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明战神-《我的秘境是万界中心》

  “这个嘛…”

  陆怀瑾刻意拖长了语调,饶有兴致地欣赏着朱棣下意识屏住呼吸的紧张模样,慢悠悠地开口:

  “大明国祚近三百载,英杰辈出,传奇无数…

  自然,也留下了许多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轶事。”

  他话音微顿,似在斟酌词句,随即意味深长地看向朱棣:

  “说来有趣,在后世那些流传极广的野史杂谈中,您朱家确有一位皇帝,其名号可谓如雷贯耳,堪称家喻户晓。

  其生平事迹之‘辉煌’曲折,只怕史官提笔时,都要反复思量,不知从何记起才是。”

  “哦?”

  李世民眉峰微挑,露出恰到好处的兴趣,语气温和却暗藏机锋:

  “却不知是哪位贤明君主,竟能得后世如此盛誉?莫非其功业,犹在永乐帝之上?”

  这一记捧杀,可谓用得云淡风轻,不着痕迹。

  朱棣一听“响当当”、“家喻户晓”、“犹在永乐帝之上”,警惕心稍降,虚荣心又起。

  忍不住生出一丝好奇与期待,粗声问道:

  “界主休要卖关子,快说是朕哪位贤孝子孙!

  是替大明开拓了万里疆土,还是修成了更胜《永乐大典》的煌煌巨着?莫非…”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胸膛微挺。

  陆怀瑾脸上露出一丝极为古怪的表情,仿佛正费力抿住即将脱口的笑意,终于慢悠悠地揭晓:

  “倒不主要是以文治武功闻名,他有个更广为人知、更…贴切且传神的称号,叫做——‘大明战神’。”

  “大明战神?!”

  四字入耳,朱棣眼中精光爆射,满面红光几乎要溢出来,他猛地一掌拍在案上,震得杯盏齐鸣:

  “好!好一个称号!听听!何等霸气!‘战神’!哈哈哈——!”

  他激动得几乎要从座中跃起,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目光环视四周,尤其在李世民面前停留一瞬,眼神灼灼,分明写着:

  瞧见没有?咱老朱家后世,可是出了位“战神”!

  他仿佛已然看见自己立于太庙之中,对着父皇朱元璋的神位扬眉吐气:

  “爹!您瞧瞧,咱后代里,也出了个能打仗的‘战神’!”

  朱棣迫不及待地追问,声音都洪亮了几分:

  “快!界主快细细说来!这位‘战神’子孙,是叫什么?

  可是北伐蒙元,立下了何等不世之功?

  还是阵斩了敌方大将?直捣了黄龙府?率了多少兵马?肯定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吧!”

  他已经开始脑补自家后代在沙场上如自己般纵横驰骋、所向披靡,让蒙元余孽闻风丧胆的英姿了。

  李世民眉头微挑,心中惊疑,难道这朱棣后世还真出了个这么了不得的人物?

  那自己这反击岂不是落空了?

  陆怀瑾看着朱棣那兴奋得如同捡到宝、尾巴都快翘到天上的样子,

  实在有点不忍心打击他,但戏还得演下去。

  他用力抿了抿嘴,忍住笑意,继续用那种平淡无奇的语气说道:

  “这位‘大明战神’,庙号 明英宗,名曰朱祁镇。”

  “朱祁镇…英宗…好啊!好名字!英武之宗!名副其实!哈哈哈哈——!”

  朱棣喃喃念道,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已经开始盘算回去后要不要在太庙里给这位“争气”的子孙多上几炷香,甚至考虑是不是要提前给他上个尊号了。

  然而,朱棣那豪迈的笑声在亭中回荡,却并未得到同样热烈的回应。

  他很快便察觉到气氛有异,笑声不由得渐渐低了下去。

  只见李世民并未看他,而是若有所思地凝视着陆怀瑾脸上那抹极力压制、却依旧从眼角眉梢泄露出来的古怪神情。

  这位以洞察人心着称的天可汗,敏锐地捕捉到了那表情中一丝混合着怜悯、戏谑和“你高兴得太早”的复杂意味。

  李世民轻轻以指尖叩击桌面,并未言语。

  只是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随即端起茶杯,掩去了唇边一缕若有若无的笑意。

  而一旁的嬴政,更是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近乎冷酷的平静。

  他深如寒潭的目光掠过激动不已的朱棣,最终落在陆怀瑾身上,那洞悉一切的眼神仿佛在说:

