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陵舟把文书递还传令官,声音冷得像铁。
“赵副将暴毙,死因不明。”这句话还在耳边回荡。
凤昭月站在他身后三步远的地方,掌心火纹已经退去热度,只剩一圈淡淡的红痕。她没再说话,只是抬头看着谢陵舟的背影。
他知道她在等一个决定。
片刻后,谢陵舟转身走向马厩。
“备马。”他说,“我要走朱雀大街回府。”
凤昭月跟上去。
“我陪你。”
谢陵舟看了她一眼,没拒绝。
玄甲军大营外,一匹通体漆黑的骏马被牵了出来。谢陵舟翻身上马,伸手向下。凤昭月握住他的手,借力跃上马背,稳稳落在他身后。
两人共骑一骑,朝着京城中心行去。
朱雀大街从南到北贯穿全城,是京城最宽的街道。清晨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映出长长的影子。街边商铺陆续开门,百姓挑担推车,来往如织。
可当看到那匹黑马出现时,人群忽然安静了一瞬。
有人认出了马上的人。
“是谢将军!”
“后面……那是荣安郡主?”
低语迅速扩散。
越来越多的人停下脚步,挤到街边张望。
谢陵舟挺直脊背,一手执缰,一手按在苍雪剑柄上。他面色如常,看不出悲喜。凤昭月靠在他背上,双手轻轻环住他的腰。
风吹起她的披帛,月白襦裙微微摆动。
百姓开始鼓掌。
起初是零星几声,后来变成一片浪潮。
“谢将军威武!”
“王妃救了我们!”
“你们是真英雄!”
有老人跪在地上磕头,被身边人急忙扶起。
有孩子踮脚挥手,模仿着二人并肩的样子蹦跳前行。
还有卖花的小姑娘跑过来,把一束野菊塞进凤昭月手里,咧嘴一笑就跑了。
凤昭月低头看着那束花,笑了。
这是她穿书以来,第一次被人真心实意地欢迎。
不是因为她是丞相府嫡女,也不是因为她替嫁皇叔,而是因为她和谢陵舟一起扛过了那些风雨。
她把花举到鼻尖闻了闻,轻声说:“听到了吗?咱们成了话本子里的主角。”
谢陵舟侧头看她,眼神柔和下来。
“话本千篇一律,可你只属于我。”
凤昭月笑出声。
前方茶楼二楼,一位说书人正拍醒木开讲。
“列位客官!今日要说的,可是咱京城最近最火的一段传奇——《火纹焚敌夜,断臂解毒时》!”
楼下坐满听众,连楼梯口都站了人。
“话说那日地宫深处,裴仲老贼启动控魂大阵,要拿皇帝当祭品!眼看万民将陷水火,谁曾想——”
他猛地提高嗓门:“一道金光闪过!荣安郡主掌心燃火,双眼泛金,硬生生用天机眸看出阵眼破绽,再以火纹焚断银线,救下满朝文武!”
台下有人叫好。
“不止呢!”另一人接话,“后来玉娆那妖女偷袭,郡主为护将军,身中三针寒阴毒!将军抱着她冲出地宫,血染战袍也不松手!”
说书人摇头晃脑:“一双人,两颗心,共守山河。这不是夫妻,这是命定的伴儿!”
楼下掌声雷动。
凤昭月听得嘴角一直扬着。
她知道那些故事被夸大了。什么“金光万丈”,什么“血染十里长阶”,其实哪有那么神。
他们不过是咬牙撑下来,一步没退。
可现在,这些苦难变成了别人口中的光。
这感觉,很好。
她收紧环在谢陵舟腰间的手。
“如今,咱们可是京城的名人了。”
谢陵舟没有立刻回答。
他抬手摸了摸挂在马鞍旁的苍雪剑,确认它还在。
然后才低声说:“名不名的我不在乎,只要你在我身边便好。”
凤昭月把脸贴在他背上,没再说话。
马蹄声慢了下来。
街道两旁的人越来越多,欢呼声此起彼伏。
有人往他们马前撒花瓣。
有人举着写有“平安”二字的红布条。
还有几个孩童手拉手排成一排,齐声喊:“谢将军!凤姐姐!谢谢你们!”
凤昭月眼眶有点热。
她悄悄抬手擦了一下眼角。
掌心火纹忽地跳了一下。
不是因为危险,而是情绪波动。
她笑了。
原来被记住的感觉,真的不一样。
谢陵舟察觉到她的动作,回头看了她一眼。
“累了?”
“不累。”她说,“我只是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谢陵舟点头。
他调转马头,缓缓向王府方向走去。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
没人阻拦,也没人喧哗。大家都安静地看着他们离开,像是送一对归家的亲人。
路过一家药铺时,掌柜探出身子,往马鞍上挂了个香囊。
“驱邪避瘴的,给两位大人保平安!”
