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安厅的审讯室虽然比市局的要新一些,但那股冰冷、严肃的氛围却别无二致。
郑西坡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经过在市局两天一夜的轮番“询问”,他显得十分憔悴,眼窝深陷,原本半白的头发仿佛在这短短几十个小时里又白了一大片,凌乱地耷拉着。他看着坐在对面的儿子郑乾,声音沙哑带着责备和后怕:
“你这孩子……你怎么敢去告赵东来?赵东来那是我们能惹得起的人吗?他是京州市的公安局长,手眼通天啊!” 老人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和担忧,他这辈子谨小慎微,实在不想招惹这样的权势人物。
郑乾虽然平时吊儿郎当,极少细心关怀父亲,但此刻看着父亲苍老疲惫的模样,心里也是一阵酸楚,血缘亲情终究是割舍不断的。
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宽慰和邀功的语气说:“爸,你别怕!我可不是乱来的。从市局一出来,我第一时间就给我干爷爷,陈老打电话了!你放心,这里已经不是市公安局了,这是省公安厅!他们不敢再乱来了!”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愤慨,“他们非说你收了蔡成功两百万贿赂,这次省厅接手,肯定能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还你清白!”
“两百万?我什么时候收过两百万?我真的没收啊!”郑西坡一听这话,先是本能地反驳,随即听到“省公安厅”和“陈老”,紧绷的神经才稍微放松了一些。
由陈岩石陈老出面,事情或许真有转机。
他深知陈老的分量,那位可是真正的老革命,离休后依然享受着正厅级待遇,更重要的是,上次在大风厂,他随口一句“小金子”,可是连当时的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都要忌惮三分。有他老人家过问,自己的处境应该会好很多。
“真没收?”郑乾还是有点不放心,他混迹社会,见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忍不住又确认道,“爸,这里没外人,你要是真收了,也没关系,你告诉我,我想办法去把这事平了,把钱要回来打点关系也行,千万别硬扛着!”
郑西坡气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瞪着儿子:“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蔡成功当时是为了大风厂股权抵押的事,让我去帮忙做工人的工作,事成之后,他是给了我一笔三十万的辛苦费!我承认,这钱我拿得不那么光彩,但除此之外,什么金条、手表、两百万!我连影子都没见过!我郑西坡一辈子没占过公家便宜,临老了还要背这种黑锅,我……我比窦娥还冤啊!”
老人越说越激动,胸口剧烈起伏着。
与此同时,在审讯室隔壁的观察室内,气氛同样凝重。
透过单向玻璃,赵东来将郑家父子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他的脸色变得异常苍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郑西坡这个看似普通甚至有些窝囊的退休老头,背后竟然站着陈岩石这尊大佛!
要是早知道这层关系,他绝对不会选择动郑西坡这根导火索,哪怕换个目标,比如去找那个更偏激、社会关系更简单的王文革,效果可能都一样,风险却小得多。现在真是骑虎难下了。
“东来局长,你这是怎么了?脸色不太好啊。”祁同伟站在一旁,将赵东来的失态尽收眼底,心中暗自冷笑,表面却故作关切地问道。
他很享受看到这个一向倚仗李达康、不太把自己放在眼里的赵东来,如今这副惊慌失措的模样。
赵东来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回过神来,激动地指着单向玻璃后的郑西坡,声音都有些变调:“胡说八道!祁厅长,他在胡说八道!他在我们市局刑侦支队可不是这么说的!我们都有审问录像,有他白纸黑字按了手印的口供!还有他儿子郑乾、那个张宝宝之前做的证言笔录!证据链是完整的!”
他试图用已有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办案的“正确性”,掩饰内心的慌乱。
“别激动,东来局长。”祁同伟伸出手,轻轻拍了拍赵东来的肩膀,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事情嘛,总会调查清楚的。省厅办案,讲究的是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既然现在当事人提出了异议,那我们就把所有证据,包括你们市局的审讯录像,都重新梳理、核查一遍。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你说对不对?”
“我激动了吗?我没有!”赵东来像是被戳中了痛处,猛地甩开祁同伟的手,双眼因为焦虑和熬夜布满了血丝,他强撑着否认,但颤抖的声线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极度不安。
他知道,一旦省厅介入深查,尤其是盯着审讯程序问题,市局之前那些不太规范的手段,很可能就会暴露出来。到时候,别说保郑西坡的案子了,恐怕他自己都要惹上一身骚。
“没有激动就好!”祁同伟将赵东来的失态尽收眼底,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随即恢复了公事公办的平静。
他不再看赵东来,而是转向一直守在门外的秘书,语气清晰地吩咐道:“去请郭厅长过来一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赵东来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郭厅长,指的是公安部派驻汉东省公安厅、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副厅长郭文建。
他地位超然,直接对部里纪检部门负责,是悬在整个汉东警队头上的一柄利剑,专司整肃警纪警风。
祁同伟在这个节骨眼上叫他来,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将此事往严重的违纪方向引,不仅要查案,更要查人,查他赵东来和市局办案人员的程序问题!
