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行李箱滚轮在高铁站瓷砖上划出清脆的声响时,手机屏幕恰好亮起——是组长陈默发来的消息:“抵达后先联系工厂对接人王工,把《质量体系审核清单》电子版发他,明天八点准时开始现场审核,别迟到。”
她指尖在屏幕上敲出“收到”,抬头看向高铁站出口处的电子屏,“苏州”两个字泛着冷白的光。这是她成为体系审核师的第三年,行李箱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打印好的审核清单、便携式文件夹、备用的黑色水笔。这次要审核的是一家电子元件厂,主要核查ISO9001质量体系的执行情况,光是前期准备的文件,就占了笔记本电脑C盘两个G的空间。
出了高铁站,王工已经在门口等她,黑色商务车的引擎盖还带着日晒的温度。“林老师,辛苦你跑一趟,我们工厂有点偏,路上要四十分钟。”王工递过来一瓶冰水,语气带着几分拘谨。林夏接过水,放在膝盖上,打开手机里的工厂资料:这家厂去年因为产品合格率不达标被客户投诉过,这次审核能不能通过,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续签大客户的订单。
“王工,你们今年的质量目标达成率怎么样?还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我今晚想先看一下电子版。”林夏翻着资料,笔尖在手机屏幕上圈出重点。做审核师久了,她养成了“提前预判问题”的习惯,每次现场审核前,都会把工厂可能存在的漏洞在心里过一遍,避免第二天手忙脚乱。
王工愣了一下,赶紧拿出手机:“我这就让文员发你,去年那事之后,我们整改了不少,就是记录做得还不够规范,您多担待。”林夏点点头,没再多说。她知道很多工厂都存在“重整改、轻记录”的问题,这也是审核时的重点核查项。
到酒店时已经晚上七点,林夏把行李箱里的文件倒在桌面上,按照“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四个模块分类放好。电脑提示有新邮件,是工厂文员发来的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她点开附件,快速浏览——3月份有一批电容的耐压值不达标,处理记录里只写了“返工后合格”,没有返工的具体参数、责任人签字,也没有复检报告。
“果然有问题。”林夏拿出便利贴,在上面写“3月不合格品处理记录不完整,需补充返工参数及复检报告”,贴在对应的审核清单页上。她又打开质量目标达成率报表,发现“客户投诉率≤1%”的目标,前两个季度都超标了,报表下方却没有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给王工发了条消息,让他明天早上带齐这两项的补充资料。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林夏准时出现在工厂门口。王工已经在等她,手里抱着一摞文件夹,额头上渗着汗:“林老师,昨晚您说的补充资料,我们连夜整理好了,您看看行不行。”林夏接过文件夹,翻到3月不合格品记录那页,这次多了返工的温度、时间参数,还有复检的检测报告,责任人签字也补全了。她点点头:“先放这儿,我们现场核查的时候再对照。”
工厂的车间入口处,林夏换上防尘服,戴上鞋套和口罩。车间里机器轰鸣,流水线旁的员工都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每个工位上方都挂着作业指导书。她走到第一个工位,指着作业指导书问操作工:“这个焊接温度的标准是多少?你怎么确认自己调的温度符合要求?”
操作工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有点紧张,手在控制面板上指了指:“标准是230±5℃,每天开工前会用测温仪校准,记录在那个本子上。”林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工位旁的桌子上放着一本校准记录册,她翻开看了看,每天的校准时间、数值、校准人都写得很清楚,最近一次校准就在昨天。
“不错,记录很规范。”林夏在审核清单上打了个钩,又走到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是检测电容的耐压值,操作工面前放着一台检测仪器,屏幕上显示着当前检测的数值。林夏问:“这台仪器多久校准一次?校准报告在哪里?”
操作工说:“三个月校准一次,报告在设备科,王工说您要的话可以去拿。”林夏让王工去设备科取校准报告,自己则留在检测工位,看着操作工连续检测了十个电容,每个电容的检测数值都在合格范围内,检测记录也实时录入了系统。
等王工拿来校准报告,林夏对照着仪器上的编号,确认报告对应的就是这台检测仪器,校准日期也在有效期内。她在清单上又打了个钩,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至少现场操作和设备校准这两块,工厂做得还不错。
上午的现场审核结束后,林夏回到工厂的会议室,开始整理上午的审核记录。王工端来一杯热茶,小心翼翼地问:“林老师,上午看下来,没什么大问题吧?”林夏喝了口茶,说:“现场操作没问题,但还有几个地方需要确认,比如你们的供应商评估记录,还有客户投诉的处理流程。”
下午,林夏查看供应商评估记录。工厂有二十多家供应商,评估记录里详细写了每个供应商的资质、产品合格率、交付周期,但她发现有一家供应商的资质证书已经过期三个月了,评估记录里却没有标注。“王工,这家供应商的资质证书过期了,你们为什么还在跟他们合作?有没有重新评估过?”林夏指着记录问。
王工的脸色有点难看,搓了搓手:“这家供应商是我们合作了五年的老伙伴,资质证书正在续期,还没下来,我们想着先继续合作,等证书下来了再补记录。”林夏皱了皱眉:“ISO9001体系里明确要求,供应商的资质必须在有效期内,而且续期期间应该暂停合作,或者要求对方提供临时的证明文件,你们这样做不符合体系要求。”
王工赶紧说:“我们马上整改,今天就跟供应商要临时证明文件,要是他们提供不了,我们就暂停合作。”林夏点点头:“把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写下来,作为审核的整改项,我下次复查的时候要看到结果。”
接下来核查客户投诉处理流程,林夏翻出今年的客户投诉记录,有三起投诉都是因为产品包装破损导致的。她问王工:“这三起投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们采取了什么改进措施?”
