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倭寇安敢如此!-《我的秘境是万界中心》

  听到这话,嬴政紧绷的脸色才稍稍缓和了一丝。

  没错,他已在界主这里得到了真正的延寿神物,那些江湖术士的毒丹,确实不值一提了。

  但被欺骗的愤怒,并未完全消散。

  然而,陆怀瑾的话还未说完。

  他看着神色稍缓的嬴政,声音再次变得低沉,甚至带上了一丝悲愤:

  “而这丹药之祸,还引出了另一桩…遗祸千年的恶果!”

  “陛下当年派遣方士徐福,携童男童女、百工谷种,东渡蓬莱,寻求仙药。”

  陆怀瑾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无尽的冷意:

  “那徐福,一去不返,后世普遍认为,他最终抵达了一片海外岛屿,并在那里…生根发芽。”

  “可是那倭国?”

  李世民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屑与厌恶:

  “贞观年间,彼国曾遣使来朝,表面恭顺,学习典章制度,实则狼子野心,朕早有察觉!

  其国书竟敢写‘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狂妄至极!”

  陆怀瑾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如同寒冰撞击:

  “正是!那片岛屿,后世称之为倭国,或称东瀛、扶桑!其上生活的,便是倭人!”

  他环视在场众人,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刻骨铭心的恨意:

  “就是这些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百工的后裔,在千年之后,

  华夏神州但凡陷入衰弱、动荡之际,便如跗骨之蛆,跨海而来,屡屡寇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唐时,倭寇便已开始袭扰沿海!

  虽未成大规模气候,但其残忍卑劣,已露端倪!”

  “明时,倭患尤烈!”

  陆怀瑾看向朱棣,声音更加沉重: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生灵涂炭,数十万军民死于倭寇屠刀之下!

  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卑劣,罄竹难书!

  他们甚至敢觊觎朝鲜,妄图以之为跳板,进犯天朝!

  万历年间,陛下的子孙不得不耗费巨资,出兵援朝,历时数载,方才将其击退!”

  朱棣听得须发戟张,呼吸粗重,握着剑柄的手青筋暴起:

  “彼其娘之!原来是徐福那帮狗贼的后代!”

  朱棣勃然大怒,刚才因为“战神”而产生的颓废和羞愤瞬间被这股更加强烈的、针对外敌的怒火所取代!

  他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狠狠劈在面前的桌案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倭寇!果然是倭寇!

  朕在北平时就常闻东南沿海时有倭患,这些豺狼之辈!

  界主!那倭国在何方?!

  朕这就点齐兵马,踏平那弹丸之地!

  永绝后患!!”

  朱棣双眼赤红,身为马上天子,对于任何敢于挑衅天朝威严的边患都深恶痛绝。

  陆怀瑾并未直接回应朱棣那饱含杀意的低吼,他的目光仿佛投向了那漫长而沉重的历史长河深处,胸膛微微起伏,似乎在压抑着某种即将喷薄而出的激烈情绪。

  他再次开口,声音艰涩,带着一种试图克制却又难以完全压制的震动:

  “而至后世…至后世…”

  话语在此刻戛然而止,仿佛被无形的巨石堵住了喉咙。

  陆怀瑾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那双平日里温润平和的眼眸中,此刻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悲愤与痛心。

  他的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有些颤抖:

  “他们更是丧心病狂,发动了全面侵华之战!南京屠城,三十万冤魂喋血!

  七三一部队活体实验,同胞受尽折磨!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对我华夏同胞犯下了滔天罪行,死难者以千万计!

  山河破碎,血流成河,此仇此恨,倾三江五湖之水,也难以洗清!

  金陵哭声犹在耳,华夏血痕尚未干!”

  “轰!”

  如果说刚才嬴政的愤怒是压抑的火山,那么此刻,整个凉亭就如同被投入了炸药的火山口!

  秦、唐、明三朝帝王的怒火,因为一个共同的、未来的敌人,彻底引爆!

