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警察——警徽下的昼夜-《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林夏的皮鞋踩过积水洼时,凌晨三点的雨正下得急。辖区老巷的青石板路滑得像抹了油,他握着对讲机的掌心沁出冷汗,耳麦里传来同事小王带着喘息的汇报:“林哥,西头废弃仓库有动静,像是有人在拆空调外机。”

  巷口的路灯忽明忽灭,把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藏蓝色警服的袖口已经湿透,贴在胳膊上凉得刺骨,腰间的手铐随着脚步撞击枪套,发出沉闷的金属声。这是他调到基层派出所的第三个月,巡逻路线烂熟于心——从菜市场后门的流浪猫窝,到拆迁区摇摇欲坠的危楼,每个角落都藏着不同的故事。

  “别惊动他们,我绕到后门。”林夏压低声音,拐进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窄巷。墙缝里钻出的野草扫过裤腿,带着股霉味的湿气钻进领口。上个月在这里抓过个偷电线的惯犯,老头被按在地上时还哭喊着“孙子等着交学费”,最后搜出的赃款只有皱巴巴的三张十块。

  仓库的铁门虚掩着,露出道昏黄的光。林夏贴着墙根挪动,听见里面传来扳手拧螺丝的哐当声,夹杂着两个男人的笑骂。他突然想起入职培训时,师傅说的“抓现行要留三分余地”——别把人逼到绝路,除非对方先亮刀子。

  “警察!别动!”他猛地推开门,强光手电的光柱扫过两人的脸。穿夹克的男人手一抖,扳手“当啷”掉在地上,另个年轻的慌得往货架后钻,裤脚勾住铁架,摔了个四脚朝天。

  仓库角落堆着七八台拆得七零八落的空调,铜管被齐根锯断,断口还在滴着油污。林夏踢开地上的扳手,注意到年轻男人的手腕上有道新鲜的烫伤,和上周报案的电器行老板描述的特征对上了。

  “知道这是哪儿的货吗?”林夏的手电照在台空调的外壳上,贴着“诚信电器”的红色标签。

  夹克男突然跪下来,膝盖砸在水泥地上邦邦响:“警官,我们就是一时糊涂!这不是快过年了吗,想挣点零花钱……”

  年轻的在旁边哭起来,声音像只受惊的猫:“我妈住院了,等着钱做手术……”

  林夏的目光落在年轻男人磨破的鞋跟上。这双回力鞋的鞋头开了胶,用细铁丝勉强捆着,和他去年在警校穿的那双一模一样。他弯腰捡起扳手,金属柄上还留着对方的体温:“跟我回所里做笔录,要是能联系失主协商赔偿,或许能从轻处理。”

  押着两人往警车走时,雨突然大了。年轻男人的头发湿透了,贴在脸上露出块明显的疤痕,从眉骨延伸到颧骨——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刮过。林夏的心莫名一紧,想起自己左眉骨的疤,是三年前救个落水小孩时,被河底的石头划的。

  五点十七分,派出所的值班室飘着泡面味。林夏对着电脑录入笔录,键盘上的“J”键有点失灵,是上周抓醉汉时被踹坏的。小王端着杯热豆浆进来,塑料杯壁上凝着水珠:“林哥,刚接到报案,幸福小区有人跳楼,已经送去医院了。”

  “什么情况?”林夏的指尖顿在“盗窃金额”那栏。

  “听说是个老太太,独居,早上被发现趴在楼下的花池里。”小王的声音低下去,“儿子在外地打工,昨天还视频说要回来过年。”

  林夏想起幸福小区三单元的张老太。上个月入户走访时,老太太非要塞给他袋自己炒的南瓜子,说“警察同志辛苦”。她家的窗台上总摆着盆月季,虽然叶子黄了大半,却总开着朵颤巍巍的红花。

  “我去看看。”他抓起外套,豆浆还没喝就凉透了。

  小区楼下围着圈人,花池里的月季被压折了好几株,泥土上留着摊暗红的血迹。物业经理搓着手,脸色比纸还白:“警官,我们凌晨巡逻时还看见老太太屋里亮着灯,怎么就……”

  林夏走上三楼,老太太的家门没锁。客厅的桌上摆着盘没吃完的饺子,皮都坨在了一起,旁边放着部老旧的按键手机,屏幕还亮着,停留在和儿子的聊天界面:“妈,票买好了,腊月二十八到家。”

