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巡营所带来的那点微弱的情绪波澜,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涟漪散尽后,只剩下更刺骨的寒冷与更沉重的死寂。陈默(楚歌)蜷缩在角落里,感觉自己的体温正在一点点被身下的大地抽走,思绪却因为“质检员”的新身份而异常活跃——尤其是在目睹了男主角的登场后,他对那位只存在于歌词和传说中女主角的好奇心,被勾到了顶点。
虞姬。
这个名字,在後世承载了太多的香艳、悲情与浪漫想象。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关于她的记载寥寥无几,宛如雪泥鸿爪,只留下“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以及那最关键的一句“美人和之”。她究竟是谁?为何而死(如果确实死了的话)?是在四面楚歌时毅然自刎,还是如同某些野史猜测,早有安排?
“重要配角信息核验任务触发。” 陈默(楚歌)在内心给自己派发了新活儿,“目标:确认‘虞姬’在本时间节点的存在状态、位置信息及基础情况。”
他知道这很难。一个最底层的小卒,去打听霸王身边最亲近的女眷?这行为本身就透着作死的气息。但反正横竖都是死,死于“打听老板娘八卦”听起来至少比“冻饿而死”或者“被流矢射死”要有创意一点,说不定还能在系统的死亡记录里混个“成就”。
他首先将目标锁定在离他最近的那个年轻士兵身上。这孩子年纪小,心思相对单纯,或许能套出点话。他挪动了一下冻僵的身体,靠过去一点点,用尽量不引起反感的、气若游丝的声音搭讪:
“兄弟……缓过点劲儿没?”
年轻士兵茫然地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依旧空洞,只是下意识地裹紧了破麻布,微微点了点头。
陈默(楚歌)趁热打铁,压低声音,用一种带着点男人间“你懂的”那种暧昧又谨慎的语气问道:“那个……兄弟,听说大王身边,有位能歌善舞、容貌倾城的虞美人?不知……今夜是否也在营中?”
他问完,紧紧盯着对方的反应。
年轻士兵的脸上先是掠过一丝极度的茫然,仿佛“虞美人”这三个字是某种来自天外的词汇。随即,那茫然迅速被一种本能的、深切的恐惧所取代。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唇哆嗦着,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禁忌话题。他猛地低下头,把脸重新埋进膝盖,整个人缩成一团,剧烈地颤抖起来,比刚才因为寒冷而颤抖的幅度更大。
没有回答,只有无声的、恐惧的抗拒。
“样本A(新兵)反应分析:极度恐惧,回避态度。推测原因:1. 级别太低,完全接触不到相关信息;2. ‘虞姬’相关话题在军中属于高度禁忌,提及可能引来杀身之祸。结论:从此样本获取有效信息概率为零,且存在触发负面状态风险。”
出师不利。陈默(楚歌)并不气馁,将目光转向了旁边那位看起来经验更丰富、之前曾分食物给年轻士兵的老兵。这位老兵面容沧桑,眼神虽然同样黯淡,但深处似乎还保留着一丝历经世事的浑浊理智。
他调整策略,换了一种更“忧国忧民”的话术,凑近老兵,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担忧:“老哥,看这情形……突围怕是难免了。不知大王的家眷……比如那位虞姑娘,届时会如何安置?我等厮杀汉,到时候是不是也得拼死护卫贵人周全?”
他试图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关心大局、思虑周全的“好士兵”。
老兵闻言,浑浊的眼睛转动了一下,落在陈默(楚歌)脸上。那目光像一把冰冷的锉刀,带着审视和极深的疲惫。他沉默了几秒钟,干裂的嘴唇微微开合,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风箱:
“后营之事,非我等所能妄议。”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东西,或许是警告,或许是一丝怜悯,“管好自己,莫问,莫听,莫言。方能……多喘几口气。”
说完,他也不再理会陈默(楚歌),重新闭上眼睛,如同入定的枯僧,将外界的一切隔绝。
“样本B(老兵)反应分析:明确警告,回避核心问题。言语中暗示:1. 虞姬确与‘后营’(核心区域)有关;2. 相关信息属于敏感范畴,底层士卒打听会引来危险;3. ‘多喘几口气’是唯一且最实际的建议。结论:此样本具备一定信息量,但防御机制极强,拒绝深入交流。‘虞姬’话题的敏感度再次确认。”
连续两次碰壁,而且碰得灰头土脸,陈默(楚歌)非但没有沮丧,内心的考据之火反而烧得更旺了。
“田野调查初步结论: 目标人物‘虞姬’相关信息,在楚军底层士兵中属于‘不可言说’之禁忌。群演(士兵)对此话题表现出高度一致的恐惧与回避反应,系统性地拒绝提供信息。此现象本身,即为一个重要数据——它强烈暗示,围绕‘虞姬’的状态或去向,存在着某种超出常规的、需要严格封锁的消息。”
他靠在冰冷的墙上,大脑飞速运转。老兵那句“后营之事”和“莫问莫听莫言”,反复在他脑海里回响。这不像是对待一位普通宠妾的态度,更像是对待一个……秘密。一个可能关系到军心,或者关系到项羽某个重大决策的秘密。
“难道……虞姬真的已经不在营中了?” 他暗自揣测,“‘早几日便……’被送走了?或者……死了?所以成了不能提的禁忌?不对啊,如果死了,按项羽的性格,不至于封锁消息吧?还是说,她的存在本身,就牵扯到更复杂的东西?”
