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个句号时,办公室的日光灯管突然闪烁了两下。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00:17,后台数据面板上,“非遗手作”账号的粉丝数停在,距离十万粉的KPI还差13个。
“林哥,要不要刷点僵尸粉凑数?”实习生阿凯叼着半块面包凑过来,显示器蓝光把他脸上的青春痘照得格外清晰。运营部的工位还亮着三盏灯,美工小张在改明天的推图文案,商务玲玲对着Excel表格唉声叹气——那个汉服品牌的合作报价又被砍了30%。
林夏刷新了一下数据页:“僵尸粉会拉低互动率,算法会降权。”他从抽屉里翻出袋坚果,“上次那个剪纸艺人的视频,评论区有13个真人在问教程,把这些用户盘活比刷粉有用。”
阿凯的鼠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可总监明天就要看报表啊。”
“报表我来改。”林夏点开私信列表,置顶的是位叫“青竹”的用户,头像是片模糊的竹林。对方昨晚发了三十多条消息,全是她奶奶编织竹篮的照片,最后一条是凌晨两点发的:“能帮帮我们吗?这些篮子快烂在家里了。”
晨光爬上窗台时,林夏的黑眼圈已经泛青。他把青竹发来的照片编成九宫格,配文写得像拉家常:“浙江安吉的章奶奶编了六十年竹篮,手指关节肿得像竹节,却能让篾条听话地绕出梅花纹。”阿凯睡得口水直流,键盘上还沾着面包屑,林夏抽了张湿巾给他擦干净,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早上九点,总监踩着高跟鞋闯进办公室,香风裹挟着打印纸的油墨味。“‘非遗手作’怎么还没破十万?”她把报表拍在林夏桌上,鲜红的批注刺得人眼睛疼,“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今晚六点前必须达标,否则这个月绩效全扣。”
林夏刚想解释,手机突然震动。是青竹发来的视频,章奶奶坐在竹椅上,布满老茧的手正把篾条弯成圆环,阳光穿过竹条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奶奶说要谢谢您,”附带的文字带着错别字,“她今早四点就起来编篮子了。”
“林哥,汉服商家催稿了!”玲玲举着手机喊,屏幕上是客户发来的长语音,尖锐的女声几乎要刺破听筒,“说我们拍的短视频没突出刺绣细节,要重做!”
林夏点开视频,模特穿着明制袄裙站在网红墙前,身后的霓虹灯牌把“盘金绣”照得像块反光的塑料布。“去仓库拍,”他抓起相机,“让模特坐在缝纫机前,拍她穿针引线的特写,背景音乐用古筝版的《青花瓷》。”
仓库里堆满了待发货的汉服,樟脑丸的味道混着布料的草木香。林夏让模特把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绣绷上刚完成的缠枝纹:“盯着针尖看,想象这根线要穿过六百年的时光。”
快门声里,模特的眼神渐渐变了,不再是对着镜头的僵硬微笑,而是低头时睫毛投下的温柔阴影。林夏放大预览图,看见针尖穿过绸缎的瞬间,丝线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这才是客户要的“非遗质感”。
中午十二点,外卖还没到,林夏啃着面包刷后台数据。“非遗手作”的粉丝涨到,评论区里,青竹发的竹篮照片被顶到热评:“奶奶的篮子有股阳光味。”下面跟着12条回复,全是问购买链接的。
“有了!”林夏突然起身,椅子滚轮撞在铁柜上发出哐当声。他私信青竹:“能不能开直播?让奶奶现场编篮子,我们挂小黄车。”
对方秒回:“可我们不会弄啊!”
“我教你。”林夏扒完最后一口面包,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手机架在竹筐上,镜头对准奶奶的手,光线从左上方打过来……”他边打字边打开直播后台,设置好商品链接,把竹篮定价99元,备注“章奶奶纯手工,七天内发货”。
下午三点,直播键被按下的瞬间,林夏的心跳和后台的倒计时一起加速。章奶奶坐在镜头前,有些拘谨地攥着篾条,青竹的声音从画外传来:“奶奶,跟大家打个招呼。”
老人对着镜头笑了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然后低下头,手指开始灵活地翻飞。没有花哨的话术,没有夸张的促销,只有篾条碰撞的轻响,和偶尔响起的、青竹提醒奶奶喝水的声音。
“有人下单了!”阿凯突然喊,屏幕上的订单数从0变成1,又跳到5。弹幕开始滚动:
“奶奶的手好巧啊”
“这个竹篮能装菜吗?”
