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李纨之才-《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

  金銮殿的早朝钟声刚落,贾政随着同僚们步出午门。

  昨日皇帝与皇后商议后,下旨将贾元春从宫中接回,此刻他还要与贾母分别进宫谢恩。

  想到即将见到阔别两年的长女,贾政心中颇为感慨,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了些。

  “贾大人留步!”

  身后传来夏守中都太监的声音,

  “听闻令媛元春姑娘今日出宫,真是可喜可贺啊!”

  贾政回身拱手笑道:

  “多谢总管挂怀,托陛下洪福,小女得以归家侍奉高堂。”

  “陛下对贾大人极为看重,”

  夏守中压低声音,

  “还特意赐了两个教养嬷嬷,以示恩宠。”

  两人说着话,已到宫门口。

  贾政登上自家的轿子,元春事已定,心中却在盘算着另一桩事 —— 钢材改良。

  如今工部负责兵器制造,而当下钢材优劣全凭多次熔炼锻打,如百炼钢之类,效率低下且质量参差不齐。

  有了后世的知识储备,贾政早已在心中勾勒出改进方向,只是非专业出身,许多细节还需仔细考量。

  轿子缓缓驶入荣国府,贾政直奔贾母处,正见贾母穿戴整齐,准备进宫。

  “母亲,儿子陪您一同前往。”

  “好,好!”

  贾母拉着贾政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元春这孩子,在宫里苦了两年,如今能回来,真是天大的喜事。”

  母子二人乘轿,往宫中而去。

  街道两旁的百姓见是贾府的轿子,纷纷驻足观望,窃窃私语。

  “快看,那不是贾政老爷和老太太吗?听说今天是接元春姑娘回府呢!”

  “可不是嘛,元春姑娘都 16 岁了,进宫两年,如今回来也好,正是说亲的年纪。”

  “贾府真是圣眷正浓啊,皇帝还特意赐了教养嬷嬷,这面子可真大!”

  贾政在轿中听着外面的议论,心中感慨万千。

  想当初,贾家虽为望族,但在官场并非顶尖,

  如今自己步步高升,又得皇帝看重,贾家的声望确实今非昔比。

  来到宫中,贾政与贾母分别向皇帝、皇后谢恩,随后便见到了阔别两年的贾元春。

  只见元春身着素色宫装,虽面带憔悴,但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

  见到亲人,元春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父亲,祖母……”

  贾母紧紧抱住女儿,老泪纵横:

  “我的儿,你受苦了!”

  贾政看着前身的女儿,果然国色,找个佳婿还是很容易的,口中还是安慰道:

  “元春,如今回来了就好,以后在家安心休养,父亲会为你择一门好亲事。”

  皇帝在一旁笑道:

  “贾爱卿放心,元春姑娘在宫里诸事办理极为妥帖,婚嫁之时,皇后自有奖赏。”

  谢恩完毕,贾政与贾母带着元春和皇帝赐的两个教养嬷嬷,一同回府。

  荣国府上下早已得知消息,纷纷出来迎接,一时间府门前热闹非凡。

  回到府中,贾政便一头扎进了书房,开始研究钢材改良的事情。

  他将后世关于钢铁冶炼的知识在脑海中梳理,结合当下的技术条件,仔细考量着每一个环节。

  什么高炉炼铁、焦炭的使用、淬火工艺的改进……

  一个个想法在他脑中成型,他拿起笔,将这些想法一一记录下来。

  就这样,贾政每日上朝、办公、研究炼钢,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自从突破到日游境后,他修炼弥陀经更是一日千里,如今已到日游中期。

  随着修为的提升,他的身体也得到了洗练,

  一身气质愈发卓绝,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风流儒雅之气,宛如翩翩佳公子,

  让府内府外的人见了都啧啧称奇。

  “你们发现没有,咱们老爷最近变化可真大,越来越精神,越来越好看了!”

  “可不是嘛,听说老爷在修炼什么神功,难怪气质都不一样了。”

  “这下好了,老爷越来越有本事,咱们贾府也会越来越兴旺的!”

  府内的下人们私下里纷纷议论着,言语中满是敬佩和期待。

  与此同时,李纨在府中辅助贾母操持事务,诸事妥帖,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

  对于不听话的奴才,贾政直接下令发卖,再也没有人敢质疑李纨的决定。

  在李纨的管理下,府内的奴才们变得规矩严谨,府中的气象为之一新,

  这让贾母和贾政大喜过望,对李纨夸赞连连。

  然而,王熙凤却有些不甘心,一直想要插手管家事务。

  虽然明面上没有作对,但私底下小动作不断,试图拉拢人心,干预府中事务。

  但她低估了贾政对李纨的支持力度,让王熙凤的企图一次次落空。

  “二奶奶,您就别费心思了,老爷可是铁了心支持大奶奶管家呢。”

  平儿在一旁劝道。

  王熙凤叹了口气,无奈地说:

  “我这不是为了府里好嘛,怕大奶奶年轻,经验不足,误了府里的事。”

  “大奶奶做得挺好的,府里现在井井有条,老爷和老太太都很满意。”

  平儿说道。

  王熙凤听了,不再言语,心中却暗暗较劲,想着以后再找机会。

  另一边,李纨的父亲李祭酒行动也很迅速,为贾家找到了一位合适的族学老师 ——

  饱学的举人黄一鸣。

  贾政得知后,亲自上门感谢李祭酒,又带着厚礼,亲自到黄一鸣家中延请。

  “黄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恳请先生到贾氏义学任教,为我贾家培养人才。”

  贾政诚恳地说道。

  黄一鸣见贾政身为三品大员,却如此礼贤下士,亲自上门延请,心中颇为感动,兴奋地答应下来:

  “贾大人如此看重,黄某定当竭尽全力,教书育人,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贾政将族学内的一应事务全部交付给黄一鸣,并拨出专款,改善族学的条件。

  有了贾政的支持和黄一鸣的用心,贾氏义学的面貌也即将焕然一新。

  距离贾政迎娶秦可卿的日子越来越近,不足三日。

  贾母对此最为上心,亲自盯着婚礼的准备工作,大到婚礼的流程,小到宾客的名单、喜宴的菜品,都一一过问,确保万无一失。

  “鸳鸯,那套凤冠霞帔再检查一遍,可不能出任何差错。”

  “赖大媳妇,喜宴的菜品单子拿来我看看,一定要丰盛,还要有寓意。”

  “林之孝家的,宾客的座位安排好了吗?一定要安排妥当,不能怠慢了客人。”

  贾母忙前忙后,虽然辛苦,但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府内上下也都忙碌起来,张灯结彩,打扫庭院,人人都喜气洋洋,期待着这场盛大的婚礼。