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涟漪·历史的微调-《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

  项默的意识如同被投入湍急河流的落叶,在系统的传送中翻滚、旋转,最终被抛向名为“垓下”的终末舞台。然而,就在他这枚“落叶”彻底沉入新的轮回之前,在那片属于结算与过渡的混沌间隙,几幕与他相关的、细微却真实的涟漪,正在刚刚离开的时空里悄然荡开。

  军司马——那位“恰逢其会”救援了项默,又被项羽以“救援迟缓”为由罚俸三月的军官——正垂首站在钟离昧面前,脸上带着几分委屈和更多的不解。

  “将军,”他低声道,“末将实在不明,项默罪证确凿,大王为何……”

  钟离昧端坐案后,擦拭着手中的剑,动作沉稳,头也没抬,打断了部下的话:“不明?”他声音平淡,“项默认罪之爽快,自剖之深刻,你可曾见过第二人?”

  军司马一愣,回想昨日帐中那番景象,依旧觉得荒诞:“确是……闻所未闻。简直像是……”

  “像是早已排练纯熟,只等登场。”钟离昧放下拭剑的软布,指尖轻弹剑身,发出一声清越的嗡鸣,“他抢了大王所有的话,堵死了所有转圜的余地。大王那一句‘准奏’,与其说是判决,不如说是……被他架上去,不得不给的回应。”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大王不喜失控之感。项默让他体验到了。我这罚俸,不是罚救援迟缓,是罚……没能看住这条不按常理出牌的疯狗,让他惊了驾。”

  军司马恍然,背后渗出一层细汗:“原来如此……那项默,竟是如此……”

  “是个聪明人,可惜,聪明没用在正道上,或者说,用在了求死这条最偏的道上。”钟离昧语气依旧没什么波澜,“此事已了,不必再提。倒是因他这一闹,大王提前半日召集军议,龙且将军麾下那支前往颖水方向巡弋的偏师,比原定早了半日出发……”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听说,他们昨夜在颖水东岸,意外撞上了一支试图迂回的汉军斥候主力,打了一场遭遇战,双方都折了些人手……倒是搅乱了汉军那边的一些布置。”

  这,便是项默的“背锅艺术”所引发的,第一道微小的历史偏差。

  项羽一夜未眠。

  项默那张混合着绝望、悔恨、却又带着某种诡异“觉悟”的脸,以及那番抢白式的自我审判,如同鬼魅般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他烦躁地推开亲兵送来的早膳,走到帐外,看着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

  他杀人无数,处置过的败军之将、无能下属更是数不胜数。恐惧的、狡辩的、沉默的、瘫软的……他都见过。唯独没见过项默这样的。

  那不是认罪,那是一场……表演。一场精心设计,只为求死的表演。

  为什么?

  项羽的重瞳之中充满了困惑与一丝被忤逆的余怒。他并不在乎项默一个人的生死,他在意的是那种失控感。那个人,用最“忠诚”、最“顺从”的姿态,完成了一次对他权威的、无声的挑衅。他甚至能感觉到,项默在最后那句“谢王上恩典”里,藏着某种……嘲弄?

  “心存侥幸……未以死志……”项羽低声重复着项默的话,眉头紧锁。这话听起来像是深刻的自我批判,但不知为何,项羽却品出了一丝别的味道——仿佛是在讽刺他项羽的战略?讽刺楚军如今四面漏风、捉襟见肘的窘境,使得任何局部坚守都近乎徒劳?

  难道……他看出了什么?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随即被项羽否决。一个区区都尉,能有这般见识?定然是巧合,是那家伙临死前的胡言乱语!

  可那别扭的感觉,却挥之不去。

  恰在此时,龙且前来汇报昨夜颖水遭遇战的情况。

  “……虽是小胜,击退汉军斥候百余,然我部亦折损三十余人,且暴露了行踪,恐打草惊蛇,于后续大军调度……”龙且语气沉稳,但透着担忧。

  项羽听着,心中那股无名火又升腾起来。若不是项默那厮昨日在帐中搅风搅雨,让他心烦意乱,提前召开了军议,这支偏师或许就能按原计划,在更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更关键的位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一场无谓的遭遇战,还折了人手!

  这笔账,莫名其妙地,又算了一部分到那个已经掉了脑袋的项默头上。

  “知道了。”项羽不耐烦地挥挥手,“令其部撤回休整,加强其他方向巡哨!”

  他看着龙且离去的身影,又想起项默,胸口更觉憋闷。他转身回帐,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帅案,仿佛又看到那个伏地请死的背影。

  “疯子……”他低声咒骂了一句,不知是在骂项默,还是在骂这愈发扑朔迷离、让他有力无处使的战局。

  黑豚靠坐在一个草堆旁,肩膀上换过了干净的布条,但脸色依旧苍白。他呆呆地看着地面,手里无意识地捏着一块干硬的饼。

  项默被处决的消息,天没亮就传开了。没有激起太多波澜,在这朝不保夕的军营里,一个都尉的死,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涟漪迅速消散。

  但黑豚心里却像是堵了一块巨石。

  他想起项默最后对他说的,“好好活着”。想起项默在那片死亡甬道上,带着他们做那些可笑的“造假”工事,试图挣扎求生的样子。想起他被架走时,那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释然的眼神。

  “屯长……你到底……”黑豚喃喃自语。

  他不明白,为什么屯长认罪认得那么“积极”,为什么好像……盼着那一刀落下?

  旁边一个同样带伤的老兵,看着黑豚失魂落魄的样子,叹了口气,凑过来低声道:“黑豚兄弟,别想了。项都尉他……是条汉子,可惜了。这世道,有时候,死得痛快,比活着受罪强。”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听说,钟离将军那边,因为项都尉这事,还有个军司马吃了挂落……这里面的水,深着呢。项都尉那么‘懂事’,把锅全背了,说不定……也是种解脱。”

  黑豚猛地抬起头,看向老兵。他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又似乎更加迷茫了。他只知道,那个曾经带着他们挣扎、偶尔会说出些奇怪话语、最后却以那种诡异方式死去的屯长,和他见过的所有军官,都不一样。

  就在项默的意识即将完全没入“楚歌”这个新身份的前一瞬,那片光幕上,关于历史偏差的数据悄然更新了一行小字:

  【历史偏差微调确认:颖水遭遇战。楚军损失:32人(原历史:无此战斗)。汉军斥候损失:约45人(原历史:无损)。导致后果:汉军左翼侦察网络出现短暂混乱,韩信微调了部分包围圈兵力配置(变动<0.1%)。连锁反应评估中……】

  这微不足道的变动,源于项默那场过于丝滑的背锅表演,导致项羽提前半日召开的军议。它未能改变大局,却如同蝴蝶振翅,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一抹几乎无法察觉的、名为“项默”的痕迹。

  然后,所有光幕消散。

  项默的意识,彻底沉入了垓下的寒风与绝望之中。

  新的轮回,开始了。

  他不再是被迫背锅的都尉,而是十万濒死楚卒中,一个名为“楚歌”的普通一员。

  等待他的,是四面楚歌,是霸王别姬,是乌江绝唱。

  而在他身后,那个名为项默的都尉,和他那场荒诞的“背锅之死”,就如同投入历史长河的一颗小石子,在激起几圈无人关注的涟漪后,迅速被更大的浪涛吞没,仿佛从未存在过。

  只有系统冰冷的记录,和某些人心中那一点点怪异而模糊的印象,证明着他曾经来过,挣扎过,并且,用一种极其另类的方式,“配合”着历史,走向了既定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