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三赢?-《我的秘境是万界中心》

  第二日,陆怀瑾早早便起身,于八点整准时将《万界交易手册1.0.2版》及其他更新内容的纸质版本,一一送入薛宝钗、长乐、林家姐妹以及兕子等人的玉佩空间之中。

  即便是年幼的兕子,陆怀瑾也未作区别对待。

  既然玉佩认主,便该一视同仁,不因她年纪尚小、未必能全然读懂内容而有所遗漏。

  随后,他又传讯给长乐,告知自己手头事务已处理完毕。

  前两日长乐曾提出需再次大量交易食盐,当时陆怀瑾传讯给她说是正忙于跨界采购,需将此事暂缓。

  如今一切就绪,交易之事也终于可以继续推进。

  想到这里,陆怀瑾便直接传讯给薛宝钗,得知她此时正好得闲,便不再耽搁,当即开启了空间通道,转瞬出现在她的面前。

  身影刚从通道中显现,宝钗便已迎上前来,敛衽一礼:

  “表叔!”

  见到陆怀瑾的刹那,宝钗心中微微一怔。

  不过一段时日未见,陆先生周身气息竟愈发清逸出尘,叫人不敢直视。

  如今的陆怀瑾确实与往日不同。

  自修习内功武学以来,加之麾下已有亲兵队伍,又配备了精良火器,昔日那份谨小慎微渐渐褪去,

  眉宇间多了几分藏不住的锐气,整个人如出鞘之剑,气质愈发凛然照人。

  陆怀瑾开口问道:“宝钗,你们这会儿可是在去京城的船上?”

  薛宝钗点头答道:

  “正是。表叔那日离开后不久,我们就动身了。”

  陆怀瑾没再多问,转而切入正题:“盐制得怎么样了?”

  “储物空间已存有近七万斤,自从那日表叔提醒后,我又设法加大了人手,但是还是无法大规模制作,怕引得有心人注意。”

  陆怀瑾微微点头,说道:

  “你可知大唐那边的李二和长乐?他们最近急需大量盐,但我实在懒得亲自去张罗采购。

  不如由我来引导你们交易,你可以把制盐配方卖给他们,借他们的能力批量产盐,再以低价从他们那里回购。

  这样省心,也省力。”

  薛宝钗原本从容的神色骤然凝固,一双明眸微微睁大,流露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表叔方才说…大唐李二?莫非是…史书上那位,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

  她手中的茶盏轻轻一晃,几滴清茶溅在案几上:

  “可是…史书中人,怎会与表叔相识?长乐…莫非就是太宗最疼爱的长乐公主?”

  陆怀瑾见她这般反应,不由莞尔:

  “正是他们,我往来诸天万界,结识几个历史人物,倒也不足为奇。”

  薛宝钗缓缓放下茶盏,指尖微颤,显然内心仍震撼不已。

  她自幼饱读诗书,对前朝历史了如指掌,此刻竟要与千古明君交易,这实在超出了她的想象。

  “表叔当真是…”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能与贞观天子交易,是宝钗的荣幸。”

  陆怀瑾微微颔首:“好,既然这样,我这就传讯给长乐。你先准备着,等安排妥当,我再告知与你。”

  薛宝钗望着陆怀瑾消失的方向,久久未能回神。

  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腰间温润的玉佩,心绪却早已飘向了千年之前的大唐盛世。

  “大唐…”

  她轻声低语,这个在史书中熠熠生辉的名字,此刻竟要与她产生交集。

  ……

  大唐世界,皇宫立政殿。

  当长乐公主将陆怀瑾更新手册中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引导大唐与薛宝钗的世界进行制盐方法交易的新构想,

  一五一十地禀报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动与深思。

  自“玉雪盐坊”开设以来,其带来的好处远超预期。

  不仅那雪白细腻的“玉雪盐”为李世民赢得了百姓间“仁德天子”的颂扬,充盈了部分内帑,

  更关键的是,此举成功打破了世家大族在盐利上的垄断,可谓一举数得。

  李世民沉吟片刻,指尖轻轻敲击着御案,眼中精光闪烁:“陆先生此议,颇具深意。”

  长孙皇后心思细腻,柔声接话:

  “只是…那位薛姑娘所在的‘红楼’世界,其制盐之术,与我大唐相比,不知优劣几何?”

  长乐适时补充道:

  “陆先生在讯息中提及,薛姑娘的制盐法效率远胜寻常之法,且能产出更精细的盐。

  他提议,可由我们提供场地与人力,大规模生产,再以优惠价格反供给薛姑娘所在的世界,形成互补。”

  “好一个‘互补’!”李世民抚掌,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陆先生这是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可持续的生财、强民之道。

  若能以此法为基础,将来我大唐不仅能自给自足,或还可将盐货售往更多世界…此事,朕看可行!”

  他看向长乐,神色转为郑重:

  “长乐,你即刻回复陆先生,大唐对此交易方案深感兴趣,愿与那位薛大家详谈。

  具体交易地点与方式,全凭陆先生安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父皇!”

