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组交叉分析数据时,办公室的落地窗外已泛起鱼肚白。电脑屏幕上,“某连锁咖啡品牌新品消费者调研”的仪表盘还在闪烁——蓝色折线代表“购买意愿”,在25-30岁女性群体中达到峰值;红色柱状图是“价格敏感度”,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单杯35元以上接受度低”;最下方的开放式问卷词云里,“口味偏甜”“包装普通”“缺乏记忆点”三个关键词被标成醒目的红色,像三根需要拆解的引线。
作为“锐思市场研究公司”的资深分析员,林夏的工作从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她的工位上总摆着三样特殊工具:一本贴满便签的《消费者行为学》(便签上是不同调研项目的突发感悟)、一个录音笔(记录焦点小组访谈时的语气停顿与微表情)、一沓手绘的用户画像卡片(用不同颜色标注消费者的“显性需求”与“隐性诉求”)。这次咖啡新品调研,品牌方想要的是“是否值得上市”的结论,但林夏清楚,真正有价值的答案藏在数据背后——为什么25-30岁女性愿意买?为什么超过35元就会犹豫?“口味偏甜”的吐槽里,是否藏着对“低糖健康”的期待?
“林姐,早啊!”实习生小周抱着一摞问卷走进来,眼睛瞪得溜圆,“您又通宵了?这咖啡新品的报告,品牌方催得急,说今天中午就要初步结论。”林夏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指了指屏幕上的词云:“先别管结论,你看这三个高频吐槽——‘口味偏甜’‘包装普通’‘缺乏记忆点’,有没有发现什么关联?”小周凑过来,皱着眉看了半天:“好像都是……细节问题?跟产品核心功能没关系啊。”
“错了,这些细节才是核心。”林夏拿出录音笔,点开一段焦点小组访谈录音——是位28岁的白领女性:“我平时喝美式都要加半糖,这次新品喝着像奶茶,怕胖;包装就是普通纸杯,拍照发朋友圈都没亮点,还不如隔壁家的插画杯;喝了一次,现在根本想不起来是什么味道。”录音里的语气带着犹豫,不是彻底拒绝,更像是“可惜”。林夏按下暂停键:“你听,她不是不
作为“锐思市场研究公司”的资深分析员,林夏的工作从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她的工位上总摆着三样特殊工具:一本贴满便签的《消费者行为学》(便签上是不同调研项目的突发感悟)、一个录音笔(记录焦点小组访谈时的语气停顿与微表情)、一沓手绘的用户画像卡片(用不同颜色标注消费者的“显性需求”与“隐性诉求”)。这次咖啡新品调研,品牌方想要的是“是否值得上市”的结论,但林夏清楚,真正有价值的答案藏在数据背后——为什么25-30岁女性愿意买?为什么超过35元就会犹豫?“口味偏甜”的吐槽里,是否藏着对“低糖健康”的期待?
“林姐,早啊!”实习生小周抱着一摞问卷走进来,眼睛瞪得溜圆,“您又通宵了?这咖啡新品的报告,品牌方催得急,说今天中午就要初步结论。”林夏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指了指屏幕上的词云:“先别管结论,你看这三个高频吐槽——‘口味偏甜’‘包装普通’‘缺乏记忆点’,有没有发现什么关联?”小周凑过来,皱着眉看了半天:“好像都是……细节问题?跟产品核心功能没关系啊。”
“错了,这些细节才是核心。”林夏拿出录音笔,点开一段焦点小组访谈录音——是位28岁的白领女性:“我平时喝美式都要加半糖,这次新品喝着像奶茶,怕胖;包装就是普通纸杯,拍照发朋友圈都没亮点,还不如隔壁家的插画杯;喝了一次,现在根本想不起来是什么味道。”录音里的语气带着犹豫,不是彻底拒绝,更像是“可惜”。林夏按下暂停键:“你听,她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