凤昭月接过道谢。
香囊是手工缝的,针脚歪歪扭扭,里面装着艾草和薄荷。
很普通的东西。
但她把它收进了袖袋。
离王府还有半条街时,谢陵舟忽然勒住缰绳。
“怎么了?”凤昭月问。
谢陵舟没答,目光扫过街角一处屋檐。
那里有个卖糖葫芦的老汉,低头数钱,看起来毫无异常。
但谢陵舟记得,昨天这个时候,那个位置站着的是个卖豆腐的妇人。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前行。
直到拐过街口,才低声对凤昭月说:“刚才那人,鞋底沾的是黄沙。”
凤昭月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荒漠来的。
裴仲的残部还没死绝。
她握紧袖中的香囊,语气却轻松:“没关系,我们现在不怕了。”
谢陵舟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动。
是啊。
以前他们躲暗箭,防陷阱,步步为营。
现在他们能堂堂正正走在阳光下,让全城百姓看见他们的样子。
哪怕敌人还在窥视,又能如何?
马蹄声再次响起,节奏平稳。
王府大门就在前方。
门口守卫见到他们,立刻行礼。
谢陵舟下马,转身扶凤昭月下来。
她的脚刚落地,一阵风掠过,卷起地上几张告示。
其中一张飘到她脚边。
她弯腰捡起。
是朝廷刚发的《火纹正名诏》抄本,上面写着她的名字。
“凤昭月,以血封阵,护佑黎民,当为天下共尊。”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
然后折好放进怀里。
谢陵舟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向正厅。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刚走到廊下,暗影从屋顶落下,单膝点地。
“西角门发现新脚印,方向指向后巷。”
谢陵舟点头。
“加派人手。”
“是。”
暗影退下。
凤昭月站在门前,回头看了一眼外面的街道。
灯火渐起,人声未歇。
今天发生的一切,会变成明天的谈资。
而明天的危机,也会被他们一起扛过去。
她握住谢陵舟的手更紧了些。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笛声。
是个盲眼艺人,在街边吹奏一支旧曲。
曲调悠扬,唱的是:“一双人,并肩行,风雨散尽见清明。”
凤昭月笑了。
她正要开口,谢陵舟忽然抬手示意她别动。
他的目光落在她袖口。
一点火星,正从火纹边缘悄然升起。
“赵副将暴毙,死因不明。”这句话还在耳边回荡。
凤昭月站在他身后三步远的地方,掌心火纹已经退去热度,只剩一圈淡淡的红痕。她没再说话,只是抬头看着谢陵舟的背影。
他知道她在等一个决定。
片刻后,谢陵舟转身走向马厩。
“备马。”他说,“我要走朱雀大街回府。”
凤昭月跟上去。
“我陪你。”
谢陵舟看了她一眼,没拒绝。
玄甲军大营外,一匹通体漆黑的骏马被牵了出来。谢陵舟翻身上马,伸手向下。凤昭月握住他的手,借力跃上马背,稳稳落在他身后。
两人共骑一骑,朝着京城中心行去。
朱雀大街从南到北贯穿全城,是京城最宽的街道。清晨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映出长长的影子。街边商铺陆续开门,百姓挑担推车,来往如织。
可当看到那匹黑马出现时,人群忽然安静了一瞬。
有人认出了马上的人。
“是谢将军!”
“后面……那是荣安郡主?”
低语迅速扩散。
越来越多的人停下脚步,挤到街边张望。
谢陵舟挺直脊背,一手执缰,一手按在苍雪剑柄上。他面色如常,看不出悲喜。凤昭月靠在他背上,双手轻轻环住他的腰。
风吹起她的披帛,月白襦裙微微摆动。
百姓开始鼓掌。
起初是零星几声,后来变成一片浪潮。
“谢将军威武!”
“王妃救了我们!”
“你们是真英雄!”
有老人跪在地上磕头,被身边人急忙扶起。
有孩子踮脚挥手,模仿着二人并肩的样子蹦跳前行。
还有卖花的小姑娘跑过来,把一束野菊塞进凤昭月手里,咧嘴一笑就跑了。
凤昭月低头看着那束花,笑了。
这是她穿书以来,第一次被人真心实意地欢迎。
不是因为她是丞相府嫡女,也不是因为她替嫁皇叔,而是因为她和谢陵舟一起扛过了那些风雨。
她把花举到鼻尖闻了闻,轻声说:“听到了吗?咱们成了话本子里的主角。”
谢陵舟侧头看她,眼神柔和下来。
“话本千篇一律,可你只属于我。”
凤昭月笑出声。
前方茶楼二楼,一位说书人正拍醒木开讲。
“列位客官!今日要说的,可是咱京城最近最火的一段传奇——《火纹焚敌夜,断臂解毒时》!”