  长乐公主盈盈一拜,脸上也浮现出期待的神色。

  下午,在陆怀瑾的安排下,薛宝钗与长乐公主于万衢界相见。

  薛宝钗特意穿了一身素雅而不失庄重的衣裙,发髻简洁,仅簪一枚白玉钗。

  她心中难免紧张,毕竟面对的是大唐最尊贵的公主。

  当长乐公主的身影凝聚显现时,那份属于天潢贵胄的雍容气度,让宝钗不由得屏息。

  她依礼微微屈身:“薛氏宝钗,见过公主殿下。”

  长乐公主虽年纪尚轻,却已显露出不凡的仪态,她微笑着虚扶一下:

  “薛姐姐快请起,你我之间不必如此拘礼。” 她的目光清澈而好奇地打量着薛宝钗。

  双方略作寒暄,薛宝钗便直入主题。

  她并未拿出待价而沽的姿态,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精心誊写的绢册,双手递向长乐。

  “公主殿下,此乃制盐之法。”

  薛宝钗声音温和而清晰:

  “此法不拘泥于特定盐场,无论是沿海汲取海水,或是内陆开采矿盐,皆可运用,

  其效率远超寻常之法,所得盐粒亦更加雪白纯净。”

  长乐公主接过绢册,正要询问所需代价,薛宝钗却抢先一步,淡然笑道:

  “宝钗愿将此卷制法,赠与公主殿下。”

  长乐公主闻言,明眸中闪过一丝错愕:

  “赠与?这…如此珍贵之法,薛姐姐岂能…”

  “殿下听我说完,”薛宝钗从容接话,笑容里带着几分坦诚与聪慧:

  “我得此法所耗成本,若折算起来,大约价值百万元之数。

  宝钗不敢奢求金银,只盼此法能在大唐广为推行,造福百姓。

  因此,只恳请殿下,待此法应用,盐产丰足之后,能分批归还宝钗相当于百万成本的盐货即可,粗略估算,约百万斤之数。

  此举并非售卖,而是…暂寄于殿下处,待他日再从容取回些许用度罢了。”

  她这一番话,说得极其漂亮。

  将直接的买卖,说成了“赠与”与“暂借”,既全了皇家颜面,显出自己的大方与高义,又实际拿到了未来稳定且低价的盐货供应。

  更重要的是,她让大唐皇室,尤其是李世民,承了她一个人情。

  一份足以提升国计民生的技术,她几乎是“白送”的。

  长乐公主虽单纯,却也冰雪聪明,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薛宝钗的深意。

  心中不禁对这位来自异界的女子生出一丝敬佩。

  如此处事,既达成了目的,又卖了人情,可谓一举两得。

  “薛姐姐高义,长乐感佩。”长乐公主郑重收起绢册:

  “此事长乐定当禀明父皇。这百万斤盐,大唐必会如数奉上。”

  交易既毕,长乐公主带着那卷承载着未来盐利与民生的绢册,

  以及薛宝钗附赠的一小袋依照新法制出的、雪白晶莹的样品盐,通过空间通道返回了大唐。

  立政殿内,李世民听着长乐详细的汇报,看着女儿带回的盐样——

  那品质虽然不及目前的“玉雪盐”,但也是洁白如雪,再听闻薛宝钗那番“赠与”与“暂借”的说辞,他深邃的眼眸中精光闪动。

  “好一个薛宝钗!好玲珑的心思!”

  李世民捻须赞叹,既有对那制盐法的满意,更有对薛宝钗此举深意的洞察:

  “她这是明着让利,实则让我大唐,让朕,欠下她一个不小的人情啊。”

  他沉吟片刻,对长乐,亦像是对身旁的长孙皇后说道:

  “此女不凡,见识深远。她所图,恐怕不止是百万斤盐那么简单。

  不过,此法于国于民大利,这个人情,朕承了!”

  来自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这道承诺,可远比百万斤盐更为珍贵。

  ……

  红楼世界,运河楼船上,茶香袅袅。

  薛宝钗纤手执壶,为陆怀瑾斟上一杯清茶,动作优雅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

  她轻抿朱唇,眸光微垂,带着几分赧然道:

  “表叔,此番行事…宝钗心下着实有些不安。

  看似是我赠与了制法,实则却从大唐陛下那里换来了远超所值的承诺。

  宝钗几乎未曾出力,却坐享如此厚利,实在受之有愧。”

  陆怀瑾接过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底的笑意。

  他自是看出了这丫头的聪慧与那一点恰到好处的“不好意思”。

  “不必挂怀。”他语气平和,带着看透世情的淡然:

  “你所提供的制盐法,于大唐而言,其价值远非百万斤盐可比。

  此举于国于民皆有利,又何来‘受之有愧’一说?况且…”

  他话语微顿,意识扫过玉佩空间中那骤然多出的一批珍玩玉器、金银料件——

  这些都是薛宝钗方才言明“资助表叔建设万衢界商业街”的心意。

  这丫头,人情往来做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感激,又为他这“万衢界”的初期建设注入了实实在在的“资金”。

  “况且,你这不是也投资了我这万衢界么?”他语带双关,唇边笑意加深:

  “你我之间,互利互惠,无需计较得太清。”

  薛宝钗闻言,抬眸正对上陆怀瑾了然的目光,知道他已明白自己的心意,那点刻意表现出来的“不安”便也悄然散去。

  她展颜一笑,如明珠生晕,落落大方地应道:

  “表叔既如此说,那宝钗便却之不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