“是,厅长!”秘书心领神会,利落地敬了个礼,转身快步离去。
“祁厅长!有必要……有必要搞到这个地步吗?”赵东来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他紧紧盯着祁同伟,试图从他脸上找出哪怕一丝转圜的余地。
祁同伟转过身,双手一摊,做出一个无奈的表情,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东来啊,我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郑西坡这个案子,是省委主要领导、省政法委高书记亲自交办给我们公安厅的政治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彻查清楚,给各方面一个明确的交代。我这也是奉命行事,没有办法。”
他巧妙地将责任推到了上级身上,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那郑西坡明显就是在胡说八道!他就是想给自己脱罪,才编造出这些谎话诬陷我们!”赵东来激动地提高了音量,指向观察室的方向,仿佛这样就能增加自己话语的可信度。
“是谎话,还是确有其事,抑或是办案过程中存在其他问题,这些都需要经过严格、客观的调查之后才能下结论。”祁同伟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程序上的冷酷,“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一切,等你们市局刑侦支队的相关人员被请过来,当面对质、核查清楚之后再说。”
赵东来知道自己已经无力阻止祁同伟了。
他现在就像被扣在了这里,走又不能走,只能眼睁睁看着祁同伟调动资源,一步步将市局刑侦支队的人“请”来省厅。
他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之前对郑西坡等人的“询问”虽然手段上有些施压,但应该没有留下什么无法辩驳的铁证,希望手下人能顶住压力,口径一致。
好在,为了坐实蔡成功和郑西坡的“罪行”,他们之前也确实做了一些“准备”,比如那份签了字画了押的讯问笔录。
不一会儿,办公室的门被敲响,郭文建厅长走了进来。
他大约五十岁年纪,身材挺拔,面容严肃,穿着一丝不苟的警服,肩上的警衔与赵东来相同,但气质更为冷峻。
他先是对祁同伟点了点头:“祁厅长。”
称呼简洁,符合他的身份。然后目光才转向一旁的赵东来,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并没有主动寒暄。
他作为部里派驻的干部,需要保持一定的超然和距离,尤其在这种敏感时刻,更不宜与赵东来显得过于熟络。
“来,老郭,坐。”祁同伟热情地招呼郭文建在沙发上坐下,自己则坐在对面,赵东来只能尴尬地站在一旁。
祁同伟直奔主题,语气沉重地说:“老郭,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省厅接到实名举报,指控我们京州市局的赵东来局长,以及市局刑侦支队的部分同志,在办理大风厂相关案件过程中,对嫌疑人郑西坡等人存在刑讯逼供、栽赃陷害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你是分管纪检的,这事,你怎么看?”
他直接将“指控”的帽子扣了下来,虽然用了“举报”的说法,但指向性极其明确。
郭文建闻言,略显惊讶地看了一眼脸色铁青的赵东来,语气平淡却意味深长地说:“哦?赵局长亲自参与一线审讯?还涉及到刑讯逼供?这倒是……出乎意料。赵局长真是事必躬亲,令人佩服啊。”
这话听起来像是称赞,实则充满了质疑和讽刺。
一个市公安局长,亲自下场搞刑讯,这本身就不正常。
赵东来脸上火辣辣的,急忙辩解:“郭厅,您别听信一面之词!我绝对没有参与审讯,更不可能刑讯逼供!这完全是郑西坡为了脱罪,恶意诬告!我到现在都莫名其妙,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他要这样陷害我!”