他发现,自己越是深入去想,谜团就越多。史书上那轻描淡写的“美人和之”四个字,背后可能隐藏着远比浪漫悲情更复杂、更残酷的真相。
“信息壁垒强度: 高。常规搭讪手段无效。需要更迂回、更谨慎,或者……更作死的方法。” 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感受着那点微不足道的湿润带来的刺痛,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飘向营地核心区域那杆帅旗的方向。
那里,是信息的中心,也是风险的漩涡。
“看来,这‘质检员’的活儿,不光要挑刺,还得兼职当一回战地狗仔队……” 他内心苦笑,但一种混合着冒险精神和考据癖的兴奋感,却奇异地支撑着他几乎冻僵的神经。
打听虞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像是在触摸这段历史中一个被刻意模糊的、柔软的腹部。他隐隐觉得,搞清楚虞姬的真相,或许能对项羽最终的选择,对这垓下之围的结局,有一个更立体的理解。
当然,前提是,他能在冻死、饿死或者因“打听军事机密”而被处死之前,找到那个知道点什么、又愿意(或不小心)说点什么的人。
夜幕,如同巨大的黑色幔帐,正缓缓合拢。寒风卷着地面的冻土颗粒,打在脸上,生疼。
陈默(楚歌)将身体缩得更紧,内心更新了任务日志:
“任务【寻找虞姬】状态: 进行中。当前进度:1%。已确认信息:话题高度敏感。下一步行动计划:寻找新的信息源,尝试更隐蔽的切入角度。风险评估:极高。但……值得一试。”
【系统记录:宿主‘楚歌’启动隐藏支线任务【虞姬之谜】。当前接触样本反应:高度回避。信息敏感度评级:极高。提示:宿主行为已轻微触动历史信息屏蔽机制,请谨慎评估后续行动风险。历史真实性探索度 0.5%。】
虞姬。
这个名字,在後世承载了太多的香艳、悲情与浪漫想象。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关于她的记载寥寥无几,宛如雪泥鸿爪,只留下“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以及那最关键的一句“美人和之”。她究竟是谁?为何而死(如果确实死了的话)?是在四面楚歌时毅然自刎,还是如同某些野史猜测,早有安排?
“重要配角信息核验任务触发。” 陈默(楚歌)在内心给自己派发了新活儿,“目标:确认‘虞姬’在本时间节点的存在状态、位置信息及基础情况。”
他知道这很难。一个最底层的小卒,去打听霸王身边最亲近的女眷?这行为本身就透着作死的气息。但反正横竖都是死,死于“打听老板娘八卦”听起来至少比“冻饿而死”或者“被流矢射死”要有创意一点,说不定还能在系统的死亡记录里混个“成就”。
他首先将目标锁定在离他最近的那个年轻士兵身上。这孩子年纪小,心思相对单纯,或许能套出点话。他挪动了一下冻僵的身体,靠过去一点点,用尽量不引起反感的、气若游丝的声音搭讪:
“兄弟……缓过点劲儿没?”
年轻士兵茫然地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依旧空洞,只是下意识地裹紧了破麻布,微微点了点头。
陈默(楚歌)趁热打铁,压低声音,用一种带着点男人间“你懂的”那种暧昧又谨慎的语气问道:“那个……兄弟,听说大王身边,有位能歌善舞、容貌倾城的虞美人?不知……今夜是否也在营中?”