楼下坐满听众,连楼梯口都站了人。
“话说那日地宫深处,裴仲老贼启动控魂大阵,要拿皇帝当祭品!眼看万民将陷水火,谁曾想——”
他猛地提高嗓门:“一道金光闪过!荣安郡主掌心燃火,双眼泛金,硬生生用天机眸看出阵眼破绽,再以火纹焚断银线,救下满朝文武!”
台下有人叫好。
“不止呢!”另一人接话,“后来玉娆那妖女偷袭,郡主为护将军,身中三针寒阴毒!将军抱着她冲出地宫,血染战袍也不松手!”
说书人摇头晃脑:“一双人,两颗心,共守山河。这不是夫妻,这是命定的伴儿!”
楼下掌声雷动。
凤昭月听得嘴角一直扬着。
她知道那些故事被夸大了。什么“金光万丈”,什么“血染十里长阶”,其实哪有那么神。
他们不过是咬牙撑下来,一步没退。
可现在,这些苦难变成了别人口中的光。
这感觉,很好。
她收紧环在谢陵舟腰间的手。
“如今,咱们可是京城的名人了。”
谢陵舟没有立刻回答。
他抬手摸了摸挂在马鞍旁的苍雪剑,确认它还在。
然后才低声说:“名不名的我不在乎,只要你在我身边便好。”
凤昭月把脸贴在他背上,没再说话。
马蹄声慢了下来。
街道两旁的人越来越多,欢呼声此起彼伏。
有人往他们马前撒花瓣。
有人举着写有“平安”二字的红布条。
还有几个孩童手拉手排成一排,齐声喊:“谢将军!凤姐姐!谢谢你们!”
凤昭月眼眶有点热。
她悄悄抬手擦了一下眼角。
掌心火纹忽地跳了一下。
不是因为危险,而是情绪波动。
她笑了。
原来被记住的感觉,真的不一样。
谢陵舟察觉到她的动作,回头看了她一眼。
“累了?”
“不累。”她说,“我只是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谢陵舟点头。
他调转马头,缓缓向王府方向走去。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
没人阻拦,也没人喧哗。大家都安静地看着他们离开,像是送一对归家的亲人。
路过一家药铺时,掌柜探出身子,往马鞍上挂了个香囊。
“驱邪避瘴的,给两位大人保平安!”
凤昭月接过道谢。
香囊是手工缝的,针脚歪歪扭扭,里面装着艾草和薄荷。
很普通的东西。
但她把它收进了袖袋。
离王府还有半条街时,谢陵舟忽然勒住缰绳。
“怎么了?”凤昭月问。
谢陵舟没答,目光扫过街角一处屋檐。
那里有个卖糖葫芦的老汉,低头数钱,看起来毫无异常。
但谢陵舟记得,昨天这个时候,那个位置站着的是个卖豆腐的妇人。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前行。
直到拐过街口,才低声对凤昭月说:“刚才那人,鞋底沾的是黄沙。”
凤昭月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荒漠来的。
裴仲的残部还没死绝。
她握紧袖中的香囊,语气却轻松:“没关系,我们现在不怕了。”
谢陵舟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动。
是啊。
以前他们躲暗箭,防陷阱,步步为营。
现在他们能堂堂正正走在阳光下,让全城百姓看见他们的样子。
哪怕敌人还在窥视,又能如何?
马蹄声再次响起,节奏平稳。
王府大门就在前方。
门口守卫见到他们,立刻行礼。
谢陵舟下马,转身扶凤昭月下来。
她的脚刚落地,一阵风掠过,卷起地上几张告示。
其中一张飘到她脚边。
她弯腰捡起。
是朝廷刚发的《火纹正名诏》抄本,上面写着她的名字。
“凤昭月,以血封阵,护佑黎民,当为天下共尊。”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
然后折好放进怀里。
谢陵舟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向正厅。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刚走到廊下,暗影从屋顶落下,单膝点地。
“西角门发现新脚印,方向指向后巷。”
谢陵舟点头。
“加派人手。”
“是。”
暗影退下。
凤昭月站在门前,回头看了一眼外面的街道。
灯火渐起,人声未歇。
今天发生的一切,会变成明天的谈资。
而明天的危机,也会被他们一起扛过去。
她握住谢陵舟的手更紧了些。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笛声。
是个盲眼艺人,在街边吹奏一支旧曲。
曲调悠扬,唱的是:“一双人,并肩行,风雨散尽见清明。”
凤昭月笑了。
她正要开口,谢陵舟忽然抬手示意她别动。
他的目光落在她袖口。
一点火星,正从火纹边缘悄然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