他试图将问题归结为个人恩怨。
祁同伟不等郭文建接话,便接过话头,语气严肃地对郭文建说:“老郭,我的意见是,既然有人实名举报,并且这件事已经得到了省委和省政法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决定由我们省厅提级办理。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查清京州市局在抓捕、审讯郑西坡、郑乾、张宝宝三人的整个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违法、刑讯逼供、栽赃陷害、徇私枉法等严重违纪甚至犯罪行为!这是关系到警队纯洁性和执法公信力的大事,必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你的纪检部门要立即介入,牵头组织调查。”
祁同伟的话,等于正式给此事定了性,从普通的案件管辖争议,上升到了严肃的纪律审查层面。赵东来听着,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郑西坡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经过在市局两天一夜的轮番“询问”,他显得十分憔悴,眼窝深陷,原本半白的头发仿佛在这短短几十个小时里又白了一大片,凌乱地耷拉着。他看着坐在对面的儿子郑乾,声音沙哑带着责备和后怕:
“你这孩子……你怎么敢去告赵东来?赵东来那是我们能惹得起的人吗?他是京州市的公安局长,手眼通天啊!” 老人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和担忧,他这辈子谨小慎微,实在不想招惹这样的权势人物。
郑乾虽然平时吊儿郎当,极少细心关怀父亲,但此刻看着父亲苍老疲惫的模样,心里也是一阵酸楚,血缘亲情终究是割舍不断的。
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宽慰和邀功的语气说:“爸,你别怕!我可不是乱来的。从市局一出来,我第一时间就给我干爷爷,陈老打电话了!你放心,这里已经不是市公安局了,这是省公安厅!他们不敢再乱来了!”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愤慨,“他们非说你收了蔡成功两百万贿赂,这次省厅接手,肯定能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还你清白!”
“两百万?我什么时候收过两百万?我真的没收啊!”郑西坡一听这话,先是本能地反驳,随即听到“省公安厅”和“陈老”,紧绷的神经才稍微放松了一些。
由陈岩石陈老出面,事情或许真有转机。
他深知陈老的分量,那位可是真正的老革命,离休后依然享受着正厅级待遇,更重要的是,上次在大风厂,他随口一句“小金子”,可是连当时的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都要忌惮三分。有他老人家过问,自己的处境应该会好很多。
“真没收?”郑乾还是有点不放心,他混迹社会,见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忍不住又确认道,“爸,这里没外人,你要是真收了,也没关系,你告诉我,我想办法去把这事平了,把钱要回来打点关系也行,千万别硬扛着!”
郑西坡气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瞪着儿子:“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蔡成功当时是为了大风厂股权抵押的事,让我去帮忙做工人的工作,事成之后,他是给了我一笔三十万的辛苦费!我承认,这钱我拿得不那么光彩,但除此之外,什么金条、手表、两百万!我连影子都没见过!我郑西坡一辈子没占过公家便宜,临老了还要背这种黑锅,我……我比窦娥还冤啊!”
老人越说越激动,胸口剧烈起伏着。
与此同时,在审讯室隔壁的观察室内,气氛同样凝重。
透过单向玻璃,赵东来将郑家父子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他的脸色变得异常苍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郑西坡这个看似普通甚至有些窝囊的退休老头,背后竟然站着陈岩石这尊大佛!
要是早知道这层关系,他绝对不会选择动郑西坡这根导火索,哪怕换个目标,比如去找那个更偏激、社会关系更简单的王文革,效果可能都一样,风险却小得多。现在真是骑虎难下了。
“东来局长,你这是怎么了?脸色不太好啊。”祁同伟站在一旁,将赵东来的失态尽收眼底,心中暗自冷笑,表面却故作关切地问道。
他很享受看到这个一向倚仗李达康、不太把自己放在眼里的赵东来,如今这副惊慌失措的模样。
赵东来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回过神来,激动地指着单向玻璃后的郑西坡,声音都有些变调:“胡说八道!祁厅长,他在胡说八道!他在我们市局刑侦支队可不是这么说的!我们都有审问录像,有他白纸黑字按了手印的口供!还有他儿子郑乾、那个张宝宝之前做的证言笔录!证据链是完整的!”
他试图用已有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办案的“正确性”,掩饰内心的慌乱。
“别激动,东来局长。”祁同伟伸出手,轻轻拍了拍赵东来的肩膀,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事情嘛,总会调查清楚的。省厅办案,讲究的是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既然现在当事人提出了异议,那我们就把所有证据,包括你们市局的审讯录像,都重新梳理、核查一遍。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你说对不对?”
“我激动了吗?我没有!”赵东来像是被戳中了痛处,猛地甩开祁同伟的手,双眼因为焦虑和熬夜布满了血丝,他强撑着否认,但颤抖的声线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极度不安。
他知道,一旦省厅介入深查,尤其是盯着审讯程序问题,市局之前那些不太规范的手段,很可能就会暴露出来。到时候,别说保郑西坡的案子了,恐怕他自己都要惹上一身骚。
“没有激动就好!”祁同伟将赵东来的失态尽收眼底,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随即恢复了公事公办的平静。
他不再看赵东来,而是转向一直守在门外的秘书,语气清晰地吩咐道:“去请郭厅长过来一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赵东来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郭厅长,指的是公安部派驻汉东省公安厅、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副厅长郭文建。
他地位超然,直接对部里纪检部门负责,是悬在整个汉东警队头上的一柄利剑,专司整肃警纪警风。
祁同伟在这个节骨眼上叫他来,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将此事往严重的违纪方向引,不仅要查案,更要查人,查他赵东来和市局办案人员的程序问题!
