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瑞金拿起那份由省公安厅提交、并经高育良呈报上来的处理报告,目光沉静地翻阅着。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脸上的温和逐渐褪去,眉头微微蹙起,一层寒霜慢慢笼罩了他的面容。
当他看到最后关于赵东来的处理建议时,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明显的不悦和质疑:“怎么可能?这怎么能够允许呢?”
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质问高育良,“一个省会城市的公安局长,因为下属单位的个别干警出了问题,就要被调离核心岗位?这理由……未免有些牵强了吧?”
他放下报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高育良,语气变得斩钉截铁:“对于报告中提到的,关于市刑侦支队王文青等人的违法违纪问题,我完全同意省公安厅的处理意见!必须依法依规,严肃惩处,绝不姑息!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他先是肯定了报告的大部分内容,随即话锋精准地转向了核心争议点,“但是,对于赵东来同志的处理……‘建议调离’?”
他摇了摇头,“我认为,这件事还需要慎重。我建议,按照组织程序,先充分征求一下京州市委,特别是达康书记的意见。毕竟,赵东来同志首先是京州市的干部嘛。”
沙瑞金这一手,是以退为进,试图将问题拉回正常的组织程序,利用李达康和京州市委作为缓冲,避免自己直接与高育良、祁同伟一方发生正面冲突。
高育良早就料到沙瑞金会有此一说,他脸上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但话语却丝毫不让:“沙书记,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东来同志虽然是京州市的公安局长,但他作为副市长人选,是属于副厅级的省管干部。他的人事管理权限,主要还是在省里吧?”
他刻意依然称呼赵东来为“同志”,维持着表面上的和气,但点出“省管干部”这一点,就是在提醒沙瑞金,这件事省里有权直接处理,无需过多顾忌市里的意见。
“是的,育良书记说得对,东来同志是省管干部。” 沙瑞金点了点头,承认了这个事实,但他立刻又绕了回来,“不过,这毕竟是发生在京州的事情,涉及到京州政法队伍的稳定和京州的工作大局。我们省委做决策,尤其是处理这样一位重要岗位的干部,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按程序办事,充分听取基层的意见,这样更稳妥。”
他坚持“程序”和“听取意见”,本质上是在拖延时间和寻找转圜余地。
听到这里,高育良心中大概明白了沙瑞金的底线——他不想轻易放弃赵东来这枚棋子,但也不愿意为了赵东来直接与自己和高育良背后的势力硬碰硬。沙瑞金在试探,也在权衡。
高育良不再纠缠于程序问题,他身体微微向后靠进沙发里,右手手指开始有节奏地、轻轻地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显得从容不迫。他沉吟片刻,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沙书记,您说得有道理,要尊重程序,也要考虑京州的实际情况。不过,省公安厅作为业务主管部门,他们的意见,尤其是涉及到警队纪律如此严重的问题,我们省委也应该予以充分的尊重,否则,以后的工作也不好开展。”
他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看似折中,实则暗藏玄机的方案:“关于赵东来同志的处理,我个人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省厅认为他不适合再担任公安局长这么重要的职务,而沙书记又认为需要妥善安排。那么,我建议,调赵东来同志出任京州市政法委副书记,怎么样?我了解了一下,原来的副书记也确实快到龄退休了。这样,既回应了省厅的处理建议,体现了省委对警队纪律的严格要求,也算是对东来同志有了一个相对稳妥的安排,平稳过渡。”
“京州市政法委副书记?” 沙瑞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意外,他不由得重新审视了一下高育良。
公安局局长,通常由副市长兼任,手握实权,是市政府班子里极具分量的角色。
而政法委副书记,虽然级别也是副厅,但在权力格局中,更多是协调、调研的角色,实权与公安局长不可同日而语。
这看似是平级调动,实则是明升暗降,甚至是某种程度的“闲置”。
高育良这一手,不可谓不狠。沙瑞金立刻意识到,高育良这是在利用他对政法系统干部调动的建议权,狠狠地削砍赵东来的权力,也是在变相地打击他沙瑞金安插在京州的这双“眼睛”。
办公室内的气氛,因为高育良这个“建议”而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两位汉东省的最高领导,围绕着赵东来的去向,展开了一场关于权力、平衡和底线的心照不宣的较量。
沙瑞金的手指在报告上轻轻划过,留下一条无形的痕迹。
他抬起眼,目光深邃,带着一种掌控大局的审慎,看向高育良:“育良书记,你的顾虑和省厅的意见,我都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京州毕竟是我们汉东的省会,是心脏地带,稳定压倒一切。”
他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冒然换掉一个熟悉情况、并且……嗯,在工作上也算有所建树的公安局长,会不会引发不必要的波动?对我们京州的发展大局,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我们都需要通盘考虑。”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高育良的反应,然后抛出一个关键问题:“而且,如果我们决定调整赵东来同志的工作,那么,谁来接任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育良书记,你……有合适的、能够立刻挑起这副重担的人选吗?”
