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万民叩谢-《我的秘境是万界中心》

  北境大捷的消息如同春风,一夜之间传遍了烈风城的每个角落。

  当黎明再次降临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时,带来的不再是恐惧与绝望,而是新生的希望与无尽的感激。

  天刚蒙蒙亮,烈风城的城门缓缓开启。

  以林清澜为首的北境军民,再次携带着本城的特产与象征祝福的雪绒花,踏着整齐的步伐,井然有序地走出城门。

  绵延不绝的人流,如涓涓细流般汇向联军大营的方向。

  这一次,他们满怀感念,前来为三大王朝的军队送行,目送他们踏上归途。

  人群的最前方,是那些在守城战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是身负重伤却坚持要亲自前来道谢的老兵,是面容憔悴却眼神明亮的普通百姓。

  他们默默地走着,目光聚焦在远处那三面迎风招展、象征着拯救与希望的皇旗上。

  当来到三军大营前,林清澜停下脚步,转身面对所有北境子民,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跪!”

  声音落下的瞬间,数以万计的北境军民,如同潮水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没有喧哗,只有压抑的抽泣和深深叩首时额头触碰冻土的声响。

  林清澜眼中含泪,声音哽咽却清晰地传遍四方:

  “北境烈风城代城主林清澜,携全城幸存军民,拜谢大秦、大明、大唐三位陛下天恩!

  拜谢王翦将军、李靖将军、张辅将军及所有浴血奋战的将士!”

  “王师天降,解我北境倒悬之危;雷霆一击,救我数百万生灵于涂炭!

  此恩,重于北境群山!

  此德,深过无垠雪海!

  烈风城上下,世世代代,永志不忘!”

  她的话语引发了所有人的共鸣,哭声再也抑制不住。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捧着孙儿的遗物,老泪纵横:

  “儿啊,你看到了吗?天兵来了,城守住了…”

  一个失去双臂的年轻士兵用残臂撑着身体,重重叩首:

  “多谢将军们为我等报仇!”

  王翦、李靖、张辅等将领走出营帐,面对这感人至深的场面,即便是这些见惯了生死的沙场宿将,也不禁动容。

  李靖上前一步,温言道:

  “诸位请起!同为人族血脉,守望相助,义不容辞。从今往后,北境与大唐,便是兄弟之邦。”

  张辅也高声道:

  “都起来吧!仗打完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咱们帮人帮到底,这城墙,咱们帮你们修得更结实!”

  王翦虽未多言,却也微微颔首,示意秦军医官继续为受伤的北境百姓诊治。

  这份超越时空的恩情,如同种子,深深埋进了每一个北境人的心中。

  硝烟散尽,雪狼原上的血色被新落的薄雪浅浅覆盖,仿佛天地也在以它的方式抚平战争的创伤。

  王翦、李靖等人决定暂缓班师,又开始烈风城的重建工作,在三大王朝联军倾力相助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

  破损的城墙被修复加固,坍塌的屋舍立起梁柱,甚至一条条被战火蹂躏的街道也被清理干净。

  在帮助烈风城初步稳定局势、修复了主要防御设施后,三大王朝的军队开始有序通过空间通道撤回各自的世界。

  这一日,晨曦微露,烈风城外已是人山人海。

  没有组织的号令,全城的百姓,乃至周边闻讯赶来的部落民、乡农,皆自发汇聚于此。

  当三大王朝的军队开始在校场上集结,准备依次撤离时,沉默的人群有了动作。

  在林清澜、林清音、林清辞三姐妹的带领下,成千上万的北境军民,如同无声的潮水,缓缓跪伏在冰冷的大地上。

  这无声的叩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力量,它承载着数百万被拯救的生命最沉重的谢意。

  林清澜抬起头,望向那三位代表着不同时空伟力的统帅,声音清晰而庄重,在寂静的旷野中传开:

  “北境烈风城,拜谢大秦、大明、大唐天兵再造之恩!

  此恩此德,北境山河为证,万民永志,世代不忘!”

  首先开拔的,是大秦的黑色军团。

  大秦锐士沉默如铁,玄色甲胄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

  他们以严整得令人窒息的队形,迈着统一的步伐,向着那荡漾着水波纹路的巨大空间通道行进。

  除了脚步声与甲叶摩擦声,再无其他杂音,仿佛移动的本身就是一种秩序的体现。

  王翦立于战车之上,目光扫过跪伏的民众,扫过远处已修复一新的城墙轮廓,最终看向前来相送的林清澜等人,只是微微颔首。

  他没有言语,但那眼神中透出的,则是一种对这片土地的认可。

  通武侯王贲在经过林清音身前时,动作略有停顿,他抱拳,对着这位曾与他并肩作战、甚至救他一命的女子郑重一礼。

  林清音亦抱拳还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黑色的洪流最终完全没入那幽深的空间通道,如同退潮般消失在北境的土地上时,那股无处不在的、令人安心又令人敬畏的肃杀之气才缓缓消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紧接着,大明的红色军团开始移动。

  与秦军的沉默肃穆不同,明军阵营显得更具生气。

  士兵们扛着各式火铳,牵引着覆盖油布的火炮,队伍中甚至传来一些低语和对北境风光最后的打量。

  他们带来的,是火焰与雷霆的文明,走时,也带着几分开拓者的豪情与洒脱。

  张辅、朱能等将领策马来到送行人群前。

  张辅声音洪亮,对着林清澜及所有北境军民抱拳道:

  “林城主,诸位北境的乡亲!

  仗打完了,好日子靠自己挣了,望尔等谨记此次教训,自强不息。

  日后,我等可在万衢界把酒言欢!”

  语气中充满了鼓励与对未来的一丝期待。

  朱能更是大笑着对林清音喊道:

  “林将军,日后若有难处,尽管开口!我大明儿郎,最敬英雄!”

  他们的告别,带着明快与豪迈,如同他们所使用的火焰,炽热而坦荡。

  最后撤离的,是大唐的赭黄风云。

  唐军的阵列兼具严整与活力,身披明光铠的陌刀手、轻捷的骑兵、沉稳的步兵,秩序井然。

  他们的离去,不似秦军那般冷峻,也不似明军那般热烈,而是带着一种庄重与温和。

  李靖、李积、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来到送行队伍前。

  李靖目光扫过那些被他麾下医官救治过的伤兵,扫过那些因为唐军分发粮草而眼中重现生机的百姓,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他对着林清澜等人,语气温和却蕴含力量:

  “林城主,诸位,危难已过,善后维艰。

  望汝等秉持仁德之心,善治此地,使北境真正成为安居乐业之所。大唐与北境,友谊长存。”

  程咬金还是那副大嗓门,嚷嚷着:

  “走了走了!林二姑娘,好好练兵!有机会俺老程再来找你切磋!”

  尉迟恭则默默抱拳,一切情谊尽在其中。

  唐军的随军医官更是与烈风城的同行们依依话别,交换着一些药方与医嘱。

  赭黄色的队伍,踏着稳健的步伐,汇入空间通道。

  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光晕中,仿佛带走了最后一抹来自盛世的温暖光辉。

  他们留下的,不仅是战场上的支援,更是“王道”、“仁德”的理念,以及切实的民生援助,这份恩情,格外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