“我要一个,送给
“林哥,要不要刷点僵尸粉凑数?”实习生阿凯叼着半块面包凑过来,显示器蓝光把他脸上的青春痘照得格外清晰。运营部的工位还亮着三盏灯,美工小张在改明天的推图文案,商务玲玲对着Excel表格唉声叹气——那个汉服品牌的合作报价又被砍了30%。
林夏刷新了一下数据页:“僵尸粉会拉低互动率,算法会降权。”他从抽屉里翻出袋坚果,“上次那个剪纸艺人的视频,评论区有13个真人在问教程,把这些用户盘活比刷粉有用。”
阿凯的鼠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可总监明天就要看报表啊。”
“报表我来改。”林夏点开私信列表,置顶的是位叫“青竹”的用户,头像是片模糊的竹林。对方昨晚发了三十多条消息,全是她奶奶编织竹篮的照片,最后一条是凌晨两点发的:“能帮帮我们吗?这些篮子快烂在家里了。”
晨光爬上窗台时,林夏的黑眼圈已经泛青。他把青竹发来的照片编成九宫格,配文写得像拉家常:“浙江安吉的章奶奶编了六十年竹篮,手指关节肿得像竹节,却能让篾条听话地绕出梅花纹。”阿凯睡得口水直流,键盘上还沾着面包屑,林夏抽了张湿巾给他擦干净,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早上九点,总监踩着高跟鞋闯进办公室,香风裹挟着打印纸的油墨味。“‘非遗手作’怎么还没破十万?”她把报表拍在林夏桌上,鲜红的批注刺得人眼睛疼,“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今晚六点前必须达标,否则这个月绩效全扣。”
林夏刚想解释,手机突然震动。是青竹发来的视频,章奶奶坐在竹椅上,布满老茧的手正把篾条弯成圆环,阳光穿过竹条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奶奶说要谢谢您,”附带的文字带着错别字,“她今早四点就起来编篮子了。”
“林哥,汉服商家催稿了!”玲玲举着手机喊,屏幕上是客户发来的长语音,尖锐的女声几乎要刺破听筒,“说我们拍的短视频没突出刺绣细节,要重做!”
林夏点开视频,模特穿着明制袄裙站在网红墙前,身后的霓虹灯牌把“盘金绣”照得像块反光的塑料布。“去仓库拍,”他抓起相机,“让模特坐在缝纫机前,拍她穿针引线的特写,背景音乐用古筝版的《青花瓷》。”
仓库里堆满了待发货的汉服,樟脑丸的味道混着布料的草木香。林夏让模特把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绣绷上刚完成的缠枝纹:“盯着针尖看,想象这根线要穿过六百年的时光。”
快门声里,模特的眼神渐渐变了,不再是对着镜头的僵硬微笑,而是低头时睫毛投下的温柔阴影。林夏放大预览图,看见针尖穿过绸缎的瞬间,丝线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这才是客户要的“非遗质感”。
中午十二点,外卖还没到,林夏啃着面包刷后台数据。“非遗手作”的粉丝涨到,评论区里,青竹发的竹篮照片被顶到热评:“奶奶的篮子有股阳光味。”下面跟着12条回复,全是问购买链接的。
“有了!”林夏突然起身,椅子滚轮撞在铁柜上发出哐当声。他私信青竹:“能不能开直播?让奶奶现场编篮子,我们挂小黄车。”
对方秒回:“可我们不会弄啊!”
“我教你。”林夏扒完最后一口面包,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手机架在竹筐上,镜头对准奶奶的手,光线从左上方打过来……”他边打字边打开直播后台,设置好商品链接,把竹篮定价99元,备注“章奶奶纯手工,七天内发货”。
下午三点,直播键被按下的瞬间,林夏的心跳和后台的倒计时一起加速。章奶奶坐在镜头前,有些拘谨地攥着篾条,青竹的声音从画外传来:“奶奶,跟大家打个招呼。”
老人对着镜头笑了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然后低下头,手指开始灵活地翻飞。没有花哨的话术,没有夸张的促销,只有篾条碰撞的轻响,和偶尔响起的、青竹提醒奶奶喝水的声音。
“有人下单了!”阿凯突然喊,屏幕上的订单数从0变成1,又跳到5。弹幕开始滚动:
“奶奶的手好巧啊”
“这个竹篮能装菜吗?”
“我要一个,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