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往日的纠葛-《通灵法医和刑警》

  墨言的姐姐墨染,是一位气质优雅的中年女性,眼神中还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她在警局接待室,将几本厚厚的、页面泛黄的素描本和一摞笔记推到了秦放面前。

  “秦警官,我知道林晚已经认罪了。但我整理小言遗物时,发现了这些……”墨染的声音有些哽咽,“里面有些画和记录,是关于……关于很久以前的一些事。我觉得,或许对你们理解案情有帮助。”

  秦放郑重地接过这些沉甸甸的本子。回到办公室,他和秦晓晓一起翻看起来。

  素描本里大多是墨言年轻时的习作,人物、风景、静物,笔触青涩但充满灵气。然而,在其中一个本子的后半部分,他们发现了一系列风格阴郁、甚至有些诡异的画作。画中反复出现一个模糊的、在火焰中挣扎的人形,以及一个站在远处、冷漠注视的身影。

  笔记则更为零散,像是一些随手的记录和情绪碎片。有些页面写着关于“救赎”与“罪责”的思考,有些则记录着梦境。

  “又梦见了那片火海……他的眼神……我无法摆脱……”

  “艺术能否洗涤罪孽?还是只会让它在阴影中滋长?”

  “韩东那条毒蛇,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一直在用话敲打我……”

  “火海?罪孽?”秦放皱起眉头,“墨言过去经历过什么?”

  他们注意到,有一页笔记上,提到了一个名字——“阿杰”,以及一个年份,大约是十五年前。

  秦放立刻让人调查这个名叫“阿杰”的人,以及与墨言相关的、大约十五年前的火灾事件。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十五年前,墨言还是一名艺术学院的学生。他与同班同学,也是他当时最好的朋友兼竞争对手——陈杰(阿杰),一起在城郊合租了一个旧仓库作为画室。在一次两人都在画室熬夜创作时,仓库因电路老化突发火灾。墨言侥幸逃出,但陈杰却未能生还,葬身火海。官方调查结论是意外事故。

  然而,根据当时的一些零星记录和走访当年知情人(一些老校友),秦放了解到,火灾发生后,曾有传言说墨言与陈杰在火灾前因为艺术理念和一次重要比赛的资格发生过激烈争吵。甚至有人暗示,墨言可能先跑了出来,但没有及时呼救或采取有效行动……但这些都只是没有证据的流言,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被人遗忘。

  陈杰死后,墨言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画风也逐渐从早期的明亮奔放,转向了后来略带忧郁和神秘的风格。

  “难道……陈杰的死,并非单纯的意外?”秦晓晓推测,“墨言可能对此负有某种责任,甚至……有更深的隐情?这成了他内心深处的一个枷锁?”

  秦放想起了艺术评论家韩东。韩东对墨言的批评尤其苛刻,是否因为他隐约知道一些关于当年火灾的内情?他笔记里写的“韩东那条毒蛇,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而林晚……她是否也知道这件事?

  秦放再次提审了林晚。这次,他没有直接问谋杀案,而是提到了陈杰和那场火灾。

  当听到“陈杰”和“十五年前火灾”时,林晚一直保持的冷漠表情瞬间出现了裂痕。她先是惊讶,随即露出一丝讥讽而复杂的笑容。

  “你们……居然查到了这个。”她低声说,“没错,我知道。是我偶然在他喝醉后,听到他断断续续的呓语和忏悔……还有,我在他锁起来的旧箱子里,看到过他和陈杰的合影,以及一些关于那场火的剪报。”

  她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你们知道吗?他之所以那么执着于‘触及灵魂’、‘表达极致情感’……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内心有鬼!他渴望用艺术来救赎自己,或者说……来掩盖他曾经的懦弱和罪责!”

  根据林晚的叙述和拼凑起来的信息,一个更完整的墨言形象浮现出来:十五年前,墨言与陈杰在火灾中,墨言可能有机会更早唤醒或帮助陈杰,但因为瞬间的怯懦或者某种自私的念头(比如,除掉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他延误了,导致了陈杰的死亡。这件事成了他一生无法摆脱的梦魇,也扭曲了他的艺术追求。他后来对林晚创意的剥削和压迫,某种程度上,是否也是这种内心阴影的投射?他需要通过不断“汲取”他人的灵感来证明自己,填补内心的空洞?

  林晚知道了这个秘密后,她对墨言的怨恨中,又掺杂了鄙夷。一个背负着如此罪责的“大师”,有什么资格高高在上地评判和剥夺她?

  “所以,你的谋杀,不仅仅是因为他窃取你的创意,”秦放看着她,“也是因为你认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罪人’,不配享有现在的名声和地位?你在替天行道?”

  林晚沉默了片刻,没有直接承认,但她的表情说明了一切。

  往日的纠葛,如同幽灵,在十五年后,以另一种方式索取了代价。墨言因过去的(可能存在的)罪责而内心煎熬,最终又因当下的不义之举,引来了杀身之祸。

  案件的背景变得更加深邃和悲凉。这不仅仅是一起师生反目的谋杀,更是一场跨越了十五年,由秘密、愧疚、剥削与怨恨交织而成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