“是,厅长!”秘书心领神会,利落地敬了个礼,转身快步离去。
“祁厅长!有必要……有必要搞到这个地步吗?”赵东来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他紧紧盯着祁同伟,试图从他脸上找出哪怕一丝转圜的余地。
祁同伟转过身,双手一摊,做出一个无奈的表情,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东来啊,我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郑西坡这个案子,是省委主要领导、省政法委高书记亲自交办给我们公安厅的政治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彻查清楚,给各方面一个明确的交代。我这也是奉命行事,没有办法。”
他巧妙地将责任推到了上级身上,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那郑西坡明显就是在胡说八道!他就是想给自己脱罪,才编造出这些谎话诬陷我们!”赵东来激动地提高了音量,指向观察室的方向,仿佛这样就能增加自己话语的可信度。
“是谎话,还是确有其事,抑或是办案过程中存在其他问题,这些都需要经过严格、客观的调查之后才能下结论。”祁同伟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程序上的冷酷,“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一切,等你们市局刑侦支队的相关人员被请过来,当面对质、核查清楚之后再说。”
赵东来知道自己已经无力阻止祁同伟了。
他现在就像被扣在了这里,走又不能走,只能眼睁睁看着祁同伟调动资源,一步步将市局刑侦支队的人“请”来省厅。
他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之前对郑西坡等人的“询问”虽然手段上有些施压,但应该没有留下什么无法辩驳的铁证,希望手下人能顶住压力,口径一致。
好在,为了坐实蔡成功和郑西坡的“罪行”,他们之前也确实做了一些“准备”,比如那份签了字画了押的讯问笔录。
不一会儿,办公室的门被敲响,郭文建厅长走了进来。
他大约五十岁年纪,身材挺拔,面容严肃,穿着一丝不苟的警服,肩上的警衔与赵东来相同,但气质更为冷峻。
他先是对祁同伟点了点头:“祁厅长。”
称呼简洁,符合他的身份。然后目光才转向一旁的赵东来,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并没有主动寒暄。
他作为部里派驻的干部,需要保持一定的超然和距离,尤其在这种敏感时刻,更不宜与赵东来显得过于熟络。
“来,老郭,坐。”祁同伟热情地招呼郭文建在沙发上坐下,自己则坐在对面,赵东来只能尴尬地站在一旁。
祁同伟直奔主题,语气沉重地说:“老郭,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省厅接到实名举报,指控我们京州市局的赵东来局长,以及市局刑侦支队的部分同志,在办理大风厂相关案件过程中,对嫌疑人郑西坡等人存在刑讯逼供、栽赃陷害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你是分管纪检的,这事,你怎么看?”
他直接将“指控”的帽子扣了下来,虽然用了“举报”的说法,但指向性极其明确。
郭文建闻言,略显惊讶地看了一眼脸色铁青的赵东来,语气平淡却意味深长地说:“哦?赵局长亲自参与一线审讯?还涉及到刑讯逼供?这倒是……出乎意料。赵局长真是事必躬亲,令人佩服啊。”
这话听起来像是称赞,实则充满了质疑和讽刺。
一个市公安局长,亲自下场搞刑讯,这本身就不正常。
赵东来脸上火辣辣的,急忙辩解:“郭厅,您别听信一面之词!我绝对没有参与审讯,更不可能刑讯逼供!这完全是郑西坡为了脱罪,恶意诬告!我到现在都莫名其妙,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他要这样陷害我!”
他试图将问题归结为个人恩怨。
祁同伟不等郭文建接话,便接过话头,语气严肃地对郭文建说:“老郭,我的意见是,既然有人实名举报,并且这件事已经得到了省委和省政法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决定由我们省厅提级办理。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查清京州市局在抓捕、审讯郑西坡、郑乾、张宝宝三人的整个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违法、刑讯逼供、栽赃陷害、徇私枉法等严重违纪甚至犯罪行为!这是关系到警队纯洁性和执法公信力的大事,必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你的纪检部门要立即介入,牵头组织调查。”
祁同伟的话,等于正式给此事定了性,从普通的案件管辖争议,上升到了严肃的纪律审查层面。赵东来听着,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