这个问题,既是试探,也是将难题抛回给高育良。沙瑞金想知道,高育良是仅仅想拿下赵东来,还是已经连后续的棋子都准备好了。
高育良似乎早就料到沙瑞金会有此一问,他脸上不见丝毫意外,从容地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后放下,语气平和却清晰地开始介绍:“人选方面,省政法委和公安厅也做了一些初步的酝酿。我们认为,吕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蓝海洋同志,是一位非常合适的人选。”
他不急不缓,如数家珍般道出此人的履历,“这位蓝海洋同志,是退伍军人转业出身,政治可靠,作风过硬。虽然是在职取得的大学学历,但长期扎根公安一线,实战经验极其丰富。”
“他历任金山县刑侦大队大队长、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县公安局局长,在每个岗位上都成绩斐然。后来因为能力突出,被提拔到青林市担任公安局长,随后调任吕州市,担任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优秀干部,完全有能力胜任京州这样复杂局面的公安工作。”
这番介绍,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蓝海洋?” 沙瑞金微微蹙眉,在脑海中快速搜索着这个名字。他确信自己一定在那里听过,而且印象绝非泛泛。
“吕州市公安局的……常务副局长?” 他重复了一遍,试图抓住那一闪而过的线索。
吕州……程度的地盘!沙瑞金脑中灵光一闪,瞬间想起来了!根据他掌握的情况,这个蓝海洋,根本就是程度当年入警时的启蒙师傅和带路人!
两人关系密切,程度在吕州能迅速打开局面,站稳脚跟,与这位老领导的暗中支持密不可分。
高育良推荐程度师傅来接替赵东来?
这哪里是推荐干部,这分明是公然搞“小圈子”,是要把京州的公安系统也纳入他们那个以吕州为基础的派系掌控之下!这怎么能够允许呢?
心中警铃大作,但沙瑞金面上不动声色,他迅速找到了一个组织程序的突破口,脸上甚至露出一丝看似温和的笑容:“育良书记,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这位蓝海洋同志,在吕州担任的是常务副局长,应该是副处级吧?直接从副处级岗位,提拔到省会的公安局长,这……跨度是不是太大了?恐怕不太符合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吧?”
他试图用职级这个硬杠杠来挡住这个提议。
高育良似乎就等着他这么问,闻言轻松地笑了笑,语气笃定地纠正道:“沙书记,您的信息可能需要更新一下了。早在一年前,经过吕州市委的慎重研究和报备,蓝海洋同志就已经明确为正处级干部了。”
“毕竟,主持一个地级市公安局的日常工作,仅仅是副处级,也说不过去嘛。” 他这话里暗示,程度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师傅一直屈居副处?要不是考虑到一步到位担任局长资历尚浅,恐怕早就扶正了。
沙瑞金心中暗恼,对方果然准备充分,连职级问题都提前解决了。
但他并不甘心,立刻又祭出了另一条组织规定,笑容不变地说道:“哦?已经是正处了?那是我信息滞后了。不过,育良书记,按照我们干部任用条例,提任副厅级领导职务,一般需要在正处级岗位上任职满三年,并且通常需要具有两个以上正处职位位的任职经历。蓝海洋同志任正处才一年吧?这……似乎还是不符合规定嘛。”
他以为这下总能将住高育良一军。没想到,高育良脸上的笑容反而更加意味深长,他呵呵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道:“沙书记,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嘛。特殊情况,也可以特殊考虑,破格任用。这方面……我们不是已经有先例了吗?比如,易学习同志。”
“易学习”这个名字一出,沙瑞金的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
高育良这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谓犀利!
如果侯亮平是沙瑞金摆在明面上整顿吏治的“利剑”,那么易学习就是他藏在暗处,准备用来攻坚克难的“快刀”。
沙瑞金到任后,为了遏制程度的势力,首先就将易学习从青林市纪委书记任上,破格提拔到吕州市担任纪委副书记,意图监督制约程度。
虽然效果不彰,易学习完全不是程度那个“笑面虎”的对手。
最近,沙瑞金确实又在酝酿,准备将易学习从吕州市纪委副书记(副处级)直接提拔为京州市纪委书记(副厅级),并且进入市委常委班子!
这几乎是从副处到副厅的“三级跳”,比他质疑蓝海洋的提拔幅度更大、更突破常规。
高育良此刻提起易学习,就是在将沙瑞金的军:你沙瑞金可以为了自己的人破格,我高育良为什么不能为了工作需要推荐合适人选?大家彼此彼此。
办公室内的气氛,因为高育良这记精准的反击,瞬间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两位封疆大吏的较量,已经从具体的人事安排,上升到了规则解释权和政治话语权的争夺。
当他看到最后关于赵东来的处理建议时,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明显的不悦和质疑:“怎么可能?这怎么能够允许呢?”
