周身隐隐有正气流转,话语铿锵,直指法家弊端在于失却人心。

  “孔夫子此言,仍是迂阔!”

  又一人上台,乃是兵家【兵者诡道】。

  他冷笑道:“乱世求存,犹如战场搏杀,岂能空谈德化?”

  “兵者,诡道也!当因地制宜,因敌制胜。”

  “法家之严,可聚国力;儒家之正,可稳民心,然临机决断,克敌制胜,仍需奇正相合之谋略!”

  “无谋之勇,匹夫耳;无勇之谋,空谈耳!”

  他既批儒家迂腐,又说法家缺乏变通,彰显兵家实用之道。

  此时,一道平和却清晰的声音插入:“阿弥陀佛。诸位施主皆求治世,然执着于外法、外德、外谋,是否已落了下乘?”

  “世间万物,缘起性空。”

  “纷争之源,在于众生执着贪嗔痴慢疑。我佛门之法,在于明心见性,破除我执。”

  “内心清净,则外境安宁;”

  “人向善,则天下太平。”

  “人此乃从根本上息止干戈之法,胜过外在强制的律法、空洞的说教与机变的谋略。”

  【释迦】上台,话语空灵。

  直接将争论拔高到心性层面,试图从根本上解构其他学派的理念。

  “哈哈哈哈哈!”一阵洒脱的笑声响起,【李耳】飘然上台。

  “释迦道友着相了。”

  “强求内心清净,岂非又是一种执着?大道无为,万物自化。”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刻意为之,反生扰攘。”

  “治国亦当如是,无需强加法度,无需刻意德化,无需诡诈谋略,只需因势利导,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百姓自会安居乐业,天下自会趋于平和。”

  道家直接以“无为”破题,认为其他各家都在“妄为”。

  “兼爱!非攻!”

  墨家【墨者非攻】沉声上台,语气坚定:“天下大害,起不相爱!”

  “若使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则天下治!”

  “尔等或严刑,或空谈,或诡谋,或避世,或修心,皆未触及根本!”

  “当以切实行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墨家不仅言之,更能身体力行,以机关守御之术践行非攻之道!”

  墨家强调实践与功利,批判其他学派空谈或方向错误。

  台上争论越发激烈,各家代表引经据典。

  言辞机锋犀利,不仅批驳对方,更全力阐述自身理念的优越性与完善性。

  比起之前在爱鲲派山洞中的辩论,此刻他们的思想体系显然更加成熟圆融。

  与自身武学结合后,言谈举止间自然带上了相应的气势与感染力。

  使得这场论道不仅仅是口舌之争,更是理念与力量的双重碰撞!

  儒家正气凛然,试图以德服人;

  法家冷峻严苛,强调律法权威;

  兵家诡变务实,侧重谋略制胜;

  佛门直指心性,追求根本解脱;

  道家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

  墨家强调兼爱,注重实践力行……

  台下各派弟子听得心潮澎湃,时而为自家老师的精妙言论喝彩,时而因对方犀利的驳斥而愤慨紧张。

  整个稷下学宫广场仿佛化作一个巨大的思想熔炉,百家观点在其中翻滚、碰撞、激荡,迸发出照亮一个时代的思想火花!

  王诩站在纵横家的区域,并未急于上台,只是静静听着,观察着,嘴角那丝掌控一切的笑意始终未散。

  对他而言,这场纷乱的论道,正是纵横家最好的舞台。

  而所有人都知道,这激烈的思想交锋,仅仅只是开始。

  紧随其后的天下一武道会,才是各家理念与武学最直接、最残酷的碰撞验证!

  思想的雷鸣,已然响彻临淄上空。

  武力的风暴,正在悄然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