  “‘战神’?寡人征战六合,一统天下,亦未曾敢以此自居。

  此等溢美之词,背后若无赫赫战功支撑,便是世间最毒的讽刺。”

  他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微沉,仿佛已然预见了某种结局。

  就连一旁的林清音,也微微蹙起了秀眉。

  她生于北境,长于军旅,太清楚“战神”二字在真实的战场上需要何等尸山血海的功勋来铸就。

  一个被后世如此轻松传颂的称号,配上陆怀瑾那忍俊不禁的表情,

  让她本能地觉得,此事绝非表面听来的那般荣耀。

  她看向犹自兴奋的朱棣,目光中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

  一时之间,亭内的空气仿佛凝滞,所有人都清晰地感觉到,陆怀瑾的话,绝对没有说完。

  而这个“大明战神”的故事,恐怕远不像朱棣所想的那般光芒万丈。

  “他一生最为后世‘称道’、堪称其‘战神’生涯巅峰的‘战绩’嘛…”

  陆怀瑾略微停顿,目光扫过朱棣那充满期盼与自豪的神情,

  随后用一种清晰而平缓,却字字千钧的语调,投下了第一颗重磅炸弹:

  “这位后世之君,便是效仿先辈雄风,尤其是指陛下您,决意御驾亲征。

  他亲率大明五十万京师精锐,于一个名为‘土木堡’之地,迎战瓦剌部约两万骑兵…”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

  五十万对两万!

  这悬殊的兵力对比,如同巨石碾卵,胜负仿佛已无悬念。

  朱棣听得心潮激荡,豪情顿生。

  五十万!还是京营主力!这规模,远胜他当年数次北伐所率之师。

  他胸中热血翻涌,一个念头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

  如此雄师,岂能有不胜之理?

  他仿佛已看见大明军旗在塞北风中猎猎招展,凯旋的号角响彻云霄。

  然后,他们便听到陆怀瑾用那种平静无波的声音,轻轻补上了后半句:

  “…然后,因为指挥失当,后勤混乱,被瓦剌骑兵穿插分割,导致…

  五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几乎全军覆没,所有随行文武重臣、军中勋贵大半战死,而他本人,不幸被俘。”

  陆怀瑾甚至还轻轻叹了口气,仿佛在惋惜:

  “史称—— 土木堡之变。此一役,堪称大明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之惨败,国势为之中衰。”

  “咔。”

  朱棣脸上那与有荣焉的笑容瞬间凝固,如琉璃坠地,寸寸碎裂,露出底下僵硬的惨白。

  其咧开的嘴角仍悬在半空,眼中的光芒却已从兴奋变成了茫然,旋即转为惊骇,然后是难以置信,最终燃起滔天怒火!

  “哐当!”

  他猛地挺身而起,身后檀木座椅被那骇人的力道带得向后翻倒,发出一声巨响。

  “五…五十万?!全军覆没?!皇帝被俘?!”

  朱棣的声音陡然撕裂了亭内的宁静,尖锐得刺入每个人的耳膜。

  他双目圆瞪,血丝瞬间密布,颤抖的手指猛地戳向空中,仿佛那个素未谋面的不孝子孙就站在眼前。

  “五十万!对阵两万?!还是我京营精锐!这…这这…”

  朱棣气息紊乱,话语在极致的惊怒中堵塞,脸色由赤红转为铁青,

  最终转为一片骇人的紫胀,胸膛如同破旧风箱般剧烈起伏。

  “荒谬绝伦!荒唐透顶!竖子!朱祁镇!你个误国殃民的昏君!!”

  他浑身剧烈地颤抖着,怒骂声震得梁柱似在嗡鸣:

  “老子…朕!和你爷爷、你太爷爷!

  一生征战,刀头舔血,才攒下这份家业,带出这支铁军!

  竟被你…被你一仗就败得精光?!五十万儿郎啊!”

  朱棣痛彻心扉,一拳狠狠捶在自己胸膛上:

  “你就是撒出去五十万头猪,让那两万蛮子去抓,半年也抓不完啊!!”

  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那在他心中流淌的,已不仅是帝王的暴怒,更是一个老兵、一个开创者,

  看到毕生心血与帝国脊梁被轻易折断时,那无法言说的剧痛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