  “倭奴安敢如此!!”

  李世民拍案而起,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天可汗此刻眼中尽是凛冽的杀意!

  他无法想象,那些曾经恭顺来朝的小邦,后世竟敢如此猖獗,屠戮他的子民!

  “区区岛夷,竟敢屡犯天朝!

  朕必令水师严加巡防,若敢来犯,定叫他们有来无回!程知节!”

  “臣在!”

  程咬金轰然应诺,脸上再无半点嬉笑。

  “回朝之后,立即着兵部、工部,给朕加强沿海卫所,打造战船!

  朕必将,亡其国,灭其种!”

  “遵旨!”

  程咬金声如洪钟。

  朱棣更是怒发冲冠,一脚踢开面前的案几:

  “踏平东瀛!必须踏平东瀛!张辅!朱能!”

  “末将在!”二将齐声应道。

  “回去就给朕整顿水师,筹集粮草,朕要亲征,必须要亲征!

  不把那倭国从地图上抹去,朕誓不还朝!

  徐福的后代?好啊,朕就送他们去和徐福团聚!”

  他气得在厅内来回踱步,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就连刚刚得知自己一直在服毒,但已得真正延寿灵丹的嬴政,

  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涉及华夏整体命运的消息震得杀意沸腾。

  他缓缓抬起头,眼神冰冷得如同万载玄冰。

  徐福…他求仙问药的举动,竟然间接造就了后世荼毒华夏的恶邻?

  这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耻辱和暴怒!

  嬴政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毁灭性的力量,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九幽之下传来:

  “寡人…竟放出了一群噬人的恶犬么?

  此患,因寡人而起,那便,由寡人来了结。王翦!”

  “老臣在!”

  王翦踏前一步,杀气凛然。

  “回咸阳后,第一件事,给朕杀尽所有方士!一个不留!

  第二,诏令沿海郡县,给朕盯死东海,但凡有疑似倭船,一律击沉!

  东海之外,当悬秦剑!”

  林清澜虽然对具体历史不甚了解,但听到、千万死难等字眼,亦是俏脸含霜。

  身为帝王,她更能体会那种家园被外敌践踏的切肤之痛。她清声道:

  “若征倭奴,凛冬愿出骑兵一万,虽不善水战,但登岸之后,定让倭奴见识北境铁骑的厉害!”

  凉亭之内,杀意冲天!

  来自秦、唐、明、凛冬四方的怒火,

  在这一刻,因为一个共同的、未来的敌人,而凝聚在了一起!

  陆怀瑾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沉声道:

  “诸位陛下息怒,倭患之仇,后世子孙已报。

  但其狼子野心,确需警惕,如今诸位既已知晓,便有机会防患于未然。

  始皇陛下可清理方士,停服丹药;唐皇、永乐帝需加强海防,未雨绸缪。”

  他最后再次看向嬴政,恳切道:

  “陛下既得洗髓丹,长生初现曙光,更应保重圣体。

  励精图治,打造一个真正铁桶江山,让后世子孙不受外侮,方是真正的万世之基。

  那些毒丹,切莫再碰了。”

  嬴政死死地盯着虚空,仿佛看到了那个因他一时之念而诞生的、在未来不断反噬华夏的毒瘤。

  他缓缓地、极其沉重地点了点头,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寡人…晓得了。”

  这一次,他的决心,不仅是为了自身,更是为了铲除那未来的大患。

  而李世民和朱棣,则已经在心中将征伐倭奴提上了最重要的日程。

  镜心湖畔的这次闲谈,因林清辞一个天真问题,竟引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共同敌人的同仇敌忾。

  亭内,因东瀛倭患而激起的冲天杀气尚未平息,诸位帝王将相胸中的怒火仍在熊熊燃烧。

  朱棣尤自喘着粗气,握着剑柄的手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显然已将“踏平东瀛”刻在了心头最紧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