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质问高育良,“一个省会城市的公安局长,因为下属单位的个别干警出了问题,就要被调离核心岗位?这理由……未免有些牵强了吧?”
他放下报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高育良,语气变得斩钉截铁:“对于报告中提到的,关于市刑侦支队王文青等人的违法违纪问题,我完全同意省公安厅的处理意见!必须依法依规,严肃惩处,绝不姑息!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他先是肯定了报告的大部分内容,随即话锋精准地转向了核心争议点,“但是,对于赵东来同志的处理……‘建议调离’?”
他摇了摇头,“我认为,这件事还需要慎重。我建议,按照组织程序,先充分征求一下京州市委,特别是达康书记的意见。毕竟,赵东来同志首先是京州市的干部嘛。”
沙瑞金这一手,是以退为进,试图将问题拉回正常的组织程序,利用李达康和京州市委作为缓冲,避免自己直接与高育良、祁同伟一方发生正面冲突。
高育良早就料到沙瑞金会有此一说,他脸上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但话语却丝毫不让:“沙书记,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东来同志虽然是京州市的公安局长,但他作为副市长人选,是属于副厅级的省管干部。他的人事管理权限,主要还是在省里吧?”
他刻意依然称呼赵东来为“同志”,维持着表面上的和气,但点出“省管干部”这一点,就是在提醒沙瑞金,这件事省里有权直接处理,无需过多顾忌市里的意见。
“是的,育良书记说得对,东来同志是省管干部。” 沙瑞金点了点头,承认了这个事实,但他立刻又绕了回来,“不过,这毕竟是发生在京州的事情,涉及到京州政法队伍的稳定和京州的工作大局。我们省委做决策,尤其是处理这样一位重要岗位的干部,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按程序办事,充分听取基层的意见,这样更稳妥。”
他坚持“程序”和“听取意见”,本质上是在拖延时间和寻找转圜余地。
听到这里,高育良心中大概明白了沙瑞金的底线——他不想轻易放弃赵东来这枚棋子,但也不愿意为了赵东来直接与自己和高育良背后的势力硬碰硬。沙瑞金在试探,也在权衡。
高育良不再纠缠于程序问题,他身体微微向后靠进沙发里,右手手指开始有节奏地、轻轻地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显得从容不迫。他沉吟片刻,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沙书记,您说得有道理,要尊重程序,也要考虑京州的实际情况。不过,省公安厅作为业务主管部门,他们的意见,尤其是涉及到警队纪律如此严重的问题,我们省委也应该予以充分的尊重,否则,以后的工作也不好开展。”
他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看似折中,实则暗藏玄机的方案:“关于赵东来同志的处理,我个人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省厅认为他不适合再担任公安局长这么重要的职务,而沙书记又认为需要妥善安排。那么,我建议,调赵东来同志出任京州市政法委副书记,怎么样?我了解了一下,原来的副书记也确实快到龄退休了。这样,既回应了省厅的处理建议,体现了省委对警队纪律的严格要求,也算是对东来同志有了一个相对稳妥的安排,平稳过渡。”
“京州市政法委副书记?” 沙瑞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意外,他不由得重新审视了一下高育良。
公安局局长,通常由副市长兼任,手握实权,是市政府班子里极具分量的角色。
而政法委副书记,虽然级别也是副厅,但在权力格局中,更多是协调、调研的角色,实权与公安局长不可同日而语。
这看似是平级调动,实则是明升暗降,甚至是某种程度的“闲置”。
高育良这一手,不可谓不狠。沙瑞金立刻意识到,高育良这是在利用他对政法系统干部调动的建议权,狠狠地削砍赵东来的权力,也是在变相地打击他沙瑞金安插在京州的这双“眼睛”。
办公室内的气氛,因为高育良这个“建议”而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两位汉东省的最高领导,围绕着赵东来的去向,展开了一场关于权力、平衡和底线的心照不宣的较量。
沙瑞金的手指在报告上轻轻划过,留下一条无形的痕迹。
他抬起眼,目光深邃,带着一种掌控大局的审慎,看向高育良:“育良书记,你的顾虑和省厅的意见,我都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京州毕竟是我们汉东的省会,是心脏地带,稳定压倒一切。”
他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冒然换掉一个熟悉情况、并且……嗯,在工作上也算有所建树的公安局长,会不会引发不必要的波动?对我们京州的发展大局,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我们都需要通盘考虑。”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高育良的反应,然后抛出一个关键问题:“而且,如果我们决定调整赵东来同志的工作,那么,谁来接任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育良书记,你……有合适的、能够立刻挑起这副重担的人选吗?”
