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为政以稳-《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

  他知道,这台蒸汽机不仅是国之利器,更是他突破境界的关键。

  只要机器启动,那份凝聚了无数工匠心血与智慧的“功”,便能助他冲破最后一道关卡。

  夕阳透过工坊的窗棂,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贾政望着忙碌的工匠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被调往扬州之前,他必须站到凡尘巅峰。

  神京与江南,他一个都不能失。

  而此时的甄府深处,家主甄应嘉听完手下汇报,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周瑞?贾政的人?倒是会挑。”

  他敲了敲桌面,对心腹道:“去,给扬州那边传信,就说新来的钦差是个酷吏,专好杀人立威,尤其恨闹事的学子和盐商。把动静闹大些,我要让周瑞刚到扬州,就被百姓的唾沫淹死!”

  心腹领命而去,甄应嘉望着窗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想查盐商?

  想动甄家?

  那就让他们尝尝,江南的水有多深!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车轮声混着街边的喧嚣传进车厢。

  贾政撩开一角车帘,就见几个挑着担子的小贩凑在一起闲聊,话题正是扬州的学子静坐。

  “听说了吗?扬州的学生把巡抚衙门都围了,说是要告那个林大人!”

  “嘿,官老爷们的事,有啥好看的?还不是你告我我告你,最后倒霉的还不是咱老百姓?”

  “就是!前些日子查私盐,抓了不少人,现在倒好,官盐贵得能抵半个月的嚼用!”

  一人叹着气摇头:“说是林大人加了盐税,朝廷倒是多收银子了,可咱买盐得掏双倍的钱!这整顿来整顿去,哪顾得上咱死活?”

  旁边立刻有人接话:“可不是嘛!私盐虽不合法,可便宜啊!现在想买都买不着,只能任由官盐漫天要价……”

  议论声渐行渐远,贾政放下车帘,眉头紧锁。

  百姓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

  林如海打击私盐是为了整肃盐政,增加税银也是奉旨行事,可最终的担子却落到了百姓头上。

  甄家在背后煽风点火,再加上这实打实的盐价上涨,难怪会激起民怨——这正是对方想要的效果,用百姓的不满来倒逼朝廷撤换林如海,好让盐商继续把持市场。

  就是不知道这盐价是否真的要涨这么多?是产量不足还是质量不佳。

  “看来,周瑞那边得再加把劲了。”贾政低声自语。

  光是查盐商还不够,必须尽快稳定盐价,否则民怨积深,再好的查案结果也难以服众。

  马车驶入荣国府,贾政刚下车,就见秦可卿迎了上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老爷,是扬州来的,琏二爷让人快马送的。”

  贾政接过信,拆开一看,眉头皱得更紧——信里说,官盐质量下降,价格昂贵,扬州私盐贩子死灰复燃,只是换了更隐蔽的方式,私盐价格比原先的官盐还高,百姓苦不堪言,林如海正焦头烂额。

  他将信纸揉在手里,眸色沉了沉。

  甄家这是一边借官盐涨价煽动民怨,一边又让私盐高价流通,两头赚黑心钱,还想把脏水全泼到林如海身上。

  “备笔墨。”贾政对小厮道,“我要给周瑞写封信。”

  有些事,光靠查案不够,还得拿出实打实的法子,让百姓看到希望——否则,这扬州的乱局,只会越来越糟。

  马车行至街角,又听见茶肆里传来议论声,这次的话语更重了些。

  “听说江南那边,盐价又涨了?”

  “可不是!甄家的盐铺都敢按两卖了,寻常百姓哪吃得起?前几日听我那扬州亲戚说,乡下已有人家用草木灰代替盐了!”

  “照这么下去,怕不是要出乱子?当年永乐爷在位时,就因盐价闹过民变,江南可是重地啊!”

  贾政的心沉了沉。

  茶肆里的议论虽带些猜测,却也道出了实情——甄家把持江南盐政多年,早已盘根错节,如今借盐价暴涨敛财,又暗中纵容私盐高价流通,无异于在遍地干柴上泼油。

  林如海打击私盐本是好事,却被甄家利用,变成了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百姓只知官盐贵、私盐绝,却不知背后是盐商与权贵勾结作祟,久而久之,怨气自然都撒向了朝廷。

  神京城内已有这般议论,江南本地的情形可想而知。

  怕是街头巷尾都在骂官府无能,骂盐商黑心,只需一点火星——或许是某个被逼到绝路的百姓,或许是某个被煽动的学子——就能点燃整个江南。

  回到府中,贾政立刻让人找来江南的舆图,手指落在扬州的位置。

  甄家敢如此肆无忌惮,无非是仗着太上皇的情面,觉得皇帝不敢动真格。

  可他们忘了,民怨如水,一旦决堤,别说甄家,便是皇家也得受波及。

  “必须让周瑞加快速度。”贾政对心腹道,“告诉他,查盐商的同时,先想法子稳住盐价。哪怕暂时从官仓调盐平价售卖,也得把这股火压下去。”

  他知道,现在已不是慢慢查案的时候。

  江南的薪柴已堆得太高,他必须赶在那把火点燃前,浇下一盆冷水。

  否则,别说保林如海、护荣国府,整个大胤的根基都可能动摇。

  窗外的月色渐浓,贾政望着舆图上江南的轮廓,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

  贾政坐在书房,指尖轻叩着江南舆图,心中也在盘算这些关节。

  皇帝对甄家的跋扈不可能毫无察觉,只是碍于太上皇与太妃的情面,才迟迟未下狠手。

  但眼下江南盐价沸腾,民怨渐起,已触及“江山稳固”的底线。

  他若调回林如海、叫停调查,等于向甄家妥协,不仅会寒了忠臣之心,更会让江南彻底沦为甄家的私地,日后再难掌控。

  依皇帝的性子,大概率会让周瑞继续查下去,哪怕不直接扳倒甄家,也要敲掉其在盐政中的爪牙,收回部分权力,先稳住民心再说。

  只是江南难免会乱一阵子,而且林如海也不会有好结果。

  太上皇虽护着甄家这层“外戚亲眷”,但终究是以皇家江山为重。

  甄家操控盐价、激化民怨,已是在动摇国本,他未必会一味纵容。

  唯一担心太上皇是否会采用激进策略,毕竟不符合他为政以稳的一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