  阳台的窗户开着,冷风卷着雨点灌进来,吹动晾衣绳上的几件旧毛衣。林夏的目光落在窗台的药盒上,“降压药”三个字被摩挲得发白,瓶盖没拧紧,药片撒出来两粒,滚到了花盆底下——那盆月季的土里,埋着个小小的布偶,是用老太太的旧围巾缝的,脸上用黑线绣着歪歪扭扭的笑。

  他突然想起老太太说过,儿子小时候总抱着这个布偶睡觉,后来去外地读大学,把布偶落在了家里。“等他回来,我就把这布偶给他洗干净,还跟小时候一样软和。”老太太说这话时,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

  九点零三分,所里的电话又响了。报案的是家超市,说抓到个偷奶粉的女人,正撒泼耍赖不肯走。林夏赶到时,看见个穿碎花裙的女人被保安按在收银台上,怀里紧紧搂着罐奶粉,指甲缝里还沾着草屑。

  “放开我!这是给我娃喝的!”女人的嗓子喊得嘶哑,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露出颗明显的龅牙——和上周在菜市场偷鸡蛋的女人长得一模一样。

  “李娟,又是你。”林夏的声音沉下来。这是她本月第三次被抓,前两次偷的是尿不湿和辅食,每次都哭着说“孩子爹跑了,实在没办法”。

  女人的哭声突然停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林夏的肩章:“警官,我知道错了……你能不能别拘留我?我女儿还在幼儿园等着我接……”

  超市经理在旁边跳脚:“她都偷第三次了!必须严惩!不然我们生意没法做了!”

  林夏看着那罐奶粉,是最便宜的国产牌子,罐底的生产日期还有三天就过期了。他掏出钱包,抽出张五十块钱递给经理:“这罐我买了,下次她再来,你直接给我打电话。”

  女人愣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警官……我……”

  “跟我来。”林夏把奶粉塞进她怀里,“去所里做个登记,然后去接孩子。下午我陪你去社区服务中心,看看能不能申请低保。”

  女人跟在他身后,脚步踉跄。经过菜市场时,卖菜的王婶探出头:“小林警官,这女人又偷东西了?上次偷我的鸡蛋,还说要给孩子补营养……”

  林夏没接话,只是加快了脚步。他知道这些家长里短的纠葛,就像老巷的积水,踩下去才知道有多深。

  中午十二点,林夏在食堂扒了两口饭,就被所长叫到办公室。桌上摊着份协查通报,照片上的男人一脸横肉,左额有块月牙形的疤——是个在逃的抢劫犯,上周在邻市抢了金店,打伤了两个店员。

  “这是你辖区的监控截图。”所长指着通报角落的小图,“有人看见他在幸福小区附近出现过,你下午重点排查下。”

  林夏的指尖划过照片上的疤痕。这道疤的形状很特别,像被什么利器刻意刻出来的。他突然想起早上抓的那个年轻小偷,手腕上的烫伤旁边,也有块类似形状的印记,只是被头发挡住了没看清。

  “我这就去查。”他抓起通报往外走,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预感。

  下午两点十七分,林夏在社区医院的输液室找到了那个年轻小偷。男孩坐在角落的长椅上,正给个中年女人削苹果,动作生涩得像只笨拙的熊。女人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手背上扎着输液针,旁边的病历本上写着“尿毒症”。

  “你妈?”林夏在他身边坐下,闻到股淡淡的消毒水味。

  男孩的手一抖,苹果刀在指腹上划了道血痕:“嗯……警官,我真的知道错了,等我妈好点,我就去打工还钱。”

  林夏看着他手腕上的烫伤,果然在旁边发现块月牙形的疤,颜色比周围的皮肤深些:“这疤怎么来的?”

  男孩的脸色瞬间白了:“是……是小时候玩火烫的。”

  “是吗?”林夏掏出协查通报,“那你认识这个人吗?”

  男孩的眼睛死死盯着照片,苹果“啪嗒”掉在地上。他突然站起来,椅子被撞得往后滑了半米:“我不认识!你们抓错人了!”

  “上周三晚上八点,你在哪儿?”林夏的声音很稳,“诚信电器行的老板说,那天看见个和你身形差不多的人在店门口徘徊。”

  男孩的肩膀垮了下去,蹲在地上抱着头:“不是我……是我爸让我去的……他说只要拆够十台空调,就给我妈凑透析费……”

  林夏的心沉了沉。原来夹克男是他父亲,那个在逃的抢劫犯。男孩说,父亲半年前突然回家,带着身伤和一箱子来路不明的钱,说“做完这票就带你们娘俩走”。

  “他现在在哪儿?”

