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吏先生建立起的那条隐秘连线,并未能给陈默带来丝毫慰藉,反而像一根拴在他脚踝上的无形锁链,时刻提醒着他那迫近的、无法逃避的终局。他成了狂欢盛宴中唯一清醒的醉汉,眼睁睁看着周围的人群举杯相庆,却只能品尝到自己喉间弥漫的苦涩。
预兆,如同水面下暗涌的波纹,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
先是斥候营的任务性质发生了微妙转变。外出侦察的频率更高,范围更广,但目标不再仅仅是地形勘察,更多的是搜索和驱逐可能存在的楚军游骑。老王头带回来的指令也越来越含糊,有时甚至是“遇敌即避,勿要缠斗,以保全自身、传递消息为要”。这种强调保存实力的策略,与全军上下弥漫的“旦夕可下彭城”的乐观氛围格格不入。
陈默所在的小队几次与楚军的零星斥候遭遇,双方都极为克制,往往是互相发现后,对峙片刻便各自退去,仿佛默契地维持着一种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但陈默从那些楚军斥候的眼神和动作中,看到了一种猎豹般的耐心和隐藏极好的杀气。他们不是在溃退,而是在织网。
营地里的传闻也开始出现不和谐音。有从更东面撤回来的运粮队士兵私下抱怨,说路上不太平,有小股骑兵骚扰,速度极快,一击即走,像是恼人的马蜂。还有传言说,彭城方向虽然投降在即,但城内的守军似乎并未完全放弃抵抗,偶尔还有冷箭射出。这些消息很快就被更大的“好消息”淹没——比如哪位将军又接受了多少贿赂,承诺破城后如何分赃。
气候也变得诡异。天气闷热异常,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厚重的乌云低低地压在天际,却迟迟不肯落下雨来。战马烦躁地刨着蹄子,士兵们也变得心浮气躁,营地里因口角引发的斗殴事件明显增多。
陈默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抱着火药桶坐在火山口上的人,周围的喧闹和炽热都预示着毁灭的临近。他利用黑夫那条线,又向书吏先生传递过两次信息:一次是关于楚军游骑活动范围和规律的汇总,暗示其背后可能存在更系统的侦察和调度;另一次则是委婉地提及天气异常对大军集结和后勤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建议是否应未雨绸缪。
反馈依旧是石沉大海。书吏先生那边没有任何回音,仿佛那个深夜的谈话从未发生过。但陈默能感觉到,营地核心区域的戒备在无形中加强了,夜间巡逻的队伍数量和频率都有所增加。这是一种无声的回应,一种仅限于极小范围内的、无力的戒备。
终于,那个决定性的消息传来了,以一种极其讽刺的方式。
汉军先头部队,几乎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彭城。
捷报传来时,整个营地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士兵们扔掉了手中的武器,相互拥抱,把帽子抛向天空!酒坛被从辎重营里搬出来,不管有没有命令,人们用头盔、用碗、甚至用手捧着浑浊的酒液,疯狂地灌入喉咙。军官们也失去了平日的威严,加入这场突如其来的狂欢,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激动和贪婪。
“赢了!我们赢了!”
“彭城是我们的了!”
“喝酒!吃肉!进城抢钱抢女人!”
李狗蛋兴奋得满脸通红,拉着陈默就要往人堆里挤:“默哥!听见没!彭城!咱们打下来了!以后咱们也是功臣了!”
陈默却像一尊石雕,僵在原地。他看着周围一张张因狂喜而扭曲的脸,听着那震天的喧嚣,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兵不血刃?项羽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就这么轻易放弃了?这根本不是胜利,这是诱饵!是请君入瓮的毒宴!
他猛地挣脱李狗蛋,发疯似的朝着记室帐篷区跑去。他必须最后试一次!哪怕是被当成疯子,他也要发出警告!
