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星系布局-《模拟宇宙之创星纪》

  黑雾宇宙核心,浩瀚的星图在陈星意识中延展。

  他的目光掠过那三颗已被纳入观察的文明星球。

  武者星辰、科技星、蛊星。

  它们原本同处于一个临时构建的小型恒星系内,彼此距离并不算遥远。

  但此刻,陈星心念微动,一只无形的、由规则与能量构成的巨手,开始悄然拨动星辰。

  科技星所在的星球,被一股柔和却无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缓缓驶向宇宙的深处。

  紧接着,蛊星及其恒星系统也开始了迁移。

  原本拥挤的单一恒星系,在宏观尺度上被重新规划。

  核心空间巨大的面板上,星图刷新,原先单一的恒星系结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彼此相隔极为遥远的独立恒星系。

  每个星系都拥有自己唯一的太阳,一颗孕育着独特文明的生态行星,以及一颗忠实的卫星(月球)。

  它们如同宇宙中三座孤立的岛屿,在无垠的黑暗中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微光。

  “这样的距离,以科技星目前的探测技术和能源水平,短期内绝无可能探查到其他两个星系的存在。”

  陈星审视着新的布局,微微颔首。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科技文明的恐怖之处,在于其指数级的扩张能力和对资源的转化效率。

  哪怕科技星个体超凡力量(异能者、机械改造者)的上限目前看来不如武者与蛊师。

  但他们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迭代,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机甲、星舰、人造人士兵。

  “若是让他们过早接触,以蛊星尚处于部落城邦时代、武者星辰虽个体强大但社会结构仍偏向封建的状态,面对科技星的钢铁洪暴兵流和轨道打击,恐怕撑不了多久就会被平推。”陈星感叹。

  “这就是科技文明的规模优势,依靠生产力和技术,可以快速形成碾压级的体量。”

  虽然科技发展会遇到瓶颈期,但相比需要漫长时间打磨、依赖个人天赋和机缘才能诞生高阶强者的超凡文明,其前期的发展速度无疑快得惊人。

  当然,弊端也显而易见——在个体生命层次的进化与超越上,科技路径目前展现的上限确实偏低。

  “先让它们在各自的摇篮里充分发展吧。”陈星定下了基调。

  “等到每个文明都挖掘出自身道路的潜力,达到相对的成熟期,再让它们在这片黑暗森林中彼此发现、自由竞争,那才更有意思,也更有利于观察文明的多样性。”

  划分好三个基本星系后,一个奇思妙想突然在陈星脑中萌发。

  “既然聚灵阵的原理,是以特定结构引动能量,形成虹吸效应,汇聚周遭灵气……那么,若是以星系为尺度,利用行星的引力场来引导恒星辐射出的庞大能量(可视为一种更高层级的‘宇宙能量’),按照聚灵阵的规律进行布局,会怎么样?”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兴奋。他决定先在规模较小的蛊道星系进行尝试。

  意识集中,调动黑雾宇宙的权柄与能量。

  他不再凭空创造物质,而是开始以蛊星所在的位置为核心。

  参照聚灵阵能量节点与流转的规律,在恒星引力场内。

  小心翼翼地“摆放”上其他大小、质量、轨道各不相同的行星。

  这些行星的引力将相互作用,如同聚灵阵中的符文节点,引导和汇聚着从中央恒星散发出的光热能量。

  陈星精心调整着它们的轨道参数、倾角、距离。

  力求让整个系统的能量流动达到某种动态的平衡与高效汇聚。

  当最后一颗行星被安置到位,整个蛊道星系的结构稳定下来时。

  陈星看着眼前成型的星图,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眼前的星系布局,一颗恒星,数颗行星依序排列。

  最核心的生态行星(蛊星)恰好位于某个能量汇聚最充盈的轨道带上。

  这结构,竟然与他记忆中现实世界的太阳系布局惊人地相似!

  “难道……”一个惊人的念头在他心中炸响。

  “现实中的太阳系,其行星分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规模宏大到极致的‘星系级聚灵阵’?而蓝星,正是这个超级聚灵阵的核心能量汇聚点之一?”