  男孩抬起头,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淌:“他说去火车站接个人,让我在仓库等着……警官,我爸他本性不坏,都是为了我妈……”

  林夏摸出手机,拨通了所长的电话:“所长,嫌疑人可能在火车站,我现在过去……”

  挂了电话,他从兜里掏出包饼干,是早上小王给的:“先垫垫肚子,等下跟我去所里,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们。你妈那边,我已经跟护士说了,会有人照顾。”

  男孩接过饼干,手指抖得厉害,包装袋撕了半天才扯开。林夏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突然想起自己的父亲——那个当了一辈子刑警的男人,总说“警察的孩子要比别人更懂事”,却在他十二岁那年,因为抓毒贩牺牲在边境线上。

  傍晚六点,火车站的人流像条汹涌的河。林夏穿着便衣,盯着出站口的电子屏,上面滚动着各趟列车的到站信息。小王在旁边嚼着口香糖,眼睛瞪得像铜铃:“林哥,你说他会来吗?”

  “会。”林夏的手按在腰间的枪套上,指腹摩挲着冰凉的金属。他太了解这种父亲了,就算跑遍天涯,也舍不得让孩子替自己顶罪。

  七点零三分,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出现在出站口。他戴着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但林夏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左额的月牙疤。男人东张西望了片刻,掏出手机似乎想拨号。

  “行动!”林夏低声说,和小王一左一右包抄过去。

  男人反应极快,转身就往候车厅跑。林夏追上去,风衣下摆扫过他的脸,带着股劣质烟草的味道。在检票口的栏杆处,他一把拽住对方的后领,两人一起摔倒在地。

  “别挣扎了,张建军。”林夏死死按住他的手腕,手铐“咔嗒”锁上的瞬间,听见对方喉咙里发出野兽般的低吼。

  押着男人往警车走时,经过站前广场的大屏幕。正在播放本地新闻,画面里是幸福小区的张老太,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旁边站着个哭红了眼的年轻人——是她的儿子,终于赶回来了。

  “我妈怎么样了?”张建军突然问,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在医院接受治疗,脱离危险了。”林夏看着他被押进警车,“你儿子很懂事,说等你出来,一起挣钱给你老婆治病。”

  男人的肩膀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铁窗映出他扭曲的脸,像个被戳破的气球。

  晚上十点,林夏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这是间十平米的小屋,墙上贴着张泛黄的照片——他和父亲穿着警服的合影,父亲的手搭在他的肩上,笑得一脸骄傲。桌上的泡面还没拆,是早上从食堂带回来的。

  他拿起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听筒里传来电视的声音,母亲在那头絮絮叨叨:“天冷了,记得穿秋裤。你爸的忌日快到了,我给你寄了件他以前穿的毛衣,保暖……”

  “妈,我挺好的。”林夏的声音有点发涩,“这个月值完班,我就回家看看。”

  挂了电话,他从抽屉里翻出个褪色的红本,里面夹着父亲的警号。编号是“0”,他现在的警号是“0”——当年接父亲班时,领导特意申请的连号。

  窗外的雨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在地上照出片银白。林夏看着墙上的警徽,金属的光芒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明天早上八点,他还要去所里处理张建军的案子,还要去医院看看张老太,还要陪那个偷奶粉的女人去社区服务中心。

  他想起刚入职时,师傅说的“警察这行,干的就是良心活”。抓贼要狠,待人要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些看似穷凶极恶的人背后,藏着怎样的苦衷;那些看似懦弱的眼泪里,又憋着多大的勇气。

  林夏把警号贴在胸口,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像父亲的手在轻轻按着他的心脏。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老巷的青石板路还会被雨水打湿,仓库的铁门还会虚掩着,而他会穿着这身藏蓝,继续走在辖区的每个角落,就像无数个前辈那样,把黑夜走成白昼,把崎岖走成坦途。

  手机屏幕亮了下,是小王发来的信息:“林哥,张老太醒了,说谢谢你救了她。”

  林夏笑了笑,回了个“晚安”。宿舍的灯最后一个熄灭,在漆黑的夜空下,那点微弱的光像颗不肯熄灭的星,守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也守着每个平凡日子里的,不为人知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