王工拿出整改报告,说:“我们查了,是包装车间的封箱机压力不够,导致箱子容易破损,我们已经调整了封箱机的压力,还增加了抽检频次。”林夏又问:“调整后的压力值是多少?抽检频次增加到了多少?有没有记录?”
王工愣了一下,说:“压力值调了,但没记录具体数值,抽检频次增加到了每小时一次,记录在包装车间的抽检本上。”林夏让王工去拿抽检记录,自己则去包装车间查看封箱机的参数。封箱机的控制面板上显示压力值是0.8MPa,但没有任何调整记录。她在审核清单上写下“客户投诉整改措施未记录具体参数,需补充调整记录及验证结果”。
等王工拿来抽检记录,林夏翻看了一下,确实从上个月开始,抽检频次增加到了每小时一次,每次的抽检结果都有记录。她在清单上补充了一句“抽检记录规范,符合要求”,然后把清单递给王工:“今天的审核差不多结束了,有三个整改项,我会写在审核报告里,你们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整改,然后把整改报告发给我,我会安排复查。”
王工接过清单,松了口气:“谢谢林老师,我们一定按时完成整改,不会让您失望的。”林夏笑了笑:“不用谢,我只是按标准审核,最终目的是帮你们完善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晚上,林夏在酒店里写审核报告。她把白天发现的问题一条一条整理出来,每个问题都附上对应的标准条款,再提出整改建议。写报告的时候,她想起刚做审核师那年,第一次去一家食品厂审核,因为紧张,把审核清单上的一项重要条款漏了,回来后被组长批评了一顿。从那以后,她每次审核前都会把清单背下来,现场审核时逐条核对,再也没出过差错。
凌晨一点,审核报告终于写完了。林夏把报告发给陈默,又给王工发了条消息,提醒他明天早上确认整改项的负责人。做完这些,她才洗漱睡觉。躺在床上,她想起明天就要回公司,下一个审核任务是去广州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心里有点期待——每次去不同的城市,审核不同类型的工厂,都能学到新的东西,这也是她
她指尖在屏幕上敲出“收到”,抬头看向高铁站出口处的电子屏,“苏州”两个字泛着冷白的光。这是她成为体系审核师的第三年,行李箱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打印好的审核清单、便携式文件夹、备用的黑色水笔。这次要审核的是一家电子元件厂,主要核查ISO9001质量体系的执行情况,光是前期准备的文件,就占了笔记本电脑C盘两个G的空间。
出了高铁站,王工已经在门口等她,黑色商务车的引擎盖还带着日晒的温度。“林老师,辛苦你跑一趟,我们工厂有点偏,路上要四十分钟。”王工递过来一瓶冰水,语气带着几分拘谨。林夏接过水,放在膝盖上,打开手机里的工厂资料:这家厂去年因为产品合格率不达标被客户投诉过,这次审核能不能通过,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续签大客户的订单。
“王工,你们今年的质量目标达成率怎么样?还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我今晚想先看一下电子版。”林夏翻着资料,笔尖在手机屏幕上圈出重点。做审核师久了,她养成了“提前预判问题”的习惯,每次现场审核前,都会把工厂可能存在的漏洞在心里过一遍,避免第二天手忙脚乱。
王工愣了一下,赶紧拿出手机:“我这就让文员发你,去年那事之后,我们整改了不少,就是记录做得还不够规范,您多担待。”林夏点点头,没再多说。她知道很多工厂都存在“重整改、轻记录”的问题,这也是审核时的重点核查项。
到酒店时已经晚上七点,林夏把行李箱里的文件倒在桌面上,按照“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四个模块分类放好。电脑提示有新邮件,是工厂文员发来的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她点开附件,快速浏览——3月份有一批电容的耐压值不达标,处理记录里只写了“返工后合格”,没有返工的具体参数、责任人签字,也没有复检报告。
“果然有问题。”林夏拿出便利贴,在上面写“3月不合格品处理记录不完整,需补充返工参数及复检报告”,贴在对应的审核清单页上。她又打开质量目标达成率报表,发现“客户投诉率≤1%”的目标,前两个季度都超标了,报表下方却没有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给王工发了条消息,让他明天早上带齐这两项的补充资料。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林夏准时出现在工厂门口。王工已经在等她,手里抱着一摞文件夹,额头上渗着汗:“林老师,昨晚您说的补充资料,我们连夜整理好了,您看看行不行。”林夏接过文件夹,翻到3月不合格品记录那页,这次多了返工的温度、时间参数,还有复检的检测报告,责任人签字也补全了。她点点头:“先放这儿,我们现场核查的时候再对照。”
工厂的车间入口处,林夏换上防尘服,戴上鞋套和口罩。车间里机器轰鸣,流水线旁的员工都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每个工位上方都挂着作业指导书。她走到第一个工位,指着作业指导书问操作工:“这个焊接温度的标准是多少?你怎么确认自己调的温度符合要求?”