然而,还没跑到地方,他就被黑夫拦住了。黑夫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罕见的凝重和……阻止之意。
“先生不在。”黑夫言简意赅,“冯将军召集所有文吏武将,正在大帐议事,庆功。”
庆功……在这个时候庆功……
陈默最后的力气仿佛被抽空了。他踉跄了一下,靠在旁边一根拴马桩上,大口喘着气。远处中军大帐方向,隐约传来更加响亮的喧哗和丝竹之声,与外围营地的混乱狂欢交织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末日降临前的癫狂乐章。
【历史事件节点(彭城)临近,提示:风暴起于青萍之末。】系统的提示音冰冷地响起,带着一种俯瞰众生的漠然。
陈默抬起头,望向东南方向。那里的天空,乌云最为浓重,隐隐有雷光翻滚。风,不知何时开始刮起,卷起地上的尘土和垃圾,吹得营旗猎猎作响,也吹散了空气中那令人窒息的闷热。
但这风,带来的不是凉爽,而是更深的寒意。
山雨,终于要来了。
而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发出过微弱警告的小卒,此刻能做的,只剩下眼睁睁看着那滔天巨浪,将自己和身边这一切,彻底吞噬。
一种极致的无力感,混合着对命运的嘲讽,让他几乎想要放声大笑。
狂欢吧,尽情地狂欢吧。
这将是你们……最后的晚餐了。
预兆,如同水面下暗涌的波纹,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
先是斥候营的任务性质发生了微妙转变。外出侦察的频率更高,范围更广,但目标不再仅仅是地形勘察,更多的是搜索和驱逐可能存在的楚军游骑。老王头带回来的指令也越来越含糊,有时甚至是“遇敌即避,勿要缠斗,以保全自身、传递消息为要”。这种强调保存实力的策略,与全军上下弥漫的“旦夕可下彭城”的乐观氛围格格不入。
陈默所在的小队几次与楚军的零星斥候遭遇,双方都极为克制,往往是互相发现后,对峙片刻便各自退去,仿佛默契地维持着一种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但陈默从那些楚军斥候的眼神和动作中,看到了一种猎豹般的耐心和隐藏极好的杀气。他们不是在溃退,而是在织网。
营地里的传闻也开始出现不和谐音。有从更东面撤回来的运粮队士兵私下抱怨,说路上不太平,有小股骑兵骚扰,速度极快,一击即走,像是恼人的马蜂。还有传言说,彭城方向虽然投降在即,但城内的守军似乎并未完全放弃抵抗,偶尔还有冷箭射出。这些消息很快就被更大的“好消息”淹没——比如哪位将军又接受了多少贿赂,承诺破城后如何分赃。
气候也变得诡异。天气闷热异常,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厚重的乌云低低地压在天际,却迟迟不肯落下雨来。战马烦躁地刨着蹄子,士兵们也变得心浮气躁,营地里因口角引发的斗殴事件明显增多。
陈默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抱着火药桶坐在火山口上的人,周围的喧闹和炽热都预示着毁灭的临近。他利用黑夫那条线,又向书吏先生传递过两次信息:一次是关于楚军游骑活动范围和规律的汇总,暗示其背后可能存在更系统的侦察和调度;另一次则是委婉地提及天气异常对大军集结和后勤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建议是否应未雨绸缪。
反馈依旧是石沉大海。书吏先生那边没有任何回音,仿佛那个深夜的谈话从未发生过。但陈默能感觉到,营地核心区域的戒备在无形中加强了,夜间巡逻的队伍数量和频率都有所增加。这是一种无声的回应,一种仅限于极小范围内的、无力的戒备。
终于,那个决定性的消息传来了,以一种极其讽刺的方式。
汉军先头部队,几乎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彭城。
捷报传来时,整个营地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士兵们扔掉了手中的武器,相互拥抱,把帽子抛向天空!酒坛被从辎重营里搬出来,不管有没有命令,人们用头盔、用碗、甚至用手捧着浑浊的酒液,疯狂地灌入喉咙。军官们也失去了平日的威严,加入这场突如其来的狂欢,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激动和贪婪。
“赢了!我们赢了!”
“彭城是我们的了!”
“喝酒!吃肉!进城抢钱抢女人!”
李狗蛋兴奋得满脸通红,拉着陈默就要往人堆里挤:“默哥!听见没!彭城!咱们打下来了!以后咱们也是功臣了!”
陈默却像一尊石雕,僵在原地。他看着周围一张张因狂喜而扭曲的脸,听着那震天的喧嚣,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兵不血刃?项羽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就这么轻易放弃了?这根本不是胜利,这是诱饵!是请君入瓮的毒宴!
他猛地挣脱李狗蛋,发疯似的朝着记室帐篷区跑去。他必须最后试一次!哪怕是被当成疯子,他也要发出警告!
然而,还没跑到地方,他就被黑夫拦住了。黑夫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罕见的凝重和……阻止之意。
“先生不在。”黑夫言简意赅,“冯将军召集所有文吏武将,正在大帐议事,庆功。”
庆功……在这个时候庆功……
陈默最后的力气仿佛被抽空了。他踉跄了一下,靠在旁边一根拴马桩上,大口喘着气。远处中军大帐方向,隐约传来更加响亮的喧哗和丝竹之声,与外围营地的混乱狂欢交织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末日降临前的癫狂乐章。
【历史事件节点(彭城)临近,提示:风暴起于青萍之末。】系统的提示音冰冷地响起,带着一种俯瞰众生的漠然。
陈默抬起头,望向东南方向。那里的天空,乌云最为浓重,隐隐有雷光翻滚。风,不知何时开始刮起,卷起地上的尘土和垃圾,吹得营旗猎猎作响,也吹散了空气中那令人窒息的闷热。
但这风,带来的不是凉爽,而是更深的寒意。
山雨,终于要来了。
而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发出过微弱警告的小卒,此刻能做的,只剩下眼睁睁看着那滔天巨浪,将自己和身边这一切,彻底吞噬。
一种极致的无力感,混合着对命运的嘲讽,让他几乎想要放声大笑。
狂欢吧,尽情地狂欢吧。
这将是你们……最后的晚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