他问完,紧紧盯着对方的反应。
年轻士兵的脸上先是掠过一丝极度的茫然,仿佛“虞美人”这三个字是某种来自天外的词汇。随即,那茫然迅速被一种本能的、深切的恐惧所取代。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唇哆嗦着,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禁忌话题。他猛地低下头,把脸重新埋进膝盖,整个人缩成一团,剧烈地颤抖起来,比刚才因为寒冷而颤抖的幅度更大。
没有回答,只有无声的、恐惧的抗拒。
“样本A(新兵)反应分析:极度恐惧,回避态度。推测原因:1. 级别太低,完全接触不到相关信息;2. ‘虞姬’相关话题在军中属于高度禁忌,提及可能引来杀身之祸。结论:从此样本获取有效信息概率为零,且存在触发负面状态风险。”
出师不利。陈默(楚歌)并不气馁,将目光转向了旁边那位看起来经验更丰富、之前曾分食物给年轻士兵的老兵。这位老兵面容沧桑,眼神虽然同样黯淡,但深处似乎还保留着一丝历经世事的浑浊理智。
他调整策略,换了一种更“忧国忧民”的话术,凑近老兵,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担忧:“老哥,看这情形……突围怕是难免了。不知大王的家眷……比如那位虞姑娘,届时会如何安置?我等厮杀汉,到时候是不是也得拼死护卫贵人周全?”
他试图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关心大局、思虑周全的“好士兵”。
老兵闻言,浑浊的眼睛转动了一下,落在陈默(楚歌)脸上。那目光像一把冰冷的锉刀,带着审视和极深的疲惫。他沉默了几秒钟,干裂的嘴唇微微开合,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风箱:
“后营之事,非我等所能妄议。”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东西,或许是警告,或许是一丝怜悯,“管好自己,莫问,莫听,莫言。方能……多喘几口气。”
说完,他也不再理会陈默(楚歌),重新闭上眼睛,如同入定的枯僧,将外界的一切隔绝。
“样本B(老兵)反应分析:明确警告,回避核心问题。言语中暗示:1. 虞姬确与‘后营’(核心区域)有关;2. 相关信息属于敏感范畴,底层士卒打听会引来危险;3. ‘多喘几口气’是唯一且最实际的建议。结论:此样本具备一定信息量,但防御机制极强,拒绝深入交流。‘虞姬’话题的敏感度再次确认。”
连续两次碰壁,而且碰得灰头土脸,陈默(楚歌)非但没有沮丧,内心的考据之火反而烧得更旺了。
“田野调查初步结论: 目标人物‘虞姬’相关信息,在楚军底层士兵中属于‘不可言说’之禁忌。群演(士兵)对此话题表现出高度一致的恐惧与回避反应,系统性地拒绝提供信息。此现象本身,即为一个重要数据——它强烈暗示,围绕‘虞姬’的状态或去向,存在着某种超出常规的、需要严格封锁的消息。”
他靠在冰冷的墙上,大脑飞速运转。老兵那句“后营之事”和“莫问莫听莫言”,反复在他脑海里回响。这不像是对待一位普通宠妾的态度,更像是对待一个……秘密。一个可能关系到军心,或者关系到项羽某个重大决策的秘密。
“难道……虞姬真的已经不在营中了?” 他暗自揣测,“‘早几日便……’被送走了?或者……死了?所以成了不能提的禁忌?不对啊,如果死了,按项羽的性格,不至于封锁消息吧?还是说,她的存在本身,就牵扯到更复杂的东西?”
他发现,自己越是深入去想,谜团就越多。史书上那轻描淡写的“美人和之”四个字,背后可能隐藏着远比浪漫悲情更复杂、更残酷的真相。
“信息壁垒强度: 高。常规搭讪手段无效。需要更迂回、更谨慎,或者……更作死的方法。” 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感受着那点微不足道的湿润带来的刺痛,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飘向营地核心区域那杆帅旗的方向。
那里,是信息的中心,也是风险的漩涡。
“看来,这‘质检员’的活儿,不光要挑刺,还得兼职当一回战地狗仔队……” 他内心苦笑,但一种混合着冒险精神和考据癖的兴奋感,却奇异地支撑着他几乎冻僵的神经。
打听虞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像是在触摸这段历史中一个被刻意模糊的、柔软的腹部。他隐隐觉得,搞清楚虞姬的真相,或许能对项羽最终的选择,对这垓下之围的结局,有一个更立体的理解。
当然,前提是,他能在冻死、饿死或者因“打听军事机密”而被处死之前,找到那个知道点什么、又愿意(或不小心)说点什么的人。
夜幕,如同巨大的黑色幔帐,正缓缓合拢。寒风卷着地面的冻土颗粒,打在脸上,生疼。
陈默(楚歌)将身体缩得更紧,内心更新了任务日志:
“任务【寻找虞姬】状态: 进行中。当前进度:1%。已确认信息:话题高度敏感。下一步行动计划:寻找新的信息源,尝试更隐蔽的切入角度。风险评估:极高。但……值得一试。”
【系统记录:宿主‘楚歌’启动隐藏支线任务【虞姬之谜】。当前接触样本反应:高度回避。信息敏感度评级:极高。提示:宿主行为已轻微触动历史信息屏蔽机制,请谨慎评估后续行动风险。历史真实性探索度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