操作工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有点紧张,手在控制面板上指了指:“标准是230±5℃,每天开工前会用测温仪校准,记录在那个本子上。”林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工位旁的桌子上放着一本校准记录册,她翻开看了看,每天的校准时间、数值、校准人都写得很清楚,最近一次校准就在昨天。
“不错,记录很规范。”林夏在审核清单上打了个钩,又走到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是检测电容的耐压值,操作工面前放着一台检测仪器,屏幕上显示着当前检测的数值。林夏问:“这台仪器多久校准一次?校准报告在哪里?”
操作工说:“三个月校准一次,报告在设备科,王工说您要的话可以去拿。”林夏让王工去设备科取校准报告,自己则留在检测工位,看着操作工连续检测了十个电容,每个电容的检测数值都在合格范围内,检测记录也实时录入了系统。
等王工拿来校准报告,林夏对照着仪器上的编号,确认报告对应的就是这台检测仪器,校准日期也在有效期内。她在清单上又打了个钩,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至少现场操作和设备校准这两块,工厂做得还不错。
上午的现场审核结束后,林夏回到工厂的会议室,开始整理上午的审核记录。王工端来一杯热茶,小心翼翼地问:“林老师,上午看下来,没什么大问题吧?”林夏喝了口茶,说:“现场操作没问题,但还有几个地方需要确认,比如你们的供应商评估记录,还有客户投诉的处理流程。”
下午,林夏查看供应商评估记录。工厂有二十多家供应商,评估记录里详细写了每个供应商的资质、产品合格率、交付周期,但她发现有一家供应商的资质证书已经过期三个月了,评估记录里却没有标注。“王工,这家供应商的资质证书过期了,你们为什么还在跟他们合作?有没有重新评估过?”林夏指着记录问。
王工的脸色有点难看,搓了搓手:“这家供应商是我们合作了五年的老伙伴,资质证书正在续期,还没下来,我们想着先继续合作,等证书下来了再补记录。”林夏皱了皱眉:“ISO9001体系里明确要求,供应商的资质必须在有效期内,而且续期期间应该暂停合作,或者要求对方提供临时的证明文件,你们这样做不符合体系要求。”
王工赶紧说:“我们马上整改,今天就跟供应商要临时证明文件,要是他们提供不了,我们就暂停合作。”林夏点点头:“把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写下来,作为审核的整改项,我下次复查的时候要看到结果。”
接下来核查客户投诉处理流程,林夏翻出今年的客户投诉记录,有三起投诉都是因为产品包装破损导致的。她问王工:“这三起投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们采取了什么改进措施?”
王工拿出整改报告,说:“我们查了,是包装车间的封箱机压力不够,导致箱子容易破损,我们已经调整了封箱机的压力,还增加了抽检频次。”林夏又问:“调整后的压力值是多少?抽检频次增加到了多少?有没有记录?”
王工愣了一下,说:“压力值调了,但没记录具体数值,抽检频次增加到了每小时一次,记录在包装车间的抽检本上。”林夏让王工去拿抽检记录,自己则去包装车间查看封箱机的参数。封箱机的控制面板上显示压力值是0.8MPa,但没有任何调整记录。她在审核清单上写下“客户投诉整改措施未记录具体参数,需补充调整记录及验证结果”。
等王工拿来抽检记录,林夏翻看了一下,确实从上个月开始,抽检频次增加到了每小时一次,每次的抽检结果都有记录。她在清单上补充了一句“抽检记录规范,符合要求”,然后把清单递给王工:“今天的审核差不多结束了,有三个整改项,我会写在审核报告里,你们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整改,然后把整改报告发给我,我会安排复查。”
王工接过清单,松了口气:“谢谢林老师,我们一定按时完成整改,不会让您失望的。”林夏笑了笑:“不用谢,我只是按标准审核,最终目的是帮你们完善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晚上,林夏在酒店里写审核报告。她把白天发现的问题一条一条整理出来,每个问题都附上对应的标准条款,再提出整改建议。写报告的时候,她想起刚做审核师那年,第一次去一家食品厂审核,因为紧张,把审核清单上的一项重要条款漏了,回来后被组长批评了一顿。从那以后,她每次审核前都会把清单背下来,现场审核时逐条核对,再也没出过差错。
凌晨一点,审核报告终于写完了。林夏把报告发给陈默,又给王工发了条消息,提醒他明天早上确认整改项的负责人。做完这些,她才洗漱睡觉。躺在床上,她想起明天就要回公司,下一个审核任务是去广州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心里有点期待——每次去不同的城市,审核不同类型的工厂,都能学到新的东西,这也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