  这个推测让他感到一丝细思极恐的震撼。

  若果真如此,那么蓝星本该是宇宙中一片能量充盈的修行圣地才对。

  但紧接着,一个更深的疑问浮上心头,驱散了那丝震撼,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不解。

  “可若真是如此……蓝星为何会进入末法时代?太阳并未枯竭消亡,依旧在稳定地提供着近乎无穷的能量。作为‘阵眼’之一的蓝星,其天地灵气,按理说不应该如此稀薄匮乏才对……”

  是阵法本身出现了未知的破损?

  还是有什么东西,在源源不断地抽取或隔绝了本应汇聚到蓝星的宇宙能量?

  亦或是……蓝星本身,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变故?

  陈星凝视着眼前按照聚灵阵原理构建的、生机勃勃的蛊道星系,又想到那片死寂、灵气稀薄的现实宇宙角落,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这个关于蓝星末法时代的宏大谜题,显然不是他现在能够解答的。

  其中涉及的时空尺度、能量层级乃至可能存在的未知干涉,都远超他目前的认知范围和能力极限。

  过度纠结于此,只是徒耗心神。

  陈星收敛思绪,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眼前可控的黑雾宇宙建设上来。

  “既然这个思路在蛊道星系验证有效,那么……”

  他不再犹豫,意识再次投入浩瀚的星图之中。

  如同一位执笔的创世神只,他开始在科技星系和武者星系如法炮制。

  以科技星所在的生态行星为核心,参照聚灵阵的能量引导与汇聚原理,调动黑雾宇宙的权柄与物质,精心计算并安置下大小不一、轨道各异的行星。

  这些行星的引力相互交织,构成一张无形的巨网,高效地捕捉、引导着来自中央恒星的磅礴能量。

  使其更集中、更有序地滋养着科技星。

  同样,武者星系也经历了这番改造。

  新的行星被创造出来,按照特定的规律排列。

  使得整个恒星系的能量场域变得更加活跃和浓郁,尤其向着武者星辰所在的轨道位置倾斜。

  当三个星系的“宇宙级聚灵阵”初步构建完成并稳定运行后,陈星能清晰地“看”到,通过核心面板的数据反馈,三颗生态行星的整体能量层级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而坚定地提升!

  环境中的灵机(或类似的可利用能量)变得更加充沛。

  无论是对于武者修炼、蛊虫培育,还是对科技星某些依赖高能环境的实验与研究,都带来了显着的增益。

  “效果符合预期,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好。”陈星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证明了他的猜想,以星系为尺度的能量布局是可行的,并且能极大优化文明孕育的环境。

  但这还不够。

  单一的恒星系,对于未来可能走向星海的文明而言,舞台还是太小了。

  他心念一动,召唤出负责维持黑雾宇宙基础运转的宇宙真灵。

  那团蕴含着冰冷规则与逻辑的光辉静静悬浮在他面前。

  “接下来,交由你执行一项长期任务。”陈星下达指令。

  “以目前这三个已改造的恒星系为核心,定期在其外围宇宙空间,创造新的行星、小行星带,甚至……可以尝试构建新的、条件适宜的恒星系。”

  他设定了明确的边界:“注意控制总量。将目前可观测宇宙的物质总量一直维持在约60%即可,剩下的40%,全部投入进去,用于创造新的星球,不断扩大这三个核心文明圈的规模与深度。”

  “指令已确认。任务优先级设定,执行参数载入……开始进行长期宇宙物质转化与星体创造规划。”

  宇宙真灵毫无波澜地回应,随即光芒隐去。

  开始按照陈星的意志,默默地、持续地拓展着这片被观察的宇宙。

  陈星看着星图上开始标注出的、代表未来扩张方向的虚点区域,心中勾勒出一幅宏大的蓝图。

  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复杂、资源也更为丰富的多元文明舞台,正在他的规划下缓缓铺开。

  他期待着,当科技星的星舰终于突破引力桎梏。

  当武者星辰的强者能够肉身横渡虚空,当蛊星的诡秘蛊术能作用于星辰之间时。

  他们发现的不是一个空旷寂寥的宇宙。

  而是一个充满未知、机遇与挑战的,真正意义上的“万族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