这个问题,既是试探,也是将难题抛回给高育良。沙瑞金想知道,高育良是仅仅想拿下赵东来,还是已经连后续的棋子都准备好了。
高育良似乎早就料到沙瑞金会有此一问,他脸上不见丝毫意外,从容地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后放下,语气平和却清晰地开始介绍:“人选方面,省政法委和公安厅也做了一些初步的酝酿。我们认为,吕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蓝海洋同志,是一位非常合适的人选。”
他不急不缓,如数家珍般道出此人的履历,“这位蓝海洋同志,是退伍军人转业出身,政治可靠,作风过硬。虽然是在职取得的大学学历,但长期扎根公安一线,实战经验极其丰富。”
“他历任金山县刑侦大队大队长、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县公安局局长,在每个岗位上都成绩斐然。后来因为能力突出,被提拔到青林市担任公安局长,随后调任吕州市,担任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优秀干部,完全有能力胜任京州这样复杂局面的公安工作。”
这番介绍,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蓝海洋?” 沙瑞金微微蹙眉,在脑海中快速搜索着这个名字。他确信自己一定在那里听过,而且印象绝非泛泛。
“吕州市公安局的……常务副局长?” 他重复了一遍,试图抓住那一闪而过的线索。
吕州……程度的地盘!沙瑞金脑中灵光一闪,瞬间想起来了!根据他掌握的情况,这个蓝海洋,根本就是程度当年入警时的启蒙师傅和带路人!
两人关系密切,程度在吕州能迅速打开局面,站稳脚跟,与这位老领导的暗中支持密不可分。
高育良推荐程度师傅来接替赵东来?
这哪里是推荐干部,这分明是公然搞“小圈子”,是要把京州的公安系统也纳入他们那个以吕州为基础的派系掌控之下!这怎么能够允许呢?
心中警铃大作,但沙瑞金面上不动声色,他迅速找到了一个组织程序的突破口,脸上甚至露出一丝看似温和的笑容:“育良书记,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这位蓝海洋同志,在吕州担任的是常务副局长,应该是副处级吧?直接从副处级岗位,提拔到省会的公安局长,这……跨度是不是太大了?恐怕不太符合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吧?”
他试图用职级这个硬杠杠来挡住这个提议。
高育良似乎就等着他这么问,闻言轻松地笑了笑,语气笃定地纠正道:“沙书记,您的信息可能需要更新一下了。早在一年前,经过吕州市委的慎重研究和报备,蓝海洋同志就已经明确为正处级干部了。”
“毕竟,主持一个地级市公安局的日常工作,仅仅是副处级,也说不过去嘛。” 他这话里暗示,程度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师傅一直屈居副处?要不是考虑到一步到位担任局长资历尚浅,恐怕早就扶正了。
沙瑞金心中暗恼,对方果然准备充分,连职级问题都提前解决了。
但他并不甘心,立刻又祭出了另一条组织规定,笑容不变地说道:“哦?已经是正处了?那是我信息滞后了。不过,育良书记,按照我们干部任用条例,提任副厅级领导职务,一般需要在正处级岗位上任职满三年,并且通常需要具有两个以上正处职位位的任职经历。蓝海洋同志任正处才一年吧?这……似乎还是不符合规定嘛。”
他以为这下总能将住高育良一军。没想到,高育良脸上的笑容反而更加意味深长,他呵呵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道:“沙书记,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嘛。特殊情况,也可以特殊考虑,破格任用。这方面……我们不是已经有先例了吗?比如,易学习同志。”
“易学习”这个名字一出,沙瑞金的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
高育良这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谓犀利!
如果侯亮平是沙瑞金摆在明面上整顿吏治的“利剑”,那么易学习就是他藏在暗处,准备用来攻坚克难的“快刀”。
沙瑞金到任后,为了遏制程度的势力,首先就将易学习从青林市纪委书记任上,破格提拔到吕州市担任纪委副书记,意图监督制约程度。
虽然效果不彰,易学习完全不是程度那个“笑面虎”的对手。
最近,沙瑞金确实又在酝酿,准备将易学习从吕州市纪委副书记(副处级)直接提拔为京州市纪委书记(副厅级),并且进入市委常委班子!
这几乎是从副处到副厅的“三级跳”,比他质疑蓝海洋的提拔幅度更大、更突破常规。
高育良此刻提起易学习,就是在将沙瑞金的军:你沙瑞金可以为了自己的人破格,我高育良为什么不能为了工作需要推荐合适人选?大家彼此彼此。
办公室内的气氛,因为高育良这记精准的反击,瞬间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两位封疆大吏的较量,已经从具体的人事安排,上升到了规则解释权和政治话语权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